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的儿子都有谁?他选择朱高炽继位的原因是什么?

朱棣的儿子都有谁?他选择朱高炽继位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347 更新时间:2023/12/16 3:14:44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朱元璋第四子。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棣的皇位来的并光明正大,朱元璋传位给朱标不久,朱标就因病去世,于是朱元璋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去世后,作为朱允炆的四叔,他所拥有的的江山是从自己侄子手中夺过来的,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幕会在自己的后辈中上演,结果却是不同。

朱棣当上皇帝之后,他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立谁为太子?朱高炽是朱元璋的长子,可是朱元璋不是很喜欢他,只会死读书,一点射骑都不懂,相比于于他,次子朱高煦更像年轻时候的自己,有勇有谋,还在战乱中多次救下朱棣,可是这样为什么选择了朱高炽?

一、朱棣的三个儿子

朱棣通过发起靖难,从自己的侄子手中的得到了皇权,他了解自己的长子朱高炽,也了解自己的侄子朱允炆,他知道二人极为相似,都是一个饱读诗书,为人保守,缺乏野心与进取精神,将自己背负着骂名打下的盛世交给这个“朱允炆二号”朱棣担心啊。

朱高煦和自己的傻胖哥哥不一样,他和朱棣年轻的时候极为相似,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在靖难的多次战役中表现的都非常英勇果敢,并且说一切许诺的话,言外之意就是要将皇权交给朱高煦,虽然这只是为了鼓舞朱高煦的士气,可是他当真了。

朱高煦再像朱棣他也不是朱棣,他为人有勇无谋,从后面的种种事迹中就可以看出,此人也就是一个愣头青,做事情不去考虑后果,为人十分嚣张跋扈,不懂得收敛,这一点和韩信倒是很像,朱棣自然也不敢将社稷交给这样一个莽撞之人。

朱棣的第三个儿子朱高燧,朱棣登基的时候朱高燧年纪尚小,朱棣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像朱允炆一样,年纪小小的肩上的担子还那么重,另一个,朱高燧瘦瘦小小的,没有一点帝王之气,所以朱棣不予考虑朱高燧,皇位之争就落在了朱高煦和朱高炽的身上。

二、选择朱高炽的原因

嫡长子继承制度这个问题对朱棣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他不会因为世俗来影响自己的判断,就像自己从侄子手中抢过皇权一样,他如果畏惧,自然也不会这么做,但是迫于朝内大臣的压力,朱棣也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换言之,如果朱高煦是长子,朱棣一定不会纠结。

当朱棣在两个儿子中犹豫不决的时候,朝廷上的大臣分成了两个派系,一方支持朱高煦,一方支持朱高炽,这些都被朱棣看在了眼里,派系之争,扰乱朝廷纲纪暂且不提,万一这两个傻儿子听信了谗言,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该如何是好,朱棣决定立太子,刻不容缓。

面对这个棘手的难题,朱棣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谢缙,他不属于任何派系,又是一位大儒,深得朱棣的信任,谢缙知道朱棣的顾虑,并表明了自己的意见“好圣孙”。

当时年仅六岁的“好圣孙”朱瞻基已经表现出了超出他这个年龄段的聪慧,正如朱高炽年幼的时候一样,饱读诗书,不同的是,朱瞻基也在练武练拳,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朱棣想到这一点便决定了,传位于朱高炽。

即使朱高炽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皇帝,即使他没有什么作为,那当他的儿子朱瞻基继承皇位的时候,会将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朝继续发扬光大,为了大明朝的长远发展,朱棣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高煦没有被立为太子,但是他认为自己军功赫赫,又受到父亲的宠爱,所以对皇位虎视眈眈丝毫没有隐藏,他是个有野心的人,区区藩王之位是没有办法满足他的,朱高煦被封为藩王之后应该立刻前往封地,但是他却迟迟不肯起身,在京城呆了十二年之久。

朱棣去世之后,朱高煦更加肆无忌惮,但是身为长兄的朱高炽并没有处置他,打压他,反而是给予更高的赏赐,可这并不能满足朱高炽,当朱高炽去世,太子朱瞻基回京奔丧的路途中,朱高煦命人在半路埋伏,准备行刺。

朱瞻基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绕道而行,等到朱瞻基登基之后,也是选择用同样的方式来安抚朱高煦,可仍旧没有收住他的策反之心,起兵造反失败被俘虏,当朱瞻基看望他的时候,他还绊倒身为帝王的朱瞻基,这一行为彻底惹怒的朱瞻基。

于是朱瞻基令人抬了个铜锅,周围点上柴火,生生将朱高煦烤死,造成亲人反目这一件事的罪魁祸首其实是朱棣本人,他横竖看不惯朱高炽,他又在靖难中承诺了要将太子之位传给朱高煦,给了他希望却又亲手摧毁,这就让一颗仇恨的种子种下,慢慢生根发芽。

朱棣喜爱朱高煦,能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可是他们毕竟不一样,朱棣有远见而朱高煦就是一介莽夫,凶悍且粗鲁,这么看来这样的一个人朱棣会真的喜欢么?给出的承诺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需要朱高煦帮自己打赢靖难之役罢了。

三、总结

朱棣作为一个藩王可以与朝廷对战,并且打赢的原因是因为他可以高瞻远瞩,并且朱允炆时期,朝廷内部因为朱元璋大肆杀害功臣,导致有内忧的时候,朱允炆无兵可用的缘故,幸运占了一大半,到了朱高煦的时候,朝廷内部的士兵已经韬光养锐许久,不在像从前一样。

