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溥仪如何成了苏军俘虏?疑被日本人暗中出卖

溥仪如何成了苏军俘虏?疑被日本人暗中出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634 更新时间:2023/12/17 19:19:39

1945年8月19日凌晨,苏联军队俘虏了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当时,日本天皇裕仁已经于4天前(8月15日)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元帅下令停止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切对日作战。而苏联军队已于8月9日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人了被日本侵占的中国东北地区,日本的溃败已成定局。

溥仪赶紧焚烧日记

1945年8月10日,溥仪得知日本军队准备退守伪满洲国南部,他本人也将被从“首都”长春紧急转移至中朝边境城市通化。

溥仪开始收拾金银细软。他亲自监督将珍贵物装箱,共有57只大木箱备用。他销毁了部分文件、14年来所写的一些日记以及在不同场合下拍摄的家庭纪录片。焚烧胶片和日记的进程非常缓慢,到正午时,只处理了近1/3。

11日晚,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吉冈安直催促溥仪赶紧动身。溥仪的兄妹和侄子都已被送往火车站,只剩下他和皇后婉容、福贵人李玉琴。他们在火车里颠簸了近3天。最初想取道沈阳,后为躲避苏联空袭,决定改行吉林至梅河口线路。由于仓皇出逃,没有备足干粮,他们一路上只吃了两餐,饥肠辘辘。13日,他们住进通化县大栗子沟煤矿的日本矿长家中,那里与朝鲜隔江相望。

吉冈安直将日本投降、仍然保留天皇的消息告诉了溥仪。溥仪听后,双膝跪地,磕了几个响头说:“感谢上天,天皇一切安然无恙。”但吉冈安直接着告诉溥仪,他必须前往日本,程日期是17日。

溥仪乘飞机于17日上午11时抵达沈阳机场。他将在那里换乘前往日本的大飞机。

苏空军占领沈阳机场

尽管日本已宣布投降,但日本关东军仍负隅顽抗。8月16日,日本个别部队甚至转入反攻。为迅速占领伪满洲国的重要城市,苏军指挥部决定大规模使用空中力量歼敌。

8月19日凌晨,苏联外贝加尔方面军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普里图拉将军下达动用空军的决定:“攻下沈阳城内一切重要设施,逼日军司令部宣布无条件彻底投降,并找到溥仪。”

一小时后,普里图拉与副官赶到机场。那里已有225名空降兵待命,攻占沈阳的重要任务落在这些将士身上。按计划,他们将在日军控制的沈阳机场降落。

数十架苏军飞机朝着沈阳城飞去。当时的形势要求空降部队采取最果敢的措施。执行此次任务的苏军飞行员个个经验丰富,飞机上的炸弹舱也装得满满的。他们将向沈阳的军事工业重地发动毁灭性打击,逼迫日军投降。

在飞越一座山头时,战机遭遇雷雨。指挥部决定提前降落加油,再增加几架战机,等雷雨过后继续前进。

苏军飞机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就抵达了沈阳上空。飞机并未减速,径直降落。从驾驶舱里往下看,日本炮兵忙作一团,却一直没有开炮。也许是因为苏军动作太神速,日军来不及反应,或是害怕苏军扔下炸弹予以还击。

苏军神兵天降,迅速解除了机场守卫日军的武装,并包围了机场。仅有4名日本飞行员侥幸逃脱,他们当时离飞机不远,一见情况不妙便迅速爬上飞机升空。随后,这几架飞机似乎约好一样同时坠毁。

溥仪曾想自杀?

