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炀帝是绝代庸主?天下皆乱之时照旧酒色荒淫?

隋炀帝是绝代庸主?天下皆乱之时照旧酒色荒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558 更新时间:2023/12/27 7:50:18

谁说的才真的是谎言?

公元617年,大隋的正牌皇帝杨广还流连在繁华的扬州。偌大的国家,动荡不安,烽烟四起。不但民变滋生,就连官员阶层也蠢蠢欲动,大隋已到末日。

在有限的地界里,无限的变民称王称霸。到了这会儿,瓦岗军已经成为最有前途的一支力量了。而这支部队,原先的领导翟让将要被架空。

李密早在本年的春天,就已经成功地把决策权拿在手上,至于领导人的虚位,也就差一步之遥。他劝翟让进攻东都。在他眼里,东都根本就是个空架子,越王杨侗不过是个小孩,能听他话的人极少,留守的官员或蠢笨或无胆略。为慎重起见,他派自己的亲信裴叔方去东都侦探。留守的官员倒是在第一时间递表去江都求援,只是东都到江都,那得隔着多少路?不要说路上各支变民势力,就算炀帝的策略能安全地带回东都,东都也不一定姓杨了。

紧接着,李密翟让率七千精兵攻破洛口仓,并放开消息,让远近百姓全来取粮,一招之下,民心尽得,军队数量猛增。

公元616年,隋炀帝在巡幸江都前,将留守大任交给了越王杨侗。让他与段达元文都等人护住东都大本营。杨侗虽是个孩子,却生性宽厚,这点和他的父亲很像。

他的父亲元德太子杨昭为人宽仁,不幸早死。他爷爷杨广对他们兄弟三人倍加疼爱。尤其是这个最象杨昭的他,特别喜欢。每次出外巡游,都是由他杨侗留守东都。

杨侗果然也不负重望,小小孩子,很得人心。公元613年,杨玄感叛乱,杨侗硬生生地扛住了——等到炀帝从东征前线回来,一举荡平叛乱。

隋炀帝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巡幸,杨侗也因此一直留守。这几年里,虽战火不断,倒也还未到伤筋动骨的程度。不过,李密攻下洛口,却很危险。原因很简单,因为洛阳会没粮。

杨侗虽小,却已见惯风雨了,他派虎贲郎将刘长恭等率步骑兵两万五千人去讨伐李密。不是他小看李密,实在是他手底下的官员们怎么看李密都觉得是抢米贼,饿昏了头才去抢米仓嘛。所以,这支部队除了那两万多人,还有一大批学士,什么太学啊,四门三馆的热血青年们,甚至那些豪门贵戚都来应征,力求立一大战功光宗耀主。他们手持完备器械,身着华美袍服,旌旗猎猎出征了!这支部队绝对是史上最吸引人的,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平时里就衣着光鲜,这会儿要去战场上捡功劳,那还不得把头抬得更高?出城时好齐整!

在他们眼里,李密率领的一群乌合之众,有什么战力可言?只要官军一出手,他们立马就要血洒疆场。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原来乌合之众是他们自己,血洒疆场的人是有的,不是李密,是他们!

大隋官兵死伤惨重,就连主帅刘长恭也是靠着脱了衣服潜逃才幸免一死。换做是个脾气暴的,刘长恭就要脑袋搬家了。但杨侗也深知此战之难,他没问责,只是安抚他们下次好好努力。

二个月后,早已经独当一面的李密派总管孟让率步骑兵三千进入东都外城,大肆掠夺后,烧掉丰都,扬长而去。巩县的两位官老爷投降了李密。百姓们还有更骨头,他们没有降,而是挤进了宫城,从此洛阳人挤人,水泄不通……

不久后,回洛仓成为双方抢夺的关键。双方形成拉锯之势。东都城内尚有钱财,兵力还有二十来万,只是粮食不多。杨侗下令,运粮米进城,士兵分为九营互相支援。但李密最终击败官军,夺下回洛仓……

