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千古明君唐太宗何时时候开始喜欢听假话?

揭秘:千古明君唐太宗何时时候开始喜欢听假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35 更新时间:2024/1/13 21:08:34

唐太宗年轻有为,开辟了大唐盛世。当是时也,他心胸开阔,目光远大,什么样的真话都敢听,也都愿听。他曾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这本来是小事一桩。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

这奏折有点小题大做:不就修修行宫么,用得着又是秦朝又是隋炀帝地上纲上线么?然而,斯时“身体健康”的唐太宗并没有“天子一怒,流血数里”,而是把张玄素叫来请教:“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商纣相比,怎么样呢?”这哥们儿实话实说,直截了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结果呢?如你所知: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

为什么会这样?当然是因为唐太宗正处于健康状态,这些真话对他只有示,没有伤害。可是,到了身体日渐衰落的老年,尤其是魏征死后,他就不再喜欢真话,倒是对那些悦耳的假话甘之如饴。贞观十七年,发生太子废立事件,更使他疑心更重——魏征去世前曾反对更易太子,结果太子因谋反被废为庶人,牵扯进去的侯君集被杀,杜正伦被问罪,而魏征曾经对太宗说过二人有“为相之才”,再加上有小人进谗言诋毁,结果太宗不但解除了亲口答应的与魏征的儿女婚约,而且还派人砸碎了自己亲自为魏征撰写的墓碑。

这种情形外国也有。据戴维·卡恩著的《希特勒的间谍》一书记载:在纳粹空军元帅戈林手下,有一个由罗韦尔主持的特种勤务航空中队,其任务是担任高空侦察飞行。从他们拍摄的照片上,甚至可以看到马其诺防线钢筋水泥掩体的枪口。在德国战事顺利,横扫欧洲如卷席之时,戈林对他们的工作十分看好,对其情报也称赞有加。可是,当战局不利,德国屡屡吃败仗后,“当罗韦尔报忧的时候,戈林满脸不高兴。他居然能在航空照片所提供的确凿证据面前矢口否认事实。每当罗韦尔向他报告照片上发现了新的目标的时候,他总是回答说:‘这不可能!’他常常争辩说,照片分析员也可能发生错误。”相反,对一些明显是假话的消息——比如“德国兵力肯定没有枯竭,他们还有很多后备队没有投用”之类却愿意信以为真,把它列在报纸头条向国民报道。

鲁迅在《看镜有感》一文中曾有这样的感慨:“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谎言,当然也是“国粹”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解密曹雪芹的身世:祖父曾当了20年“康熙的密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曹雪芹的祖父曾是康熙的密奏使,他的密奏中有区域性的天气、粮食价格以及盗匪等问题,这种密奏方式也是康熙管理农业国家辽阔疆域的手段之一江宁织造曹寅熟练地将一方写过字的纸折成复杂的六角形,上面的“报告”是除了皇上康熙以外任何人也不允许看的。这张纸在康熙的手中打开后,是一张10厘米宽、20厘米高的密奏。这种

  • 解密:先秦墨家的墨子到底是如何游说各国政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墨子是先秦诸子中不可多得的农民思想家,其理论之深湛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更扩及逻辑哲学。其言语常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蕴含着卓然不群的辩论艺术。具体地说,他将辩难论说的手段列为七种,分别叫作:或、假、效、辟、侔、援、推。“或、假、效”常被用来防备守卫,故又称“戍言三范”。《墨经》中这样解释“或

  • 解密:三国哪位曹魏大将被自己的主公羞辱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以来,将军战死沙场都是一件成全名节之事,“马革裹尸还”更是一种英勇和壮烈。当然,能够建功立业,受赏封侯从而终生得享尊荣也是一名战士所愿。然而,有的人立有赫赫战功,也被拜将封侯,却由于“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没有了这番荣耀。三国时曹魏的大将于禁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事例,因为他虽然拜将封侯,却没有战死在战

  • 强大的汉王朝竟是被汉文帝窦皇后给推上巅峰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阴差阳错做皇后,黄老之学治帝国汉文帝窦皇后(?-前135)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出身于民间百姓家庭,吕后时被入选进宫。后来,吕后挑选一些面容姣好的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诸侯王五名,窦姬也在选中之列。不被吕后看好的窦姬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她做梦都想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

  • 一代神人卧龙:诸葛亮在隆中到底唱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孔明早年隐居在隆中,自己种地,闲来睡睡觉、看看书,兴致来了还唱唱歌。他最喜欢唱的歌是《梁父吟》,据说歌词是这样的:"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强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这段歌词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国相晏婴以二个桃子杀了三个勇士的故事

  • 掌握最高权力的曹操为何至死都不敢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董卓死后,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把15岁的小皇帝变成自己手中的傀儡,使自己的发号施令变得名正言顺。依靠天子这

  • 最惨的蜀国五虎将:三国名将马超是被吓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读“三国演义”,谁不知蜀汉五虎将,谁不知五虎将中的马超,然而,“五虎将”这个头衔却正是马超职场生涯的悲剧,从一方雄主沦落到刘大叔手下的将军级“打手”,地位是升还是落,一目了然。诚然,“三国演义”里的“五虎将”只说属无稽之谈,子虚乌有,但《三国志 蜀书》里,确实将这位西北枭雄与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黄

  • 历史上的“华妃”:为人和蔼、恭敬 儿女全部夭折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年贵妃的父亲是湖广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的年遐龄。她的哥哥则是大名鼎鼎、战功卓著的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年氏于康熙五十年,由康熙皇帝指婚为当时的雍亲王胤禛为侧福晋,并于四年后为胤禛生下一个女儿。在之后的康熙五十九年五月和康熙六十年十月,年氏先后为雍亲王胤禛生下第七子福宜和第八子福惠。雍正即位当

  • 何皇后:从屠夫之女到皇后 最后竟死在董卓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何皇后,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的妹妹,是东汉第十二任皇帝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任皇后,汉少帝刘辩的生母。何氏身高七尺一,其家本是屠户,以屠宰为业,后被选为宫女进入掖庭,得到汉灵帝刘宏的临幸,生下皇子刘辩。母凭子贵,自此,何氏在宫中如鱼得水。汉灵帝子嗣单薄,虽曾有数名皇子,但都先后夭折,所以对皇子十分宠爱

  • 独孤氏是唐代宗最爱的人竟将她遗体留在身边三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独孤氏,唐代宗李豫的妃子,父亲是独孤颖,官至左威录事参军。李豫早年先是娶了沈氏,跟沈氏的关系很好。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携杨贵妃、太子李亨等人西逃避难,沈氏被叛军掳至洛阳。后来李亨即位,为唐肃宗,李豫被封为兵马大元帅,继续收复失地。后来李豫在洛阳找到了失散的沈氏,二人忍不住相拥而泣。但李豫有收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