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关于朱高炽的死有两种说法 究竟哪一种说法更加确切

有关于朱高炽的死有两种说法 究竟哪一种说法更加确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337 更新时间:2024/2/3 23:35:02

你真的了解朱高炽之死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明代皇帝朱高炽到底是怎么死的?朱高炽的死因是什么?哪一种说法更加准确?

洪熙元年(1425)五月,明仁宗朱高炽驾崩,享年47岁,这位“仁宣之治”的缔造者,战战兢兢地做了20年的太子,好不容易才登上的皇位,却福薄命软,才当了10个月的皇帝,就追随老爹朱棣去了。

按理说,生老病死,本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奇怪的。可朱高炽之死,却成了一个历史的谜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的死亡太过于突然,去世前三天,他还在日理万机地处理朝政,说明身体无大碍,可短短三天之后就猝然"崩于钦安殿",只留下了"实无疾骤崩"的记载,实在太过于离奇。关于他的死因,至今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当然了,关于朱高炽的死因,虽然没有确切的结论,但说法倒是有两种,分别是纵欲过度论和谋杀论。这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都没有确切证据,或许终将成为一个千古谜团。

纵欲过度论

关于朱高炽纵欲过度而亡的说法,依据主要来自于大臣李时勉的一封奏疏。洪熙元年(1425年),李时勉上疏,批评朱高炽三点有违英主之举:其一,整修宫殿,是穷奢极欲之表现;其二,更换侍女,是纵欲无度之表现;其三,几天不上朝,是懒政怠政之表现。

李时勉这封奏疏,言辞犀利,一下子就将朱高炽定性成了骄奢淫逸、好色成性、不务正业的昏君,纵使朱高炽脾气再好,也是暴跳如雷,还下令打了李时勉一顿板子,差点要了他的小命。

当然了,李时勉所说的这些事情,要说是错误的,也的确是,但要放在高度专制的封建帝王身上,也算不上是什么大事,顶多就是生活作风问题,实在不足以当作昏君的证据。因此,这封奏应该说有点言过其实了。

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李时勉所说的应该也是事实,朱高炽的确纵欲过度了。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要了解,朱高炽在父亲朱棣的巨大阴影和弟弟朱高煦的虎视眈眈之下,如履薄冰地当了20年的太子,丝毫不敢有僭越之举,好不容易熬死了父亲,登上了皇位,翻身做了主人,稍微放纵一下,似乎也说得过去。

因此,如果朱高炽真是纵欲过度的话,是很容易将自己身体搞垮的,再加上他本身就是一个大胖子,身体也不是很好,猝死是很有可能的。

谋杀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普遍都认为,朱高炽是被儿子朱瞻基谋杀了,依据则主要来自于朱高炽驾崩前后朱瞻基的各种表现。

朱高炽登上皇位后,太子朱瞻基一直在南京,汉王朱高煦则在封地山东乐安,朱高炽病重后,他们都在密切关注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朱高煦,安排了很多眼线在朱高炽身边,准备一旦皇帝驾崩,就即刻行动,趁乱和侄子抢夺皇位。

按照惯例,一旦皇帝驾崩,朝廷必然会派出人马到各地报信,要求各地藩王和太子进京奔丧,而相较于朱瞻基,朱高煦有着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离京城的距离,我们前面就说过,朱高煦在山东乐安,离京城近,朱瞻基在南京,离京城远,在那个没有现代通讯工具、传递消息全靠人的年代,一旦皇帝驾崩,消息必然会先传到离京城近的乐安,也就是说,朱高煦将有足够的时间部署一切行动。

朱高煦的计划是这样的:一旦朱高炽的死讯传来,他就安排人马在朱瞻基进京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半道截杀,然后趁乱进京谋夺皇位。

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就匪夷所思了!

朱高炽驾崩的消息传来之后,朱高煦早早就在半道上埋伏了人马,就等朱瞻基过来了,可他左等右等,等的花都谢了,就是没等到朱瞻基经过,却等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朱瞻基已经在京城继位为帝了!

这令朱高煦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是自己离京近,应该先得到消息的,可对方竟然能捷足先登,提早赶到京城,登基去了,难道能未卜先知不成?

朱瞻基当然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那他是如何能够提前得到消息,赶到京城的呢?只剩下一种可能:他虽然不能未卜先知,但他自己给自己创造了未来,换句话说,他谋杀了他的父亲!

