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窦怀贞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勾结太平公主图谋不轨

窦怀贞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勾结太平公主图谋不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837 更新时间:2024/1/16 0:23:11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窦怀贞(?~713年),字从一,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县)人。唐朝宰相,隋朝西平太守窦彦之孙,左相窦德玄之子。

进士出身,授清河县令,迁越州都督、扬州长史,入为御史大夫,依附于韦皇后,迎娶韦皇后乳母,时人讽为国赩。唐隆政变后,杀妻请罪,贬为濠州司马。依附太平公主,入为殿中监,迁左御史大夫、同平章事,封中山公,迁侍中,拜尚书右仆射、平章军国重事。唐玄宗继位后,迁尚书左仆射,封为魏国公。勾结太平公主图谋不轨,意欲作乱,阴谋泄露。

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窦怀贞畏罪自杀,遍为毒姓。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窦怀贞年轻时很有声誉,衣服俭素,不好玩乐,曾担任清河县令,政绩显著。后来,他历任越州都督、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以清廉干练著称。

依附韦氏

706年(神龙二年),窦怀贞升任御史大夫,兼检校雍州长史。当时,韦皇后及安乐公主干预朝政。窦怀贞却谄媚逢迎,还改名从一,以避韦皇后之父韦玄贞的名讳,自此名声渐损。后来,窦怀贞又娶韦皇后的乳母王氏为妻,并以国赩(赩指乳母的丈夫)自居。

当时,宦官势大,窦怀贞对宦官尤其敬畏,每遇审案,见到没有长胡须的,便怀疑是宦官。707年(景龙元年),监察御史魏传弓欲弹劾内常侍辅信义。窦怀贞道:“辅常侍深受安乐公主信任,你怎敢弹劾他?”魏传弓道:“这些人败坏王纲,若能杀了他,死也无恨。”窦怀贞虽无言以对,但仍极力劝阻。

710年(景云元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窦怀贞闻变,亲手将妻子杀死,持首级向相王李旦请罪。不久,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窦怀贞被贬为濠州司马,后又改任益州长史,并恢复原名。

担任宰相

711年(景云二年),窦怀贞被召回朝中,任殿中监,后升任左御史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中山县公。九月,他又改任侍中。当时,太平公主干涉政务,窦怀贞便依附于她。每次退朝都要到公主府中请安。

后来,唐睿宗为金仙公主、玉真公主营建道观,耗费数万。群臣为此劝谏不止,惟有窦怀贞极力赞成,还亲自监督造作。族弟窦维鍌劝道:“您身为宰辅,应该考虑怎么辅佐天子,怎能整日做这些事情?”窦怀贞不答,仍旧监督工事。

十月,唐睿宗登上承天门,道:“如今朝廷政教存在很多缺陷,各地水旱成灾,国库日趋枯竭,官吏日益增多,这虽是朕德行浅薄所致,也和诸位宰相不称职有关。”于是将韦安石郭元振、窦怀贞、李日知张说五人同时罢相。窦怀贞被贬为左御史大夫。

712年(先天元年),窦怀贞再次拜相,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詹事,并监修国史。七月,相士对窦怀贞道:“你将有灾难。”窦怀贞大惧,请求解除官职,入安国寺为奴。唐睿宗虽同意,但不久又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平章军国重事。

自缢而死

同年八月,唐睿宗禅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窦怀贞升任尚书左仆射,并进爵魏国公。

当时,太平公主权倾朝野,七位宰相有五人出自她的门下,朝中文武大臣也大都依附于她,由此萌生野心,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李晋等人密谋废立。

713年(开元元年)七月,太平公主定于四日起兵作乱,命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将军李慈率军闯入武德殿,又命窦怀贞与萧至忠、岑羲在南衙举兵响应。结果尚未行动,消息便已泄露。

唐玄宗闻变,命龙武将军王毛仲率军由武德殿进入虔化门,斩杀常元楷、李慈。萧至忠、岑羲也在朝堂中被擒获、斩杀,窦怀贞逃入沟中,自缢而死。唐玄宗命人将窦怀贞的首级斩下,又将他改为毒姓。

人物评价

宋祁《新唐书》:性谄诈,善谐结权贵,宦者用事,尤所畏奉,或见无须者,误为之礼。然生平所得俸禄,悉散亲族无留蓄,败时,家惟粗米数石而已。

亲属成员

父亲:窦德玄,左相。

兄长:窦怀让,密州刺史;窦怀道;窦怀武,弘农司马;窦怀恪,天水都督。

儿子:窦鼎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新唐书·卷一百九·列传第三十四》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唐纪二十四》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唐纪二十五》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唐纪二十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丁公是什么人?刘邦登上帝位后是如何对待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者之一。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俗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博物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学者,皆成性格。”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看到优秀的人懂得欣赏,看到落魄的人不轻

  • 刘幽求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辅佐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幽求(655年

  • 李承乾被立位太子后为何会谋反?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太子,中国古代帝王的继承人。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唐朝初期,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先是除掉了李建成、李元吉,然后被李渊立为太子,不久之后,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正式即位,是为唐太宗。虽然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但是,不管怎样,玄武门之变,都是一场谋反行为。并且,让李世

  • 李世民称帝后,在民族与外交方面有着怎样的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次子,生母是太穆皇后窦氏,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开创了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世民聪明果断善于用兵,为唐朝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

  • 历史上徐惠妃是什么人?她是如何进宫并获得恩宠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才女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代才女比比皆是。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隋唐时期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更是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出现了杜甫和礼拜天这样冠绝古今的诗人。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女诗人也非常有名,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词。除了一些文人墨客,隋唐时期的女子也是非常有学识的,她们小

  •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他一生的经历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次子,生母是太穆皇后窦氏,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开创了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李世民于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8年)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

  • 桓阶是于何时投靠曹操的?他的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无论什么时候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三国时期也不例外,比如蜀汉后期就是因为人才跟不上才慢慢衰落。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集团最为人才济济,可谓“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曹操的用人之道历来为人称道,这也是他能乱世称王的重要原因。桓阶,字伯绪,籍贯长沙,据不完全统计,在汉末三国时期,籍贯为如今湖南省的人才数量仅

  • 后世如何评价李渊?他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李渊,即唐高祖,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唐朝开国皇帝,在位共8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次年,接受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统一全国。玄武门之变后,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

  • 皇泰主杨侗:隋朝末代皇帝,他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杨侗,即皇泰主,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次子,生母为刘良娣,隋朝末代皇帝,在位仅一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侗仪表漂亮,生性宽厚。初封越王,隋炀帝每次出巡,杨侗常留守东都洛阳。参与平定杨玄感叛乱,迁高阳太守。隋炀帝巡幸江都时,留守东都。大业十四年(618年),得

  • 杨浩:被宇文化及拥立的隋朝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杨浩,隋文帝杨坚之孙,秦孝王杨俊长子,生母是王妃崔氏,隋朝皇帝,在位仅6个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俊好声色,妻子崔氏因忿怒下毒将其谋杀。事后崔氏被处死,杨浩也因此受连坐,被取消世子资格,甚至不能为父亲主丧。杨广即位后,继承秦王爵位,授河阳都尉。左卫大将军宇文述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