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枭雄曹操生前两大谜团:竟难倒了国人上千年

一代枭雄曹操生前两大谜团:竟难倒了国人上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336 更新时间:2024/1/17 11:33:47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是毛泽东笔下的风流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代枭雄。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董卓死后,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于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曹操因此在政治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夺徐州诛灭吕布,战官渡大败袁绍,逐步统一了中原的广大地区,官拜丞相,封魏王,加九锡,成就了一番霸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对于一代枭雄曹操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一部《三国演义》将其描绘成了大奸大恶的代表,而且影响深远。相比之下,与他同时代的许邵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来形容更显客观。

曹操的一生可谓是戎马倥偬、刀光剑影,历经无数次的征战杀伐,最终达到了权力的顶峰。然而,曹操生前有两个谜团一直困扰着世人:一是手握天下生杀予夺大权为何不称帝?二是喜欢拥有天下美女为何不娶蔡文姬?先说说大权在握的曹操为何不称帝?其实,当时由于曹操对于朝政的控制越来越严密,使汉献帝的傀儡化程度也就越来越深。此时的曹操可以说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他完全可以轻松地废掉小皇帝并取而代之。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汉献帝诏令曹操设置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外出时像皇帝那样,左右严密警戒,不让行人通行。不久,汉献帝又诏令曹操像天子那样头戴悬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礼帽,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套六马。

同时,封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就这样,曹操完成了夺取帝位和世袭权力的所有准备,在通向帝王的道路上,几乎已经走到了终点。那么,曹操为什么自己不称帝呢?这其中大概有六个主要原因:其一,曹操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东汉末年,汉室衰落,天下大乱,但朝纲伦常依然在形式上存在着,儒家文化的忠、孝、仁、义等理念依然是当时的价值标准,何进、董卓等把持朝政后都不敢贸然称帝。曹操虽然具有不同于其他军阀的雄才大略,但依然摆脱不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他争夺权力、对外征战的过程中一直以朝廷的名义进行,以天子的名义兴师问罪,使自己站在正义的一面,取得道义上的支持。其二,从当时形势看,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

综观曹操的一生,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都发生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三,至少从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起,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言辞恳切,说了差不多十年,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否定自己,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如坚持把这场大戏继续演下去。其四,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一语,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其五,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曹操已六十五岁,年纪大了,估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这也可能是他不愿称帝的一个原因。

其实,此时的曹操称不称帝只是一个名号的问题,天子的诏令由他口授,官员的任命由他授意,朝廷的政策由他决定, “挟天子而令诸侯”,曹操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皇帝,何必去计较“皇帝”这个称号呢?曹操在《述志令》中说:“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意思是自己做到宰相已经非常尊贵,已经非常满足了,也就没有必要去公然登基称帝了。如果真的做了皇帝,反而会让刘备、孙权抓住把柄,陷自己于被动,实在是没有必要!如果一定要这个皇帝的名号,那就让自己的儿子去做吧,所以曹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曹操的确是为自己的儿子称帝做好了准备。总之,曹操不当皇帝,是从策略上全面权衡得失后所作出的决定,是一种周密而明智的谋虑。曹操自比“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周文王,是对自己的自我评定。

再说说曹操为何不娶一代才女蔡文姬的问题。蔡文姬,名琰,子明姬,后因避司马昭的名讳,改名文姬。蔡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这也许就是历史上才女共同的命运使然。蔡文姬天生丽质,聪慧过人,追求自由的理想境界;心比天高,但命如纸薄;自持才高,最终却导致婚姻的不幸。但这些又似乎跟蔡文姬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她的婚姻破裂完全是来自外在的生活环境,而不是内在的客观因素。说起来,蔡文姬的第一次婚姻可谓郎才女貌,丈夫是历史上文坛赫赫有名的青年学者卫仲道,而卫家也是当时河东世族。蔡家当然也不含糊,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历史上着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曾官拜左中郎将,又被称为蔡中郎,声名播于朝野,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蔡文姬就更不用说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博学多才,尤善诗赋,还在辩论和音乐方面有所造诣。可以说,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都是非常高的,配个卫仲道绰绰有余。

