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两次力挽动摇明朝国本的变故,孝恭孙皇后是如何做到的?

曾两次力挽动摇明朝国本的变故,孝恭孙皇后是如何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48 更新时间:2024/1/16 11:56:04

明朝时期能动摇国本的变故并不多,见证并推动其中两场变故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孝恭孙皇后就是这样的一位奇女子,可以说没有她的力挽狂澜明朝之后的走向犹未可知。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能动摇明朝国本的变故,除了靖难之役外,就要数北京保卫战和南宫复辟了,北京保卫战若是失败也许明朝就是下一个“南宋”,严重点的话亡国也不是不可能,南宫复辟兵不血刃的成功避免了明朝皇室的再次内斗让本已千疮百孔的明朝再次迎来新生,而作为这两场变故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孝恭孙皇后功不可没。

孝恭孙皇后原名已不可考,只知道她姓孙,是山东邹平人,她的父亲是永城县的一名小主簿,按说如此家境一般之人是不太可能入得皇宫获得宠爱的,幸运的是孙氏赶上了好时候,一来根据朱元璋对后宫选妃的要求:“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二来孙氏在自己父亲当值的永城县碰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彭城伯夫人,彭城伯夫人何许人也?她乃明仁宗朱高炽的正妻张皇后的母亲。孙氏因“幼有美色”在彭城伯夫人回家省亲之际获得关注。

后来彭城伯夫人返回京城后,在她的推荐下,孙氏入宫。由于孙氏入宫时刚十余岁,明成祖朱棣便命太子朱高炽的正妃张氏(即明仁宗诚孝张皇后)教育她宫中礼仪。孙氏美貌出众,禀性娇柔谦恭,不事张扬且乖巧伶俐,很快便获得了皇太孙朱瞻基的倾心垂爱。

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幼有美色。父忠,永城县主簿也。诚孝皇后母彭城伯夫人,故永城人,时时入禁中,言忠有贤女,遂得入宫。方十余岁,成祖命诚孝后育之。(《明史·列传第一·后妃一》)

照理说孙氏既得明成祖朱棣的关注,又得明仁宗诚孝张皇后的亲自教导,这完全就是既定的未来皇后。可惜事有变化,在皇太孙朱瞻基到婚配年龄之际,明成祖朱棣命司天官通过占卜为朱瞻基选妃,经过占卜原籍济宁的锦衣卫万户胡荣的女儿胡善祥成为朱瞻基的皇太孙妃,孙氏只能为嫔。

已而宣宗婚,诏选济宁胡氏为妃,而以孙氏为嫔。(《明史·列传第一·后妃一》)

之后的明朝经历巨变,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于北征回师途中,公元1425年,登基仅10个月的明仁宗崩逝,公元1426年朱瞻基登基,是为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后册封胡善祥为皇后,孙氏为贵妃。原本按照旧时的宫廷礼制,皇后被册封后赐金册宝(印),贵妃以下有册无宝。孙氏与朱瞻基从小朝夕相处,感情很深。朱瞻基特地为孙氏破格,向张太后请示,制金宝赐与孙氏。此后,明朝诸帝贵妃都被册封,均册、宝俱备。

宣宗即位,封贵妃。故事:皇后金宝金册,贵妃以下,有册无宝。妃有宠,宣德元年五月,帝请于太后,制金宝赐焉。贵妃有宝自此始。(《明史·列传第一·后妃一》)

明宣宗登基后子嗣传承成为一大国事,当时正好胡皇后未给明宣宗诞下儿子,而孙贵妃则为明宣宗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朱祁镇。凭借着多年来对孙贵妃的喜爱再加之儿子朱祁镇的加持,明宣宗宣布废黜胡皇后的皇后之位,孙氏守的云开见月明如愿成为大明王朝新一任的皇后。

公元1435年,明宣宗崩逝,孙皇后成为太后,年幼的朱祁镇继位。孙太后开了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明英宗当政后对宦官王振宠爱有加并对他言听计从,结果宦官专权乱政开始在明朝上演。当时蒙古瓦剌犯边,“热血青年”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一意孤行,御驾亲征,结果兵败被俘,土木堡之变发生。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到京师后,举朝震动,城内人心惶惶,许多大臣主张迁都南京以避敌锋芒,兵部侍郎于谦则主张坚守京城,并强调“社稷为重君为轻”,最终在孙太后的拍板决定下,北京保卫战展开。(备注:孙太后可以拍板决定全在于明宣宗临终前的一道遗诏,其言:)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

皇帝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避免敌人以皇帝为要挟,孙太后忍痛接受于谦等人的提议立郕王朱祁钰为新一任皇帝,不过明英宗出征前立朱见深为皇太子一事,孙太后也再次提了出来。

明朝新一任帝王继位,瓦剌没了要挟之关键,后来更是在围攻北京之役中失利,被俘的朱祁镇成为无用之物,为了给明朝制造新的矛盾,朱祁镇被无条件放回。

朱祁镇的回归,让明代宗朱祁钰难堪不已,退位不是,不退位也不是,最终还是在于谦的那句“天位已定,宁复有他”的倡议下,朱祁镇才回归京师,不过回来后皆被囚禁于南宫。

对于权力的眷恋让明代宗迷失了自我,他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废除朱见深的皇太子之位,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此时的孙太后任凭明代宗随意操作,她只顾悉心保护好被幽禁的太上皇朱祁镇和被废的小太子朱见深。

