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吴王夫差为何不选择直接灭掉勾践的越国?

解密:吴王夫差为何不选择直接灭掉勾践的越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93 更新时间:2024/1/20 20:30:51

却说吴夫差答应了越国的和谈,文种心中一块石头方才落地,伍子胥突然来了。

伍子胥早饭还没来得及吃,就急匆匆赶来了。

到了中军营帐,也不通报,大踏步直趋闯入,一眼就望见伯嚭和文种两个,站在吴王夫差的旁边。

伍子胥怒气勃勃,喝问夫差道:“大王!难道你已经答应他们许和了吗?”

夫差道:“是啊,寡人已经答应了。”

伍子胥连声大叫道:“不可!不可!”

吓得文种倒退几步,面如土色。

夫差问道:“如何不可?”

伍子胥谏道:“千万不可许和!咱们吴国与越国靠的太近,势不两立,若现在吴不灭越,将来越必灭吴!”

因为吴越两国,同处东南半湿润地区,他们地缘相邻,语言相近,很多方面的相似度都非常高,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说,这两家公司同在一块地盘上,且主营相同,缺乏互补性,只构成竞争关系。

因此,并购是必然的趋势。伍子胥主张吞并越国,是有他的道理的。

但夫差有夫差的考虑。

因为越国已被打的大败,哪还翻的起浪?夫差不想把精力都浪费在一个小小的越国身上,齐国,晋国,中原的市场大着呢,他要做真正的天下霸主!与越国许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伍子胥知道他的心思,所以又劝道:“大王!如果你想挥师遥击远方的秦国、晋国,就算你打赢了他们,但他们的土地并不适合我们居住,他们的车马也不适合我们乘坐。而越国就不同了,灭了他们,我们可以住他们的地,可以乘他们的船,我这都是为国家着想啊。”

夫差一时语塞,不能对答,只好两个眼睛望着伯嚭。

伯嚭缓缓上前奏曰:“相国说的有些道理,但也不全对,咱不能动不动就灭人之国,只知道用武力,是不会长久的。同一块地盘上并存两国,是自古就有了的,比如有秦国就有晋国;有齐国就有鲁国,他们都挨的很近,如果说吴越不能共存的话,那他们就更不应该共存了。如果说吴越水居,得了他们的土地车马没用的话,那么他们中的任何一国得到其他三国的土地车马就必定有用,可他们这四个国家为什么不合并成一个国家呢?所以说,因为挨的近就要灭了人家,是没有道理的。”

伍子胥一愣,没想到这伯嚭还挺会反驳的。

因为这伍子胥的脾气有点暴躁,顿时大怒,叫喊道:“难道说,先王的大仇,不报了吗!不灭越国,你们对得起先王吗!当初大家都一起发过誓,现在反悔了,是想连累我伍某不忠不义吗!”

伍子胥把死去的吴王阖闾搬出来,强烈要求灭越报仇。

夫差无话可说,又只好两眼望着伯嚭。

只见伯嚭不慌不忙,说道:“如果说先王的大仇,越国不可赦免的话,那么相国您和楚国的仇就更大了,那您怎么不灭了楚国报仇呢?您怎么最终还是与他们和谈了呢?您不能因为自己要行忠厚之事,就让我们的夫差大王留一个为人刻薄的坏名声啊,忠臣不是这样当的!”

伍子胥气坏了呀,可又反驳不了他,正没处发作,夫差开口发话了:“好啦,好啦,二位都是为了国家,就不要再争了,相国且退,等越国进贡的那一天,寡人保证分你一份就是啦。”

伍子胥恨恨而去,边走边叹道:“今天你放了越国,他们用十年生养,再用十年练兵,不过不过二十年,吴国就完了!”

这是伍子胥与伯嚭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夫差采纳了伯嚭的意见,不听从伍子胥的劝告。

越国究竟该不该灭掉?按《君王论》的观点,凡是有能力灭掉的,就把他灭掉;对于灭不了的国家才让他归顺,先变为附属国以后再说。

此时的越国,应该能灭掉,但很困难,代价太高,不划算。因为夫差还要养精蓄锐,抓紧时机,北上中原,争霸天下。

楚国以前被他们重创过,需要休养生息;晋国正面临着被卿大夫们瓜分解体的危机;齐国的齐景公老了,也面临着被田氏家族取代的危机。这些大国都处在危险期,要是等他们恢复过来了,吴国再想称霸的希望就减少了,以后的出路又在哪里?

所以,究竟哪一种策略更优,其实谁都不好说。这正是吴王夫差的困境。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原则,夫差选择了北上争霸,也没错。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夫差对越国“从简”处理,怎样简单怎样办,既然可以再不费力的坐拥越国的收入财富,又何乐而不为呢?而越国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签订不平等条约,敢于割肉,也不失为一种保命的策略。

在这一点上,双方是一致的,所以很容易成交。

于是,吴王夫差与文种约定,五月中旬,让勾践夫妇一起来吴国认罪。又留一万兵交给伯嚭守在哪里,如果过了期限,勾践不来,就灭了越国!