两大粮仓被夺,李密步步为营,已逼近东都,苦撑了这么久,炀帝依然没回来救,杨侗心里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了。但作为大隋皇帝的正牌子孙,他必须得有所作为。于是,他派出了太常丞元善达,前往江都求救。

从东都洛阳到江都扬州,这一路上跋山涉水的,倒不是大问题。问题是这些地方基本上成了变民控制下的地盘,都不姓杨。元善达没法找官家帮忙,只能靠着自己非凡的毅力,从小路前往江都。

到了江都,他亮明身分,终于得见杨广。当他把真实情况摆出来后,炀帝也吓了一跳。东都就要不保了,大隋的根基就要被毁了,怎么办?回救,虽说艰难,肯定是不会错。但是千山万水的,何时能到,到了那会儿,能不能救得下来?到时修东都没了,江都又没了,怎么办?炀帝杨广很痛心,也很盲目。特别是他看到元善达一把鼻涕一把泪,句句哽咽,他的心更难受了。

救还是不救,是个问题。这个时候,心腹世基有话说,他要为皇帝排忧解难。

元善达下去休息,虞世基上前进言,越王到底是个小孩子,被这些人给骗了。形势真那么糟糕,他元善达怎么能到这来?明显就是造谣!他就是个骗子!

于是,元善达被大骂一顿,要不是念在他千里迢迢的份上,一刀了事。反正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被派往东阳催运粮草,半路上,元善达死在变民手中……

虞世基原本是个人才,生性小心谨慎,沉默寡言,但他这回说的话似乎也不错。所以炀帝爱听他的。只是爱听的话未必都是真话。元善达拼了一条命地去送个信,结果还被人当作骗子,末了还成了炮灰,实在是不值当。对于炀帝来说,更糟糕的还在于这件事的影响,人人都知元善达忠心被喂了狗,所以,从此以后,谁也不说一句真话,天天唱颂歌,直到最后,炀帝的脖子上被人套了根绳,他才算知道了真相,但是却已经晚了!

杨广不是三岁小儿,连杨侗都知道的事,他不会不清楚,可是他选择无视,选择破罐子破摔。大隋轰然倒塌,不仅是一个虞世基的事。大隋王朝最后不是毁在一个个奸臣手里,更是毁在杨广手里。(百家说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勤于政务的崇祯皇帝 为何眼睁睁的望着明朝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和皇嫂关系,明朝亡于崇祯时期的原因有哪些

    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年,崇祯皇帝在李自成的农民军兵临城下,万念俱灰之时,杀妻灭子,一个人跑到景山上自缢而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为大明的统治画上了一个句号。在自杀之前,他曾经用自己的血写成血书来为自己辩解,说:朕非亡国之君,尔等乃亡国之臣;诸臣误朕等言论,但不管怎么说,他这一死对其而言也

  • 天子无私怨:光武帝面对杀兄仇人只说了一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灭自己三族,汉武帝不可三日无妇人,汉武帝错杀太子

    也许是中国皇帝太多的缘故,光武帝刘秀一直被后人所忽略,但其实他应该是一位非常值得关注的皇帝。刘秀性格温和,没有杀戮一位开国武将;他善于作战,昆阳一战定天下;他毕业于太学,是开国皇帝中最有文化的一位。另外刘秀在个人恩怨与国家前途上,看的非常清楚,他甚至不记前仇,将杀害自己兄长的仇人招降,这是怎么一回事

  • 康熙经常错字连篇怎么办?幸亏有马屁精高士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熙王朝错误,单田芳评书康熙大帝,马屁精意思

    康熙大帝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很高,受人尊敬。但其实康熙爷却是个地地道道的错别字先生。不信你来看看。康熙在批奏折时曾经将“知道了”写成“知道子”,据统计康熙一生至少写过1300次以上“知道了”,但却只有一次写成了“知道子”,所以这应该是一次笔误吧。笔误可以原谅,但康熙将“几个”写成“几各”则并非笔误。康熙