也许不是天命所归,明代宗所立的太子没多久便夭折了,再加之明代宗深爱的杭皇后的病逝,一些列打击之下明代宗病倒了。皇帝的病危,太子之位的空缺让一些群臣开始有了异样的想法,在此明朝皇位传承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刻,孙太后再一次站了出来,她明确支持部分朝臣实施“夺门之变”,拥戴作为皇室嫡长的太上皇朱祁镇重新复位,明朝政治上的一次皇室危机被孙太后化为无形。

石亨谋夺门,密白于太后,许之。(《明史》)

明英宗复辟成功后,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史书载:明兴,宫闱徽号亦自此始。公元1462年,孙太后去世后,明英宗为其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并祔享太庙。

孙太后一人开创中国封建王朝贵妃有册也有宝(金印)和在世太后得徽号,并得享祔太庙的崇高待遇,可谓极尽尊荣,这样的奇女子,这样力挽狂澜的幕后人物应该被世人熟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陈蒨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他又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学校思政工作计划及举措,陈文帝陈蒨的永宁陵,推进思政课改革措施

    陈蒨,即陈文帝,又名昙蒨、荃菺,陈武帝陈霸先之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 ,陈宣帝陈顼长兄,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在位共7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蒨早年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更令其总理军政。太平二年(557年),封为临川郡王。永定三年(559年8月17日)

  • 陈文帝陈蒨:陈朝第二位皇帝,是南朝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朝开国皇帝,陈蒨,韩子高陈蒨

    陈蒨,即陈文帝,又名昙蒨、荃菺,陈武帝陈霸先之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 ,陈宣帝陈顼长兄,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在位共7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蒨早年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更令其总理军政。太平二年(557年),封为临川郡王。永定三年(559年8月17日)

  • 朱棣连夜召徐妙锦进宫,为何放弃让她进宫?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关于朱棣和徐皇后的小说,魏璎珞为什么进宫,朱棣为什么要杀宫女

    朱棣连夜召徐妙锦进宫,为何放弃让她进宫?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大明王朝之中,有两位皇帝的人生经历最为传奇,第一位是朱元璋,他出生贫寒,却靠着自己的奋斗,创造出了一个庞大帝国,稳定住了整个中华大地的态势,让人佩服。第二位就是朱棣,他得位不正,却硬生生地将历史改写,将自己洗白成为了一

  • 陈霸先有哪些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推陈出新的典故,陈霸先的故事,世说新语陈仲举的故事

    陈霸先,即陈武帝,东汉太丘长陈寔后裔,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在位共2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霸先出身低微,受萧映赏识,随任为广州府中直兵参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因平定广州兵变,解围萧映,拜交州司马。侯景之乱后,立即带兵勤王,连败侯景部将。555年,北齐

  • 陈武帝陈霸先:陈朝开国皇帝,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南朝的陈霸先建立,陈朝开国皇帝,陈武帝是谁

    陈霸先,即陈武帝,东汉太丘长陈寔后裔,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在位共2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霸先出身低微,受萧映赏识,随任为广州府中直兵参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因平定广州兵变,解围萧映,拜交州司马。侯景之乱后,立即带兵勤王,连败侯景部将。555年,北齐

  • 曹操当初为什么会杀吕伯奢一家 事实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布为什么被杀,司马懿为何拍死曹真,马超不死北伐会成功吗

    你真的知道曹操和吕伯奢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操当初为什么要杀吕伯奢一家,曹操是真的误杀吗?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从小时候开始《四大名著》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经典必读。其中的章节扣动人心,人物形象饱满。民间一直流传这一句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就让这两本书更加神秘,尤其是

  • 关羽当初顺利杀出荆州的话 蜀汉的结局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对关羽和荆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当初没有被杀,而是杀出荆州的话,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拥有千年文化的中国才来都不缺少智慧,以及英雄。而英雄辈出的时代却也是最为悲惨的时候,那是必然是多事之秋,甚至天下战乱纷纷,不说生灵涂炭,但

  • 横扫匈奴的卫青去世后 他家族为何迅速垮台?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元封五年(前106年),大将军卫青病逝,谥号为烈侯。在上古文献中“烈”是光明、显赫,有宏伟、浩大之意。以此表彰了卫青军功卓越、不平凡的人生之旅。卫青对卫氏家族,乃至太子(卫青的外甥)的命运都有着重大影响。卫青走过了一条上升、圆满的人生轨迹,然而,他的后代却没有能继承他的功业,也没有能继续他的辉煌人生

  • 解密:边塞诗人高适缘何从愤青诗人蜕变成官僚?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一流传千年的名句就是出自高适的《别董大》一诗。高适,字达夫、仲武,唐朝景县(今河北省衡水)人。他被后人誉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为“高岑”。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今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就是专为高适、李白、

  • 解密:唐代诗人元稹如何在《西厢记》中始乱终弃?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在红娘的帮助,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它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追求。曹雪芹在其名著《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为:“曲词警人,余香满口”。《西厢记》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