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称帝之后开始大肆屠杀功臣,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称帝之后开始大肆屠杀功臣,到底是因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558 更新时间:2024/1/19 1:33:25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的皇帝,但是朱元璋的帝王之术一点都不含糊。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身为君王,最重要的品德便是任人唯贤,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便是凭借身边的能人志士,一步步登上皇位的。

可他坐稳皇位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褒奖功臣,而是找借口大肆诛杀功臣。他杀的人大多是无罪之人,仅有两人因贪污跋扈而死,这两人的死也成了朱元璋进行杀戮的导火索。那你可知朱元璋为何要大肆屠杀开国功臣呢?

朱元璋本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后因生活困顿投入寺庙,天下大乱之时,朱元璋弃寺投军,想做出一番事业。举事期间,他招揽了号称“张良在世”的刘伯温,忠心不二的胡惟庸等人,在这些人的辅佐下,朱元璋难愁大业不成。

俗话说,只可以与君王共患难,不可与君王共享福。患难之时,朱元璋对各路将领百般信赖,以他们的能力为荣,可成事之后,他便开始担心这些人太有能力,自己的后代镇不住这些有能力之人。他虽有大开杀戒之心,可又担心留下千古骂名,就在这左右为难之际,胡惟庸和蓝玉送来了“枕头”。

举事期间,胡惟庸是最受朱元璋信赖的人,成事之后,他也受到礼戴,被拜为丞相。胡惟庸不仅没有忧患之心,还日益跋扈起来,为让皇帝更信赖自己,他私自藏匿谴责自己的奏折,殊不知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里。

朱元璋看在他无坏心的份上不与其计较,可胡惟庸竟变本加厉,在朝中树立自己的势力,大力培植党羽,这便让朱元璋对他起了怀疑之心。后来胡惟庸的滥杀车夫,朱元璋便以此事为由头,彻查胡惟庸,随后胡惟庸便被抄家,牵连其中的还有陈宁等朝中大官。

胡惟庸一案,让朝廷中人人自危,朱元璋无人可查,只能翻起旧案。朱元璋看朝廷中的开国功臣都小心谨慎,唯有蓝玉嚣张跋扈,不把皇族放在眼里。

而且蓝玉在班师回朝之时,曾纵容士兵攻破城门,此事朱元璋虽不计较,但也在心里埋下了怨恨的种子。为惩治蓝玉,他让锦衣卫告发蓝玉谋反,蓝玉在酷刑之下,被迫写下认罪书。蓝玉虽认罪,可他这罪名是否是“莫须有”后人也不得而知,也许这只是朱元璋御下的手段。蓝玉认罪后,朱元璋杀死蓝玉一家,受牵连的还有定远侯王弼,户部侍郎傅友文等等,大约一万五千多人。

朱元璋大刀阔斧诛杀近四万余人,历史上称这为“胡蓝之狱”。就连朱元璋的亲侄子也没有逃过这一劫,他被朱元璋以亲近儒生之名鞭笞而死。可朱元璋的杀戮并不止明面上这些,大文豪宋濂被此事牵连贬谪四川,因路途遥远,宋濂不幸客死他乡。

宋濂之死虽不是朱元璋亲手所为,却因朱元璋而起,他杀死的不仅是活生生的生命,还有文人的风骨,武将的豪情。朱元璋为何要这么大肆屠杀开国功臣呢?主要从几个方面分析:

一,为了后代,当时的太子朱标,从小接触儒家经典,性格软弱宽厚,生在帝王之家,软弱便是致命的弱点。朱元璋想帮他铺路,曾一度培养蓝玉,建立联姻关系,可惜朱标早逝,又转立朱允炆。朱元璋此刻又怕蓝玉将来势力太大,朱允炆压制不住,到时朱氏江山危矣,所以又动了蓝玉一家;

二,亲手掌握大权,朱元璋大肆屠杀的一般都是掌握一定权力的文臣武将。比如蓝玉一案,牵连甚广,军中的骁勇将领差不多都被杀戮殆尽,彻底铲除了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将军政大权牢牢的控制在皇家手里,

