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 救民于水火中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 救民于水火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139 更新时间:2024/1/16 15:04:34

真实的全真七子:金庸先生的一部《射雕英雄传》,因其同名改编影视作品的精典而脍炙人口,而其中长春子邱处机也为广大《射雕》迷所熟悉。可是要说到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知道的恐怕就不多了。提起“全真七子”,还得先从他们的师傅王重阳说起。《射雕》把王重阳描绘成天下武功第一人,在华山论剑中技压群雄,夺取《九阴真经》。王重阳死后,各大高手对其所遗《九阴真经》的争夺,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那么历史上真有王重阳其人,他真的武功盖世吗?

王重阳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道教重要派别全真教的创始人,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据说因为他喜欢陶渊明,便改名知明。又因与陶渊明一样喜爱菊花,而菊花在重阳节开放,便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重阳子。王重阳出身于一个“家业丰厚”的富裕家庭。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沦亡,金人入侵,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青年时代,他“痛祖国之沦亡,悯民族之不振”,曾于天春年间应过文、武试,得中文、武双举人,有志于拯救民族危难。但由于南宋政权孱弱,舍弃广大北方人民不顾,苟且偏安,王重阳的抱负没有能够施展。

抗金失败后,王重阳掘地穴居,称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挂其上,书云:王害疯(王自称疯子)灵位。七年后,王重阳走出活死人墓,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东至今山东东部传教。在宁海(今山东牟平)讲道时,他对被宋徽宗宠信的道士林灵素弄的丧失人心的传统道教进行了改造,创立了全真教。在国难当头、“南渡君臣轻社稷”的大背景下,王重阳举起全真教的旗帜,为的是留住中国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保存于宗教社会、民间社会。这实属无奈之举。

王重阳在山东传教过程中收纳了许多弟子,其中又以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七人为翘楚,人称北七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真七子”。

王重阳死后,全真七子在北方广泛传统全真教,并且各立支派,即:马钰遇仙派、丘处机龙门派、谭处端南无派、刘处玄随山派、郝大道华山派、王处一全真派、孙不二清静派。这其中,又以邱处机及其龙门派影响最大。丘处机(公元1148-1227),字通密,道号长春子,是道教龙门派的创立者。在《射雕》中,丘处机武功平平,但在历史上,丘处机的名声颇大。这不是因为武功,而是因为他通过自己对蒙元统治者的影响,拯救了无数的中原百姓。

在金、宋、元交替时期,以诗、医、道三术而名满天下的邱处机,是各方拉拢的对象。在先后拒绝了金、宋皇帝的征召后,他于1220年,不远万里,远赴西域昆都斯(在今阿富汗),觐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邱真人之行的目的何在?且看看他出发前赠给朋友的一首诗——“十年兵火万民愁,万千中无一二留。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显然,邱道长不远万里,为的还是中原百姓免受屠戳。

当年事已高的成吉思汉向邱处机询问长生之术时,邱处机不像通常道士那样怂恿成吉思汗炼丹求仙,而是坦言,“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一代天骄毕竟是一代天骄,虽然心中无限失望,但成吉思汗没有责怪丘处机,反而对他的坦诚极为敬重。在丘处机逗留期间,成吉思汗给他提供了非常优裕的生活条件。在军务闲暇的时候,成吉思汗还经常向丘处机求教养生之道。

在成吉思汗身边呆了一年之后,丘处机自北印度回归中原。虽然当时战事频仍,成吉思汗还是派出骑兵五千,予以护送。为了表达对丘处机的尊崇,成吉思汗赐丘处机虎符玺书(在帝王的习惯上,这等于封王封侯),号神仙,封大宗师,让他“掌管天下所有的出家人”。

在《射雕英雄传》里,丘处机的武功虽难盖世,但在历史上,他却用自己的智慧,征服天下的成吉思汗。蒙古兵入主中原之后,丘处机到燕京修道,今天故宫中的长春宫,据说就曾是他修道之处,而现在北京乃至全国最重要的道观之一——白云观,就是他亲手创立的。

凭着虎符玺书,丘处机师徒挽救了大批中原人,“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濒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至之”(引自《元史》)。到忽必烈统一中国的时候,继丘处机执掌全真教的弟子尹志平,还凭借丘处机留下的虎符玺书,庇护了很多人的生命财产。

