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邓通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最后因何而死?

历史上邓通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最后因何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531 更新时间:2024/3/3 21:48:13

邓通,西汉文帝时期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西门大官人曾经非常精辟地总结了那种那种才是最受女人喜欢的,别看他文化不高,总结的却是非常精炼,只有5个字,却内涵丰富。

潘驴邓小闲,在西门大官人眼里,男人集齐了这5条才算是极品男人,这个潘就是潘安,中国古代有名的美男子,那受欢迎程度,绝对超过现在任何一个当红欧巴,他的美貌可是能让女人为他去死的那种。

这个邓,指的就是邓通,说的是要有钱,而且这可不是一般的有钱,邓通是古代著名的大富之人,有多富,简单来说,他可以直接造钱,你说富不富。

现在我们说一个人富,都会说, 你家里有矿呀,哎,这个邓通家里还真的有矿,但现在不管你有什么,那总得卖出去才算钱吧。

邓通的矿比较特别,他的是铜矿,而且不用卖,直接拿它来铸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家里是开印钞厂的,看来这个人可真的是富有呀。

不过这么富有的人,最后却落得个饿死的下场,如此跌宕起伏的命运,跟一个算卦的有关,正是这个算卦的,算准了邓通的一生。

(01)有钱的小人

邓通的经历有点像高俅,高俅是球踢得非常好,皇上看中,从此飞黄腾达,邓通则是船划的好,后来被宫里选中,专门给汉文帝划船。

结果这个邓通非常会怕马匹,深得汉文帝的喜欢,有一次汉文帝生了脓疮,没想到的是邓通居然用嘴给吸出来了,这种事在古代常有记录,不知道古人是不是认为人的嘴吸的更干净,不过这个画面实在是不敢细想。

这个邓通就靠着这种溜须拍马的行为,深得汉文帝的喜欢,有一次术士许负给邓通看相,直言不讳地对文帝说:“邓大夫以后会因贫困而饿死。

汉文帝一听,这可不乐意了,我富有四海,怎么能让自己的宠臣贫困呢,想让他富还不是很容易的事儿吗,于是下了一道诏书,把蜀郡严道县的铜山赐给邓通。

这个还不是最重要的,但凡是皇上赐的东西,肯定有消耗完的时候,紧跟着一句话就是,准予铸币,这可就厉害了。

也就是说邓通获得了铸币的权力,把铜铸成铜钱,这简直是无本万利的生意,因为铜矿就摆在那里,你的成本是开采的成本,而不是铜本身的成本。

中国历史上类似的小人很多,但邓通显然是最有钱的,因为他可以造钱,别的贪官,不管你贪多少东西,除了白银之外,不管是房子还是古玩,说不值钱的时候,可能也就一文不值了。

只有邓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有了铸币权,那你想铸多少就铸多少,你不富谁富,汉文帝这算是彻底让邓通摆脱了贫困的命运了。

而且邓通这个人虽然说被归入了佞臣的行列,但这个人品行还不错,铸的钱质量非常好,因此在当时邓通的钱流通得非常好。

但邓通的好运很快就结束了,因为市场上发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02)幸运的邓通

秦始皇之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钱币,等到秦朝统一天下之后,这个货币的样式就慢慢统一,汉承秦制钱币方面也沿用了统一的铜钱。

为什么说邓通是幸运的呢,因为汉初的时候,对于货币的铸造,官方管理得不严格,是允许除了朝廷之外的人,比如说大臣呀,诸侯王爷之类的人自己铸币的。

古代是金属货币,严格来说,一枚两钱的铜钱,重量也应该是两钱,所以你铸币无非就是改变而来铜的形状而已,钱币的价值就是铜本省的价值,这里面没什么油水。

但铸币的人一多,很快就发现这里面的猫腻了,那就是发现铸币这东西,标重和实际重量之间,是可以不一样的,还是上面的例子,标注的是两钱铜钱,但实际上可能只有一钱,这里面铸币的人就足足赚了一倍的差价。

发现这个规律之后,只要一个人破坏规矩,所有人都跟着破坏,于是铜钱的标重和实际重量之间,差距越来越大,里头的杂质也是越来越多。

老百姓也不傻,发现这里面问题之后,好的铜钱留着,不足重的铜钱拿出来交易,结果就是好的铜钱越来越少,大家都拿差的铜钱来交易,之后恶行寻欢,铸差币的人越来越多,结果就是市场发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汉初发生的这一切,就是这个词最早的含义。

邓通很幸运,因为马上国家就要出手制止这种情况了,不能再让私人这么胡搞下去,铸币权必须收回国有,邓通的铸币权被收走了,但更多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汉文帝死了,汉景帝有很不喜欢他。

前面不是说过邓通给汉文帝吸脓吗,其实汉文帝本来是想让太子做这件事儿的,但太子有的面露难色的感觉,后来邓通毫不犹豫的这么多了,于是就得罪了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可怜的邓通还是没能逃脱命运,景帝一即位,首先便把邓通革职,追夺铜山,并没收他的所有家产。可怜富逾王侯的邓通,一旦落难,竟与乞丐一样,身无分文,最后竟应了许负的话,饿死街头。

但另一方面邓通却是幸运的,因为从此之后,朝廷明白了一个道理,铸币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分给他人,所以后世的权臣奸臣贪官污吏,再厉害也无法自己造钱,但邓通可以。

朝廷是觉得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吗,然而并不是,因为汉武帝缺钱,之所以完全收回铸币权,是因为朝廷看到了这里面的巨大利润。

