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戴胄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奏疏两篇

戴胄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奏疏两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986 更新时间:2023/12/18 15:05:32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戴胄(?-633年),字玄胤,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唐朝宰相。

戴胄早年在隋朝为官,曾效力于王世充,归唐后为秦王府士曹参军。唐太宗继位后,戴胄被擢升为大理少卿。他生性忠直,数次犯言直谏,后改任尚书左丞。

629年(贞观三年),戴胄代理吏部尚书,主持选官,次年又以民部尚书之职参预朝政,成为宰相。633年(贞观七年),戴胄病逝,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忠。

人物生平

初仕隋朝

戴胄生性坚贞,有才干,熟知律法,通晓文案,隋末曾任门下录事,深受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的赏识。

618年(唐武德元年),隋炀帝遇害。王世充在洛阳立越王杨侗为帝,是为皇泰主,戴胄被任命为给事郎。

619年(武德二年),戴胄成为王世充的太尉府官属。 三月,王世充意欲篡位,戴胄进谏道:“君臣犹如父子,理应休戚与共,有始有终。希望您效仿伊尹周公,辅佐王室,使国家安定,则是天下之幸。”不久,王世充又求取九锡殊礼,戴胄再次进谏。王世充大怒,将他贬为郑州长史,让他与王行本一同镇守虎牢关。 不久,王世充称帝。

入唐为官

621年(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攻取虎牢关,俘获戴胄,任命他为秦王府士曹参军。

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继位称帝,是为唐太宗。戴胄被拜为兵部郎中,封武昌县男。

627年(贞观元年),大理少卿出缺。唐太宗道:“大理寺关乎人命,戴胄清廉正直,正是合适人选。”于是任命戴胄为大理少卿,后又改任尚书左丞。当时,尚书左仆射萧瑀免官,右仆射封德彝病逝,唐太宗便命戴胄处理尚书省政务。他善于决断,被人称为开国以来最称职的尚书左丞。

此前,朝廷每逢水旱灾害,全靠正仓拨粮赈灾,但正仓存粮有限,远远解决不了问题。628年(贞观二年),戴胄上表唐太宗,建议效仿隋朝,设立义仓,让官员、百姓缴纳粮食,以备饥荒。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又让他和魏征一同担任谏议大夫,检点朝政得失。

担任宰相

629年(贞观三年),戴胄升任民部尚书,兼任检校太子左庶子。后来,杜如晦病逝,

临终前请求让戴胄主掌吏部。唐太宗遂让戴胄代理吏部尚书,仍旧担任民部尚书、太子左庶子、谏议大夫。他虽有才干,却不通经史,任职吏部时,奖掖法吏,抑制文士,受到舆论的讥讽。

630年(贞观四年),戴胄被免去吏部尚书,以民部尚书之职参预朝政,成为宰相,并进爵武昌郡公。

631年(贞观五年),唐太宗打算重修洛阳宫。戴胄进谏道:“关中、河西都在增置军队,此前又在修复九成宫,丁壮被役使殆尽,现在还能剩下多少呢?如今战乱平息不久,民间人口短缺,一人服役,全家废于农事。一家尽力劳作,也难以维持生计。我担心这会引起百姓的怨恨。”唐太宗大为赞许,对侍臣道:“戴胄与我并无骨肉之亲,他能忠直体国,知无不言。我进封他的官爵,就是要酬报他的一片赤诚之心。”

633年(贞观七年),戴胄病逝。唐太宗罢朝三日,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道国公,赐谥号为忠,命虞世南为他撰写碑文。唐太宗见他住宅简陋,怕没有地方进行祭祀,还特命官府为他设立庙宇。

人物评价

王珪: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戴胄。

刘洎:左丞戴胄,右丞魏征,并晓达吏方,质性平直,事应弹举,无所回避。

李绛: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龄、杜如晦辅相圣德,魏徵、王珪规谏阙失,有温彦博、戴胄以弥缝政事,有李靖、李勣训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

