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北宋抗金名将岳飞 精忠报国 光昭日月

揭秘:北宋抗金名将岳飞 精忠报国 光昭日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854 更新时间:2024/1/19 19:47:42

导读: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2],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在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苍翠葱郁的栖霞岭下,耸立着一座巍峨的庙宇。在这座古木森森的庙宇里,有一座精忠园,它就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长眠的地方。清朝诗人袁枚这样吟咏:“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西湖重。”

英名赫赫垂青史,梨园世世演精忠。岳飞慷慨悲壮的英雄故事,千百年来,通过戏剧和小说,一直在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因此,一提起抗金名将岳飞的名字,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尽管与戏剧和小说的记载不尽相同,但岳飞的一生,确实是充满传奇,壮怀激烈。

岳飞由于家境贫寒,从童年时起,就开始参加生产劳动,劳动之余常舞棒弄枪,挽弓射箭。除了习武,他还爱读书,尤其爱读《孙子》、《吴起兵法》一类兵书。他通常都是在晚上点燃干柴照明,孜孜不倦地读到深夜。

时势造就英雄。金兵入侵中原,不仅改变了历史,也改变了乡村青年岳飞的命运。1125年,由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在灭掉辽以后,乘胜南下,矛头直指宋朝。从此,开始了相持几十年的宋、金战争。1127年,金兵攻破宋朝都城东京(开封),将京城劫掠一空,然后胁迫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和皇族、官员3000多人北去,腐朽的北宋王朝就此灭亡,侥幸逃脱的康王赵构随之建立了南宋政权。

入侵中原的金兵到处烧杀抢掠。亲眼目睹了金军野蛮残暴行径的岳飞,在国难当头时,决心以身许国,愤然从军。从20岁起,岳飞便奋战在抗击金兵入侵的战场上,东征西讨,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在战争烽火的锤炼中,岳飞逐步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位统兵10万、独当一面的将帅,为南宋政权的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宋高宗赵构曾赐给他一面军旗,上面绣着“精忠岳飞”四个大字,以表彰他忠于朝廷、勇抗金兵的业绩。

岳飞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名言警句。在岳飞早年投奔河北张所参加反金斗争时,张所听说他“勇冠三军”,便问:“你能敌得过几人?”岳飞回答:“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岳飞认为:“用兵在先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他在作战指挥上的最大特点是因情用兵,临机制胜,灵活机动,不拘常规。抗金名臣宗泽认为岳飞虽智勇双全,但“好野战,非古法”,担当偏将尚可,担任大将之职则非万全之计,因此送给岳飞阵图,劝他按古阵图行军作战。对此,岳飞曾经有过一段十分精辟的回答:阵图乃定局,“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敌遇,何暇整阵?阵而后战,兵之常法耳,然变而不可拘者,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他的这句名言,受到后世的广泛推崇。毛泽东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

岳飞之所以屡战屡胜,关键在于治军严明,对部队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军令如山,赏罚分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岳家军的口号和行为准则。严明的军纪成为岳家军保持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岳飞由此成为古代治军的光辉典范,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是以他为榜样,组建了戚家军,并在抗击倭寇侵略的战争中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岳飞在军事上有不少建树,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要算“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天河南汤阴岳飞庙里,有一副楹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这副楹联源自于岳飞的一句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岳飞从小就抱负不凡,立志报国。在他从军时,母亲姚氏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成为他一生行动的最高准则。“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灭!”在以后的抗金斗争中,他时刻牢记母亲的教诲,念念不忘的是报家国之仇,雪民族之耻。“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他在战袍上刺下“誓作中兴臣,必殄金贼主”几个字,时时激励自己,收复失地,还我河山。

然而,“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一腔爱国热情,在南宋朝廷中却难遇知音。南宋小朝廷只求偏安江南,任用主和派秦桧为宰相,向金朝求和。1138年底,宋和金签订了屈辱的和约,宋朝向金朝称臣,每年向金朝进贡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把抗战进行到底。他不计个人安危,几次上书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抨击奸臣误国。因此,被秦桧一伙投降派恨入骨髓。

