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刘邦的遗嘱能让刘姓江山延续三百年?

为什么刘邦的遗嘱能让刘姓江山延续三百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922 更新时间:2024/1/2 20:16:15

为何刘邦的遗嘱能让刘姓江山延续三百年?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四月中旬,六十二岁的刘邦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到来。皇宫外的重臣们知道皇帝命不久矣,但无计可施;经常在刘邦病榻前伺候的吕后不知夫君到底还有什么打算,也是忐忑不安。一天晚上,她走近刘邦,试探地询问还有什么遗言:“您走后,要是丞相萧何也死了,谁还能承担百官之主的重任?”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后问高祖曰:陛下百岁之后,萧相国既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所立的遗嘱可谓环环相扣,百密无一疏。两道遗嘱不但是汉初政局的直接反映,也是汉朝后来发展的指示灯。人事安排的遗嘱使汉朝刘氏江山得以稳固,而白马之盟,更是让刘姓江山延续了三百七十年。刘邦的遗嘱,有一小部分是对秦朝历史的反思,更大一部分是对当时形势的总结。

人事安排的玄机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四月中旬,六十二岁的刘邦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到来。此时朝廷内外,皇宫内外气氛很不正常。皇宫外的重臣们知道皇帝命不久矣,但无计可施;经常在刘邦病榻前伺候的吕后不知夫君到底还有什么打算,也是忐忑不安。

一天晚上,她走近刘邦,试探地询问还有什么遗言,刘邦不回答。她只好以政治家的身份追问道:“您走后,丞相萧何也死了,谁还能承担百官之主的重任?”

丞相一职在秦时就已经成为百官之首,是名副其实的政府首脑。而皇帝只不过是皇族的首脑,一个皇帝如果不是昏庸透顶,那他对丞萧何像汉高祖像相一职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丞相为皇帝服务,但却直接管理百官,也就是政府。如果说,皇帝是一个国家的代言人,那么,丞相就是让这个国家运转起来的指挥人。

所以,一向有政治头脑的吕后开门见山,直接把最关键的问题挑了出来。刘邦虽然已将死,但大脑仍很清醒。于是,他说出了第二道遗嘱(第一道遗嘱是指白马之盟)。

他回答吕后:“曹参。”

吕后又问:“之后呢?”

刘邦道:“王陵。”但随即又补充道,“王陵这个人有些迂愚刚直,可以让陈平帮他。陈平智慧有余,但是难以独当重任。所以,一定要用周勃来帮他。而周勃可以做太尉。也许外人会认为周勃缺少文才,但是客观地说,将来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

吕后心里有些不高兴,尤其是最后一句话,什么叫安定刘氏天下?她又问道:“这些人都死掉了,谁还能代替他们呢?”

刘邦高深莫测地回道:“那就不是你能知道的事了?”刘邦心想你也活不到那个时候了,操那么多心干吗?

同年四月二十五日,刘邦死在长乐宫,政治家吕后秘不发丧,她把理由说给幸臣审食其听:“朝廷大臣当年都与皇帝平起平坐,北面称臣就怏怏不乐,现在要让他们在我儿刘盈面前俯首称臣,心中定然更是不服,若不统统将他们诛杀灭族,天下恐难安定。”

审食其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但曲周侯郦商听说这件事后就大叫不好,他告诫审食其说:“太后要杀人,绝对不好。陈平、灌婴在荥阳有大军十万,樊哙、周勃在燕、代有大军二十万,若闻诸将遭诛,必定联兵回攻关中。到时候,大臣内叛,诸侯外反,高祖基业就烟消云散了。”

审食其听罢,立时感到事态异常严重,不敢有丝毫耽误,急忙进宫去找吕后汇报。吕后不愧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她能分清事情的轻重,从而改变了初衷。

于是,她按照刘邦的遗嘱,在萧何死后,任命曹参为相。之后又陆续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太尉。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刘邦遗嘱中所提到的几位可以重用的大臣以及他们的排名顺序:曹参—王陵—陈平—周勃。

曹参,是刘邦坚定的追随者。在对秦军、项羽及叛军的无数次战斗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并非是他被刘邦看好的因素,刘邦之所以看好他,是因为此人好黄老之学,并懂得进退周旋之道。果然,曹参接任相国后,无为而治,“萧规曹随”。

表面上来看,这是黄老之学和当时的汉朝政局所要求的。深一层来讲,他不能搅动吕后掌管的汉政权,因为当时的形势是,吕后随时都会掀起一场宫廷政变。

曹参之后的王陵,治国能力并不强,但此人宁肯掉脑袋,也不会放弃原则,使得吕后往往在一些为自己家族争取利益的情况下碰软钉子。吕后在这种情况下去询问陈平,陈平是个诡计多端、保身有术的家伙。他满口答应吕氏的一切意见,而背地里却跟周勃联系紧密。