都交代完毕后,夫差领着大军,先回国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宋名将虞允文:以文人之身打赢了采石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念父鳏且疾 七年不调职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父祺,荣登政和进士第,仕官至太常博士、潼川路转运判官。允文六岁即诵读《九经》,七岁能属文。承继父亲之任而入官。适逢丁母忧,悲伤得哀毁逾恒、形销骨立。及至下葬,朝夕号哭于墓侧,墓旁有枯桑,两只乌鸦来此筑巢。又挂念父亲鳏居且有疾,七年中不请调,一步也不忍

  • 高熲因误杀美人张丽华 竟然被主子杨广设计除掉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尽管杨广很会装,但看见倾国倾城的绝代美人出现时,也会把持不住。这个美人就是张丽华,陈后主陈叔宝的妃子。他还为张美人专门写了许多首时,其中最有名要数《玉树后庭花》了。这张美人,有乌发七尺,浓黑如漆,光亮可以照人,加上她十分聪明灵慧,富有神采,举动闲雅华贵,容色端庄秀丽。每当望观瞟视,光彩在眼中流溢,映

  • 揭秘:唐朝历史上比杨贵妃还有魅力的女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杨贵妃与梅妃成了并立于玄宗后宫的两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洁;杨玉环如一株牡丹,丰腴娇艳。这俩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经分出杨玉环和梅妃的高低。今天的人们大多知道杨贵妃,而知道江采苹的人恐怕不多。其实,杨贵妃和江采苹是唐玄宗三宫六院七

  • 揭秘:唐朝历史上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真实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公主何许人?谁都知道。这个武则天40岁才生下的女人 ,注定要一生与权力斗争相伴。她的几个哥哥不是gay就是偏执狂或者懦夫。武则天总说:吾女类我。可武则天并不想把皇位给她,也许她觉得一个女人做皇帝太苦,也许她觉得皇位还是要留给儿子。总之她的2个小儿子分别当了皇帝。太平很不爽,谁都不想屈居人下,况且

  • 帝王之最:中国历史上身世最豪华的开国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不少,但是像李渊这种奢华身世的开国皇帝真不多见。我先罗列一下他的奢华布景:李渊的爷爷是上一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部长。李渊的外公是上一任军事委员会委员,皇帝的岳父。李渊的爸爸是现任军事委员会委员,一个省的军政一把手。李渊的妈妈是别的一个军事委员会委员的女儿。李渊的大姨妈是北周的皇

  • 揭秘:千古明君唐太宗何时时候开始喜欢听假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年轻有为,开辟了大唐盛世。当是时也,他心胸开阔,目光远大,什么样的真话都敢听,也都愿听。他曾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这本来是小事一桩。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

  • 解密曹雪芹的身世:祖父曾当了20年“康熙的密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曹雪芹的祖父曾是康熙的密奏使,他的密奏中有区域性的天气、粮食价格以及盗匪等问题,这种密奏方式也是康熙管理农业国家辽阔疆域的手段之一江宁织造曹寅熟练地将一方写过字的纸折成复杂的六角形,上面的“报告”是除了皇上康熙以外任何人也不允许看的。这张纸在康熙的手中打开后,是一张10厘米宽、20厘米高的密奏。这种

  • 解密:先秦墨家的墨子到底是如何游说各国政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墨子是先秦诸子中不可多得的农民思想家,其理论之深湛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更扩及逻辑哲学。其言语常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蕴含着卓然不群的辩论艺术。具体地说,他将辩难论说的手段列为七种,分别叫作:或、假、效、辟、侔、援、推。“或、假、效”常被用来防备守卫,故又称“戍言三范”。《墨经》中这样解释“或

  • 解密:三国哪位曹魏大将被自己的主公羞辱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以来,将军战死沙场都是一件成全名节之事,“马革裹尸还”更是一种英勇和壮烈。当然,能够建功立业,受赏封侯从而终生得享尊荣也是一名战士所愿。然而,有的人立有赫赫战功,也被拜将封侯,却由于“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没有了这番荣耀。三国时曹魏的大将于禁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事例,因为他虽然拜将封侯,却没有战死在战

  • 强大的汉王朝竟是被汉文帝窦皇后给推上巅峰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阴差阳错做皇后,黄老之学治帝国汉文帝窦皇后(?-前135)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出身于民间百姓家庭,吕后时被入选进宫。后来,吕后挑选一些面容姣好的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诸侯王五名,窦姬也在选中之列。不被吕后看好的窦姬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她做梦都想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