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中最能忍的六个人:无一例外成功了

《三国演义》中最能忍的六个人:无一例外成功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134 更新时间:2023/12/17 0:19:43

忍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道家说,忍耐是远离灾祸的法宝。而集儒家的深邃和道家的机敏于一身的曾国藩则认为: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惟一法门。东汉末年的三国:曹魏、蜀汉、孙吴,战火纷飞,英豪迭起,无数英雄叱咤风云,文有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贾诩等等,武有吕布、关羽、赵云、典韦等。而这些值得我们称赞的英雄,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多都靠着一个“忍”字求得生存、谋得霸业,现在我们就来扒一扒《三国》中最知名的几大“忍”者。

司马懿:最成功的忍者

在《三国》中司马懿被评为“忍者之王”。司马懿,是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叡临终托孤,委以重任。他“隐忍”五十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在到七十多岁才执掌大权,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读遍《三国》,我们折服于司马懿。他集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曹操的雄霸天下之志、周瑜的不死不休、王朗的厚颜无耻、鲁肃的大智若愚等等于一身,真正的王霸之术集大成者,是《三国》中唯一的一个最成功的人物。

曹操:最霸气的忍者

《三国》中曹操给大多数的印象,都是暴戾、多疑。其实曹操能够成为三国最大的强者,拥除了他的超强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还因为他具有忍耐之心和爱才之心。《三国演义》中祢衡骂曹操,骂得曹操一佛升天,二佛出世,但曹操冷静地容忍了祢衡的放肆,把他安全“送”到荆州刘表那里。袁绍进攻曹操时,陈琳曾帮袁绍写了三篇檄文,骂到曹操祖宗三代。后来,陈琳落到曹操的手里,曹操不但不杀他,还委以重任。正是曹操具有大家风范的忍耐之心,他的周围才始终围绕着一群高素质的文臣武将,成为三国最大的强者。

孙权:最睿智的忍者

三国志这样评价他:“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他少年大志,十五岁临危受命, 稳固江东、 龙图霸业、纵横捭阖、 以赤壁大战、 三分天下, 又智胜关羽,谋夺荆州、彝陵之战、力挽狂澜。一个文弱的少年,凭着一隅江东,能三分天下,靠的就是一个“忍”,赢得赤壁之战后,孙权已赚得钵满盆满,三国局势已见雏形。但此时刘备崛起,为了牵制刘备,孙权却弯下了腰,屈膝奉承曹操。220年,曹操已死,孙权已夺得荆州,曹魏实力已经下降的情况下,孙权还是为了保全吴地,牵制刘备。在东吴百姓都掩面觉得丢人的情况下,孙权依然拉下老脸,继续向曹丕称臣。一直到229年,孙权才正式登基,迁都建业。孙权也成为三国时代在位最久、最长寿的帝王,这才是真正笑到最后的睿智忍者。

刘备:最心机的忍者

在三国未定时,最没实力、最没背景的刘备就凭着一顶“汉室宗亲”的破帽子,和关羽、张飞、诸葛亮,一路跌跌撞撞而三分天下,不得不让人佩服。个人认为刘备成功的最大原因在于他的性格,和他的“心机”。刘备最大的特点,是隐忍,是忍常人所不能忍,心怀汉室,志在天下。但这一切在没有实力去逐鹿中原的时候,他只能隐藏起来,一副老好人的形象,重人才,重情义,爱护属下,深得人心。刘备投靠过刘焉卢植,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到处寄人篱下,忍辱负重。刘备在去江东提亲时,明知是骗局,在到处遭遇埋伏的情况,却不动神色,隐忍大度处之,最终还抱得美人归。

汉献帝:最辛酸的忍者

汉献帝是《三国》中最无奈、最辛酸的忍者。他为了保存奄奄一息的汉室,足足忍了三十六年。忍了何进,忍了董卓,忍了曹操,失了贵妃和丈人,也失了皇后和国舅,最后还是被曹丕逼死,可以说汉献帝是最辛酸的忍者。

贾诩:最善终的忍者

贾诩,曹魏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贾诩算无遗策,却在官渡之战前夕,随张绣投奔曹操后,再也不主动出谋划策,不是曹操自己来问他,或者曹操手底下的谋士们都说完之后贾诩是不会多说一句话。凡事隐忍低调,每日关门自守,不结交其他官员,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都十分推崇他,如此人才能够把自己的智慧隐忍到如此地步,非贾诩莫能找出第二个。他辅佐曹操、支持曹丕、位列三公,77岁高龄寿终,谥肃侯,长子贾穆继嗣。多年后,贾诩还与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庙。可以说是最得善终的忍者。

