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刘备?历代人士是怎样评价刘备的

如何客观评价刘备?历代人士是怎样评价刘备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78 更新时间:2023/12/29 7:17:41

如何评价刘备?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正是这些,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

1.为人正直、重德尚义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残忍、阴险、全用权术和狡诈,和刘备的为人正直、重德尚义的形象都被典型化了,形成了鲜的对比。从“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到“雪弟恨”兴兵伐吴、为义而死,刘备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不朽的信念:“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诫,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初识徐庶,刘备得到"的卢"马一匹,伊籍对他说“此马不可骑,乘则伤主”。徐庶对他说:“的卢”虽然是千里马,却只妨主”,如“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赐之,待妨过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刘备闻言变色说:“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已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徐庶说:"向闻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试耳","吾自颍上来此,闻新野之人歌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使君之仁德及人也."这真是"凡人立身行事,务使每一行为堪为历史楷模。”

刘琮投降,刘备襄阳撤退时襄阳撤退时,众将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到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刘备却不忍心抛下百姓不管,含着眼泪对众将领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有人说刘备这是假仁假义,但又有谁能以生命为代价换取仁义呢所以后人有诗赞曰:"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汉口,父老犹然忆使君"。虽然这一仗,刘备在军事上遭到了重创,一败涂地,而在道义上却取得了极大的胜利.从此刘备的"仁德爱民"更加深入了人心,并成为他区别于其他创业之君的最大优势。因此作为"明君",刘备基本符合了古人对"明君"的最基本的期待"仁德爱民"。但刘备大半生颠沛奔走,屡遭挫败,施仁政于民的机会并不多,但他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视以仁德宽厚待人,与那些残害百姓的军阀判然有别,因此争取到了民心。

2.礼贤下士、尊重人才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曹操,孙权广发檄文,招纳人才。刘备,流落在民间的"龙子龙孙",在对自己的政治生涯进行认真反思,并接受"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批评后,奋起直追,表现尤为突出。

先看"伐树望徐"。徐庶,作为第一个投到刘备麾下的比较有文才武略的人物,一见刘备,便被刘备坦诚相待,拜为军师,委以指挥全军之职.樊城大战,先后打败吕氏兄弟和曹仁,让徐庶大展鸿图,大出风头.而当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囚禁,辞别刘备时,刘备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如此难以割舍,不难看出,刘备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人才的来归。

再看"三顾茅庐"。作为徐庶,司马徽等人竭力推荐的卧龙——诸葛亮,刘备不惜屈驾,一而再,再而三的亲自登门拜访,以求其出山.初见孔明,刘备见其仰卧在草堂几席上休息,便不顾关,张二人的劝阻,愣是拱立阶下半晌;听罢隆中对策,先是"避席拱手谢,"继而"顿首拜谢";但闻孔明"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当即"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及至孔明答应辅佐,又不禁"大喜".事实证明,刘备的这一招棋走对了。诸葛亮出山后,感恩戴德,励精图治,,鞠躬尽瘁,为刘蜀集团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计谋过人、胆识超群

刘备出身卑微,论经济,背景无法与曹操,孙权相比,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断采用依附的处世策略.投陶谦,依吕布失败之后,刘备又归顺曹操,保存实力.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为防曹操加害,刘备下园种菜,亲自浇灌.

曹操为了试探刘备,盘置青梅,一樽老酒,与刘备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曹操询问当今天下谁是英雄时,刘备一一列举袁术,袁绍,刘景升,孙伯符,刘璋,张绣,张鲁,韩遂均为英雄,而曹操说袁术是"家中枯骨",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刘表"虚名无实",孙策"藉父之后",刘璋"及守户之犬"……一一予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和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此语一出,刘备吃了一惊,手中匙惊吓落于地下,他却机敏地假借雷声来掩饰,真是"随机应变信如神"啊!

