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哪位汉武帝托孤重臣欲完成武帝未竟事业失败被诛?

哪位汉武帝托孤重臣欲完成武帝未竟事业失败被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874 更新时间:2024/1/24 16:10:26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汉廷下诏召集前一年所举贤良、文学六十余人,与汉廷高层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及其下属丞相史、御史在朝堂集会,以“民所疾苦”为主题,就汉武帝以来政治得失及未来走向展开了激烈辩论。这次集会被后人称为“盐铁会议”。大约三十年后的宣帝末期,庐江郡太守丞汝南桓宽整理了会议原始记录,著《盐铁论》一书。盐铁会议是一场具有复杂政治背景的会议,并且对汉代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武帝去世前,由于太子年幼,遂指定了一个包括霍光金日磾、上官、桑弘羊、田千秋五人的辅政集团。五人之中,由于金日磾在第二年即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即去世,丞相田千秋又是一个不任事徒充其位的丞相,因此昭帝初年大权就集中在了霍光、桑弘羊、上官桀三人身上。霍光以外戚身份,以大司马大将军统领内朝,被武帝喻为周公辅成王而寄予厚望,是这个集团的中心。但从资历、功劳来讲,十三岁即入宫为侍中,同为辅政大臣的御史大夫桑弘羊却远在其上,尤其是他主持盐铁、均输平准等财经政策立下了大功,绝非霍光能比。经多年的积累,桑弘羊在朝中人脉甚广根基深厚。汉代又有以御史大夫为相的不成文规定,因此桑大有取田千秋而代之之势。他自然不服霍光,因此渐渐成为了霍光的最大政敌。而辅政集团中的上官桀资历也比霍光深,又是当朝皇后的祖父,虽然他与霍光为姻亲,但或许是考虑到桑的强大根基,上官桀逐渐倾向联合桑弘羊对抗霍光。

霍光与桑弘羊的矛盾,除了权力斗争之外,二人政见也不同。霍光主张继续《轮台诏》抚恤民生的精神逐步改革武帝旧政。而桑弘羊则主张继续深化武帝内兴聚敛、严刑峻法,外事四夷的方略,完成武帝未竟的事业。这就是汉昭帝初年西汉权力中心的政治态势。盐铁会议就是在霍桑明争暗斗,局面纷繁复杂的特殊时期召开的。这次会议之所以能够召开,其实是霍光对桑弘羊在外朝咄咄逼人之势的应对。他作为内朝官员不便出面,于是支持来自基层的儒生贤良、文学,借力打力,通过他们在这次会议上攻击桑弘羊的政治主张达到削弱对手的目的。

除霍光、桑弘羊两方以外,盐铁会议还有第三股政治力量——儒生。

众所周知,汉武帝即位以来有尊儒之举,初有“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后又有罢所举贤良治申、商者及议明堂、改历服色、延文学儒者等举措。这往往给人一种武帝朝儒学已大行其道的感觉,但如果细加考察则发现并非如此。武帝在做了上述尊儒之举后,对外即开始事四夷而大兴征伐,对内则兴聚敛兴利、严刑峻法之治,这三件事情是武帝时代最具“雄才大略”的政治活动。可惜这些活动无一不与儒学学理相悖:儒家在对外关系上信奉的是修文德以来远人的“德化”之说,对内经济上则主张不与民争利的“富民”论,法制上则主张以礼乐教化消除刑罚“道之以德”的观念。所以,儒学实际上已被武帝弃如敝屣了。不信,我们可以看看武帝时用世的几位名儒。

先来看董仲舒。董仲舒虽因上“天人三策”受武帝赏识,被视为武帝朝隆儒的标杆性人物,但其人却仕途坎坷,先后被任命为江都相、胶西王相,却受主父偃公孙弘等人嫉妒陷害,最终“恐久获罪,病免”,只能“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汉书·董仲舒传》)。在短暂的推崇后,这位以“推明孔氏”著称的一代大儒就被武帝遗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唐宪宗是唐朝后期还能延续100多年大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通观唐代中晚期的君主,最有闪光点的,当是唐宪宗。在对付藩镇割据的历史问题上,他审时度势,连连用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在形式上将帝国重归一统,被称为“中兴之主”。唐宪宗名李纯,为唐顺宗的长子。在六七岁时有一则近乎传奇的故事:祖父唐德宗因他聪慧,很是宠爱,有次将他抱坐在膝上,逗着玩的问道:“你是谁家