(03)隐形的剥夺

王安石当年变法的时候,曾说过自己能民不加赋而国库充盈,这话被司马光说成是胡说八道,古代皇权政治,虽说掌握了政权,他们做事也不会太过分,朝廷就算是再缺钱,一直加税也不是个好办法,弄不好会引发民变。

怎么样能无声无息地提高收入,都会被历代皇帝所采纳,最家喻户晓的办法就是盐铁专卖,因为这些属于必需品,朝廷专卖可以获利颇丰。

这个的缺点就是有些太明显了,动不动就会受到儒家的批评,说这是与民争利,事实上儒家的水平看不出来另一个更为隐秘的办法来给朝廷挣钱,这个方法就是铸币。

前面说过,私人铸币会引起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但收归国有就没有这种现象了吗,当然不是,只不过收归国有之后,一来是做的没那么过分,二来是你也没有别的选择呀。

著名的汉武帝的五铢钱就是这个样子,偷偷地收了百姓的税,刚开始汉武帝还没那么缺钱,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行三铢钱,重如其文,这是恢复铜铸币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相一致的一个措施。

这是为了打击市场上的掺假货币,但很快汉武帝需要大规模用钱了,于是开始改铸五铢钱,五铢币含铜量在70%以上,含铅量约20%,这个是经过严格反复测试的,无形之间偷走了20%,也不至于质量太差,同时也能让钱币的物理属性保持良好。

汉武帝的五铢钱,大大地让朝廷捞了一大笔钱,但这显然不够,因为打仗需要花钱,这个配比显然也不能随便降低,毕竟百姓也不傻。

武帝干脆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纸币,这个是针对各地分封的诸侯王爷的,汉武帝规定每年都要朝贡一种非常昂贵的白鹿皮,你不进贡就说明你对朝廷有异心。

刚经历过七国之乱的诸侯们,那心里哪敢有反叛之心呀,一张白鹿皮要四千万,贵点就贵点吧,巧的是这种白鹿皮只有汉武帝的皇家园林里能产,这可能是最早的不靠谱的纸币了,一张四千万,不过倒是道出了纸币的本质,国家信用。

邓通最终贫困而死,但曾经的铸币权,让他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也成了有钱人的代名词,这样的待遇,可不是一般的大臣能够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吕雉有多美?吕雉面貌复原图分享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史书上记载,吕雉的相貌是贵相,那么吕雉到底漂不漂亮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吕雉嫁给刘邦之时,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泗水亭长。吕雉本来随其父吕公住在单父县(今山东单县终兴镇潘庄),后吕家因躲避仇家迁居沛县。吕公和沛县县令关系极好,沛县的

  • 唐代大贪官元载,为何贪了几十吨胡椒?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唐代大贪官元载,抄家竟搜出64吨胡椒,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今天讲一个奇葩贪官,人家一般贪金银财宝古玩字画,他却贪污了64吨胡椒,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大贪官的名字叫元载,和很多逆袭的男主一样元载从小家境贫寒,赶考时候上百公里的路连车也没钱雇,每一次都只能步行,虽然有志气,勉强

  • 蜀汉建立后张飞担任的是什么官职?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还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将,从而

  • 历史上秦献公迁都栎阳德真相是什么?为何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是周朝时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是《大秦帝国》里最常看到的一句话,每次读到这句话,心中总会涌起一种激动和热情。老秦人这种热情,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来秦人的这种共赴国

  • 历史上欧阳修和狄青关系如何?他们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宋朝建于五代末宋太祖赵匡胤,共计将近320年。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这段岁月中,我们可以点出的名人有很多,比如欧阳修、苏轼、晏殊、范仲淹、狄青等等。而这些人,很多其实是有所交集的,比如欧阳修和狄青便是曾经的同事,前者因为才华横溢而闻名天下,后者因为骁勇善战而为人们所

  • 司马炎放进刘禅棺材里的三件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炎放进刘禅棺材里的三件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271年,蜀汉后主刘禅因病在洛阳逝世,享年64岁。后主死后,据说晋帝司马炎曾把三样东西放入刘禅墓葬中,即草鞋一双、酒杯一盏、女人衣服一件。不过司马炎放东西进刘禅墓葬这说法大概率是假的,大多是后世谣传并给予

  • 历史上曹丕称帝后为何不打蜀汉?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延康元年十月,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之后,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由此,曹丕正式登基称帝,促使曹魏取

  • 吕不韦到底有多厉害?吕不韦传奇又璀璨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吕不韦到底有多厉害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想知道的问题,吕不韦是一个谜一样的传奇人物,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吕不韦他经过商,摄过政,打过仗,编过书,是秦完成最后统一的大功巨。而这一切,皆源于一笔最大的商业买卖。善投机,会取巧,最懂生意经。深谙商业与政治的关系,这是他致

  • 三次易主的唐朝名将,为何还能进入凌烟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三次易主的唐朝名将,为何还能进入凌烟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程咬金是不仅是小说中的人物,在历史上也是列有其名的,并为大众所耳熟能详。但,少有人知道的是,程咬金早在成为李密麾下的时候,就已经把名字改为程知节,直到去世。但更为人所知的还是程咬金这个名字,因此我们就以程咬金为主来讲

  • 秦始皇焚书坑儒残暴无比?焚书坑儒背后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从课本上学到过“焚书坑儒”这个词,意思就是说秦始皇下令把天下的书烧了,把读书人挖个坑埋了,听上去就无比残暴。不过其实,关于焚书坑儒,真相或许不是大家一直认为的那样,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