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建成身为大唐太子,他为何没能顺利继承皇位?

李建成身为大唐太子,他为何没能顺利继承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975 更新时间:2024/1/16 4:32:13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李建成,高祖李渊嫡长子,李世民一母同胞的亲哥哥,年长其9岁。武德元年被册立为皇太子,武德九年在玄武门事变中被李世民一箭射杀,时年38岁,一同被杀的还有四弟齐王李元吉和自己的5个儿子。近年来为李建成翻案的呼声越来越高,经常有人提出“如果没有玄武门事变,李建成会不会比李世民干得好”这类问题,今天大唐风云人物志第三篇就来介绍下这位隐太子。

隐太子李建成

李家长子并不简单

一般人对李建成的印象是政治短视,军事无能,和李元吉狼狈为奸,总是给李世民使绊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面人物,然而这是小说对他的抹黑,历史上的李建成并没有愧对李家长子的身份。

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之后,带着李世民北上任职,而李建成留守河东,临走前李渊交给他一项任务,利用李家的影响力在河东结交英豪,暗中积蓄力量。这一点李建成做得非常好,他在当地“倾财赈施,卑身下士”,积累了很高的人气。李渊太原起兵时,兵力不足3万,行军至河东,当地的百姓踊跃加入,就连附近的农民起义军也向李渊投诚,使得李渊的部队瞬间壮大到十余万,这当中不得不说有李建成的巨大功劳。

太原起兵之时,李渊担心北方的突厥人抄自己后路,让刘文静出使突厥,希望获得突厥人支持,突厥人提出只有李渊自立为帝才会给予支持。李渊不愿过早称帝,失去道义,成为众矢之的,裴寂等人劝说无用,恰好李建成到太原,劝李渊行伊霍之事,废掉杨广,另立杨氏子孙为新君。折中的方法颇得李渊赞赏,突厥人那边也表态支持李渊,送来了2000多匹良马。进攻长安的途中,面对隋将宋老生驻守的霍邑,也是李建成献策引诱宋老生出城作战,唐军才一举将其斩杀,得以顺利推进到长安。攻打长安,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身先士卒,李建成所属的部队率先登上城楼,立下首功。

军事能力并不弱

被册立为太子之后,李建成就一直被李渊留在身边重点培养,储君如同君主,不可妄动刀兵,更不会亲历险境,统兵作战为大唐攻城略地的机会都留给了李世民。但是大唐初立,群雄割据,军功才是最好的宣传,特别是一战擒获窦建德王世充后,李世民声威大震,盖过了李建成,世人只知秦王李世民,不知太子李建成了。太子党感受到了严重威胁,在魏征的建议下,李建成也希望用一场军事胜利来向天下宣告皇太子的能力。

武德六年,刘黑闼得到突厥人支持后卷土重来。刘黑闼可是个狠角色,很多名将都在他手上吃过亏。第一次造反时,李神通和罗艺联手被他击败,李勣被他打得全军覆没单骑逃跑,薛万彻、薛万均兄弟也被他活捉,李渊只得派出李世民,虽然被李世民赶跑,但还是击杀了唐军大将罗士信。这一次他在突厥人的支持下再次为祸山东,李渊派李元吉征讨,输得十分彻底,李道玄被斩杀,史万宝单骑逃跑,这时李建成主动请缨,颇有临危受命的意思,李渊欣然同意。李建成来到前线后,快速收拾残局,步步为营,进退有据,一个月不到便让骜不驯的刘黑闼授首,一举平定山东。

扫除刘黑闼是亮点

成王败寇

除了军事才能,李建成在处理政事方面也不弱。大唐初立,百废待兴,在长安协助李渊处理局势的正是李建成,武德朝的兴旺也有李建成很大一部分功劳,李建成也由此获得了裴寂在内的朝臣的支持,那么他为什么会在这场夺嫡之争失败的呢?