刘备的势力不断壮大,引得东吴孙权寝食难安,于是密谋周瑜设下"东吴招亲"的鸿门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刘备携着赵云来到江东.一到南徐,刘备即用树上开花大造舆论,让吴国太插手此事,以致弄假成真.等到后来,孙权,周瑜想软硬皆施扣住刘备时,刘备使出瞒天过海之计,智激孙夫人,阻退追兵,解除围困,得以顺利逃脱.最终,孙权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值得重要一论的是刘备独特的交际手法:

(1)哭:在很多人眼中刘备会感动下属,动不动就鼻涕眼泪一起来,所谓哭出来的江山不无道理.弱的时候哭让你觉得他可怜,这么舍弃他有些不忍心;强的时候又会让你觉得他心软挺有人情味.虽然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但作为身在乱世,想有所作为的豪杰来说,哭又有何妨呢毕竟,成功的滋味最甜。

(2)身份:刘备善于利用皇族的地位和东汉名儒卢植的学生这一身份,打起"复兴汉室"的旗号,在军阀混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威望.在到达荆州之前,他的实力远不如曹操,袁绍等人,后因采取联吴抗曹的方针,创下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光辉事例。

4.仁中有伪、公私不明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看待任何事物应一分为二.刘备虽处处以爱民为本,待士诚心宽厚,肝胆相照,但其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身上必不可少的存在着一些虚伪的东西。

张松,三国中的无名之辈,从许都转来要到荆州.刘备知道了,亲自迎他进城,一直陪着他,专门为他设宴摆酒席.张松见到刘备这样热情,厚礼相待,很受感动.刘备为人忠厚,又有远见,一心恢复汉室江山,他简直高兴昏了,认为刘备才是他真正要找的人.他决心离开刘璋,投奔刘备,就把益州的地理,人情,山川,物产向他介绍,还把早已画好的西川地图献上,请刘备早日出兵入川.其实刘备又哪会因刘璋是同族而不取西川呢他对张松说:"他日事成,必当厚报."才是真心话。

最为难以让人理解的是,像赵云那样的战功累累的忠臣,宿将,只是因为某些政见和军事见解不同,便受到了压抑.《三国演义》关于关,张,赵,马,黄"五虎将"的排列,完全没有事实根据.事实是,刘备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不得入列,而为翊军将军.翊军将军是次于前后左右将军的一种名号将军,或谓杂号将军,列将军.刘备称帝,关羽,黄忠已死,右将军张飞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并由新亭侯进爵为西乡侯;左将军马超升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由前都亭侯进封斄乡侯.而赵云仍为翊军将军,而刘备生前始终不给赵云封侯。

古今中外历代人士对刘备的评价颇高,有许多评价都很中肯。

陈寿:①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②昭烈皇帝体明叡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百姓与能。兆民欣戴。奉顺符谶,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复祖业,诞膺皇纲,不坠於地。万国未定,早世遐殂。

《华阳国志》:汉末大乱,雄元丰、钱、廖本作桀。他各本并作杰。并起。若董卓、吕布、二袁、韩、马、张杨、刘表之徒,兼州连郡,众逾万计,叱吒之间,皆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而魏武神武干略,戡屠荡尽。于时先主名微人鲜,而能龙兴凤举,胤汉祚,而〔与〕吴、魏【与之】鼎峙。非英才命世,孰克如之。然,必以曹氏替汉,宜扶信顺以明至公。还乎名号,为义士所非。及其寄死,何本作命。顾观光校戡记亦作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陈子以为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裴松之:蜀与汉中,其由脣齿也。刘主之智,岂不及此?将计略未展,正先发之耳。夫听用嘉谋以成功业,霸王之主,谁不皆然?魏武以为人所教,亦岂劣哉!此盖耻恨之馀辞,非测实之当言也。

王夫之:①有英雄之姿。②关羽可用之材也,失其可用卒至于败亡,昭烈骄之也,私之也,非将将之道也。③先主岂特不能将羽哉?且信武侯而终无能用也。疑武侯之交固于吴,而不足以快己之志也。故高帝自言能用子房者,以曹参之故旧百战之功,而帷幄之筹,唯子房得与焉。不私其旧,不骄其勇,韩、彭且折,况参辈乎?先主之信武侯也,不如其信羽,明矣。诸葛子瑜奉使而不敢尽兄弟之私,临崩而有“君自取之”之言,是有武侯而不能用,徒以信羽者骄羽,而遂绝问罪曹氏之津,失岂在羽哉?先主自贻之矣。——《读通鉴论》

蔡东藩:刘玄德据荆益,定汉中,智谋如曹阿瞒,且敛锋避锐,此正蜀汉全盛时代。及关羽北击樊城,锐意讨曹,正应妥选良将,代守南郡,使羽得免后顾之虑;况当时蜀中安堵,赵云黄忠,并在左右,何一不可遣往?乃令羽孤军无继,卒致败亡,此其误非尽在关公,玄德实尸其咎,诸葛孔明亦与有责焉。——《后汉演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溥仪如何成了苏军俘虏?疑被日本人暗中出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1945年8月19日凌晨,苏联军队俘虏了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当时,日本天皇裕仁已经于4天前(8月15日)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元帅下令停止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切对日作战。而苏联军队已于8月9日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人了被日本侵占的中国东北地区,日本的溃败已成定局。溥仪赶紧焚烧日记1945年8

