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文帝之死:隋炀帝弑父篡位竟源于一个女人?

隋文帝之死:隋炀帝弑父篡位竟源于一个女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526 更新时间:2024/4/5 19:41:29

隋文帝之死一直扑朔迷离,加上野史中一直有传闻说隋文帝是被他儿子害死的,后世也就先入为主的认为隋文帝真的死于非命。按理说,当时杨广已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早晚会继承大统,况且当时隋文帝已经病入膏肓,离大限之日不远了,杨广为何要急于弑父,给自己留下千古骂名呢?这一切都似乎不太合情理,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杨广的太子之位受到威胁,而造成宫廷政变的导火索难道真是因为一个女人吗?

这个女人,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美女之一,宣华夫人陈氏。《隋书·后妃传》记载,陈氏是皇家血统,出身高贵,为南朝陈宣帝陈顼的女儿,即后主陈叔宝的妹妹。陈氏长得如何之美?史书是这样说的,“性聪慧,姿貌无双”,时称“江南第一美女”。陈灭亡后,陈氏被杨坚选配到后宫,成为宠妃之一。因为长得太美了,杨坚经常去她那里过夜,连独孤皇后都嫉妒了起来。因为这层关系,一心想篡位的杨广处处讨好陈氏,献金蛇、金骆驼这些贵重礼物给她,“以取媚于陈氏”。在太子的废立上,虽然最后是皇后独孤的力谏,但陈氏也帮时为晋王的杨广吹了不少枕边风,说了不少好话。但杨广刻意讨好陈氏,心里也有另外的企图:对陈氏的美貌早就垂涎三尺。

野史中传说,当文帝重病于仁寿宫时,太子与宣华夫人皆随侍在侧。有一次宣华夫人要出去更衣时,太子欲恣意妄为上前非礼,但被夫人抗拒。夫人回到仁寿宫后,神色有异,文帝便问她原因,她哭着说:“太子无礼。”文帝得知实情后大怒说:“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

《隋书》对这段历史也有记载:“初,上(指杨坚)寑疾于仁寿宫也,夫人(陈氏)与皇太子(指杨广)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杨坚听陈氏这么一说,怒从胸中起,连父亲的女人也想勾引,“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后来便发生了前文所讲的隋文帝杨坚不明之死。

杨广即位后,他对陈氏还是念念不忘。他派心腹侍卫捧着一个宝盒到陈氏居住的宫殿,说是大隋皇帝有好物要赐给宣华夫人。当陈氏迎接使者的时候,她想到曾得罪过杨广,杨广是不会放过自己的, 想着宝盒里面肯定是毒药。陈氏吓得花容变色,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使者有些不耐烦,催促她快点打开盒子。当陈氏哆哆嗦嗦地打开盒子后,才发现里面是几枚做工精美的同心结。宫人们于是都安下心来,欢呼道:“娘娘千喜万喜!”宣华夫人手抖个不住,想不到盒中不是鸩毒,却是一个红色的同心结。当杨广得知陈氏收下同心结后,便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她的宫中,从此,杨广强占父妃成为隋王朝遗笑后人的丑闻。这一年杨广三十七岁,陈氏二十八岁。

后来,杨广迫于压力将陈氏送到仙都宫居住。后又将陈氏接回宫中。陈氏虽然回宫,但她和杨广的事已公众于世,回宫后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所以,回宫后的她整日郁郁寡欢,一年后离开人世。享年二十九岁。她死后,杨广悲恸万分,并为她写了一首《神伤赋》来寄托对她的哀思,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关于宣华夫人与文帝、炀帝父子间的三角关系,有些人认为其中有不合理之处。如史载炀帝贿赂宣华夫人,让夫人在文帝跟前说他好话,但其实废杨勇事实是因为独孤皇后对杨勇奢侈纳妾不能忍受而主张废太子,宣华夫人恐怕于皇后在世时没有影响力;其次自仁寿四年春,文帝已退出政治舞台,这时隋炀帝虽位居太子,但已有皇帝之实。朝廷之事,“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隋炀帝用不着再冒杀父罪名;七月,文帝已病入膏肓,不久即将离开人世,杨广继位已是时间问题,没有必要再弑其父。况且根据文献的记载,自杨广继太子之位起,与其父的关系一直很融洽。他的才干和魄力受到文帝的赏识,两人之间没有利害冲突;再就仁寿宫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杨广与杨素的卫兵一旦控制宫禁与交通,则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杨广应该不会愚蠢到谋杀垂死的父亲,授人以致命的把柄。也有人认为隋唐时代皇室有胡人血统,或许有娶庶母寡嫂的风俗,而唐代人编前代史书时也可能因此就把隋炀帝写得恶劣些,来丑化他。

还有一条证据是隋末大起义时,在全国上下一派声讨声中,没有一人指责隋炀帝弑父这一颇具鼓动性的罪状。而与杨广合谋杀害文帝的凶手张衡,史书上称他“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后因他反对隋炀帝建造汾阳宫和谤讪朝政而被赐死于家中。唐朝建立后,李渊认为他“死非其罪”,替他平反,并赐给他“忠”的字号。如果张衡果真是弑君凶手,因为这关系到国家赖以维持秩序的伦理道德问题,唐高祖决不会替他平反。