  • 汉武帝的孙子海昏侯刘贺为什么被称为汉废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贺被废除的原因,海昏侯评价,海昏侯刘贺的父亲叫什么

    前不久,在江西南昌境内,考古人员挖掘出了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墓葬,如果说刘贺仅仅是一个侯爵,那么这件事情也不会造成如此大的社会影响的新闻效应,之所以他的墓葬被人格外关注,是因为他曾经是西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bo)的儿子,从封建时期的等级制度看,这样的身份也

  • 冲冠削发为红颜 顺治真的是因董鄂妃去世而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顺治出家不全是董鄂妃,孝庄为何不让人祭拜海兰珠,乌拉那拉氏断发之谜

    爱新觉罗·福临是清太宗皇太极之子,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从6岁继承父皇的皇位开始,到24岁驾崩,在这短暂的人生之中,最为民间津津乐道的故事当属“顺治出家”这一清初疑案了。在影视剧和民间传说中,说顺治皇帝因为自己爱妃董鄂妃的去世,悲痛万分,肝肠寸断,最终看破红尘,跑到五台山清凉寺出家当了和尚

  • 揭秘:他绘制大清朝地图:清史上真正的周培公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日本绘制的清朝地图,清朝人物画像明朝穿着,清朝第一张地图是谁绘制的

    在《康熙王朝》中,周培公率领一帮纨绔子弟,消灭了察哈尔叛军,劝降了王辅臣。因满汉有别,朝中大臣忌惮周培公受到重用,满族重臣开始排挤他。康熙帝无奈之下,只好任命周培公为盛京提督。周培公在冰天雪地之地,难以承受恶劣的天气,最终病倒。康熙来到盛京之后,见到了重病已久的周培公,周培公向康熙献上他花费十年之久

  • 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得上外交家的女性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著名的外交家是谁,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外交官,中国古代外交家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以来,匈奴之患不断,这也使西汉的外交领域出现了众多的知名外交家,比如张骞、苏武、常惠等等。当时的男性外交家属于封建王朝的官员,女性不适合做这个。可上天还是赋予了她,第一女外交官的美誉。这一切,都源自于那次“和亲”。我所要说的这位,叫做冯嫽。太初四年,冯嫽随戴罪公主刘解忧远嫁乌孙国。

  • 大清朝历史上何人功勋卓著?大清帝国收台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清朝第一高手是谁,清朝制台大人是什么官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当今,也有特定的背景。很多情况下,历史就是历史,我们看看,我们聊聊就好了,真没必要联系当今。收复台湾,这个话题有些敏感,只要提起此事,大家总是情不自禁的联系。还望大家只看文章中的这个人,其他事情,还是不联系的好。没什么可以联系的,时代不同。我所要说的这位,他是大清收

  • 你所不知道的三国荀勖:功过三分何足道远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功高孟德祸比董卓,荀彧口水三国,荀勖

    而对于贾充嫁女一事,与其说是荀勖为求自保而给予的建议,不如说是他顺应晋武帝司马炎的意思,劝说贾充做出选择罢了。贾充先后有两个妻子,前妻为李丰之女李婉,坐事被流放,贾充才娶了广城君郭槐。他与李婉育有一女,名叫贾荃(甲醛?),是齐王司马攸的王妃。司马攸严格说来是武帝司马炎同父同母的兄弟,但因为晋景帝司马

  • 曾经征服世界十四位军事家:朝鲜竟有一人入选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我用美貌征服世界屠白,十六国联军为什么打中国,朝鲜逃到中国多少人

    古今十四大军事家,中国有一人入选。他们或是用自己强大的军事才能,或是用自己辉煌的战绩一次次的征服着全世界人。那么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是哪位军事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拿破仑(法国)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有谁能和拿破仑相提并论?拿破仑,这个差一点就成了全欧洲大皇帝的人,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奇才。土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