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汉桓帝刘志为何冒险进行“脱光相亲”?

解密:汉桓帝刘志为何冒险进行“脱光相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512 更新时间:2023/12/4 15:28:05

梁女莹要嫁给汉桓帝,做皇后。皇帝派人前来,对她进行婚前体检。首先,让她走几步,看看走姿如何。然后,女官与她一同进入屋中,要求进行裸检。梁女莹起初并不同意,女官因受皇命而来不得不尽职尽责,便把她的衣服全部脱光。梁女莹眼里含着泪水,一丝不挂站在那里,让女官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仔仔细细观察了一番。只见,上身,五官端正,朱唇皓齿,娇唇轻;下身,血足荣肤,肤足饰肉,肉足冒骨。女官甚为满意,又量了量梁女莹的三围,让她说了句“皇帝万年”。只听,那声音清脆嘹亮,如梦似幻,酥软人心。女官最终点头通过,梁女莹也因此顺利通过这严之又严的婚前体验。

方才这婚前体检的一幕,不是笔者的胡编乱造,而是出自古籍《汉杂事秘辛》一书。要想做皇帝的老婆,也就是皇后,自然是比登天还难。可问题是,汉桓帝为什么会突然想到派人对梁女莹进行我国古代有史记载的最早婚前体检呢?梁女莹,身份可不一般,是当时把持东汉大权的皇太后梁妠与大将军梁冀两人的妹妹。汉桓帝直接娶梁女莹不就万事大吉了,为啥还要冒引火烧身的危险,自找麻烦,对梁女莹进行所谓的“脱光相亲”呢?由此可见,这里面的水不浅。那么,在这一场“脱光相亲”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缘由呢?

公元146年,刘志继承大统,成为东汉的新一任皇帝,即汉桓帝。公元147年,汉桓帝用丰厚的聘礼,“聘黄金二万斤,纳采鴈璧乘马束帛,一如旧典”(《后汉书》),迎娶梁女莹,并立其为皇后

汉桓帝为什么要娶梁女莹?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早有婚约。早在刘志还是蠡吾侯时,太后便有意把两人撮合在一起,“欲以女弟妃之”(《东观汉记》),但因“会质帝崩,因以立帝”(《后汉书》)而被搁浅。此时的刘志虽已成国君,但也应信守承诺,与梁女莹成亲。其二,惧怕梁家。汉桓帝刘志虽没有傀儡皇帝之名,但却有其实,受制于梁太后与梁冀二人。刘志称帝时,东汉王朝的大权还掌握在梁家人(即皇太后梁妠与大将军梁冀)的手中,所以不得不妥协,不得不与梁家的小姐完婚。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及皇太后崩,恩爱稍衰”(《后汉书》),“追废懿献后为贵人”(《后汉纪》)。也许有人,认为笔者漏掉了一个原因,即梁女莹的漂亮。据《汉杂事秘辛》记载,梁女莹在婚前体检时,是如何如何的色香双绝。既然如此,梁女莹就该是百年难遇的惊艳美人。由此推断,梁女莹的美貌也是汉桓帝娶她的原因之一。这种想法虽然很美好,可却经不起推敲。

在笔者看来,梁女莹相貌平庸,理由有三。其一,正史无记载。在《后汉书》中,对于梁女莹的外貌只字未提。如果梁女莹真的具有倾国倾城的外表,那么史书中必定会大书特书。只字未提,可见相貌一般。像长得漂亮的皇后,史书大都有记载。对于卫子夫,有“主见所侍美人(笔者按;即卫子夫)”(《史记》《汉书》)的记载;对于阴丽华,有“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汉书》)的记载……其二,旁证不利。据正史记载,梁女莹成为皇后,对汉桓帝进行大大约束,不允许皇帝招花惹草,“后既无子,潜怀怨忌,每宫人孕育,鲜得全者”(《后汉书》)。如果梁女莹长的真如《汉杂事秘辛》一书所言,汉桓帝只会是如唐玄宗迷杨贵妃一般,轰都轰不走,撵都撵不走。可知,梁女莹的外貌好不到哪里去。其三,野史多不可信。记载梁女莹艳丽动人的《汉杂事秘辛》一书,属于野史范畴,而且还是最早由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公布于世。明朝距离东汉,年代相差甚远,可信度不大,不太值得相信。

