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全真教丘处机曾劝成吉思汗“止杀” 乾隆撰联称赞

全真教丘处机曾劝成吉思汗“止杀” 乾隆撰联称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036 更新时间:2024/2/15 16:19:27

在全真道中,除王重阳外,名声最大、地位最高的就是丘处机。不仅金代的皇帝对他十分尊重,连蒙古大汗成吉思汗也称他为神仙。他是中国道教史上最有作为的道士,他的神迹在民间流传甚广,因传说他能掐金断玉,玉器行业至今仍奉他为祖师爷。

丘处机是全真七子中的佼佼者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全真七子并非武林中的顶尖高手,虽然他们的师傅王重阳有“天下第一高手”之称,但他们的武功都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使人怀疑王重阳教徒弟时是不是留了一手。其实,这种描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不仅都得到了师傅的真传,而且每个人在内丹修炼方面都独辟蹊径,身后还各自形成门派。

全真道的这种发展演变和禅宗有类似之处,禅宗是“一花开五叶”,“一花”是指初祖达摩,“五叶”是指禅宗五个流派,即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全真道则是“一花开七叶”,王重阳创教,七大弟子开枝散叶,马钰创遇仙派,谭处端创南无派,刘处玄创随山派,丘处机创龙门派,王处一创嵛山派,郝大通创华山派,孙不二创清静派,其中以丘处机及其龙门派影响最大。

武侠小说中的丘处机,是全真七子中武功最强的一位,在真实的历史中,丘处机也是全真七子的佼佼者,他对全真道的兴旺发达所做出的贡献,可以说无人可及。在整个中国道教史上,丘处机堪称最有作为的“真人”,虽然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司马承祯、宋代的林灵素等道士都曾经深得当朝皇帝的宠信,但他们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丘处机。

审时度势面见成吉思汗

丘处机生于1148年,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在全真七子中年龄最小。据说他生而聪明,相貌不凡。有一个会看相的术士见到他就说:“此子当为神仙宗伯。”19岁时,他离开家人,在昆嵛山修道,次年在宁海拜王重阳为师。史书称,“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对这个年轻人寄予厚望。

王重阳去世后,丘处机的师兄马钰、谭处端、刘处玄先后掌教。马钰掌教时,教旨“以无为为主”,所谓“无为”,是指侧重修炼,生活清苦,道士们在山野市井云游乞食,不事营造宫观,不与上层统治者打交道。到刘处玄掌教时,教旨有所改变,“无为有为”各半,传教范围有所扩大,其名声逐渐上闻于金廷。

丘处机接任全真道掌门后,强调要有所作为。尹志平的《北游语录》说,丘处机传教“有为十之九,无为虽有其一,犹存而勿用焉”。他积极向金廷靠拢,争取金廷的承认和重视,并开始营造宫观。金朝统治者对丘处机也十分器重,金世宗曾召丘处机进京问道,并命他主持万春节醮事。1214年,山东杨安儿、耿京起义,应山东驸马都尉之请,丘处机亲自出马招安义军,凭借他的声望,使叛乱地区很快恢复平静。

丘处机掌教时期,正当金元交替之际,金、蒙、宋三方统治者,出于笼络人心的需要,都极力争取在民间拥有强大势力的全真道的支持。1219年,金与南宋先后遣使至山东栖霞请丘处机出山,但丘处机皆未应诏。没过多久,远在西域征战的成吉思汗亦遣使来召。丘处机审时度势,认为这是发展全真道的大好时机,立即应召,以七十余岁高龄,不辞万里跋涉,率领18弟子,赴西域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行营见成吉思汗。

进言成吉思汗以敬天爱民为本

对丘处机和成吉思汗的这次历史性会面,《元史》是这样记载的:“己卯,太祖自乃蛮命近臣札八儿、刘仲禄持诏求之。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来召我,我当往。’翌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曰:‘天赐仙翁以寤联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赐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唯曰神仙。”这段记载说明丘处机是有备而来,对成吉思汗的心思揣摸得很透彻,故深得元太祖赏识。

除了赐给丘处机虎符和玺书,元太祖还命他掌管天下道教,免除道观和道士的赋税差役,可见丘处机此行收获颇大。丘处机于1224年东归后,回燕京居长春宫,并以长春宫为活动中心,大力发展全真道,同时又派弟子去各地营造宫观,使全真道进入鼎盛时期。此外,丘处机还救了很多人的命。因全真道受到朝廷的保护,变成了很多难民和知识分子的避难所。《元史》称:“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召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

清乾隆皇帝对丘处机劝成吉思汗“止杀”一事十分佩服,为其撰联曰:“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传说丘处机能掐金断玉

丘处机被成吉思汗称为活神仙,肯定会有不寻常的神通。

明清以后,有关丘处机的传说越来越多,其中最神奇的,就是传说丘处机能烧金,能掐金断玉,以至后来人们把他奉为玉器行业的祖师爷。烧金的传说始见于明代叶子奇所撰《草木子》,其文为:“真人丘长春能烧金,佐世祖(忽必烈)军国之用,以功封以金印主全真教。”掐金断玉有两个传说,一个版本是金世宗召见丘处机时,问养生之法,丘处机答:“当戒女色。”世宗贵妃听后不悦,她将一块金锭递给丘处机说:“听说道长法力高深,本宫赏你金锭一个,请将它戴在头上,如若不能,便是欺君!”丘处机接过,只用手捏,就捏出一个金冠来,再用簪子穿孔,戴在了发髻上,令贵妃目瞪口呆。

