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为什么点名要马谡去守街亭?

诸葛亮为什么点名要马谡去守街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70 更新时间:2023/12/17 16:47:15

诸葛亮为什么点名要马谡去守街亭?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东汉末年,混战不休,在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兼并战争后,终于形成了三国鼎足之势,自此魏蜀吴割据一方。

然而三国皆有一统天下之志。夷陵之战后,蜀吴皆元气大伤。刘备已故,蜀国由诸葛亮主政,为完成匡扶汉室重任,经过几年训整,诸葛亮决定发动第一次北伐。

在驻守街亭这个关隘上,诸葛亮让贴身谋士的马谡担任,后马谡刚愎自用,不听军令,擅自屯兵于山顶。张郃来袭,马谡与王平分兵两处,构筑的防守遂被击破。至此,粮道已失,间接地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

那么,诸葛亮让马谡负责守街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倘若马谡守住街亭,能否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成功呢?

一、马谡受任:蜀国人才的四个考虑

公元228年即魏明帝太和二年,伴随着边疆的啸杀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渐至拉开帷幕。

正面战场上,赵云、邓芝等引一军出箕谷作为疑军麻痹魏国,并放出烟雾声称主帅将要进犯斜谷,引得魏国大将曹真驻守郿县。而中军诸葛亮则自领大军进兵祁山,欲一举克之。但是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讨伐中,诸葛亮为何将街亭要道交给马谡呢?

首先,马谡此人前期表现得颇有才干,诸葛亮亦为其正名。

马谡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入川,曾经也担任过成都令等职。在诸葛亮平定南蛮的时候,马谡就为诸葛亮提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颇得亮心。此后,马谡多与诸葛亮商讨军机大事,彼此交心置腹,能随意进出中机要枢,惹得旁人嫉妒羡甚。这次交给马谡如此重任,能够堵住旁人绯论之嘴。

其次,蜀国此时人才凋零,俊秀匮乏,诸葛亮给予其施展才能的机会。

遥想当初,蜀国所谓''五虎上将''(后人杜撰,实际并无此说法),一路开疆扩土,跟随先主刘备创立蜀汉基业,何等风光。然而,此时''五虎上将''仅剩一子龙老将耳,悲夫嗟矣!而今,所堪重任者,唯魏延廖化等零星几人,后代未出,将星接连陨落。诸葛亮放眼望去,可信所用之人无几,故而任用马谡守街亭也是无奈之举。

再者,诸葛亮或有意培养接班人。

熟悉三国的人必然了解到,在之后的几次北伐中,诸葛亮才有意培养魏国降将姜维,然而此时眼前的这颗明星马谡,确耀人眼。

马谡,出身名门,其兄马良名气最大,然而却陨于夷陵之战。为了防范蜀国当地旧有士族势力,不可能从蜀地原有人才堆里寻找接班人。此时,诸葛亮垂垂老矣,倘若马谡凭借诸葛亮北伐逐渐培养名望和军功,再交之重任,后续接替诸葛权力或有可能。

在安排马谡守街亭之后,诸葛亮谨慎起见,后又让王平辅佐之,再令高翔守柳城,魏延驻阳平关。诸葛亮层层叠叠上了几套保险箱,只为马谡立功,不可不谓用心良苦。

最后,重用马谡可起到制衡作用。

军中老将中,唯有赵云、魏延威望最甚,培养新人也可在军权上制衡老将,给后辈立功之机,也是在保持人才供应链。倘若马谡成功驻守街亭,粮道也可保住,后续诸葛亮可放手攻取陇右五郡,汉中亦可取矣。到时,马谡可一步步委以重任,军功名望可缓缓积累。

二、第一次北伐的理想蓝图

至于街亭,事关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勤粮道保障,因而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性。故而,战略意义显著。

那么,不妨大胆假设,倘若马谡自始至终成功守住街亭,顺利阻挡张郃来犯,能不能让诸葛亮北伐成功呢?笔者认为,从感性理想的角度来看,可能会出现这几种层次的''成功''。

第一种情况,也是最理想的蓝图。

在马谡守住街亭的情况下,后方蜀汉大本营的粮食源源不断地供应前线。诸葛亮此时通过祁山,顺利占领陇右五郡应当不会太过困难(毕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久即占领陇右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并趁曹魏还未反应过来,一举拿下凉州,届时再班师回防街亭,挫败张郃,进而使得汉中连通陇右,直逼曹魏都城长安。

这时蜀汉领土差不多增加一倍,人口财富急剧增长,虽然此时魏蜀吴三国中魏国仍然最强,但是蜀国也拥有和曹魏决一雌雄的资本。(但是各方势力总是平衡地发展,如果上述皆成为事实,蜀汉实力暴涨,东边的邻居吴国会不会坐得住呢?会不会和魏国合作引兵来犯呢?)

