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匦检是什么意思?武则天为什么要设立这样的制度?

匦检是什么意思?武则天为什么要设立这样的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75 更新时间:2024/1/6 11:51:58

武则天,自名武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为大家一一揭晓。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承认的正统女皇帝,在历史上,对于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她是明察善断的“圣母神皇”;也是才智过人,颇有诗才的女政治家。但她同时也为了获得权力,大肆残害唐朝宗室,在朝堂上兴起酷吏政治。

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每个人都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的情感。许多人认为武则天是一个强势、残忍、冷酷的女人,并且武则天在位期间重用酷吏,也颇为人诟病。自古皇权伴随着血腥,作为一位女子,武则天的上位史颇为心酸。在位期间,武则天为了巩固自身统治,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便是设立匦检制度。

一、 匦检制度的产生的背景与条件:身为女性的武则天深受朝廷老臣的不满,为了洞悉朝中官员动向巩固统治,特设此制

匦,小匣子,通俗点也叫意见箱。四周密封,就留一个塞检举信,小纸条的小口子。

据《资治通鉴·唐纪十九》记载:“徐敬业之反也,侍御史鱼承晔之子保家教敬业作刀车及弩,敬业败,仅得免。太后欲周知人间事,保家上书,请铸铜为匦以受天下密奏。其器共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窍,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太后善之。”

也就是说,“匦检制度”是在徐敬业举兵反武之后,武则天接受鱼保宗的建议设置的。

“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

虽然徐敬业举兵反武,不到三个月便被平定,但武则天内心还是有极其强烈的不安全感,毕竟当时的政治环境太过动荡,但是武则天绝对不允许自己来之不易的皇位不稳。

因此,匦检制度是武则天加强自己政治控制力的一项重大举措。除此之外,朝堂之中的李唐宗氏、以及李氏旧臣,都在反对自己一个女子成为皇帝。在这种紧迫的情况之下,武则天极需从各种渠道得知天下消息,了解朝堂之上的一举一动,因此她建立的匦检制度是基于自己对于朝堂,对于天下更好的掌控。

二、 匦检制度的正式产生,成为武则天了解民情和官员动向的政治工具

从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投匦奏事”制度便已经开始实行,一直到唐朝末期,这种制度一直为朝廷所沿用。武则天从普通嫔妃到最终成为皇帝的人生,无一不在展示着古代作为女子的奇迹。

但是武则天在成为皇帝后,朝堂之上的许多旧臣并不服她,毕竟在人们的守旧观点中,女子怎么能成为皇帝呢?武则天的地位并不牢固,为了打击异己势力,巩固自身的新生政权,武则天在政治制度方面做出了许多改革,匦的设置便是其中之一。

《旧唐书》记载:“武后垂拱二年,则天欲通知天下事,有鱼保家者颇机巧,上书请置匦以受四方之书,则天悦而从之。”

由此可见,武则天设置“匦”的初衷是为了下情上达,了解民意。后来鱼保宗又“上书引扬州道士蔡裕制造焉”。鱼保宗推荐由扬州道士蔡裕负责具体的“匦”的设计、制造等事。

最初“匦”的制造的是这样的:“乃铸铜匦四,涂以方色,列于朝堂:青匦曰“延恩”,在东,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丹匦曰“招谏”,在南,论时政得失者投之;白匦曰“中冤”,在西,陈抑屈者投之;黑匦曰“通玄”,在北,告天文、秘谋者投之。

至此,“匦检制度”正式产生。通俗来讲,这一制度以检举为主。武则天曾经规定,无论贵贱亲疏,都可以告密,并且任何人都不可以干预,告密者还会有丰厚的奖赏。“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

不但如此,武则天还亲自接见告密者,如果告密之事属实,那么告密者便可以破格升官,即便所告非实,也并不会受到惩罚。因此“ 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在“匦检制度”初期,武则天曾先后接见近一万名告密者。

三、 匦检制度的前身:其实该制度并不是100%原创,也是由前朝“缿筩”制度发展演化而来

据史籍《唐语林》记载:“汉时赵广汉为颍川太守,设缿筩,言事者投书其中,匦亦筩之流”。

在汉朝时期,赵广汉作为颍川太守,设置了缿筩。也就是说,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类似唐朝“匦”的筩,来作为下面官员向上级奏事的一种途径,只不过仅仅是在地方实行,并没有在中央政府实行。

到了南朝时期,“梁武诏于谤木、肺石函旁,各置一函,横议者投于谤木,求达者投肺石函,即今匦也”。梁武帝将木头石子作为函,让奏事的官员将文书分别投在里面,这便是唐朝武则天时期“匦检制度”的前身。

四、 匦检制度对唐朝政局的影响:制度建立初期确实利于巩固统治,但是在武则天执政晚期,该制度却成了政治陷害的手段,加剧了朝廷的腐败

武则天设置“匦检制度”之初,是为了极需收买人心,巩固政权,因为当初夺取李氏江山,得罪了一大批李唐宗室和李唐旧臣。另外,唐朝统治者都奉行儒家思想,也都重视百姓在维护统治中的基础作用。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说过“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的话。“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武则天又岂不懂这种的道理?