当国难当头之时,一个新兴的道教宗派挺身而出,承担了存续文脉的工作,并尽己所能保护百姓,这种贡献,只能用功德无量来形容。此外,有人认为,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为后来吴承恩的《西游记》提供了素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雍正皇帝后宫嫔妃们的真实排名:雍正有多少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民间素称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其实这只是对封建帝王后宫的一个笼统说法。作为封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多少女人,在数量上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也只是形式上的一个制度,皇帝后宫的女人永远只是皇帝的一个附属物,一个皇家生育工具和一个个人玩物,她们在皇帝的淫威和宫廷礼仪的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下葬前后发生的那些神秘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朱元璋死后的下葬问题,特别是下葬时间和地点问题。实际上,燕王朱棣后来起兵造事,把老子认命的孙子皇帝撵出南京皇宫,至今下落不明,这与朱允炆选择的下葬时间失当有直接关系,成为朱棣要搞他的第一理由。下面就来探秘朱元璋下葬前后发生的那些神秘事件吧。过去民间关于朱元璋的死亡时间,有各种说法,一是洪武三十

  • 揭秘:曹操七十二冢因何成为千年不解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他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亲曹嵩原是夏侯氏的后裔,后来成为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文武双全,《魏略》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下面就和趣闻解密小

  • 揭秘清朝后宫选妃真相:大家拼的就是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清代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旗人,是清朝独有的。因此,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后宫粉黛的制度,也是清代独有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这套制度是在女真人原来的狩猎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军政合一的制度,兼有行政、军事、生产等多方面职能。以黄、白、红、蓝

  • 斯大林长子惨死之谜:斯大林的长子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1904年,斯大林与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结婚,她是一个像他母亲一样虔诚的格鲁吉亚姑娘,以做裁缝为生。他们的儿子雅可夫于次年3月23日来到人间。当时两人都太穷,叶卡捷琳娜病倒后,斯大林没钱为妻子看病,1907年她死于肺病。安葬完妻子,斯大林很快就为革命四处奔走,把儿子留给祖父母养。斯大林几乎整整15年

  • 18岁汉朝公主远嫁乌孙:一生嫁给父子三任乌孙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和亲,在历史上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词语。和亲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之间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尽管双方和亲的最初动机不完全一致,但总的来看,都是为了避战言和,保持长久的和好。和亲的媒介,就是帝王家的公主们。这样,就产生了无数血和泪的故事。金尊玉贵的她们,要离开温暖

  • 第一个被中国皇帝赐地埋葬的欧洲人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玛提欧·利奇是第一个被中国皇帝赐地埋葬的欧洲人。他曾经在罗马学院从师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克里斯托弗·克拉乌。他学会了中文,并最终成为这个东方帝国的一分子。他翻译了《几何原本》,他的世界地图最终到达皇帝本人手中。天文学和数学等科学的钥匙为他开启了中国这扇不可开启之门。今年,在他辞世400周年来临之际,人们

  • 真正的三国第一美人竟不是貂蝉 也不是大小乔!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男人的T型台,既有帅男、型男、文学男,也有猛男、丑男、血性男,各色各样的男人在这七十多年的时间里轮番登台献艺,演绎传奇。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三国的男人们在历史上纷纷走红,而女人出名的却寥寥无几。一般耳熟能详的美女也就三个:貂蝉、大乔、小乔。貂蝉能位列四大美女之列,可见其美貌远胜乔氏姐妹。但如果说她

  • 怎样评价李鸿章的历史价值?李鸿章算是伟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晚清一代重臣和权臣,李鸿章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舞台上,一直处于古今中外、朝野满汉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心。作为实力最强的洋务派淮系集团的首领、清政府重要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之一,为了因应不可抗拒的时代变局,他在中国早期的洋务——近代化活动中,所做的事情最多,因而引起的争议和非议也最大。有人曾用八个

  • 如何评价纪晓岚?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清代,有一位在正史和野史中都很炫人耳目的人物,他不仅在正统的史传中占尽风光,而且在民间也有很好的口碑。这个人物,便是乾隆时期执学术牛耳,成为一代文宗的纪晓岚。纪晓岚,名昀,晓岚为其字,号春帆,别号茶星、三十六亭主人、观弈道人,晚号孤石老人、石云。直隶河间府献县人(今属河北省沧县)。他是乾隆丁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