三、开国功臣的势力庞大,威信极高。当初随朱元璋白手起家的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胡惟庸等人,在朝堂上形成了庞大的势力集团,在明王朝这个新兴的统治阶层内部,逐步形成了几股势力争权夺利的局面,比如刘基,就是其中典型的牺牲品。要想日后安心的坐稳江山,那这些势力庞大的功臣,定然不能留,朱元璋作为一国之君,自然知晓其道理。

朱元璋这么大肆屠杀有功之臣,说到底还是离不开一个“权”,为了自己的朱家江山稳固,为了朱家后人能继续坐稳皇位,他必须在世的时候清除障碍,为后人铺路。

虽说朱元璋诛杀功臣是为了后代,但他的后代却不领情。太子朱标曾劝他不要再杀人,可朱元璋不仅不听还把他训斥一顿。朱元璋训斥太子,表面上看是因为太子不识大体挑战皇权,实际上却是在为太子拉拢人心。

若说普通人是走一步看十步,那朱元璋便是走一步看一百步,他诛杀功臣虽然留下了骂名,但却把封建皇权专制推向了顶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东吴四大都督中有三个的死是意外 这事情和孙权有没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东吴都督,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东吴四大都督当中有三个是非正常死亡的,这件事情和孙权有关系吗?四个东吴都督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其中周瑜活了36岁,鲁肃活了46岁,吕蒙活了43岁,陆逊活了63岁,周瑜死了3个,吕蒙死了3个,只有鲁肃是正常死亡。周瑜领导了赤壁之战和

  • 晋文公继位后的晋国有何变化?他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晋文公是晋国的第二任霸主,在战国时期成为称霸一方的霸主。这位霸主62岁的时候才即位,短短用了五年时间就称霸了一方领土,与晋国之前打下的雄厚基础有关,他的父亲晋献公

  • 年轻时期的刘秀只想做执金吾 这个官职究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汉朝执金乌,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汉朝执金乌到底是什么官职?年轻时期的刘秀为何对这个官职如此推崇?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拥有400年的国祚,在这400年当中由于中间汉朝的衰弱,出现了王莽篡汉的事件,王莽因此废汉自立为新朝为新朝皇帝,原本以为汉朝就这样结束了历史使

  • 为官将近四十载,孙嘉淦为什么能名留青史?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孙嘉淦,清朝时期官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言直谏而出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五十二年,30岁的孙嘉淦考中进士,从此他结束了半耕半读的日子,成为一名吃朝廷俸禄的官员。《清史稿》对他近40年的为官生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嘉淦谔谔,陈善闭邪,一朝推名疏。”然

  • 韩瑗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曾引起过武则天的嫉恨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瑗(606年-

  • 楚汉之争,为什么韩信不独立出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196年的冬天,相国萧何诈称皇帝刘邦已平定叛乱,传韩信入朝朝贺。韩信入朝后等待他的却是死亡。那么问题来了,韩信在楚汉相争最关键的时候为什么不独立出来呢?就那么相信刘邦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士为知己者死韩信出身贫寒,尝尽了人间的苦楚。秦末大起义,他不甘平庸,投奔了项家

  • 张镒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撰有《三礼图》九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镒(?—781

  • 此人干了27年的户部尚书,为何能稳坐这么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此人干了27年的户部尚书,为何能稳坐这么久?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像他的老子朱元璋一样,用自己的努力坐上了皇位。不过朱棣和朱元璋不同的是,朱元璋的皇帝做的是名正言顺,而朱棣虽然打着“靖难”的旗号,但是谁都知道他这属于谋反。因为得位不正,所

  • 裴冕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在灵武拥立唐肃宗为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冕(703年-

  • 乾隆最早立的太子是谁?乾隆有多喜欢这个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想知道乾隆最早立的太子是谁吗?乾隆有多喜欢这个太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建立后,尤其是定都北京之后,统治者因为接受越来越多的汉族文化,所以逐渐被汉化,自从康熙之后历代皇帝都有一个心愿,即希望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