  • 古代皇帝惩罚后宫妃子的刑罚有哪些?古代宫廷刑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后宫都有什么刑罚?自古以来为了约束人的行为规范,制定了一些刑法用于惩罚哪些犯了错的人,例如满清十大酷刑不仅伤害了人的身体,更摧残了人的精神,来看看古代用于惩罚后宫妃子的刑法有哪些吧!1、禁足:①、终身禁足:将会被永远禁足于自己的寝宫,足不出户,无侍女侍奉,留妃位,无上殿赦令,其余人等不可前去请安

  • 成吉思汗陵无碑无坟 敢为全军先是成功秘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成吉思汗,中华民族先祖中一个特别的名字,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既贴近又遥远。当走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以下简称成陵)的时候,我对这个曾经威震世界的名字,心中充满着敬畏感。一代天骄快到成陵的时候,眼前的植被变得茂盛起来,有的地方高草已没过腰间,一阵风过,高草匍匐,露出远处3个蒙古包式

  • 明成祖朱棣屠杀宫女之谜:朱棣为何屠杀3000宫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取其侄儿朱允炆江山之事实,早已获得了上至史学专家下至平明百姓的一致认同,没有丝毫疑义,也难以再激起普通群众的兴趣。然而,明成祖屠杀宫女之事,却鲜有人知,屠杀宫女的原因,知之者更是少之又少。据不完全统计,明成祖朱棣前前后后一共屠杀了三四千名宫女。那么,他究竟为何要对这么多无辜的宫女痛下

  • 揭秘:故宫是谁设计的?失宠妃子的冷宫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迄今已历经560多年的沧桑岁月。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既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场所,也是皇帝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的地方。3公里长、10米高的宫墙,俨然是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留下了一个个不解之谜。天人合一紫禁城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把皇宫称为紫禁城,有何解释呢?紫

  • 汉武帝姐如何讨好皇帝弟弟:连续送绝色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各种关于汉武帝的影视剧里,大家对平阳公主并不陌生,她总是占有不小的戏份。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皇后生了四女一男,除了他之外,还生有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和金俗(异父姐姐)。以刘彻这种六亲不认、子女老婆都杀无赦的性格来说,他有这么多同父或同母的兄弟姐妹,小小一个平阳真不能算啥;但最后,她却是

  • 揭秘咸丰皇帝为何事感慨:皇帝想勤俭都不容易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咸丰再三惋惜,说:“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尽量给补补吧。”咸丰后来才知道,这样补一下,下面的人竟然报销了数百两银子。听到这里,咸丰慨然叹道:“做皇帝想勤俭都不容易,何况是奢侈呢?”《南亭笔记》卷一中说,咸丰亲政的时候,和他父亲道光皇帝一样躬行节俭。有一次上书房的门枢坏了,内务府请求换个新门,咸丰

  • 杨贵妃竟然有两次出轨事件:都被唐玄宗撵出宫!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一般人要是被选进宫里当妃子,基本上就不可能再出来了。但是,要是有一个妃子两次被赶出后宫,还能两次再回去,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新鲜。事实上,天宝年间,杨贵妃就曾经两次因为感情纠纷被唐玄宗送回娘家,可是难得的是,杨贵妃不仅又重新回到了后宫,还因此奠定了六宫专宠的地位,成就了一段著名的爱情佳话。

  • 清代皇子学业难减负:康熙少年读书竟累到咳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康熙皇帝年幼读书,自己曾累得咳血,故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而乾隆皇帝14岁就能做到这一点,故深得康熙喜爱。在历代皇帝中,清代皇子教育最严格。清代皇子教育到康熙“平定三藩”后才确立正规制度,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意思是皇子虚岁满6岁便开始读书,早5点到下

  • 揭秘:揭开清太宗皇太极昭陵地宫的层层迷雾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今天,我们漫步在沈阳北陵公园内,看着满眼的古树森森,等走到尽头、看到一个超级大的“土馒头”,每个人都会非常好奇,这土馒头底下的地宫到底是什么样子?地宫里的那些传说都是真的吗?里面有什么国宝级随葬品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的棺椁又是怎样的呢?有人进过地宫吗?现如今,皇太极可没有像曹操那样被考古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