这正是刘邦的英明之处,陈平虽然足智多谋,但他没有军权,而太尉周勃正弥补了这一缺陷。吕后去世前,吕氏的势力已经达到顶峰,作为丞相的陈平和作为太尉的周勃几乎被排挤得无事可干。可当吕后一死,在诸吕欲作乱之时,陈平立即跳了出来,因为深谙保身之术的他知道,一旦吕氏得了天下,他陈平就只能等死。所以,他立即联合掌握帝国军队的太尉周勃和刘氏宗室成员,迅雷不及掩耳地诛灭了诸吕。刘邦说“安定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果然言中。

但是,仅凭这道对人事安排的遗嘱,刘邦就有那么大的自信保住刘氏天下吗?刘邦对吕后的了解,恐怕要远比我们深刻得多。吕后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政治家,难道仅凭这张人事安排的网,刘邦就自信能罩住吕后?

牵制:高超的艺术

稍有常识的人通过刘邦立的人事安排遗嘱,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刘邦把遗嘱交付吕后,本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和秦始皇交托给赵高的遗嘱一样,这也是一个信息的单向传递,在汉初政局不稳的形势下,发生问题的概率非常之大。

刘盈像尤其是当太子刘盈是个懦弱怕事之人的情况下,确切地说,太子刘盈会成为懦弱者,完全拜刘邦所赐。刘盈在童年时曾受到过两次很严重的惊吓,第一次是项羽的军队对刘邦的家乡进行大扫荡,掳走了刘盈的祖父和母亲。当时,小刘盈不过五岁,因为个子小而藏在草丛里幸免于难,但惊吓是肯定有的。第二次更是可怕,他跟着刘邦躲避项羽的追杀,而刘邦嫌车上载重太多,影响逃命,于是按照胖瘦的次序,将刘盈姐弟从车上踹下去。那可是亲爹啊,亲爹把自己从车上踹下来送给了前来追赶的仇人。任何人都不能接受这种“连摔带吓”,从此以后,刘盈有一种很“宝贵”的性格:懦弱怕事,一遇事就如惊弓之鸟。

刘邦在太子一事上曾想过动大手术,拿下刘盈,立他最宠爱的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但是,在刘盈母亲吕后和众大臣的反对下,他最终没能成功。

在刘邦看来,因为要被废掉的是吕后的亲生儿子,在“母以子贵”的传统下,吕后的反对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可连大臣也反对,刘邦就觉得很纳闷。虽然大臣们给出的理由是废黜太子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但刘邦觉得这种理由并不充分。

吕后当然有控制刘盈的想法,而那些大臣们也未尝不做如是想。即使这些人没做如是想,现实情况也确是如此。当时的情况是,能够危及刘盈执政的势力一个是以吕雉为代表,包括吕泽吕产吕禄叔侄在内,我们称其为“后党”。另一个是以萧何为代表,包括曹参、周勃、灌婴在内,我们称其为“相党”。双方都与刘邦至亲至密,刘邦实在不能将他们明目张胆地干掉。但刘邦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这种办法也只有流氓才可以想得出来。

在遏制“相党”上,刘邦为刘盈培育了一位刚毅坚忍的母后,而且母后的身边还有一群能征善战的“后党”!在“后党”的遏制下,由于萧何羽翼颇丰,威望又高,刘邦就逼其脏污自保,给他戴上“与民争利”的帽子,使他得不到百姓的拥护。同时他又把吕后的妹妹嫁给了大将樊哙,让萧何不能指挥,在经过一番动作后,刘邦的预想达成了。

首先,两股势力互相牵制、互相制衡,谁也不能奈何谁,谁也不能消灭谁。“相党”的人如果有非分之想,就要考虑考虑吕后;而吕家如果有人存非分之想,那必须要看看丞相是什么态度。

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在汉朝时期丞相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只要吕氏肯按照刘邦的意思来任命丞相,那么,汉帝国就会按照这些丞相的意思向前走。

但是,刘邦的这种牵制艺术之所以能得逞,是因为他在上这一道保险前早已经上了另外一道保险。这道保险就是诛灭异姓诸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渊登位之谜:促使李渊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按《隋唐演义》上说,“十八路反王,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家盗贼”揭竿而起,但最后推翻隋朝江山的不是十八路反王之一,却是唐国公李渊。李渊是所谓的农民起义军么?很牵强。实际上李渊非旦不是吃不饱、穿不暖才揭竿而起的义军领头人,反而是与隋炀帝杨广扯不断的统治阶级代表,只不过他“假公济私”,