机场大楼里走出一位身穿日军军服的银发男人,他找到普里图拉,自我介绍说:“将军阁下,我是俄罗斯移民,现在是机场的卫队长。我向您报告,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及其仆从正在政府候机厅里。”

溥仪被苏军俘获

当苏军士兵闻讯赶到摆放着软椅和沙发的政府候机厅时,那里坐着20多个人。桌上有果汁、威士忌和啤酒,但谁都无心畅饮。他们吓得瑟瑟发抖,赶紧站起来,只有溥仪一人仍然坐着。最终,他将尚未喝完的水放在桌子上,也站了起来。普里图拉将军走进大厅中央,大声说:“我以苏联政府的名义要求诸位投降,请交出武器。”

伪满洲国的“部长”们一个接一个交出了武器。溥仪最后一个走到沙发前,掀开靠垫,取出一把相当精致的手枪。他在手上把玩了片刻,便将它扔到武器堆里。普里图拉在回忆录中写道:“溥仪当时似乎闪过自杀的念头。我并非心理学家,但我觉得自己的判断不会有误。我不知道他为何突然改变了主意。他肯定意识到一切都完了,政治、精神和身体都被摧毁了。”

溥仪神经质地扯着夹克衫的纽扣,好久才用惊惶的语调问他是否能保全性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平静下来,开始仔细回答问题。他介绍了在场的每位“内阁”成员,并说出了伪满洲“政府”文件的藏匿之处以及沈阳卫戍部队的人数。他简要介绍了日军司令部和伪军的最新情况,还对苏军情报部门代表的问题作了答复。在他的帮助下,苏军发现了日军的细菌武器库,这些细菌武器一旦流出,后果不堪设想。

一说凑巧被苏军撞上

关于溥仪被捕一事,还有另一种说法。这是俄罗斯退役少将、曾于1945~1946年担任沈阳卫戍司令的安德烈·科夫通-斯坦克维奇回忆的。他说:“当我们的飞机在沈阳机场降落后,我们并不知道溥仪正在那里。他大概是想飞往日本。我们在机场发现一架已经做好起飞准备的飞机,这很快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位身穿军服的清瘦男子朝飞机走去,我们截住了他。通过盘查,我们才知道他是溥仪。我下令将他逮捕。我开始通过翻译与溥仪交谈,并不动声色地将他逼到苏军‘利一2’飞机跟前,礼貌地解除了他的武装,将他押上飞机,前往赤塔。这一切都发生得如此突然,溥仪卫队及机场人员都是在飞机起飞后才发现的。”

被日本人暗中出卖?

有历史学家认为,一切并非这么简单,这是苏联与日本达成的某项秘密协议。日本人以溥仪为筹码,跟苏联做了私下交易,所以才莫名其妙地让溥仪去了沈阳。在通化时,他完全可以迅速逃往朝鲜,再赶往日本,而不必坐3个多小时的飞机到沈阳,让苏联人瓮中捉鳖。疑点之二是,苏联空军虽然具有明显的军事优势,却没有向溥仪乘坐的飞机发起进攻。最后,溥仪的飞机与苏军飞机几乎同时在沈阳机场降落,而苏军部队显然知道溥仪正在沈阳。

在被捕的第二天,溥仪与随从便被送往外贝加尔方面军位于赤塔的司令部。在那里,苏军正式向溥仪出示了逮捕令。溥仪在赤塔待了半个月,然后被押往哈巴罗夫斯克。与他同被关押在那里的还有日本的142名将军和两名海军上将。

在苏联被关押了5年

溥仪是首批被押往苏联的伪满洲国战犯。根据1945年8月23日的第9896号密令,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和朝鲜俘虏的所有日军战俘都被送往苏联服刑。

当时的日军战俘共计639635人。根据当时负责情报工作的苏共中央委员贝利亚的指令,所有日军战俘都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充当劳工,建设著名的贝(贝加尔)阿(阿穆尔)铁路、砍伐木材、采掘煤矿……

但溥仪与他的随从相当幸运。贝利亚在1945年8月22日呈给斯大林的报告中这样描述溥仪的服刑:“他们被关押在条件良好的囚室中,墙外有专门挑选的士兵把守,内部由战俘事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看守。”

每间囚室里都有窃听装置。情报人员在一个专门的房间内,翻译窃听到的谈话内容并记录。

溥仪在那里度过了5年的铁窗生涯。后来,他被移交给新中国的政府,离开了苏联。据说,溥仪在中国监狱坐牢一直到1959年,后来参加了工作,于1967年因癌症去世。

(作者维克托·乌索夫为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李兵编译)