十六岁的时候,妙龄少女蔡文姬就嫁给卫仲道。两人经常谈谈文学、时政和诗歌,每次都争论的面红耳赤,但就是不伤感情。卫仲道彻底被蔡文姬的才华所折服。从此,卫仲道更加爱蔡文姬,两人相敬如宾,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卫仲道得了肺病,整日咳嗽吐血,结果英年早逝。只留下蔡文姬一人成了寡妇。这夫妻二人平日里只顾着探讨诗文音律,享受二人世界,却耽误了生儿育女。卫仲道死后,受不了公婆恶意的人身攻击,一气之下便回了娘家。蔡文姬第二次婚姻在那个时候来说,无疑是一场被迫的跨国婚姻。当时正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南匈奴趁机南下抢掠。他们除了抢掠金银珠宝之外,还抢掠美女。

当时的南匈奴属于茹毛饮血的游牧民族,没见过什么世面。整日面对的又是本民族那些壮的像牛的双颊红润的姑娘,早就看腻了。所以乍一见到汉朝风姿绰约的姑娘,一下子就看傻了。就这样,蔡文姬和许多姑娘被掳到南匈奴,结果被左贤王一眼相中,纳为王妃。十二年后,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痛苦的蔡文姬生了两个儿子,使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来蔡文姬还是个美女,至少在胡人眼里是个美女,否则不会在众多的汉朝姑娘中脱颖而出。在南匈奴生活时期,蔡文姬仍然没有荒废自己诗文创作。凭借着少年时代打下的结识基础,她先后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为她以后的创作史诗名篇《胡笳十八拍》奠定了基础。

东汉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已晋位汉相的曹操得知蔡文姬流落南匈奴的消息之后,心中非常焦急。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其实说到曹操,算是蔡文姬的学长了。曹操是蔡邕的学生,自幼就跟蔡文姬相识,按照辈份跟年龄算,蔡文姬是曹操的学妹。常常出入与蔡邕府上的曹操自然有很多与蔡文姬见面的机会。少年时代的蔡文姬便熟读史书,精通音律,声名远扬。曹操自然对学妹十分敬重,或许还有些许少年青涩的爱慕之情,曹操便有了以重金赎回蔡文姬的举动。然而,对蔡文姬视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红颜知己的曹操,虽然垂涎三尺,但自己却没有娶之为妻,结果将她介绍给了陈留名士、风流才子董祀

曹操之所以不敢染指漂亮而且知书达礼又精通文学音律的蔡文姬,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为了报答老师蔡邕的培养之恩;第二,是想利用蔡琰笼络才子董祀;第三,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就是曹操乃三国一代枭雄,名动天下,雄才大略,做皇帝是够格的,但始终没有做,别人劝他做皇帝,他却开玩笑说:“你这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啊!”但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朝廷大权尽在手中。他不敢染指蔡文姬的原因与他不敢做皇帝的原因一样,就是为自己留下一世清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哀帝竟然有这嗜好:不仅同性恋还愿意和同性恋妻妹共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同性恋这个话题在现代已经逐渐的被人接受,不过,在古代帝王的生活中也是有同性恋的存在的,而且在汉朝皇帝中,这同性恋更是枝叶繁茂,刘邦开始几乎每一个汉朝的皇帝都有自己的同性恋对象,而汉哀帝是这些同性恋皇帝中比较有名的一个。汉哀帝在位期间放弃后宫佳丽,独宠男宠董贤。董贤用现在的话形容就是“小白脸”,长的眉

  • 揭秘:诸葛亮最终败在体力上事必躬亲致积劳成疾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处处都是谋略,尤其是诸葛亮,料事如神,智谋过人,成了智慧的化身。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诸葛亮心愿未遂,就早早地病故了。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感慨道: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啊,一个智慧人物,竟抱憾而死,实在令人遗憾。自出山归刘备以后,诸葛亮处处展示的,都是谋略,他一生多是靠谋略胜敌