果然不出岳飞所料,1140年,签订和约仅一年多时间,金朝就撕毁协议,向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赵构见苟安不成,只好命令各部抗击金军。岳飞接到命令后,挥师北上,率领岳家军反攻中原,战旗所指,所向披靡。这年7月,岳飞率部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将兀?X率领的金军精锐“铁浮图”和“拐子马”,给南下的金军以沉重打击。这时,抗金形势十分喜人,黄河以北各地的义军群起响应;金朝在黄河以北的统治风雨飘摇。金将兀?X哀叹:“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败。”金军士气沮丧,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朱仙镇离金朝军队汴京大本营仅有45里,兀?X惊慌失措,准备渡河北撤。岳飞看到中原故土就要收复,“从头收拾旧河山”的夙愿就要实现,无比兴奋地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中原父老望旌旗”,可“南渡君臣轻社稷”。在民众庆贺抗金战争胜利之时,赵构和秦桧等却忧心忡忡。他们害怕岳飞的进攻会招来金统治者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害怕岳家军和义军壮大会威胁他们的统治;担心岳飞收复中原,迎回宋钦宗后,自己的皇位不保。于是,赵构和秦桧下令抗金部队停止进攻,班师回朝。其他各路宋军陆续奉命撤退以后,前线只剩下岳飞一支孤军。赵构在一天内连下12道金牌,催促岳飞迅速南撤。岳飞不得不忍痛班师。当时民众拦马挽留,“哭声振野”。岳飞泪流满面,悲愤交加:“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慈禧晋升之谜:入宫时身份卑微靠何功夫独霸龙床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咸丰二年,即公元1852年,皇太后为咸丰皇帝挑选秀女。经过层层遴选,17岁的那拉氏幸运地被选中了。于是,她走进了日思夜想的北京紫禁城。进宫后,那拉氏被选为贵人。宫中人称“兰贵人”。三个月后,兰贵人入住长春宫。这长春宫的正殿高悬着乾隆帝的御笔匾额,上书“敬修内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似在告诫后宫妃

  • 揭秘:王昭君出塞后连嫁祖孙三代的悲情秘史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抛下娇妻幼子撒手人寰。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新即位的复

  • 明朝海瑞私生活揭秘 为何将五岁女儿幽闭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名幽闭死五岁女儿明人姚士麟在《见只编》中说,海瑞一生共娶妻三人,前两位都被他逐出家门,其中第二任妻子婚后一个月便被休了,第三任妻子则于隆庆三年(1569年)不明不白地死了。海瑞曾有一女,五岁时有个男子给了她一块饼,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名,将女儿幽闭致死。那海瑞的私生活到底

  • 震惊:同时服侍两代皇帝的千古第一女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导语:在唐朝叔侄共奸,姐妹互夫的乱伦,更是不一而足。因此,武则天从唐太宗的床上,转移到唐高宗的床上,为两代人献身,也许不认为有什么不妥。男人征服天下,女人征服男人,在人类社会司空见惯。但一个女人能够靠自己的刚柔兼施色谋并用,征服了两代君王,其中还有一代英主,这在中国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这就是武则天与

  • 谜团:诸葛亮超高的军事水平来自于何人教导?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

  • 揭秘:历史上谁是最效忠于溥仪的满清遗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溥仪做了亡国之君后,先前那些整日里高呼万岁的权臣贵胄们跑的跑,逃的逃,如鸟兽散。但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却矢志效忠于清室,对溥仪“不抛弃、不放弃”,忠心谏言、至死方休,一心守护和关心着这位命运多舛的末代皇帝,堪称最效忠于溥仪的满清遗老。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闽县(今福州)人。

  • 揭秘:中国历史上首位远嫁外番的正牌公主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战场上打不过人家,军事上依赖人家,政治上需要人家,就用“和亲”的办法来解围,来拖延,来笼络,是让不少汉族帝王迫不得已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有哪位帝王会狠心把自己的亲生骨肉远嫁到语言不通、国俗迥异的蛮夷之地呢?所以,不论是远嫁的细君,还是出塞的昭君,不管是前往突厥的安义公主,还是踏进吐蕃的文

  • 揭秘:历史上两次“弃妻”的唐朝痴情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忽闻平叛捷报时的欣喜若狂和兴致勃发,一向被人称作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该诗意境风驰电掣,结构行云流水,既是爱国诗人喜极而泣的真

  • 古代唯一遭受裸刑的皇后:史上哪些名人被裸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遭受“裸刑”的女人里其中一位就是前秦皇帝苻登之妻毛皇后。有人称称毛皇后被俘后,“姚苌见之不禁大为心动,竟欲纳她为后”,毛皇后非但不从,反而大骂“姚苌无道”,姚苌大怒,“喝令手下将毛皇后推出帐外施以裸刑斩首”。历史上的毛皇后果真受过“裸刑”吗?笔者通过查阅相关史籍,发现这种说法有误。据《晋书》记载

  • 史上最“牛”女子竟嫁给三位皇帝:是幸运还是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史上唯一嫁给三位皇帝的女子!在正史记载中,历嫁三位皇帝的女子,唯南北朝时期尔朱英娥一人。然而,三任丈夫带给她的不是荣耀、幸福、真爱,而是一幕幕幽怨悲愤、尔虞我诈和世态炎凉。在争权夺利的博弈里,在血腥恐怖的政变中,在虚情假意的屋檐下,尔朱英娥如同一叶扁舟,一颗棋子,一个象征,被随意安插在历史的某个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