当年俄语翻译:溥仪多次给斯大林写信想永远留在苏联

1945年,中国末代皇帝溥仪被攻陷伪满洲国的苏军俘虏。被囚禁在苏联期问,格奥尔基·佩尔米亚科夫担任了溥仪的翻译。下面是这位俄语翻译的回忆:

溥仪头发浓密,戴着黑框眼镜。他讲一口流利的北京话,抑扬顿挫。在当俘虏的5年间,他天天都在普通练习本上写日记,我就收藏着几本他的日记。

从1939年开始,我在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从事翻译和外语教学工作,教授苏军情报人员中文和日语。1945年8月,溥仪在沈阳机场被捕后,被押往哈巴罗夫斯克。他需要一名翻译。对翻译的要求无非是政治觉悟高、中文笔译和口译流利,我正好满足上述条件。于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内务局少校亚泽夫找到我,请我去哈巴罗夫斯克担任高级翻译,并答应分给我住房。当时,我并不知道是给溥仪当翻译。

溥仪流亡苏联的监狱生活

1945年11月,我来到哈巴罗夫斯克第45号收容所。杰尼索夫上校把我叫过去,问:“听说你中文相当好?”

我回答:“一般。”

“隔墙关的是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他神秘地说。

我吃惊地说:“不会吧!”

“你去和他认识一下,告诉他你是派给他的翻译,顺便问问他有什么要求。”

我穿过走廊,走进囚室。房间很大,窗台上放着花,旁边摆着3张士兵床。虽然他是中国皇帝,如今却是俘虏,所以并不享受什么特殊待遇。一位身材较高的中国人从角落里站起来,向我伸出手,用生硬的俄语说道:“您好!”我就这样与溥仪相识了。

我既是溥仪的翻译,又是他的俄语老师。他有了学俄语的念头,学得还不错。他似乎有很高的语言天赋。

1946年8月,我们将溥仪送至日本东京,让他作为证人在远东军事法庭作证。我是翻译组的一员。在审讯过程中,一些事情真相大白,差点要了他的命。人们一直以为他是被逼接受伪满洲国皇帝之位的,但中方证人指出,他是自愿充当傀儡的,他们出示了溥仪写给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亲笔信。在信中,溥仪感谢日本方面对他的信任,称日方邀他当满洲“皇帝”是正确而明智的选择,并表示要死心塌地效忠。为掩盖这一事实,他当庭发誓,称这封信是伪造的。中国人要求进行笔迹鉴定,结果证明这封信的确是溥仪所写。这意味着他要同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一样,被处以极刑。然而,对苏联代表团而言,溥仪是个相当重要的证人。他的口供对苏联的情报工作帮助极大。所以,我们竭尽全力保住他的生命。我们与中方商量,最后决定不公布笔迹鉴定的结果。

溥仪不想回中国。他多次给斯大林写信,感谢苏联对他的照顾与支持。他甚至表示愿留在苏联,学习社会主义,加入苏共。他还愿将所有存款和携带的珍宝文物捐出,以支援苏联经济的复兴。1950年,斯大林决定将溥仪交给泽东,溥仪相当失望。他曾在回国途中上吊自杀,后被士兵及时发现救下。但毛泽东赦免了溥仪,经过再教育后,他开始在北京植物园工作,后来还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这是他没想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惩罚后宫妃子的刑罚有哪些?古代宫廷刑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后宫都有什么刑罚?自古以来为了约束人的行为规范,制定了一些刑法用于惩罚哪些犯了错的人,例如满清十大酷刑不仅伤害了人的身体,更摧残了人的精神,来看看古代用于惩罚后宫妃子的刑法有哪些吧!1、禁足:①、终身禁足:将会被永远禁足于自己的寝宫,足不出户,无侍女侍奉,留妃位,无上殿赦令,其余人等不可前去请安

