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民国女子眼中的八大帅哥:民国那些高富帅

盘点民国女子眼中的八大帅哥:民国那些高富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684 更新时间:2023/12/8 2:29:02

民国是乱世时期,乱世出英雄,乱世出帅哥啊,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民国女子眼中的八大帅哥吧!

蒋介石

1908年赴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4.12事件”,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继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皖南事变”后,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在1937年-1945年期间,蒋介石成为中国最高抗战统帅,蒋介石领导200多万国民革命军坚持8八年抗战,蒋介石纵有千错万错,也不应该将其丑化矮化,也不应该将其全盘否定,蒋介石虽然有其过失之处,但仍不失为民族的领袖,不夸张地说,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伟人;1943年参加美、英、中三国领导人参加的开罗会议。

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撕毁《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命令进攻共统区,单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宪法。1948年擅自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中华民国总统。1949年,蒋介石父子退居台湾之后一直反对台独,反对美国分裂、“托管”台湾。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如果没有蒋介石,当时中国的台湾、东北被日本占领,中国将被各地军阀分割小国家,当时中国唯一可以控制有全国各地军阀、中央军、黄埔系、准嫡系和嫡系拥有几百万军力的国民政府党、政、军非蒋介石,没有第二人,所以蒋介石的存在促进了中国领土完整的重要作用。

张学良

风流倜傥的少帅张学良,一生蒙无数红颜厚爱。

1919年,张学良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一年后毕业,在张作霖手下任职,并迅速得到提升。

1928年6月4日,自皇姑屯事件其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在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共产党曾提出释放张学良,未获蒋介石同意。后国民政府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

在台湾,张学良被软禁在台湾省台北市北投区居所,过着软禁下的隐者生活。张学良原配夫人是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张学良在长期的幽禁生涯中得“赵四小姐”赵一荻的陪伴。他于幽禁中信奉基督教,但按基督教教规只能一夫一妻,1964年于凤至主动提出离婚,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结婚。

1975年,蒋介石逝世。1988年,蒋经国逝世。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

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StraubClinic&Hospital)医院病逝,享寿101岁,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将军。

张自忠

抗日第一名将张自忠,英气逼人,浩气长存。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军衔的将领。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血染的风采永照人间。

1891年,张自忠出生于山东临清。临清,是一座历史底蕴丰厚的古城,位于卫运河与元明运河交汇处,“临清”也就是临近清河的意思。由于水陆交通发达,临清成为联系南北的要津,商业繁华,名列江北五大商埠之一,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一点都不夸张。临清为齐国西部故地,素有侠义之气,临清亦不例外。史称,这一带的人民“性强悍,负义气,遇事敢为”.明万历年间,税监马堂以征税为名搜刮民财,临清人民群起暴动。当朝廷派大军前来镇压时,工匠王朝佐挺身而出,一人担过,从容就义,掩护了抗税群众。清乾隆年间,阳谷县农民王伦为反抗暴政发动起义,后在临清遭官兵镇压,王伦在城楼举火自焚,壮烈殉难。到了咸丰年间,临清又发生了宋景诗领导的黑旗军反清起义。起义受挫后,宋景诗不甘屈服,重举义旗,抗击清军,直至战死。

这几个事件典型地反映了临清人民强悍的民风和近乎悲壮的性格,张自忠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张自忠出生于19世纪末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煎熬之中。清廷昏庸腐败,国势极端衰弱,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一浪高过一浪;1894年,清军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四年后,皆在救亡图存的戊戌维新运动也以戊戌六君子的杀身成仁而告失败。1900年,山东人民率先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包括临清在内的鲁西一带,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和活动中心之一。义和团运动虽然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但这种自发的无组织无纲领的混乱的农民运动,不可能拯救中国于危亡。在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之下,义和团运动也失败了,中国人民陷入了更为悲惨和苦难的境地。张自忠的少年岁月,就是在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度过的。这个背景对他的成长影响至深。

三年后,父亲张树桂前往江苏赣榆就任巡检,把自忠也带了去。1905年,张树桂因政绩不错,署理赣榆知县,官晋五品。此时的张自忠年届十四,已长成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赣榆县衙的深宅大院已关不住生性好动的自忠。一得空,他就溜出门去,四处转悠。一天,他跑到街上闲逛,见一个无赖在欺侮两个卖菜的老头。他二话没说,冲过去对准无赖就是一拳,俩人便扭打起来。自忠虽年少,却身高力大,那无赖见不敌对手只得服输,给老者认了错,自忠这才放过了他。张树桂见儿子长大了,又不安心学习,就把自忠送回了临清老家。未曾想,自忠回临清不久,就从赣榆传来噩耗:父亲因病卒于任上。父亲病故,全家悲痛,自忠更为自己没有好好孝敬父亲而难过。