刘昫:① 胄性明敏,达于从政,处断明速。议者以为左右丞称职,武德已来,一人而已。② 戴胄两朝仕官,一乃心力,刑无僣滥,事有箴规。虽学术不能求备,而匡益自可济时,亦所谓巧于任大矣。

朱元璋:历代任斯职者,独汉称张释之于定国,唐称戴胄。盖有由其处心公正,议法平恕,狱以无冤,故流芳后世。

个人作品

《全唐文》收录其奏疏两篇:《谏修洛阳宫表》《请建义仓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崔铉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因与李德裕不睦而被罢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宗室大臣,宰相是几品,清朝十大宰相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崔铉(生卒年不详

  • 历史上的司徒王允到底是什么样的 和演义的区别到底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允王朗都是王司徒吗,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王允是哪个朝代的人

    对司徒王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司徒王允到底是什么样的?演义中写的都是真的吗?提及三国里的司徒王允,他并不是像《三国演义》写得那么幼稚。但王允没有远见,缺乏战略眼光倒是不假。可以说王允用一己之力铲除董卓,但却是毁掉汉朝的历史罪人。董卓死后,王允接二连三犯

  • 萧至忠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曾与太平公主图谋不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十大宰相,六部尚书和宰相,唐朝宰相为什么才三品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萧至忠(?-71

  • 霍光对汉朝有哪些作为?霍家最后被灭门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霍光被谁杀了,霍光灭族原因,霍家最后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霍光是汉武帝时期名将霍去病的异母弟,霍氏家族有着非常强大的外戚关系。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中国历史上,权臣是一个十分令皇帝忌惮的角色,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权臣,是汉朝的霍光。霍光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其争议的人物,他是汉朝的一大功臣,曾经辅佐幼主,实现了汉朝的“昭宣中兴”

  • 袁恕己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曾拥立过唐中宗复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怎么过渡到宋朝的,宰相是几品,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改年号为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袁恕己(?-70

  • 萧华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因得罪李辅国而被罢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罗小华,李世民干预史官,清朝十大宰相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萧华(?-762

  • 关羽和吕布相比 两人谁的实力更强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对关羽和吕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和吕布相比,两人谁更加厉害一些?他们的战绩都是什么样的?三国是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文人武将各展风采,这个时代不仅有让人热血沸腾斗智斗勇的战役,还有必不可缺的武将,那些武将们个性张扬、豪放不羁,用自己手中的武器在历史上挥下浓墨

  • 太平天国李秀成变节了吗 李秀成变节有何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李秀成被曾国藩俘虏后自述变节的问题,这个话题在太平天国史学界争论很久了,一直是各执一说、互论短长。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承认李秀成没有出现陈玉成、洪仁玕那样的大义凛然、不屈而死的场面。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的凭借一个不屈而死来看作是英勇的唯一佐证。可是,作为政治家,首先是服膺他的信念和信仰,并对此作

  • 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经抱哪位明朝将领马腿“请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努尔哈赤之前是谁的手下,努尔哈赤的福晋,努尔哈赤之前的朝代

    当身为“天朝上国”的明朝政府发现利用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足以实现自己对边塞外的女真部族“分其枝、离其势”的羁縻政策的时候,敢于向旧有利益格局说不的女真英雄努尔哈赤(nurgaci),找到了自己登上历史舞台的契机。站在今日遥望当初的努尔哈赤,一定会听到关于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统一女真的诸多传奇故事,可

  • 王安石解读熙宁变法:关键问题在官员队伍不专业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列宁把王安石称作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在发动改革之前担任的职务,恰好是三司度支判官,就是财政官。他在担任三司度支判官的时候就写下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治理文献《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写在宋神宗的爷爷宋仁宗的时候。他在当中提出的思想,也就是后来经常被大家传诵的名句:“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