另一个版本是,有一个皇帝,其宠妃与白云观王和尚有不轨之事,为了能与王和尚朝夕相处,宠妃借天旱祷雨之际,将他荐入宫中,谁知他不懂法术,祷雨无效,弄得妃子十分尴尬。正在危急之时,丘处机揭了皇榜入宫,祷雨成功,被皇帝留在宫内。丘处机因此得罪了妃子,妃子对他百般刁难,命其在皇帝面前用整块金做成金顶玉冠。丘处机不慌不忙,掐金断玉得心应手,竟如捏面泥一般,没过多久就制成金丝嵌玉宝冠。

这些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玉器行业顺势奉丘处机为行业祖师爷。乾隆年间,北京玉器行业艺人为了纪念丘处机,在琉璃厂沙土园修了一座长春会馆。此外,玉器行业艺人还把九月初三丘处机羽化之日定为行业聚会之期。人们甚至还认为,丘处机不仅是玉器行业的祖师爷,还执掌皇家造办处,管宫里的三百六十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明朝大家徐达的死因:墓碑为何高过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徐达一生给人留下的最大谜题,就是他的死了。人们所熟知的是这样一个版本。据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害怕开国功臣们会抢了他的天下,于是他定下毒计,将开国元勋们一一害死。传说,徐达生了背疽。所谓背疽,就是背上长了毒疮。据说,生背疽之人,吃蒸鹅立刻会死。朱元璋便派人慰问徐达,并且御赐蒸鹅一只。徐达明知道不能吃

  • 中国史上最特立独行的皇帝:命自己率军远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有明以来,最任性,最喜欢表现自己,也最不顾皇帝尊严的“搞笑皇帝”恐怕要数正德。万历与这位叔祖中间隔了两代皇帝,一个是万历的亲爷爷嘉靖皇帝;御宇45年,澳门就是在他当政第14年租借去的,历史上的海瑞骂皇帝就是骂的他。他喜欢炼丹服丹做道场,最终死于丹毒。嘉靖之后是万历父亲,只当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正德的

  • 朱元璋杀数万文人:弃官还乡也被看做要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明初死于朱元璋刀下的文人多达数万之众,开创了自秦始皇以来历代皇帝“文字狱”杀人之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贫苦出身的农家子弟。他从小当过放牛娃,做过贼,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后来参加红巾军造反起家当了皇帝。虽说在寺里当和尚时,从佛经中生吞活剥认了几个字,到底根基差,许多字认识模糊不清,当上皇帝后护

  • 明朝大清官谭启与海瑞同朝 曾一月内举报数十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明朝铁面无私的官场斗士,人们第一个想起的人也许是海瑞。但在历史上,还有一个与之同朝,并同样以“廉洁”著称的官员——重庆巫溪县人谭启。不过,因为史料极度缺乏,谭启并不知名。近日,巫溪县教育研究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员刘朝敏完成了对谭启5年的潜心研究,首次公开谭启的求学故事与为官生涯,填补了历史空白。16

  • 揭秘:慈禧真实面貌揭秘 七十岁还被称为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二十世纪初,荷兰画师华士胡博创作此画时,慈禧已经七十一岁,但画上的慈禧看来仍旧年轻貌美。据参与修复的艺术史专家安德霍格伟斯特说,是慈禧在见到头像小样后,要求去掉脸部阴影,眼睛加大,嘴唇加厚。其实慈禧一生爱美,古稀之龄也未稍减。在颐和园慈禧的卧室里,东南角有一个精致的梳妆台,里面存放着各种慈禧的化妆品

  • 揭开魏忠贤扶摇而上的秘密:太监也有女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从这一年起,明朝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整整7年。连魏忠贤自己也绝不可能想到,这个时代,在后世史家的笔下,竟然要以“魏忠贤时代”来命名了!转机是怎么发生的呢?帮助他力挽狂澜的,是一个女人。这就引出了魏忠贤政治生涯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位女人——客氏。据高阳先生考证,“

  • 明朝嘉靖帝:明朝历史上哪个皇帝被称为中材之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嘉靖皇帝即朱厚熄,1521——1566年在位,于正德二年(公元1507)9月16日出生于湖广安陆州长寿县(今湖北钟祥市)的兴王藩府,1519年承袭其父朱祐杬(1476——1519)的兴国之封,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以太祖“兄终弟及”之义即位,改年号为嘉靖。在嘉靖

  • 魏忠贤如何从一个赌徒成长为大明帝国守护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1624年明帝国最大的历史事件,莫过于东林党领袖杨涟上疏弹劾大太监魏忠贤24项大罪。也正因为这样一份弹劾,一再被推迟甚至有可能被泯灭掉的明帝国政治游戏规则的转折点骤然而至。许多年以后,人们将这一年当做魏四甚至整个宦官集团掌握明王朝政局的起始,但很少有人反思:东林党不是问题,宦官也不是问题,魏四更不是

  • 明朝中兴之臣:明朝的三杨辅政具体是指哪三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英宗即位年方九岁,太皇后听政,信任三杨,朝事多咨询三人裁决。史称“三杨辅政”。明朝三杨辅政是哪三人?三杨内阁是谁?三杨指明朝前期大臣杨溥、杨士奇、杨荣三人,因居地、郡望,时人称杨溥为「南杨」,杨士奇为「西杨」,杨荣为「东杨」。三人皆于建文时入翰林院,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洪熙元年(1425年

  • 明朝史上的宦官之祸:大太监刘瑾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刘瑾,明代宦官。他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合称“八虎”。他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大太监刘瑾是怎么死的?刘瑾,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刘氏,侍奉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明武宗。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深受信任。太子继位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