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冯玉祥简介:盘点冯玉祥的十三太保都有谁?

冯玉祥简介:盘点冯玉祥的十三太保都有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292 更新时间:2024/1/19 8:45:00

冯玉祥简介: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原名馮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民国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领袖。蒋介石之结拜兄弟。

冯玉祥自幼在直隶保定长大,少时家贫,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入保定五营当兵,1902年改投武卫右军,历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冯玉祥清末1896年加入淮軍,1902年改投袁世凯的武卫右军。1911年担任由武卫右军改编而成的新编陆军第二十镇第八十标第三营管带,曾參與滦州起义。

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参与发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递解保定。

1914年7月,冯玉祥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率部在河南、陕西一带参加镇压白朗起义军。9月任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1915年奉令率部入川与护国军作战,暗中与蔡锷联络,于次年3月议和停战。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长职。7月率旧部参加讨伐张勋辫子军有功,复任第16混成旅旅长。1918年2月奉命率部南下攻打护法军,在湖北武穴通电主和,被免职留任。6月率部攻占湖南常德后,被撤销免职处分,11月任湘西镇守使。1921年8月任陆军第11师师长,旋署陕西督军。

1922年夏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率部出陕援直,击败河南督军赵倜部,5月调任河南督军。因受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排挤,10月被派为陆军检阅使,率所部驻防北京南苑,抓紧练兵。1923年曹锟、吴佩孚控制北洋政府后,冯玉祥在孙中山推动下,与陕军暂编第1师师长胡景翼及第15混成旅旅长孙岳结成同盟,决心寻机推倒曹、吴军阀统治。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直军第3军总司令,趁直、奉两军在石门寨、山海关等地激战,回师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驱逐清逊帝溥仪出宫,改所部为中华民国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电邀孙中山赴京共商国事。但迫于形势,又同反直系的军阀张作霖、段祺瑞妥协,组成以段为临时执政的北洋政府。

1925年春迫于奉、皖两系军阀的压力,冯玉祥赴察哈尔张家口(今属河北)就任西北边防督办,所部改称西北边防军(简称西北军)。8月任甘肃军务督办仍兼西北边防督办。在此期间,接受共产党人和苏联专家帮助,建立各种军事学校。1926年1月在奉、直军联合进攻下被迫通电下野,旋赴苏联考察。8月中旬回国,迅即被广州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9月17日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正式宣布全体将士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根据广州国民政府要求,在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建议下,制定“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战略方针。随即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出师甘、陕,11月解西安之围。

1927年4月冯玉祥所部被武汉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总司令,旋率部东出潼关,鏖战中原,与北伐军唐生智部会师郑州。此后,曾一度附和蒋介石、汪精卫“清党”反共。

1928年率部参加第二期北伐。10月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因军队编遣等问题与蒋发生利害冲突,在1929年和1930年爆发的蒋冯战争和蒋冯阎战争中失败下野,所部被蒋收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933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与方振武、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被推举为总司令,指挥所部将日军驱逐出察哈尔省(今分属河北、内蒙古)。8月在蒋派重兵威逼下辞职,隐居泰山。

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一级上将。12月以蒋答应实行抗日为条件,在南京出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1936年后,冯玉祥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相继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不久受蒋排挤离职,仍奔走于鄂、豫、湘、黔、川等省,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 抗战胜利后,为形势所迫,于1946年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出访美国,同时被强令退役。从1947年起,在美公开抨击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并以20年亲身经历,撰写《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对蒋的专制独裁统治作了深刻揭露。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当选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随即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在苏联驻美大使潘友新的帮助下,自美国回国乘“胜利”轮途经黑海在向敖德萨港(今属乌克兰) 行进途中,因轮船失火,于9月1日与女儿冯晓达一起遇难,享年66岁。

冯玉祥的十三太保都有谁?

冯玉祥的十三太保,是冯玉祥所率西北军中的十三位主要将领,1922年冯任北洋政府陆军检阅使时均是团、营级干部,后随冯加入国民革命军,中原大战后各有去处。十三太保名单如下:

1.韩复榘 河北霸县人,中原大战中率部投靠蒋中正,任山东省主席,抗战时于1938年因为避战,未战先撤而造成山东省沦陷,被蒋中正下令枪决;

2.石友三 吉林长春人,著名的倒戈将军,游走于各系军阀之间,1940年密谋投靠日本,被部下所杀;

3.孙连仲河北雄县人,中原大战中投靠蒋中正,抗战中率部英勇作战,胜利后任河北省主席,1949年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

4.孙良诚天津静海人,中原大战后投靠张学良,后在抗战中投降日军,任汪精卫政府第二方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被收编为国民革命军新2路军总司令。淮海战役(徐蚌会战)中因迟疑不决未能率部投共,后投降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捕,次年病死于苏州;

5.刘汝明 河北献县人,中原大战后追随宋哲元,后在宋哲元麾下参加抗战。抗战胜利后忠心效力国民政府,孙良诚受解放军委托前来说降时,刘将其送交保密局。1949年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

6.张维玺河北馆陶人,抗战中投降日军,1944年病死;

7.佟麟阁河北高阳人,中原大战后追随宋哲元,1933年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隐居,1935年重任宋哲元29军副军长,抗战中于1937年7月28日战死;

8.过之纲安徽蒙城人,中原大战后追随宋哲元,后托庇于韩复渠麾下;

9.葛金章安徽人,中原大战后追随宋哲元,后托庇于韩复渠麾下;