第二种情况,诸葛亮成功拿下陇右五郡或其中的几个郡,但没有拿下凉州,此时曹魏关中地区军队和凉州合围诸葛亮,双方战况陷入胶着。

打持久战,于曹魏有利,毕竟魏国最强,此时诸葛亮或许会将陇右占领地区人口迁移至蜀国本土境内,并完成撤退,并凭借汉中蜀道和秦岭等天险据守。虽然国土面积没有增加,但是增加了人口,就相当于增加了财富和劳动力,也算北伐成功。

三、守住街亭,到底有多少意义?

然而,大国之间的战争,最终谁将取胜主要由综合国力以及制度的执行效率、所处的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考量。

从人口数量、经济实力、制度优势、政权认同感、战略纵深等因素来看,曹魏均在多方面胜过蜀汉。纵然马谡守住街亭,蜀国在北伐中一时取胜,面对三国中复杂的平衡博弈,在曹魏未失关中、未伤根本的前提下,魏国在三国中仍然具有领先的综合优势,这注定了诸葛亮北伐必将难上加难的命运。

且话细道。从后来的历史中得知,诸葛亮前五次北伐,皆是步步蚕食,即先打雍凉的一部分地盘,再谨慎运营。然而五次北伐都没有完成既定战略目标,仅有第三次北伐取得阴平、武都二郡(之后曹真便开始伐蜀,此次大战规模堪比赤壁,史料未详细记述,最终蜀国成功抵御),最终陨落五丈原。纠合前后五次北伐,再比较首次北伐,会得知蜀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根本原因不在街亭矣,在乎国运。

政治上,刘氏集团入主川蜀,权力合法性有待解决,又蜀主刘禅昏昧,加之川蜀有多个派别力量反复拉锯,如益州派的李严黄权等,统治派的关羽张飞等,原刘焉派的吴懿 吴班等,多派矛盾错综复杂,短期内难以调和,故而诸葛亮也是借由北伐来暂时转移内部矛盾,以起到居中调和之用。

经济上,川蜀人口不足百万,加之地形沟壑纵横严重阻碍了其经济的发展。军事上,在诸葛亮建立起的''军国主义政府''上,虽能暂时集中全国有限的力量,却也反映了其民生军事孱弱的根本面貌。

反观曹魏,历代统治者皆沿袭了曹操的优良治国政策。政治相对稳定,明君辈出(曹操 曹丕 曹叡皆是明君),且当作正统王朝自居,实行相对宽松的统治策略,颇得民心。经济上,自实行屯田令以来,曹魏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生产力和人口数量获得提高(三国时的经济重心仍在关中长安洛阳一带)。军事上,在体量的加持下,东西北三线总兵力数十万之众(曹魏人口数百万,保守估计五百万,数倍于蜀)

综合比较魏蜀两国综合实力及后续前景,可知,诸葛亮深知倘若和平发展来看,魏国必将继续做大,逆势北伐或有一线生机。马谡守住街亭仅仅只是两国战事的微小一环,更遑论左右两国时事力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曹魏准备不充分的前提下,的确先声夺人,但终究是蚍蜉撼树尔。

至于挥泪斩马谡,也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无奈。其实,诸葛亮早就清楚,一个马谡决定不了大局,蜀汉想要恢复两汉荣光,除步步馋食吴魏,争取生存的时间和空间外,别无他法。只是,当最被看好的马谡因此被斩之后,诸葛亮的泪花中除了痛惜,或许也有悲叹自己“不得其时”、“复汉”大业后继无人的感慨吧。

历史的大势告诉后人,魏国之后最终由继承了曹魏衣钵的西晋统一天下,这似乎也是曹魏的另一种胜利,刘蜀北伐的叫嚣终究化作雄浑的乐章,在另一个更大的南北朝乱世重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汉朝有那么多和亲公主,为何王昭君能流传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昭君是汉朝哪一个时期的宫女,王昭君和汉元帝,和亲公主不好惹

    汉朝时期为了维护汉匈关系文帝,采取了和亲政策,汉朝有很多和亲公主,但流芳千古却只有王昭君一人,为什么这样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首先小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王昭君和亲的故事,根据民间传说在汉元帝执政后期他变得荒淫好色,后宫美人数千,因为美女实在是太多了汉元帝根本就