  • 一代宠妃海兰珠:揭秘皇太极独宠海兰珠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皇太极和海兰珠的爱情故事,一直被证明是清朝帝王出情种的事实,而历史上的海兰珠也的确是皇太极的一代宠妃,最后海兰珠死后,皇太极郁郁寡欢,茶饭不思,2年后皇太极也随海兰珠而去。历史上的海兰珠既没有哲哲皇后这样的贤惠端正,也没有大玉儿这样的才情智慧,而后宫佳丽三千,海兰珠也不是最漂亮的,甚至海兰珠还曾

  • 唯一被凌迟处死的清朝公主是谁? 清史最残酷奇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被凌迟处死的公主,古代被凌迟处死的人,被凌迟的清朝公主

    唯一被凌迟处死的清朝公主是谁?今沈阳大南门里路东一角,清初是努尔哈赤第三子莽古尔泰王府所在地。莽古尔泰曾经在这里与弟弟德格类、姐姐莽古济密谋设“鸿门宴”,谋害皇太极夺取皇位。可是不知为何,这项夺权方案确定不久,莽古尔泰与德格类先后暴亡。“鸿门宴”事件被揭发后,莽古济及其党羽一千多人被处决。这件事成为

  • 揭秘大汉冠军侯霍去病:霍去病一生战斗但求一败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大汉冠军侯霍去病:对于霍去病数度出塞痛击匈奴的赫赫武功,因为历来评说此人时都由于其浓重的传奇色彩、显贵的身份而让我们忽略了其成功背后的客观规律,但霍去病的胜利就是摆在那里,六击匈奴、每战皆捷,你说他天幸也好,说他处处有优先权也好,但请不要忽视他每一次孤军挺进,每一次面对强敌,每一次以少战多时所承担的

  • 十步杀一人:揭秘中国古代名垂千古的刺客排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六大刺客,中国古代十大刺客,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刺客

    古代刺客排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太白先生这首《侠客行》,每次都让我看得热血沸腾。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是无数个千古侠客的影子。中国是个讲究行侠仗义的国度,侠义文化在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里隐约可见,历代文人都曾为侠客挥笔泼墨,最着名的当归太史公的《刺客列传》。我在敬仰先烈

  • 穿越千年的对决:揭秘关羽与岳飞究竟谁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和岳飞谁厉害,黄忠如果年纪和关羽一样谁比较厉害,岳飞和关羽谁更有名气

    岳飞战关公:关羽和岳飞到底谁更厉害?这样的问题,比关公战秦琼的结果还难回答。可以肯定的是,岳飞是关羽的粉丝,关羽是岳飞的偶像,如果真能穿越,没准还会互粉。岳飞曾对人说:如果哪一天我能直接听朝廷的指挥、独当一面(当时岳飞还只是南宋御营使司的一名“统制”,受张俊的节制),我就可以不受牵制,一心一意去为国

  • 刘豫之死:岳飞是如何设计智除伪齐皇帝刘豫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岳飞的死因,刘备为何不立刘永刘理,刘备是真心匡扶汉室

    金国扶植的傀儡刘豫是怎么死的?北宋末年,金军南下侵扰,迅速攻破汴京,俘虏钦徽二宗,占领北宋北方大片国土,但由于尚处于奴隶社会晚期的金国无法统治已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北宋国土,同时也为避免受到北方宋朝遗民起义的直接打击,金国通过在这些地区扶植了一些傀儡政权加以统治,伪齐政权便是其一。宋高宗建炎二年(11

  • 揭秘:中国古代的四大笑星排行 谁位居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奇人异士排名,中国十大笑星排名,中国笑星排行榜

    古代四大笑星:在中国古代君王的身边,都不乏一些搞笑的高手。他们利用吟诗作对、模仿秀等多种方式向君王进谏,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搞笑程度或许比不上现在的笑星,但是他们却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搞笑”风格。东方朔相声界的祖师爷西汉的东方朔学识渊博,谈吐幽默,算得上是相声一行的祖师爷了。因他号“曼倩”,过去有人

  • 明正德皇帝荒唐政令:属猪从此天下人不准吃猪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英宗简介,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朱祁镇

    正德帝: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夺取天下后,结束了近百年的避讳制度又重新死灰复燃。皇帝姓朱,关于避讳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个“猪”字。“猪”、“朱”谐音,养猪杀猪劁猪吃猪都要避讳,幸好汉字丰富,猪可以用“彘”、“豕”等字代替。行文可以了,老百姓用了几千年的大白话就难改了,难改也得改,要不然掉脑袋。好在老百姓有

  • 一代文豪龚自珍是怎么死的?龚自珍被谁毒死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龚自珍的后代,文豪野犬院长第几集死,文豪野犬中哪些人死了

    龚自珍到底是怎么死的?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另外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