易中天评价贾诩说:“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成大事者必有远志,而忍正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理智地谋求长远目标的体现,善忍者能成大事。忍者无敌、忍者无疆,正在奋斗中的我们,不妨也学学《三国》的大人物们做个无敌的忍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霍光本想选个傀儡当皇帝谁知选出雄主汉宣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雄才盖世,但他也始终没有解决接班人的问题。先是立嫡长子刘据为太子,之后他宠幸李夫人,于是想立李夫人的儿子刘赙为太子。可是还没来得及立刘赙为太子,李家就获罪被族诛,刘赙自然也就被边缘化了,于是被封为昌邑王。之后,又发生了巫蛊案,太子刘据被迫造反,失败之后自杀。到汉武帝去世时,只有钩弋夫人的儿子弗

  • 曹丕的皇位因何而来?曹丕残暴因为皇位“来路不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曹丕的皇位来得最容易。这一点,与当年临危受命的孙权还不是一回事。通常情况下,凡是官位来得容易的人,智商和情商大都不是很优秀。很明显,论文韬武略,曹丕较之乃父相去甚远;而要论起残暴来,却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曹操死后,曹丕顺理成章成了曹操的接班人。梦想成真,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自己

  • 省试、殿试皆是第一的秦埙,为什么没能成为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秦埙(xūn),秦熺之子,秦熺是南宋大奸臣秦桧的养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秦桧年近30时和妻子王氏还没有孩子,恰巧,王氏的哥哥王唤有个私生子,王唤的媳妇善妒容不下他,于是秦桧夫妇就将这个孩子认作养子,取名秦熺。秦熺后来生了三个儿子,即秦埙、秦堪和秦坦。其中秦埙

  • 尉迟恭作为隋末唐初最富盛名的武将 正史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唐代尉迟恭,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历史上的尉迟恭到底有多厉害?正史和演义的差别有多大?作为隋末唐初最富盛名的武将,历史上真实的尉迟恭,人生经历其实和演义小说当中描写的高度相似。唯一略有不同的是,真实的尉迟恭,本人除了能打之外,做人还特别精明,绝不是什么只会打仗的傻大个。公

  • 真实的薛仁贵到底有多厉害 大唐军神实是名归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唐代薛仁贵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后人称薛仁贵为大唐军神,薛仁贵到底有多猛?历史上的薛仁贵又是什么样的?说到薛仁贵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了解。不管是在民间传说中,还是影视作品的演绎中,都将薛仁贵描述成一个神人。正史上真实的薛仁贵,其实也是十分厉害的人物,

  • 灵思皇后是东汉六位临朝称制太后中最德不配位的,为何这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时期太后临朝称制十分盛行,尤其是东汉时期,临朝称制的太后多达六位,即章德窦太后、和熹邓太后、安思阎太后、顺烈梁太后、桓思窦太后与灵思何太后。其中最德不配位的就是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任皇后——灵思何太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屠户之女逆袭成皇后何氏本是河南南阳屠户何真的

  • 田弘正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唐朝有何种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国家经历了无数次的朝代更替,也经历了战争与和平的交织,并产生了很多经典的故事。比如在安史之乱中,唐朝由盛转衰,甚

  • 魏征死后后代的结局是什么 他们的下场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魏征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魏征死后,后人的下场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落到那么惨的地步?在公元643年的时候,唐代大臣魏征身体抱恙,整个人陷入了很疾病缠身的状态,太宗也就是当朝皇帝李世民不顾任何人的劝阻,亲自来到魏征的床前来看望魏征。跟他一起的还有自己的小女儿,

  • 萧绰的能力有多强?她对辽朝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影视剧《燕云台》中,演员唐嫣饰演大辽北府宰相萧思温的幼女萧燕燕,那么萧燕燕的历史原型是谁呢?她有着怎样的经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萧燕燕即大名鼎鼎的萧太后——萧绰,燕燕是她的乳名。她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生母。皇权更迭,入宫封后萧思温和燕国

  • 魏征多次进谏都没有被李世民治罪 魏征到底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魏征和李世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征曾多次进谏李世民,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治他的罪,魏征都说了什么?话说当年李世民发动宣武门政变,自己当了皇帝。前太子身边有名干将,叫魏征。李世民责问魏征为何给太子出了那么很多计谋,魏征处之泰然,虽然给前太子出谋献策,惋惜太子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