10.闻承烈山东威海人,中原大战中被韩复渠裹胁投蒋,后任济南市市长,后投降解放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史馆任闲职;

11.程希贤中原大战后追随韩复渠,后随石友三组织军队在河北东部活动,曾任天津市警察局长等职,抗战中投靠日本人;

12.韩多峰山东人,中原大战后追随宋哲元,后托庇于韩复渠麾下,1938年,因与中国共产党开展合作,被继任的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撤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留在中国大陆;

13韩占元河北安新人,1917年任手枪队队长。在常德时因贩运烟土被冯开除,第一次直奉战争时跑回部队参战并立功,升为营长。26年南口失败后曾随石友三等叛投阎锡山。28年任第二集团军第九方面军1军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放走前朝皇帝元顺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为何放走元顺帝?元顺帝的逃脱,一直是个谜。早在公元1368年的七月,徐达北伐的大军达到了河北通州,距元朝国都也就一两天的路程了。然而,吊诡的是,北伐军事统领徐达偏偏在通州什么也不干,待了七天。七天时间,对于元顺帝逃跑而言,已经够用的了,元顺帝似乎明白对方的意思,果然在半夜打开健德门,跑了。然后

  • 冯玉祥离奇之死:儿媳著书披露冯玉祥的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冯玉祥为何不帮助郭松龄,冯玉祥八次倒戈,冯玉祥结局如何

    冯玉祥的一生,可圈可点,民国史的重大事件,他都参与其中。晚年在美国,多次公开讲演谴责美国政府援助蒋介石打内战的错误政策。在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归途中,冯玉祥意外去世,死因几十年来一直是个谜。《传奇将军冯玉祥》首次公开了冯玉祥遇难的真正原因。作者余华心是冯玉祥小儿子洪达的夫人。无声无息火突来冯玉祥

  • 嘉庆帝死后为何没棺材?揭秘嘉庆帝的真正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皇帝即位后,要做两件神秘的事,一是选定万年吉地,就是找一处风水宝地,作为自己将来的葬身之地;二是秘密准备一口棺材。满族的棺材是一种很特殊的形状,棺头有葫芦,故而又叫葫芦材,也叫旗材。这些棺材的材质是有区别的,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具用金丝楠木,贵妃以下则用杉木。由于棺材的漆饰需要很长时间,

  • 开国皇帝朱元璋祭神传闻:朱元璋为何迷信神灵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本是佛祖的门徒,但对风神、水神这类自然神灵也颇崇拜,信神信鬼。《明史·方伎传》(卷299)记载,朱元璋在与陈友谅的较量中,便请术士张中祭过风神。张中,“少应进士举不第,遂放情山水。遇异人,授数学,谈祸福,多奇中。”朱元璋兵下南昌时,军中总管邓愈推荐了此人,之后朱元璋常将张中

  • 张居正儿子们的下场:老大自尽 老二老三充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正有几个儿子?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公元1582年7月9日,世间再无张居正。其时,张居正有6个儿子,长子敬修,进士及第授礼部主事;次子嗣修,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三子懋修,状元及第;四子简修,锦衣卫指挥同知;五子允修,尚宝司司丞,只

  • 慈禧真的杀光绪吗?还原一个被妖魔化的慈禧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近代中国,慈禧太后是被多重妖魔化的政治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因为1898年政治变革失败,归罪于皇太后,将其描写为一个弄权的老太太,一个只知道欺负那个可怜养子的恶妇;革命党人孙中山、章炳麟等出于革命大义,倡导排满革命,也将慈禧太后视为近代中国一切罪恶的渊薮;到了后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了论证“半殖民

  • 吕雉专政:吕后杀刘邦子孙因长期守寡心理变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吕太后滥杀刘邦子孙的原因何在?汉高祖死后,他的结发之妻吕雉,亦即吕皇后,成了吕太后,新皇帝汉惠帝是她儿子,汉家以孝治天下,加之汉惠帝性格优柔软弱,吕太后脾气阴鸷强悍,于是,吕太后实际上掌握了皇家全部权力;到汉惠帝死后,新皇帝幼小,她又临朝称制八年,成为事实上的皇帝。她不像汉高祖那样成熟老到,而是以市

  • 九千岁魏忠贤的发迹之道:与皇帝奶妈“对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魏忠贤为什么是九千岁?魏忠贤(1568~1627年),原名魏进忠,河间肃宁(今河北肃宁)人。他生性贪玩,逐渐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长大后成为市井无赖。由于无法归还赌债,遭到众多赌徒的羞辱,他无奈之下自宫,后来进宫当了太监。明熹宗即位后,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他自称“九

  • 揭秘:明宪宗为何对一个年长17岁的女人痴情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明宪宗痴情一生的女子:在中国古代社会,封建帝王后宫佳丽三千、妃嫔无数乃是常态。作为后宫中的女人,要从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得到皇帝的宠爱,实在是不容易做到的,而要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并且还能独受皇帝恩宠几十年,就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然而万贵妃做到了,这个生活在明朝英宗和宪宗时期的谜一样的女人,留给了后

  • 揭秘狄仁杰家世之谜:十六国以来狄氏是东羌豪族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狄仁杰家世之谜:大唐名相狄仁杰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由于荷兰作家高罗佩《狄仁杰断案传奇》一书的影响,狄仁杰在全世界也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太原狄村是狄仁杰的故里,虽历代史志多有记载,但现存除传说是狄仁杰母亲手植唐槐一株外,别无它物。正史《旧唐书》和《新唐书》中狄仁杰的事迹不少,但有关狄仁杰家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