但武则天鼓励并且奖赏下面官员告密,在当时的社会现状下,也让整个朝堂陷入了强烈的恐慌之中,官员在上朝之前都要随时写好遗书,交代后事,免自身被告密或自身不耻之事被皇帝察觉。

为了保证“匦检制度”的公开公正性,武则天还设置了专门的官员监督。一开始,“匦检制度”也的确巩固了武则天的皇权,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因此武则天的统治以任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而闻名史册。但在武则天执政晚期,却沦为了朝堂官员之间打击政敌,排除异己,诬告陷害的政治迫害工具。比如一旦被告密之人进入监狱,那么这些酷吏将会使用各种酷刑审讯逼供,甚至屈打成招,能活着走出去的人,寥寥无几,这其中也不乏一些被诬告陷害的良臣忠将。

武则天执政晚期,官场腐败达到极点,“匦检制度”也早已失去了初衷,成为了朝堂官员之间自相残杀的一种手段。纵容告密,反映了统治者对其统治的不自信。武则天虽叱诧风云,但她内心还是有对统治的茫然与自卑,因此,“匦检制度”并不可以古为今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高贵乡公曹髦为什么会被立为皇帝?曹髦有实权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曹髦(公元241年~260年),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当时年仅十四岁,被当时的太后立为皇帝,那么曹髦这个皇帝当得怎么样呢?曹髦有实权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曹魏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九月,司马师废掉曹芳,决定让彭城王曹据继位。郭太后听后,表示不高兴,对司马师说道:彭城王是我的叔叔

  • 明朝的文人李梦阳与大学士李东阳是怎么分道扬镳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的文人李梦阳与大学士李东阳是怎么分道扬镳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弘治六年(1493年)春闱,大学士李东阳担任朝廷会试的主考官,好友杨一清对他说:“前年四月,我去陕西提督学校视察,发现有个举子与你是本家,而且你们的名字仅差一字,他叫李梦阳。”李东阳诙谐地说:“我生于太阳东升之

  • 赵构为何会禅让甘心当太上皇?被逼还是自愿?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靖康年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将包括宋徽宗和宋钦宗在内的皇族、大臣俘获,将国库里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靖康之难后,存在了100年的北宋王朝覆灭。赵构是何许人也?其实本来这皇位与赵构并无a关系,由于大

  • 卢藏用提出去山中做隐士,为何才引起皇帝重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卢藏用提出去山中做隐士,为何才引起皇帝重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俗话说,古代很多统治者都喜欢去深山老林里找高人隐士当高参。可以说,隐士和牛人、高人基本可以画等号。由此,隐居成了一条做官的通天捷径。于是就催生了一批贪图升官发财的冒牌隐士,唐朝时的卢藏用就是一个典型。卢藏用出身名门

  • 孙皓为什么从明君变成了疯子?孙皓发狂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孙皓,是吴国的末代君主。很多朋友都很好奇孙皓为什么从明君变成了疯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皓,三国时代吴国人,身份尊贵无比,乃是吴国的第四代君主,其祖父便是大名鼎鼎于三国的孙权,他的君主之位来之不易,其父孙和本是太子后因种种缘故被废,后立孙皓的叔父孙休为太子,

  • 历史上赵飞燕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导致自己背上千古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到赵飞燕简介,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估计就是她的舞姿。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中国古代有著名的十大美女,其中有妺喜、妲己、褒姒、西施、貂蝉、王昭君、赵飞燕、上官婉儿、杨贵妃以及萧观音。其中赵飞燕和杨贵妃两人就是“环肥燕瘦”的由来,而赵飞燕并没有干预过朝政,为什么还会被骂了上千

  • 被称为“官场泥鳅”的崔日用,为人有多圆滑?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被称为“官场泥鳅”的崔日用,为人有多圆滑?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朝的崔日用很不简单,不仅脑瓜灵得很,且眼特“毒”,无论多么复杂险恶的局面,他都能左右逢源,天生就是个“官场泥鳅”。一次,身为御史中丞的崔日用,受命出席御宴。高官们个个随身佩戴一个漂亮的“金鱼”,气宇轩昂,神气极了。

  • 韩缜:北宋宰相吃货,能把北宋吃垮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韩缜:北宋宰相吃货,能把北宋吃垮,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127年,30万金军攻破汴梁,将这个富庶的城市洗劫一空,随后带着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皇宫女眷、王公大臣、工匠等三千多人一路高歌向北—这就是令后人引以为恨的“靖康之耻”。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透过北宋末年宰相家的饭

  • 历史上郭威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童年遭遇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郭威,字文仲,五代时期后周开国君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古代作为皇帝,坐拥后宫三千佳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这位皇帝他却不一样,他的一生只娶了四个女人,本来这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也许是这位皇帝只独爱这四位佳人罢了。但这四位佳丽都有一个共同点,她们曾经都是寡妇。寡妇的概

  • 文景之治体现在哪些地方?文景之治的内容详解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文帝与汉景帝的努力下西汉开创了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一个太平盛世,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文景之治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轻徭薄赋,该时期的田赋税率是两千多年封建中国田赋税率最低的时期。汉文帝刘恒登基后,沿袭了汉高祖刘邦减轻田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