指点江山的李建成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李世民太优秀了,以李世民的功劳,将其列为大唐的开国皇帝都不为过,毕竟刘武周、宋金刚、薛举、窦建德、王世充等等都是他消灭的,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也正是因为这赫赫战功,抵消了李建成嫡长子身份带来的天然优势,让两者在夺嫡之争中并驾齐驱。

其次是李渊的纵容。李建成太子名份早立,李世民在显露出夺嫡之心时,李渊却没有制止,反而更像是乐见其成,不断派遣李世民统兵出战,军功日隆,甚至还赐予他天策上将的称号,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特别是允许天策上将府开府后,公然允许李世民培养自己的小朝廷与李建成竞争,正是李渊的一再纵容,才让李世民不断在军界和政界攫取势力,最终足以和李建成分庭抗礼。

李渊的纵容

第三是李建成自身过于优柔寡断。很多人都说李建成帐下没有人才,其实不然,太子府文有王珪、魏征,武有冯立、薛万彻。王珪在武德朝因为杨文干事件被流放嶲州,李世民登基之后召回,被后人誉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魏征更是妇孺皆知的贤臣,与李世民谱写了享誉千古的君臣佳话,冯立事迹不多,却也在贞观朝大破突厥人,薛万彻更是被李世民誉为当世唯二的良将,另一人是李勣,所以说太子府的人才并不比秦王府逊色。但是李建成和李渊一样存在优柔寡断的毛病,魏征多次劝谏他趁李世民羽翼未满除掉他,李建成总是自诩太子身份而不听,等到李世民尾大不掉的时候,已经不得不兵戎相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孝文帝临死时只让冯润殉葬,是因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政权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由汉人所建,二由少数民族所建,汉族为农耕民族,极重礼法,少数民族为游牧民族,擅骑射,不重礼节,常有汉族看来“有违伦理的”陋习,比如

  • 古代皇帝和太监相比 两人寿命为何相差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皇帝和太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皇帝平均寿命竟只有三十几年,而太监却有七十年?虽然皇帝一生享有荣华富贵,但他的生命往往很短暂,这个时候皇帝会很羡慕太监,因为太监一般都比较长寿。那为什么割掉一块肉的太监能比正常男人长寿,皇帝为什么短命。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

  • 历史上真实的文德皇后,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文德皇后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十分著名的皇后之一,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古语有云:天启兴运,亦不偶然。助兴运,必有贤妃。太宗开贞观之治,定盛唐基业,助他兴运的必是长孙皇后。长孙氏,小字观音婢,13岁嫁给李世民,生育了三子四女,三子分别是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于贞观十年薨逝,谥号“文

  • 赵幽缪王为何要杀李牧?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赵国太子赵迁继位赵王,是为赵幽缪王,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战国时期赵国的最后一位君王是赵幽缪王赵迁,也就是因反间计而处死了李牧的那位赵王。秦国发动灭赵战争后,邯郸被攻破,赵王迁的兄长赵嘉逃到代地继续抵抗,而赵王迁则被俘虏,最终被流放到了房陵(今湖

  • 蜀汉五虎上将的实力如何?有何差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五虎上将通常是指刘备麾下名声最为响亮、地位最高、能力最突出的五位将军,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黄忠不是最差的,张飞也不是最差的,最差的竟然是关羽。在许多人的眼中,五虎中黄忠的年纪最大,且最受排挤,关羽看不起他,赵云质疑他,连魏延都敢挑衅他,似乎黄忠坐定了五虎最末的位置,但事实并非如

  • 在曹魏政权中,生前没有被封侯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曹操手下猛将如云,除了曹氏宗族大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还有著名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除此之外,还有李典、吕虔、臧霸、李通、庞德、许褚、典韦等等。那么,在这些猛将中,只有一个人活着没有

  • 在三国正史上中,有哪些人能被称为真正的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国正史上,真正顶级的五大猛将,没有吕布、赵云魁哥说历史发布时间: 2021-07-11 06:54星问答计划创作者,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关注说起三国猛将,很多人都会想到吕布或者是赵云,吕布常常被人称为是三国第一猛将,几乎没

  • 皇太子胤礽为何会经历两立两废?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胤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被册封的皇太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为康熙帝生育了两位皇子,其中嫡长子承祜三岁夭折,另一位就是嫡次子胤礽,也是事实上的嫡长子。可惜这个孩子可怜,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生育他的时候难产而死,年仅21岁。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去世,

  • 三国时期马谡失街亭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无奈之举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这恐怕是马谡选择上山扎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平地驻守同样难以阻挡张郃。综合《三国志》和现代地图来看,诸葛亮设计的预伏地点极有可能是陇山而非街亭,但由于张郃率领的先头部队行军速度太快,双方在街亭遭遇,马谡在无法按

  • 汉武帝父辈都躲着匈奴 汉武帝为何还要征战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朝和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父辈都躲着匈奴,为何汉武帝却不惜一切代价征战?中国自古不缺乏战争,常常是上阵父子兵,一代接一代的上阵杀敌。打仗打赢了就金钱和土地,打仗打输了就赔钱割地。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匈奴这个部落经常侵扰中原地区的国家。中原地区的国家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