  • 成吉思汗陵无碑无坟 敢为全军先是成功秘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成吉思汗,中华民族先祖中一个特别的名字,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既贴近又遥远。当走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以下简称成陵)的时候,我对这个曾经威震世界的名字,心中充满着敬畏感。一代天骄快到成陵的时候,眼前的植被变得茂盛起来,有的地方高草已没过腰间,一阵风过,高草匍匐,露出远处3个蒙古包式

  • 明成祖朱棣屠杀宫女之谜:朱棣为何屠杀3000宫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取其侄儿朱允炆江山之事实,早已获得了上至史学专家下至平明百姓的一致认同,没有丝毫疑义,也难以再激起普通群众的兴趣。然而,明成祖屠杀宫女之事,却鲜有人知,屠杀宫女的原因,知之者更是少之又少。据不完全统计,明成祖朱棣前前后后一共屠杀了三四千名宫女。那么,他究竟为何要对这么多无辜的宫女痛下

  • 揭秘:故宫是谁设计的?失宠妃子的冷宫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迄今已历经560多年的沧桑岁月。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既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场所,也是皇帝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的地方。3公里长、10米高的宫墙,俨然是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留下了一个个不解之谜。天人合一紫禁城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把皇宫称为紫禁城,有何解释呢?紫

  • 汉武帝姐如何讨好皇帝弟弟:连续送绝色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各种关于汉武帝的影视剧里,大家对平阳公主并不陌生,她总是占有不小的戏份。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皇后生了四女一男,除了他之外,还生有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和金俗(异父姐姐)。以刘彻这种六亲不认、子女老婆都杀无赦的性格来说,他有这么多同父或同母的兄弟姐妹,小小一个平阳真不能算啥;但最后,她却是

  • 揭秘咸丰皇帝为何事感慨:皇帝想勤俭都不容易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咸丰再三惋惜,说:“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尽量给补补吧。”咸丰后来才知道,这样补一下,下面的人竟然报销了数百两银子。听到这里,咸丰慨然叹道:“做皇帝想勤俭都不容易,何况是奢侈呢?”《南亭笔记》卷一中说,咸丰亲政的时候,和他父亲道光皇帝一样躬行节俭。有一次上书房的门枢坏了,内务府请求换个新门,咸丰

  • 杨贵妃竟然有两次出轨事件:都被唐玄宗撵出宫!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一般人要是被选进宫里当妃子,基本上就不可能再出来了。但是,要是有一个妃子两次被赶出后宫,还能两次再回去,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新鲜。事实上,天宝年间,杨贵妃就曾经两次因为感情纠纷被唐玄宗送回娘家,可是难得的是,杨贵妃不仅又重新回到了后宫,还因此奠定了六宫专宠的地位,成就了一段著名的爱情佳话。

  • 清代皇子学业难减负:康熙少年读书竟累到咳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康熙皇帝年幼读书,自己曾累得咳血,故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而乾隆皇帝14岁就能做到这一点,故深得康熙喜爱。在历代皇帝中,清代皇子教育最严格。清代皇子教育到康熙“平定三藩”后才确立正规制度,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意思是皇子虚岁满6岁便开始读书,早5点到下

  • 揭秘:揭开清太宗皇太极昭陵地宫的层层迷雾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今天,我们漫步在沈阳北陵公园内,看着满眼的古树森森,等走到尽头、看到一个超级大的“土馒头”,每个人都会非常好奇,这土馒头底下的地宫到底是什么样子?地宫里的那些传说都是真的吗?里面有什么国宝级随葬品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的棺椁又是怎样的呢?有人进过地宫吗?现如今,皇太极可没有像曹操那样被考古发掘

  • 慈禧的爱美心得:慈禧为何对妓女发型情有独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自古以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人,爱美之心,难以言表。慈禧太后不仅是女人,而且是非同凡响的女人,爱美之心,更是无可复加。二十世纪初叶,荷兰画师华士胡博为慈禧太后画像时,慈禧已经71岁了,但是,画像上的慈禧看来仍旧年轻貌美。据参与修复的艺术史专家安德霍格伟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