  • 蜀汉的掘墓人邓艾 为什么在被冤杀后得不到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历史中,蜀汉是最早被消灭的国家。对于刘备一手创立的蜀汉国,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夷陵战败等事件后走向下坡路,虽然经过诸葛亮、姜维两代北伐主将的努力,蜀汉的生命得到了延续。但是,当邓艾的大军突袭至成都后,蜀汉的历史伴随着刘禅的投降而终结。不过,对于灭亡蜀汉的邓艾,却在刚刚取得胜利后,就因为钟会等人的

  • 马钧和诸葛亮同处一个时代!比诸葛亮还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不只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闻名的创造家,他创造的木牛、流马为蜀军北伐供给了坚实的补给,连弩变成蜀汉旗开得胜的法宝。三国期间曹魏的精锐之师是马队,孙吴是水军,而蜀汉则是弩兵,弩兵的威力,正好是马队、水军的克星,连弩的创造使曹魏、孙吴不敢小觑弱小的蜀汉。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创造了馒头、孔明灯。与诸葛

  • 岳飞之死与赵构的“伤自尊”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围绕岳飞之死,历来争讼不断,但“此乃上意也”却是学界不争的事实。笔者近读南宋人张戒的《默记》,便发现岳飞之死与赵构“伤自尊”多少有一点微妙的关系。宋高宗赵构虽贵为皇帝,可一生却难有皇帝至高无上的优越感。面对杀父、奸母、囚兄、灭国的仇敌金国,在强大的攻势下,却甘于称侄、称臣,年年朝贡。他前半生被金兵追

  • 王安石变法之后宋朝有何反向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光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为相,尽废新法,苏东坡、范纯仁等人皆曰不可,温公执意而行,不久王 安石在南京病死,同年九月,司马光病逝。史载王安石退居金陵时“闻朝廷变其法,夷然不以为意;及闻罢助役,复差役,愕然失声曰:‘亦罢及此乎?’良久曰:‘此法终不可罢也。’”元佑元年二月,罢青苗法。到了三月,

  • 宋太祖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除了有赵普为代表的文臣辅佐之外,赵匡胤在军中广结善缘,和许多军官感情都很好,“义社十兄弟”就是突出的代表。义社十兄弟是赵匡胤夺取政权,陈桥兵变的最重要的力量,十人如下: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这十人之中赵匡胤、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韩重赟、刘

  • 宋太宗一生为何大力编修古书?他想掩盖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宗是武将出身,文化水平一般,不过却很喜欢看书,我们熟知的“开卷有益”,就源自宋太宗。太宗朝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编辑整理上做出了许多成就,尤其是三部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的编订,文事之盛,可谓空前。那宋太宗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去编修古书呢?宋太宗曾经说:“朕性喜读书,颇得其趣,

  • 揭秘:宋太宗在军事上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太宗朝最了不起的功业就是完成了统一。当然,所谓的统一和现在中国的版图不同。中国的版图从三代以来,就集中在中原和江南地区。五代十国的混乱延续到太宗朝已经只剩下几个国家了。太祖在世时候,已经平定后蜀/南汉、南唐。全国只剩下吴越和北汉两地地没有归并。太宗即位之后,统治泉州、漳州的陈洪进上表归降。之后吴越王

  • 宋神宗去世后为何是毫无背景的宋哲宗即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死后庙号为“哲宗”的第七任宋天子赵煦一命呜呼哀哉。享年只有二十五岁的青年赵官家,无论怎样说总是可惜,借用‘英年早逝’一词来形容最为恰当。做为文章的开始,本不愿意用太多的笔墨去描述他的短暂生平,只因宋史之中所载的赞曰:哲宗以冲幼践阼,宣仁同政。初年召用马、吕诸贤,罢青苗,复

  • 岳飞长子岳云:岳家军中身份最特殊的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在岳家军的众多将领中,有一人的身份最为特殊,他就是岳飞的长子岳云。当时宋朝的宰相是正一品,月工资三百贯与一百石禄米,只是从二品的节度使却有工资四百贯和禄米一百五十石。作为朝廷的高级将领,官居两镇节度使的岳飞的工资比宰相还高,即使不算宋高宗经常颁发的重赏厚赐,也完全有能力让儿子过上跟其他衙内一样的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