既然梁女莹平庸至极,那为什么《汉杂事秘辛》要对她的美色描写的如此逼真生动,甚至有些不堪入目、露骨直白呢?想到这里,笔者就不得不对《汉杂事秘辛》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杨慎将宣称来自于安宁土知州董氏的《汉杂事秘辛》公布出来后,便有沈德符对其产生了质疑,认为这是伪作,不是汉无名氏撰,而是杨慎假借古人之名所作。那么,《汉杂事秘辛》究竟是不是伪作呢?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成立的。理由一,选妻方式奇怪。《汉杂事秘辛》中记载的皇帝选妻流程,与明朝时期的一致,而与东汉没有一丝瓜葛。理由二,“三围”观念突兀。“三围”观念在明朝已是有的,可生搬硬套挪到东汉,“长短合度,自颠至底,长七尺一寸……指去掌四寸,肖十竹萌削也……久之不得音响”(《汉杂事秘辛》),就只能给人增加笑料罢了。理由三,体裁怪异。明代文学家沈德符认为《汉杂事秘辛》体裁特别,与汉朝人风格不符,倒甚像唐朝人的传奇。理由四,诟病多多。明人胡震亨、姚士粦指出,《汉杂事秘辛》中有过多谬误,与汉朝史实不吻合。

自称博南山人的杨慎为什么要费尽心机写一本伪书呢?他的动机何在?经考证,杨慎这样做,是为了论证缠足早在汉朝就已出现,为了证明自己博闻强识,而不惜下大力气写伪作《汉杂事秘辛》,为的就是借用所谓古籍中的“约缣迫袜,收束微如禁中”这所谓有用语句,在写学术作品《书汉杂事后》时,底气十足说出“缠足后汉已自有之”这句话。虚荣心满足了,创作伪书进行学术造假的目的也便达到了。杨慎为了论证所谓缠足早在汉代便已出现,这样做真可谓煞费苦心。

杨慎造假,为什么偏拿汉桓帝与梁女莹这对夫妻说事?笔者认为缘由有四。缘由一,钟情汉代。杨慎对汉朝情有独钟,认为汉朝人比宋朝人优越,这是因为他认为汉朝距离孔夫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更近。欲速则不达,西汉偏近,东汉正好。如此一来,拿东汉的梁女莹说事的可能性就大了。缘由二,不能直接,必须间接。作为古人,女子出嫁前常年呆在闺阁,出嫁后便呆在夫家。什么时候,才能让她露出脚来呢?经过再三深思,杨慎认为只有出嫁前,被婚检这样才有戏。缘由三,皇族更可信。皇族比百姓更可信,在古代,百姓多以皇帝皇后所说所做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缘由四,人物确定。有姿色的皇后,在正史有记载,这是杨慎心中肚明的,就必须选择对于外貌在史书上有模棱两可记载的皇后。汉桓帝沉湎女色,“倾宫虽积,皇身靡续”(《后汉书》)。杨慎再三斟酌,最终敲定,就拿汉桓帝与梁女莹这对夫妻说事,于是趁火打铁,假借古人之名,编写一本记载梁女莹“脱光相亲”且可证明缠足在东汉便已出现的伪书《汉杂事秘辛》。

经过层层考证与推断,我们知道,汉桓帝为什么会冒着风险对梁女莹进行“脱光相亲。这里面的缘由就是,不是汉桓帝刘志心甘情愿的,而是明朝文学家杨慎为了论证缠足早在汉代便出现而精心策划的闹剧。汉桓帝不可能那么傻,还没等梁太后去世就动手。在真正的历史上,他一直在蛰伏待机,后来在”皇后梁氏崩”(《后汉书》《后汉纪》)之后,才渐渐不理睬梁女莹;在“后以忧恚崩”(《后汉书》)之后,才真正表露出“益怒之”(《后汉纪》),“与中常侍单超等五人共谋诛之”(《东观汉记》),还把梁冀一撸到底,除去祸根。这段史实虽不如伪作那般惊艳诱人,但却更多了些帝王心计。很显然,汉桓帝刘志更会玩弄权术,而杨慎有的只是学术造假的小聪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慈禧太后的老年生活:过年与众人做素馅煮饽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禧太后的奢侈生活,娶了中国太太衣食无忧,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菜单

    清朝末年,虽然政权濒临灭亡,宫廷里却依然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1901年除夕临近,过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内务府便传知各宫总管封印准备过年事宜,由内务府奏明太后,得旨按宫中旧例后,便传告各府第福晋、命妇、格格,及一二品大员的女儿于腊月二十五进宫过年。命众格格做针线活这天上午8时,太后升堂入座后,第一拨由格

  • 礼贤下士的刘备 为什么当上皇帝就不可一世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礼贤下士的表现,三顾茅庐刘备礼贤下士的例子,刘备礼贤下士的例子