那么,杨坚死于何因呢?学者们有的认为文帝确如史书所说是因病而死,死前作好了后事的安排。也有人认为是因晚年纵欲过度而亡。据史籍记载,杨坚在病重期间,文帝才意识到:“如果皇后在,我不会变成这种地步的。”但这一切太晚了,贪恋女色,导致了他的驾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晋武帝立傻子为太子:司马炎为啥立傻儿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炎为啥立傻儿为太子?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正月,弘农,渑池两地出现了两条白龙,白色,可是晋的国色。几天后,大晋迎来了它的太子,司马衷。这孩子后来说出一句名言,——“何不食肉糜”?这位皮蛋瘦肉粥的推荐者,脑子不太灵光,一直到青壮年,智商都比较接近正常值的下限。在司马炎的眼中,这点可以忽略不计,因

  • 崇祯帝儿子下落:崇祯皇帝几个儿子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皇帝有几个儿子?诸多亡国之君中,恐怕很难再找出向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是在殚精竭虑、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用死来宣告自己王朝的覆灭。也很难再找出一个想尽办法救国而不为自己的家族考虑后路的末代皇帝。曾经与朋友们谈起明之亡,也曾对此大惑不解,即使崇祯自己爱面子到了极点,不肯被人笑作临阵脱逃,但怎么也

  • 冯玉祥简介:盘点冯玉祥的十三太保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冯玉祥简介: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原名馮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民国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领袖。蒋介石之结拜兄弟。冯玉祥自幼在直隶保定长大,少时家贫,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入保定五营当兵,190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放走前朝皇帝元顺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为何放走元顺帝?元顺帝的逃脱,一直是个谜。早在公元1368年的七月,徐达北伐的大军达到了河北通州,距元朝国都也就一两天的路程了。然而,吊诡的是,北伐军事统领徐达偏偏在通州什么也不干,待了七天。七天时间,对于元顺帝逃跑而言,已经够用的了,元顺帝似乎明白对方的意思,果然在半夜打开健德门,跑了。然后

  • 冯玉祥离奇之死:儿媳著书披露冯玉祥的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冯玉祥为何不帮助郭松龄,冯玉祥八次倒戈,冯玉祥结局如何

    冯玉祥的一生,可圈可点,民国史的重大事件,他都参与其中。晚年在美国,多次公开讲演谴责美国政府援助蒋介石打内战的错误政策。在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归途中,冯玉祥意外去世,死因几十年来一直是个谜。《传奇将军冯玉祥》首次公开了冯玉祥遇难的真正原因。作者余华心是冯玉祥小儿子洪达的夫人。无声无息火突来冯玉祥

  • 嘉庆帝死后为何没棺材?揭秘嘉庆帝的真正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皇帝即位后,要做两件神秘的事,一是选定万年吉地,就是找一处风水宝地,作为自己将来的葬身之地;二是秘密准备一口棺材。满族的棺材是一种很特殊的形状,棺头有葫芦,故而又叫葫芦材,也叫旗材。这些棺材的材质是有区别的,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具用金丝楠木,贵妃以下则用杉木。由于棺材的漆饰需要很长时间,

  • 开国皇帝朱元璋祭神传闻:朱元璋为何迷信神灵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本是佛祖的门徒,但对风神、水神这类自然神灵也颇崇拜,信神信鬼。《明史·方伎传》(卷299)记载,朱元璋在与陈友谅的较量中,便请术士张中祭过风神。张中,“少应进士举不第,遂放情山水。遇异人,授数学,谈祸福,多奇中。”朱元璋兵下南昌时,军中总管邓愈推荐了此人,之后朱元璋常将张中

  • 张居正儿子们的下场:老大自尽 老二老三充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正有几个儿子?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公元1582年7月9日,世间再无张居正。其时,张居正有6个儿子,长子敬修,进士及第授礼部主事;次子嗣修,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三子懋修,状元及第;四子简修,锦衣卫指挥同知;五子允修,尚宝司司丞,只

  • 慈禧真的杀光绪吗?还原一个被妖魔化的慈禧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近代中国,慈禧太后是被多重妖魔化的政治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因为1898年政治变革失败,归罪于皇太后,将其描写为一个弄权的老太太,一个只知道欺负那个可怜养子的恶妇;革命党人孙中山、章炳麟等出于革命大义,倡导排满革命,也将慈禧太后视为近代中国一切罪恶的渊薮;到了后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了论证“半殖民

  • 吕雉专政:吕后杀刘邦子孙因长期守寡心理变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吕太后滥杀刘邦子孙的原因何在?汉高祖死后,他的结发之妻吕雉,亦即吕皇后,成了吕太后,新皇帝汉惠帝是她儿子,汉家以孝治天下,加之汉惠帝性格优柔软弱,吕太后脾气阴鸷强悍,于是,吕太后实际上掌握了皇家全部权力;到汉惠帝死后,新皇帝幼小,她又临朝称制八年,成为事实上的皇帝。她不像汉高祖那样成熟老到,而是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