张树桂故后,夫人冯氏就成了一家之主。冯氏虽没有读过书,但为人通达,处事干练,治家教子都颇有章法,很受子女尊敬。每逢冬春之交,青黄不接,心地善良的冯夫人总是拿出粮食和棉布接济贫穷的乡亲,深得乡民爱戴。由于父亲早逝,实际上张自忠的成长受到母亲的影响更大一些。回到临清以后,张自忠继续在私塾里读书。他仍旧很调皮,不怎么安心学习。这时,他玩耍的花样更多了,先学骑驴,以后又学会了骑马,时常跟随青年们出去打猎。他从这种勇敢、冒险的游戏中找到了乐趣,有时一连几天不回家。

1907年,十六岁的张自忠由母亲做主,与临清县咨议局议员李化南之女、十七岁的李敏慧结了婚。1910年夏,张自忠从高等小学堂毕业,至此他的少年时代结束了。对于未来,张自忠没有什么明确打算,但他的内心一直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好男不吃家里饭,长大了要出去闯天下!

蒋纬国

蒋公子蒋纬国,1936年以陆军少尉身分赴德国深造,帅气出众。

蒋纬国是蒋介石次子。早年曾否认为蒋介石之养子;惟晚年时,蒋纬国于自传-《千山独行--蒋纬国的人生之旅》(台湾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表示:生父乃戴季陶,生母为日本护士津渊美智子。蒋在东吴大学就读经济系。

1936年,中德合作期间赴德担任蒋百里访问德国时的少尉侍从官;次年在德国入伍,进入德国陆军慕尼黑军官学校。蒋毕业后,于德国军中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曾参与对波兰发动的闪电战。1939年,因德日意轴心国之联盟而离德返回中华民国参加抗日战争和之后的国共内战。此后,蒋长期于中华民国国军中任职,于1946年开始进入装甲部队(战车第一团)。退休前军衔升至上将。1948年为安定装甲兵部队官兵生活,在南京市香林寺设立中学一所,收容装甲兵子弟,以解决其教育问题,登记为「南京市私立宜宁中学」(现台中市私立宜宁高级中学),并兼任董事长。

在台湾,自从1964年的湖口兵变后,蒋纬国便从未被授与军权;1964年,蒋纬国奉命开始筹划三军将校战略教育,并且於1969年创设战争学院。1975年,蒋进阶陆军二级上将,并担任三军大学校长;1980年,蒋担任联勤总司令。1986年,自军中退役,担任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1988年,声明自己实为戴季陶之子。1990年,国民大会选举中华民国总统时,曾经有国大代表滕杰等人提议林洋港候选总统、蒋纬国候选副总统方式参选,但最后林洋港与蒋纬国都未参选总统与副总统,而由李登辉与李元簇参选并当选中华民国正副总统。1993年,蒋受聘为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蒋纬国在民间社团中亦颇为活跃,是中华战略学会的创办人,并曾经担任美生会中国总会会长、中德文化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华民国足球协会理事长、静心小学第一任董事长等职;着有《国家战略概说》。他也是一名共济会会员。1997年9月22日,蒋纬国因糖尿病并发症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身后安葬于汐止五指山国军示范公墓。

年轻时的汪精卫

可叹“双目有侠气”的美少年汪兆铭成了遗臭万年的汉奸汪精卫。相由心生,他后期的照片就不帅了。

1883年5月4日出生于一位汪姓客商家,1903年官费赴日本留学。1905年参与组建同盟会。一度主编《民报》。1905年~1906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期间,发表一系列文章,宣传革命主张,抨击清政府和改良派,产生了积极影响。1907年随孙中山赴南洋。1910年3月,谋杀清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被判处终身监禁。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汪出狱并结识袁世凯。与杨度组织“国事共济会”,呼吁停战议和。12月,充当南方议和参赞,参与南北和谈,主张孙中山让权,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

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次年任总参议。1922年~1923年,孙中山筹备改组中国国民党,汪精卫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汪精卫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1925年3月孙病危,汪精卫代为起草遗嘱。

孙中山病逝后,广东政府于1925年7月改组,汪精卫被举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汪精卫也于7月15日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残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8年11月,陈公博等在上海成立改组派,汪精卫被举为首领。1930年汪联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共同反蒋。失败后,潜逃香港。1931年,汪精卫纠合各派反蒋势力,在广东另立国民政府。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各党派共同抗日。蒋介石、汪精卫再次合作。1935年11月1日汪精卫被王亚樵派遣的义士孙凤鸣刺成重伤。