  • 道光皇帝神秘消失的三位妃子,她们去哪儿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道光皇帝的孝全皇后,道光下一位是哪个皇帝,清朝最后三个皇帝没有子嗣

    道光皇帝神秘消失的三位妃子,她们去哪儿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笔者从有关文献和清宫档案中共找出了道光帝有后妃23位。在慕陵地宫里安葬了3位皇后,在慕东陵内安葬了1位皇后16位妃嫔,两陵共葬了20名后妃。还有3位妃嫔不知葬在了什么地方,这3位是珍妃、曼常在和刘官女子。这3个女人不

  • 王政君是如何引狼入室,葬送西汉江山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子猷居阴山,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太守是谁,王进私走延安府的原因

    西汉末期发生了王莽篡汉之事,而王莽能够最终篡汉自立其实还要感谢一位重要的女性,这人就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说起这位王太后小编认为她的运气简直就像开挂一样,在汉元帝还是太子的时候王政君被选入宫中,那时太子因为自己的爱妃去世伤心过度,认为是自己的其她嫔妃将她诅咒致死,所以太子就对现有的嫔妃们很是忌惮保持

  •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他为什么不回成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夷陵之战有70万吗,夷陵之战刘备如果赢了,刘备惨败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他为什么不回成都?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夷陵之战是蜀汉国运的转折点,在此前蜀汉一度把曹操压制得喘不过气,曹操甚至准备用迁都来躲避刘备大军的兵锋。但自从经历了夷陵之战的惨败,此时刘备手上精锐尽失,众多谋臣和少壮派也折损大半,甚至让益州境内原本就不安分的势力蠢蠢欲动

  • 历史上两位奇女子:一个嫁三位皇帝,一个生了三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十大奇女子,朝鲜历史上的奇女子,历史26位奇女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历史上同名的奇女子,她们一个嫁了3个皇帝,一个更是生了3个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个:嫁了3个皇帝的王昭君说到王昭君,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着“落燕”之美誉。不过王昭君出生在南郡秭归县的一户平民之家,尽管如此依旧难掩她的天生丽质

  • 周亚夫真的因为筷子而被汉景帝处死吗?筷子只是导火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视频,汉景帝对周亚夫的态度,周亚夫墓到底在哪

    周亚夫,西汉时期名将,名将绛侯周勃次子,他因为过于耿直在不经意间触怒汉景帝而招来了杀身之祸。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汉景帝时期因为藩王势力太大发生了七国之乱,当时景帝就是派周亚夫前去平乱的,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彻底平定了七国之乱,加强了皇帝的中央集权,挽救了西汉

  • 宋徽宗在金国生了14个孩子,他到底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徽宗多少儿子,宋徽宗在金国生儿育女,宋徽宗的妃子在金国

    宋徽宗在金国生了14个孩子,他到底过得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在他被流放到五国城之时,除了身边的随从大打折扣之外,平时的生活应该还算是比较安逸。而且当时他还被金国皇帝封的有爵位“昏德公”,每个月还有俸禄可以拿。他能够生出14个孩子,可以推测宋徽宗的后宫之中不

  • 历史上孟古青被废之后是什么结局?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侯卿最后去哪了,孟古青结局,废太子结局

    博尔济吉特·孟古青是清朝第一位皇后,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传说清代有这么一位奇女子,她是顺治的皇后,在被“亲老公”顺治废位后,不仅没有慌,而且还从容离开皇宫,重返蒙古草原,最后人生翻新篇——遇良人,结婚生子了。这是真的吗?顺治帝六岁即位,之后朝政由叔父多

  • 李世民处死10个侄子时,李渊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关系,李渊答应李世民立太子为什么,李渊不阻止李世民屠侄

    李世民处死10个侄子时,李渊说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是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开创的贞观盛世,让唐朝成为了古代封建王朝最鼎盛的朝代,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不过李世民也是位争议度比较高的皇帝,因为他的上位十分的不光彩,比朱棣还要凶残,亲手把自己的两个兄弟给杀死,逼着李渊

  • 三国时期担任过镇东将军这一官职的,都有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时期职位划分,征东将军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三国时期司徒是什么官

    镇东将军,古代重要军事职宫名称,东汉献帝时置。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在汉末三国时期,镇东将军所在的四镇将军,和四征将军都是比较常见的武将官职。其中,四征将军偏向于征讨一方,或者说是以进攻为主,而就四镇将军来说,则是以镇守一方为主。在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不少镇东将军。其中,就以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