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故事 北宋文坛的两大巨星

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故事 北宋文坛的两大巨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078 更新时间:2024/1/15 12:21:57

安石与苏东坡的故事:王安石与苏东坡都是唐宋八大家,他们同朝为官,都是宋朝大才子。苏东坡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曹子建之敏捷。官拜翰林学士之后,在宰相王安石门下任职。王安石爱慕其才,十分器重。苏东坡却自恃聪明,颇多讥诮。王安石因作《字说》,一字解作一义,偶然谈到东坡的“坡”字,王安石说“‘坡’字从土从皮,所以坡仍土之皮也。”苏东坡取笑道:“按您老的说法,‘滑’字乃水之骨也。”王安石接着说:“‘鲵’ 字从鱼从儿,合为鱼子。四马为驷,天虫为蚕。古人制字,并非没有意义的。”苏东坡拱手道:“鸠字九鸟,你老是否知道可有典故?”王安石以为真,欣然请教。苏东坡得意地笑道:“《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王安石听罢,十分讨厌他的轻薄,于是将苏东坡贬到湖洲当剌史。

苏东坡在湖州三年,三年期满,回到京城。他想到当初因为得罪王安石而遭贬,这次回京必须先去拜访王太师。然后再去朝见天子。于是,骑马朝王丞相府走去。当苏东坡来到相府时,王安石正在睡觉,他被管家徐伦引到王安石的东书房用茶。

徐伦走后,苏东坡见四壁书橱关闭有锁,书桌上只有笔砚,更无余物。他打开砚匣,看到是一方绿色端砚,甚有神采。砚池内余墨未干,方欲掩盖,忽见砚匣下露出纸角儿。取出一看,原来是两句未完的诗稿,认得是王丞相写的《咏菊》诗。苏东坡暗笑:士别三日,换眼相待。昔年我曾在京为官时,老太师下笔数千言,不假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这首诗才写两句,不曾终韵,看来已是江郎才尽。苏东坡拿起来念了一遍: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笑这两句诗是乱道,他认为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这诗首句说西风,西方属金,金风行秋令也。那金风一起,梧叶飘黄,群芳零落。第二句说的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个“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错误了?苏东坡兴之所发,不能自己,举笔舐墨,依韵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罢,苏东坡愧心复萌。心想:倘若老太师来书房,见了这诗,当着面多不好看;原想装在袖筒里带走,又怕连累徐伦。思前想后,颇觉不安。只得仍将诗稿叠起来,压在砚匣之下,步出书房。到大门首对守门官吏说:“老太师出来,请禀报一声,说苏某在此伺候多时。因初到京中,文表不曾收拾,明日早朝,奏过表章,再来谒见。”说完骑马走了。

不多时,王安石走进东书房,看到诗稿,问明情由,认出苏东坡的笔迹,口中不语,心下踌躇:“苏东坡这个人,虽然屡遭挫折,轻薄之性仍然不改。屈原的《离骚》上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他不承认自己学疏才浅,反倒来讥笑老夫!明日早朝,奏过天子,将他削职为民。”又想:“且慢,他原来并不晓得黄州菊花落瓣,也怪他不得!”随后叫徐伦取湖广缺官登记册来看。发现只有黄州府缺少一个团练副使。次日早朝,王丞相密奏天子,苏东坡才力不及,将他贬到黄州。天子准奏,百官听命,唯有苏东坡心中不服,认为是王安石因改诗一事公报私仇。没奈何,也只得谢恩从命。

次日,苏东坡辞相离京,星夜赶至黄州。

苏东坡在黄州与蜀客陈季常为友。不过登山玩水,饮酒赋诗,军务民情,秋毫无涉。光阴迅速,将及一载。重九一日,天气晴朗,苏东坡突然想起:“定惠院长曾送我菊花数种,栽于后园。今日何不去赏玩一番?”恰好陈季常来访,东坡大喜,便拉他同往后花园看菊。走到菊花架下,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惊得苏东坡目瞪口呆,半响无语。陈季常问道:“子瞻见菊花落瓣,为何如此惊诧?”苏东坡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见此花只是焦干枯烂,并不落瓣。去年我在王丞相府中,见他《咏菊》诗中写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小弟只道老太师写错了,特地续二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老丞相贬我至黄州,原来是让我看看菊花!”陈季常笑道:“是啊!”苏东坡叹道:“当初小弟被贬,只以为是王丞相公报私仇。谁知他倒不错,我倒错了。今后我一定谦虚谨慎,不再轻易笑话别人。唉,真是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啊!“

