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焚书坑儒事件的总导演李斯为何被腰斩?

解密:焚书坑儒事件的总导演李斯为何被腰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848 更新时间:2024/2/4 4:14:19

战国末期,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秦国从七雄中异军突起,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李斯辅佐秦王嬴政,结束了分裂割据、诸侯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原,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李斯,楚上蔡人。年轻时当过小吏,后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治国之道。学业完成以后,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唯有秦国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抱负。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先在秦相吕不韦手下做门客,取得信任后,当上了秦王的近侍。李斯利用接近秦王的机会,进献《论统一书》,劝说秦王抓紧“万世之一时”的良机,“灭诸侯成帝业”,实现“天下统一”。秦王政欣然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先任命他为长史,后又拜为客卿,命其制定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

公元前237年,秦国宗室贵族以韩国水工郑国在秦搞间谍活动事件为借口,要求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在被逐离秦途中,写了《谏逐客书》,劝秦王收回成命。他在《谏逐客书》中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说明客卿辅秦之功,力陈逐客之失,劝秦王为成就统一大业,要不讲国别,不分地域,广纳贤才。简单地说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秦王看了《谏逐客书》深受感动,立即取消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不久又提升他当廷尉。秦王欣赏李斯的同时,也十分喜爱韩非的才华。李斯害怕韩非对自己的前途不利,就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他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爱韩不爱秦,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不如把他杀掉。”秦王轻信李斯的话,把韩非抓了起来。事后,秦王向姚贾问起韩非的为人,因韩非得罪过姚贾,他当然不会说韩非的好话。在李斯和姚贾的串通下,韩非求生无门,只好吃了李斯送来的毒药,以死了结。

秦王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后灭了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完成了统一大业。秦朝建立以后,李斯任丞相,继续辅佐秦始皇。秦统一后,由于过去各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语言、文字有很大差异,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实在不方便。于是,李斯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并亲自主持这一工作,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异体字,简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了笔画比较简单、形体较为规范,便于书写的小篆,书写了一部《仓颉篇》,作为范本推行。

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私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第二年,两个术士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犯禁者达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此即为“坑儒”。两事件合称“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参与了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赵高篡权后,为了掩盖事实真相,诬陷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呜呼,多行不义必自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何没有杀尽大明开国功臣徐达的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读《明史 徐达传》,有一句话,颇费思量。“洪武诸功臣,惟达子孙有二公,分居两京 ”。此句字面,当好理解。当年协助朱元璋打下大明天下的诸功臣,只有大将军徐达的子孙,承袭魏国公和定国公。其他的功臣,大抵都是被朱元璋杀的杀了、贬的贬了。其后人,当然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因此,有人说,朱明王朝恩泽徐达子孙,盖

  • 解密:阉党出身的马士英在崇祯朝怎么发迹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马士英(约1591—1646),字瑶草,贵阳人,万历四十七年二甲第十九名进士。人肉责任人,与人家的学历、文凭有毛关系?这在别人那里无关紧要,放在马士英这里还真异乎寻常。东林党人认为马士英、阮大铖搅到一起,是气味相投的缘故。这个看法即使不邪恶,也够书生气。比较合乎情理的,他们的关系比谁都铁,最初起作用

  • 秦宣太后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掌权四十年未能一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太后这个称谓始见于芈八子,太后专权也是自芈八子而始。对于这样一位把持秦国朝政41年的女性,《史记》上对她的记载却只有一百多字,极不正常。对于这样一位风云人物,却在历史中被长期淡化,真正的原因是在几千年的男权世界里,无一例外地难以接受她叱咤风云的事实。宣太后芈八子代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换过程当

  • 朱载垕:又懒又傻的皇帝如何挽救濒死的大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明隆庆元年(1567年),是一个明朝人记忆中,景况极度残酷的年头。这年的困难程度,以这时的五品学士,几年后铁腕强人张居正的晚年回忆讲:曾有异于汉唐末世乎?从辽东到甘肃,鞑靼土蛮骑兵动辄十几万人,组团打砸抢烧,从江西到广东,不是民乱就是海匪。还有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组团闹,中央的钱粮储备,最窘只够用三

  • 解密:属于阉党的马士英为何会推荐阮大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马士英推荐阮大铖,是有几分理由的,也不是随心所欲尽说瞎话:第一,阮大铖是个学习型的干部,通过这些年的自学,已经成为适用的军事人才;第二,过去对他的处理,事实并不清楚,不能老揪着历史问题不放;第三,到底能不能用,面试以后再研究决定。马士英本是朱由崧倚重的人物,既然言之有理,自然要表示接受。朱由崧同意了

  • 解密:同时代的外国人是如何看待慈禧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这顶超长桂冠,超过了所有的大清皇后,也超过入关后大清所有的皇帝。如何评价这个人物?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面对来自内部与外国的种种威胁,她所作之举虽收效甚微,但多数允称合理。她毕竟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工业,意

  • 为何皇帝很少被砍头而死?死后头颅被做成酒杯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我国古代,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手里掌握着生杀大权,一言不合就施以杀手的事情简直是司空见惯,前一秒还跟你勾肩搭背,下一秒就可以给你按个欺君枉上的罪名,没株连你九族算你好福气。相比于西方帝王受到教会的制约不同,在我国天子是高于一切的,他说的说的话就是规矩,所谓君无戏言,只

  • 赫舍里氏12岁嫁给康熙成为皇后 22岁却难产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顺治帝去世以后,年仅八岁的康熙即位。按照大清传统,皇帝太过年幼,国家政务需由宗室亲王主政。由于顺治即位初期,多尔衮对皇权构成了极大威胁,顺治在临终前废除旧制,委托四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共同辅政。随着四大臣内部权势的变化,鳌拜的势力日益壮大,专横跋扈,根本不把年幼的康熙和其他三位大臣放在眼

  • 褚蒜子是个弱女子却服侍六任皇帝 四次临朝摄政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褚蒜子,河南阳翟人,东晋第八位皇帝,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出生于官宦世家,爷爷褚洽官拜武昌太守,父亲褚裒也曾担任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褚蒜子从小冰雪聪明,丽质天成,再加上家教优良,所以非常有见识,而且端庄大气。当时司马岳还是琅琊王,听得褚家有此佳女,便前往求亲,褚蒜子便成了司马岳的王妃。不久,晋

  • 梁女莹姿色平庸却靠权势当上皇后 死后惨遭贬黜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梁女莹,东汉西凉安定人,东汉第十任皇帝——汉桓帝刘志的第一任皇后。与大多数皇后不同,梁女莹长的并不漂亮,更不端庄,可以说是毫无出彩之处。按说,这样的女人,根本没有资格当一国之母。可是,她却有一般女人没有的优势——显赫出身。梁女莹是东汉大将军梁商之女,大将军梁冀、顺帝皇后梁妠之妹,可谓豪门之中的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