更何况朱高煦没有朱棣一样的计谋与心智,造反失败也很正常,表面上朱棣是喜爱朱高煦的,但是其实朱棣都没有看上这两个儿子,只是因为朱瞻基的缘故才传位于朱高炽,连自己的儿子都算计,心机可见一斑,不过,朱棣的所作所为,也是为了自己打下的大明能繁荣昌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辛毗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能受到曹操及其子孙的器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休为什么比曹真职位高,历史上多尔衮是什么样的人,曹丕是卞夫人的儿子吗

    三国,一个让热血男人为之向往的时代,一个英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年代,一段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历史。群雄并起,乱世争霸,汉失其鹿,天下逐之是那段历史的主题。在那个时代涌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谋士,如诸葛亮、郭嘉、荀彧、徐庶、庞统等等。正是在这些聪明人的运筹帷幄之下,才使三国时代各路势力在军事上的相互角逐

  • 梁元帝萧绎有哪些文学成就?一首《春日》诗处处写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梁元帝是哪个朝代,梁元帝萧绎与徐昭佩,春昼回文这首诗的译文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才子皇帝,著名的有宋徽宗、南唐后主李煜,南北朝时期也有一位才子皇帝,多才多艺的他实际上也是葬送南梁的主要责任人,他就是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南朝梁国的第六位皇帝——梁元帝萧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萧绎不仅是出生于帝王之家,也是出生于文学世家,其文才

  • 皇太极是怎么继承努尔哈赤大位的?皇太极继承努尔哈赤大位的理由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努尔哈赤为什么选择皇太极,忽必烈与努尔哈赤的关系,努尔哈赤下来是谁

    历史上继承努尔哈赤大卫的候选人一共有4位,最后成功当上皇帝的是皇太极,但是很多人都觉得皇太极得位不正,事实真相真的是这样吗?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皇太极承努尔哈赤大位的理由详解,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后金是大清王朝的前身,是由努尔哈赤带领的一支强大的队伍。在与明朝军队的战争中,努尔哈赤

  • 细解诸葛亮之谜:是刘备三顾还是自己投奔?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诸葛亮被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可以看出他

    诸葛亮姓氏蜀汉后主曾经说过:“政在葛氏,祭在寡人。”意思是说,自己只主持祭祀天、地、祖宗等礼仪活动,军、政、财、文大事统统由姓葛的大臣一手操办。这里的葛姓大臣究竟指谁?熟悉三国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当然是指诸葛亮。那么,诸葛亮怎么姓葛?他的复姓作何解释?隆中对诸葛亮祖上姓葛肯定无疑,由单姓变成复姓的原因

  • “千古一帝”秦始皇亲手要了自己的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在而立之年完成统一大业,待一切尘埃落定后,年近半百的秦始皇打算尽享万世之尊,寻找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和奇方怪法。然而,秦始皇却在49岁第5次大巡游时,死在巡游途中。秦始皇身亡离不开身前发生的三大怪事,事情发生过的确不假,可“”横扫六合“”的秦始皇在一统天下后却失去了对手,英雄苦与寂寞转而寻求怪力

  • 秦昭王为秦国发展呕心沥血 是他给了秦始皇统一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昭襄王到秦始皇经过多少年,秦朝第一个王是谁,秦昭王的丞相是谁

    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了自身的雄才大略、政治谋略和勤政务实之外,也跟一个祖先有莫大的关系,没有这位先人打下坚实的基础,秦始皇统一华夏的时间表定会向后延伸。在孙皓晖先生《大秦帝国》一书里,秦昭襄王在秦惠文王、秦武王死后,被立为秦王,后来在母亲宣太后、大将军白起、舅舅魏冉、范睢等人的精心扶植下,采用“力交利

  • 慈禧守寡的那些年 江湖传言这些男人曾是她的情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守寡,那些抛妻弃子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为什么抛弃糟糠之妻的人没有好下场

    咸丰帝驾崩的时候,慈禧才二十六岁。慈禧晏驾的时候,虚岁七十三岁。也就是说,慈禧守了近五十年寡。寡妇门前是非多。虽然慈禧是大清朝的皇太后,垂帘听政几十年,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可她依然挡不住世人的风言风语。世人一直猜测慈禧守寡的日子里有情人,而且还有无数种传闻。这也难怪,慈禧虽然没称帝,实际也相当于帝

  • 宋太祖暴死谜雾是情杀?还是权利的争夺而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太祖真的被宋太宗杀死的吗,迷雾是什么意思,尤二姐的悲剧根源

    在历史中为了皇位,可以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只为了那无上的皇位。在历史上有个朝代定了一个兄终弟继的规矩,这就造成一位伟大的开国皇帝的神秘死亡他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字元朗,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

  • 严嵩幼时聪慧被称神童少年得志 到最后变大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严嵩害死的忠臣,明朝严嵩简介,严嵩长寿

    他幼时很聪慧,八岁时就书史成诵,能为文,属对有奇语.据《严氏族谱》,嵩读私塾时,曾与其老师及叔父对联语有曰:“手抱屋柱团团转,脚踏云梯步步高”;“一湾秀水足陶情,流珠溅玉四顾好山皆入望,削碧攒青;”“七岁儿童未老先称阁老,三旬叔父无才却作秀才”。因出语非凡,被人称为神童。严嵩(1480—1569),

  • 唐宪宗李纯:竟是一个能与唐太宗并驾齐驱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渊做了几年太上皇,并驾齐驱是两个人比吗,唐宪宗李纯之后

    唐宪宗李纯,原名李淳,被立为皇太子以后改名。他是顺宗长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二月十四日出生在长安宫中。宪宗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