    刘备其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三顾茅庐”。即使没有多大的本事,就凭这种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品格,就值得尊重。孔明出山之后,刘备与这位二十几岁的年青人相敬如宾,入则促膝而谈,出则并马而行,火烧博望坡时,甚至还听从诸葛亮的将令。那时候,他从来就没有拿大,摆出“主公”的架子。难怪陈寿在《三国志》中评说刘备

  • 揭秘刘备的过去:少年刘备竟是一名土匪头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少年三国,刘备的身份是真的还是假的,刘备是一代枭雄吗

    陈寿在《三国志》中写得十分婉转,他说刘备专爱结交豪侠,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三国志》中所写的“豪侠”实际上是一种尊称,说白了,刘备专爱结交流氓、土匪、罪犯这样的人。从刘备的家庭出身来看,他生在贫寒的家庭,父亲早逝,仅能靠编织竹席、草鞋为生。面对这样的家庭环境,刘备却屡屡做出与本人身份不等的事情来。首

  • 宋高宗很佩服的画家米芾患有强迫症和洁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米芾洁癖的故事,米芾评价王羲之,著名画家米芾

    米芾有洁癖,传闻遐迩,声名在外,其具体情形如何,连宋高宗都很好奇,颇欲八卦一通。某一天,他翻看大内珍藏的米襄阳法帖,忽有发现。《思陵翰墨志》说:世传米芾有洁疾,初未详其然,后得芾一帖云:“朝靴偶为他人所持,心甚恶之,因屡洗,遂损不可穿。”以此得洁之理。靴且屡洗,馀可知矣。又芾方择婿,会建康段拂字去尘

  • 解密:汉初名相萧何到底是怎么走上“腐败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相国萧何,汉代相国和丞相有什么区别,历史上萧何是怎样的一个人

    当前,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批“大老虎”逐渐浮出水面,并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此时此刻,你要开个玩笑,说哪个领导“腐败”了,肯定会风声鹤唳,引起警觉。尤其是那些真腐败的,平日里想方设法都要做出一副清廉的状态。当然,这种假清廉的背后,实际是对法律的畏惧以及对个人不良行为的掩盖,是装出来的。可见,

  • 明代第二富豪沐府衰败真相:嗣爵夭折 叔嫂通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败家子娶公主,永乐盛世下的百姓生活,土木堡之变死的66个大臣名册

    黔国公沐氏家族《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凤姐对刘姥姥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还不忘说几句反话:“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厌弃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慌得刘姥姥念佛不已。说起宁荣二府的泼天富贵,在明代还真有这么一

  • 揭秘:明朝最节俭的皇帝崇祯帝为何会丢了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最废物的皇帝,崇祯有机会挽救大明吗,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明崇祯皇帝十分节俭。为缩减宫内开支,他把宫中万历时所储藏的上等辽参拿到集市上卖掉,用来补贴国用,自己的衣服破了也舍不得更换,积下了大笔私房钱。1644年1月,李自成百万大师进逼北京。惊恐万状的崇祯皇帝召见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等户部、兵部的要员们,商量调吴三桂入关勤王。吴襄说,如果调吴三桂进北京,需要一百

  • ​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使大明王朝走向了末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的原因,明朝三十年不上朝,30年不上朝的明朝皇帝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把北京城围得如同铁桶一般,大明王朝气数已尽,崇祯见大势已去,便走上煤山上吊身亡。从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极,到1644年3月崇祯自杀,存世276年的明朝退出了历史舞台。崇祯不幸做了亡国之君。但历代史学家对他多有同情,认为他的一生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明

  • 解密:明末才子阮大铖一出戏为何写了八年?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段延庆为什么要帮虚竹破棋局,夺门之变后朱祁钰怎么样了,大明第一才子小说

    阮大铖的《双金榜》,完成于明崇祯九年(1636)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之间,地点为当涂曹履吉处,是阮大铖传奇中最长的一部。作者在《小序》称:“此传梗概,胎结久矣。一针未透,搁笔八年。偶过铁心桥,一笑有悟,遂坐姑孰,春雨,二十日填成。”前前后后写了八年,作品都无法遂愿,但又始终不能放下。突然某一刻

  • 手持两把八棱紫金锤力大无穷的李元霸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罗士信和李元霸谁厉害,李元霸用的什么锤,力大无穷近义词

    说起李元霸,大家都有印象吧,凡看过电视剧《隋唐英雄传》或者《隋唐演义》的人,都晓得他手持两把八棱紫金锤,是一个力大无量,所向披靡的少侠,后来却遭雷电击死。李元霸是清代小说《说唐演义全传》和众多评书中的人物,其历史原型为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唐高祖李渊第三子,母窦皇后。隋朝大业十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