其实,这也不是不可能的!要了解,最是无情帝王家,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什么父子之情、叔侄情分,统统都是空话,只有权力才是真的。

同时,按理说,一国之君这么重要的人物去世,应该是有详细的死因才对,可翻遍《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纪》等史料,都找不到只言片语关于朱高炽的死因,这很有可能就是朱瞻基不想让弑父谋朝篡位这种大逆不道之事曝光于世所造成的结果。

结语

不管怎么说,纵欲而亡也好、被谋杀也罢,朱高炽终归还是死了,接着由英明神武的朱瞻基继位,大明王朝在他的统治之下,将继续延续“仁宣之治”的传奇。而关于朱高炽的确切死因,我们也很难推论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这或许将成为一个永远破解不开的千古谜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生前做了那么多的事情 朱元璋为何没有想到朱棣会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有多喜欢朱标,朱元璋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自古以来皇位之间的争夺历来都是十分的激烈,兄弟相残之类的事情屡见不鲜,朱元璋为了大明江山,做了几十年的铺路,最后为什么还是没有逃过这个现象?朱元璋为什么没有料到朱棣会造反?原因出在什么地方?按照事实说,朱元璋的确没有料到这件事的发生,按照古代藩王造反,能够成功的案列可谓是屈指可数,朱元璋想到了一切能

  •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 后宫妃嫔与大臣们的妻女也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自成为何能攻破北京,婉容最后的结局,李自成对待明朝妃子

    对李自成和崇祯妃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后,李自成是怎么对待崇祯的妻儿的?他们的结局是什么?崇祯九年(1636年),闯王高迎祥兵败黑水峪(今陕西省周至县黑河口),被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高迎祥一死,他的部下只好转而投奔李自成,李自成便被推为“闯

  • 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先手杀了30人 朱元璋为什么留下这四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开国杀了哪些功臣,朱元璋没杀哪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几个开国功臣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朱元璋和功臣,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明代开国功臣一共有34人,朱元璋就杀了30个人,朱元璋留下的人是谁?朱元璋为何留下他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能够称之为冷酷的皇帝占极少数,而作为明代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就是其中一位。他的这个名声由来,则是因为他在明代江山稳固之后,对于有功之臣

  • 刘秀麾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为什么存在感不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秀功臣,后汉书刘秀,刘秀是哪里人

    刘秀麾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为什么存在感不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光武皇帝刘秀,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推翻了王莽的新朝,建立东汉,励精图治,仁德爱民,经济复苏,被誉为汉室中兴之主。正如其他开国皇帝都有自己的创业班底,一说秦始皇,大家就会想起李斯、王翦、蒙恬,甚至吕不

  • 史书中并没有记载皇太极的死因 皇太极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皇太极继位之谜,历史上的皇太极是个怎样的人,皇太极怎么灭的明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皇太极之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皇太极到底是怎么死的?史书上为什么没有记载?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皇太极是大清王朝的创始人,关于皇太极的即位之谜在史学界颇有争论,很多人认为他的父亲努尔哈赤本来想将汗位传给十四子多尔衮,但是皇太极却逼死了多尔衮的母亲,篡夺了

  • 天选之子刘秀有多牛?历史上唯一一个拥有“中兴之君”和“定鼎帝王”头衔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秀很厉害吗,位面之子刘秀和穿越者王莽,为什么说王莽和刘秀是穿越的

    网上都说东汉帝王刘秀是天选之子,大魔导师,位面之子,事实也确实如此,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拥有“中兴之君”和“定鼎帝王”头衔的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很多的人物,但也出现了很多的朝代,各朝各代都会有所更替,从而形成一定的规模,一个朝代中最核

  • 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上位之后 于谦为什么会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夺门之变于谦在干什么,夺门之变朱祁钰不反抗,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

    对于谦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于谦作为忠臣又有恩于大明江山,明英宗上位之后,为什么要杀他?于谦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这首诗是清代文人袁枚游西湖之后所作,诗中的“岳于双少保”指的是岳飞和于谦。这两个人的

  • 孝惠章皇后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她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孝惠太后和孝庄太后,怀吉徽柔结局是什么,孝庄的三个女儿结局

    孝惠章皇后是清世祖顺治帝第二任皇后,世祖废后之从侄女。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清朝近300年历史,总共产生了十一位皇太后。以昭圣慈寿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为首,到隆裕皇太后叶赫那拉静芬为终。在这段颇为传奇动荡的末代历史中,有一个女人不容忽视,她是顺治皇帝的皇

  • 关羽帐下一位猛将,为什么没被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被关羽斩杀的大将,关羽吕布,关羽为何不直接退守上庸

    关羽帐下一位猛将,为什么没被重用?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中国有一句盛传已久的古话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然话不好听,但确实也是真理。不过,还有另外一句古话流传于世,“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的意思更为简单,简单明了的表示愿意为提拔赏识自己的人而付出,甚至献身!说到这个“士为知己者

  • 朱元璋铁腕治贪,因寻访一乞丐回来连杀五位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杀老乡,朱元璋杀功臣,铁腕皇帝

    朱元璋铁腕治贪,因寻访一乞丐回来连杀五位大臣,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众所周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实施铁腕政策,特别是贪官污吏敢于亮剑,朝野上下处于一片血雨腥风中,当时的朝廷官员都戏称是提着脑袋去上班的,能不能安全回来全得看“造化”。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这跟他的经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