  • 袁绍不如曹操?揭秘袁绍性格特点哪三处不如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就《三国演义》的叙述而言,官渡之战这个桥段并不如赤壁之战写得精彩,但其中的胜败原因,特别是双方主要领导人的驭臣之术及其产生的迥异后果,足以让我们不必亲历刀光剑影,也能从中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尽管当时后世学人多有总结,唯其“多有总结”,才更值得我们去重视。那么,袁绍为何会输?他到底输在哪儿?1、不懂因

  • 孙坚为何拒绝董卓和亲封爵请求?董卓怕孙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董卓废帝的理由是刘辩,三国志战略版孙坚孙策甘宁,孙坚三国人物关系

    孙坚的官职虽然是豫州刺史,破虏将军,可是却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只不过是一个依附于袁术的二流诸侯,真正属于孙坚的不过就是二三十征战南北的兄弟。可就算是这样的孙坚,在董卓的心中,和拥有十万军队的诸侯一般无二。孙坚出道很早,早在十七岁时就独力智破海盗,名扬天下。而在黄巾之乱时,更屡立战功,擅长攻坚,啃

  • 江东美周郎:三国志里真君子还是三国演义里伪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史书《三国志》里,陈寿对于周瑜的评价很高,多次以“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盛赞之,并评价其: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三国志》记载,周瑜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雅

  • 诸葛亮追随刘备前的神秘身份!诸葛亮的真实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的身份,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诸葛亮怎么被刘备发现的

    历代不少文人学者在他们撰写的有关诸葛亮的传说著作中,依据《三国志》中“玄卒,亮躬耕陇亩”、“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记载,认为他在叔父诸葛玄死后,孤苦无依、生活窘困,又不愿寄人篱下,便隐居隆中,过着自食其力、清贫素苦的生活,并且以此将诸葛亮自称的“布衣”解释为贫苦出身的百姓。上述见解是有欠妥当的。首

  • 唐朝安禄山是靠什么发家致富的?安禄山的马屁功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禄山是唐朝哪个时期的,安禄山掌握唐朝多少兵力,唐朝的安禄山是现在的哪里人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十多万大军长驱直入,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携杨贵妃及朝中大员逃往四川。行至马嵬时,禁军将士哗变,诛杀杨国忠,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这场叛乱,整整持续了八年时间。大唐王朝由此转入衰败。这场叛乱的发起者安禄山,曾经深得唐玄宗的

  • 名将韩世忠:历史上真实的韩世忠是个绝色美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岳飞会和韩世忠,南宋名将韩世忠的事迹,北宋名将韩世忠

    韩世忠,字良臣,是南宋时期又一位战功卓著的抗金名将。南宋抗金战争中,出现过无数的英雄人物,其中以韩世忠和岳飞最为著名,所以宋人总以韩、岳并称。韩世忠是南宋时著名的抗金名将,一生铁马金戈,叱咤风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据史书记载,他五绺长髯,面色白皙,肌肤光洁,是一个美男子。韩世忠年轻时勇气过人

  • 同治皇帝偏爱逛青楼 小小年纪一命呜呼死因是个谜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姨娘为何害王熙凤,同治帝死因之谜,怎样在家一命呜呼

    历史上的皇帝爱青楼女子的也不少,据说宋徽宗就曾喜欢一个青楼女子李师师,明朝的明武宗朱厚照也曾在民间寻花问柳。但是因逛青楼而染上花柳病因此死去的皇帝,估计就只有清朝的同治皇帝了。同治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慈禧老佛爷的儿子,如果得了病,理应得到最好的御医治疗才是。小小花柳病,按说不在话下,可是他小

  • 真实的刘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诸葛亮只是他的一张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评价刘备是什么样的人,刘备和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在本人看到好多文章都把刘备鄙视到地下。而抬高诸葛亮的时候~!小弟我都为刘哥打抱不平啊~~~咱们从刘备刚出茅庐时说起吧~刘备虽然是汉朝中山王的后代。但是传到他这代,已经是家境衰败。老父亲虽然是个县令。但是由于清廉早亡。刘备只能和老母亲一起生活。靠卖草鞋草帽子贴补家用。可见刘备出身贫寒而又孝敬长辈。当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