后来,苏东坡为乱改菊花诗的事,专程到京,向王安石“负荆请罪”,认错道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王安石简介: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江西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出身地方官家庭。王安石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各地,更增加了社会阅历,开阔了眼界,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对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有了

  • 揭秘:武则天为何舍不得杀“情敌”上官婉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从小就狠毒吗,武则天到底有多狠心,武则天为什么心狠手辣

    武则天和上官婉儿的关系如何?细读中国历史,会让人发现这位女人的价值一连创造了数个第一,开创了一个文化盛世的巨人:不仅为皇帝服务,当了30年之久的女秘书,而且又是一位留下完整姓名的王妃,还是一位被“情敌”不忍心杀死的漂亮女人和一位挖掘文化盛世的绝代才女。她,就是武则天时代的特殊女性人物,一代才女上官婉

  • 王莽改制内容是什么?王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改制内容是什么?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皇帝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改国号为“新”。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第二年下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历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1、实行"王田""私属"制。王莽认识到土地和奴婢问题是主要社会问题,乃于公元9年依据《周礼》记载的井田制度,实

  • 西汉王莽简介 新朝的建立者王莽的一生简述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简介: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字巨君,受汉朝的刘氏禅让,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是王莽篡汉立新朝,同时也有史学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胡适指他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王莽是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汉元帝皇

  • 鉴真东渡谜团 揭秘鉴真大师为何执意东渡日本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鉴真东渡谜团:鉴真和尚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唐代高僧鉴真十年东渡,赴日传法,建唐招提寺,以“一衣带水”比喻中日两国,堪称促进文化交流的巨匠。鉴真的生平介绍并不难找到,但是,其中对于鉴真东渡以后在日本的情况,记载并不很多。而中日文献中,即便是鉴真的东渡,也颇有

  • 鉴真东渡的意义 鉴真大师东渡日本所带来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鉴真东渡日本影响:鉴真和尚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日本所带来的影响有那些?佛教方面鉴真东渡的主要目的是弘扬佛法,传律授戒。鉴真僧众在日十余年的活动达到了这个目的。由于天皇的重视,鉴真被授于“大僧都”的职

  • 四大才子是谁?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才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四大才子是谁:纵观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多少英雄豪杰辈出,才子佳人数不胜数,那么比较著名的四大才子都是何许人也呢?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古代的四大才子。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唐伯虎唐寅祖籍晋昌,即建国后的

  • 梁太祖朱温怕老婆之谜:朱温为什么会怕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朱温为何怕老婆?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是被前世史学家斥为“贪食、渔色、嗜杀、蔑伦”的暴君,后世史学家则定义为“叛徒、逆党、奸雄、篡权”。然而,他在宰相任上,仍然有怕老婆的一面。原来,朱温也有一段纯真的恋情,有过一位贤德之妃(魏国夫人)张惠。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的暴戾恣睢竟被张惠的柔德所挈制。否则,

  • 历史上朱温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梁太祖朱温灭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朱温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朱温(852-912),汉族,唐朝宋州砀(音当)山(今安徽砀山)人,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十月二十一日出生于砀山午沟里。最初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后来降唐,被唐僖宗赐名全忠,在称帝建立后梁时,又改名为晃,取如日之光的意思,在位时间:907-912年;谥号:神武元盛孝皇帝。庙号太

  • 梁太祖朱温是怎么死的?强纳儿媳死于儿子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温是怎么死的?朱温,出生:公元852年--去世:公元912年(在位5年) 877年参加黄巢起义,后出卖起义军,成为唐朝封疆大吏,后杀唐昭帝,废唐哀帝自立,建立后梁。各朝各代,没有一个皇帝象朱温这样,建立王朝后没几年就毁在自己手里,原因竟是“扒灰”,朱温强纳自己的儿媳,后被儿子朱友珪杀死,时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