1936年西安事变后,准备乘机取代蒋介石出掌政权。蒋介石回南京后,汪精卫出任国民党政治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爆发,汪精卫被举为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党、政权势均在蒋介石之下。11月,日本再次发出诱降声明。

国民党抗日名将张灵甫

1903年8月20日,张灵甫出生在长安东大乡东大村的一户农家。家境不错的张父将张灵甫送入私塾,11岁的灵甫进入小学。后考入长安中学。在西安的时候,青年张灵甫为文庙的碑帖所吸引,每逢节假日都带上纸笔到文庙临摹碑帖,聚精会神经常忘记吃饭。他的字很快闻名全校,学校专门为他举办书法展,观者如云。此事被陕西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听说,很想看看张灵甫的本领。当时的张灵甫挥毫落笔,连写5个条幅。于右任惊讶之余大喜过望,连连道:“奇才,奇才,后生可畏!”

1923年毕业后,他回家乡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后接受新思潮的影响,张灵甫不甘身处穷乡僻壤,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张灵甫积极参与之余,深感学生的软弱无力。愤而投笔从戎,到河南开封参入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军官训练团。1926年,热切投身革命的张灵甫参加了广州黄埔军校在郑州的秘密招生,并被录取。同年秋,张灵甫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修步科。1927年3月8日,军校第四期学生开学典礼上,张灵甫、胡琏、林彪、刘志丹、袁国平、李弥、文强、唐生明等日后中国大地上风云一时的人物们站在一起,聆听校长蒋介石的训话。以这一刻为起点,张灵甫开始了他二十年的戎马生涯。

将军是抗日英豪民族之魂,尤其是亲率敢死队智取古山的壮举,腿被日寇机枪打断,血洒疆场之悲壮;抗战之中,舍身忘死。身中7块弹片犹不下火线。在香港治疗腿伤期间,不听医生劝阻瘸着腿回到战场,试问将军如此英雄古今华夏大地几人可比?将军在给家兄信中曾说:“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争生存,兵凶战危,生死未卜,家人当我已死,绝勿以我尚生,予果死,堂上双亲,请兄奉养,膝下诸子,望兄抚教。予妻守嫁,听其自然。”

将军是北大才子,一手好字,对军事战略有着精湛的素养。曾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写了《遭遇战研究》《山地战研究》《日军作战心理分析》《在劣势装备下如何实施河川战》《我带兵的经验》等众多文章,将军堪称中国第一职业军人。

将军私人品行良好,严于律己,常用津贴解决同事家中的困难,改善部队伙食。爱家乡,尊敬父老。每次回家都是三十里下马,不着戎装;必向乡亲们问寒问暖问收成。方圆几十里的父老都将自家子弟送到他的部队以报效国家。将军身高八尺有余(一米八七),英俊潇洒,相貌堂堂,如此英豪怎不令人赞叹。

国民党抗日名将孙立

孙立人,字仲伦,安徽庐江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攻读军事。1928年回国,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2支队上校司令兼第4团团长。

1937年10月,孙立人率部参加凇沪会战。在蕴藻浜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负伤13处。次年伤愈后又率部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两次立下战功,从此便在军界崭露头角。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财政部重组税警总团,孙立人晋级少将总团长,率部迁移到贵州都匀练兵。经过两年严格的训练,这支全部德械装备的非正规部队成为当时中国部队中最精锐部队之一。1941年12月,税警总团改编为新38师,隶属于第66军,孙立人任少将师长。

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4月,孙立人率新38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4月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派113团团长刘放吾率团星夜驰援。18日凌晨,孙立人亲自从曼德勒赶往前线指挥113团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1个大队,解了7千英缅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7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之后,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不列颠帝国勋章”勋章司令勋衔,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

这些帅哥,先不论他们的生平事迹,就论他们的样貌都是不可挑剔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最敬业的奸臣庞太师真是奸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有个老头儿,但凡爱看电视剧的中国人都晓得他,他就是北宋高官,历史名剧当之无愧的影视常青树,史上最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大奸臣,为中国古装电视剧做出杰出贡献的反派一号大BOSS,庞太师是也。想当年,庞太师也是个年轻有为的富二代,家中有田又有钱,生活乐无边。少年中举,从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一升就升到

  • 揭秘:北宋抗金名将岳飞 精忠报国 光昭日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2],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在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

  • 慈禧晋升之谜:入宫时身份卑微靠何功夫独霸龙床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咸丰二年,即公元1852年,皇太后为咸丰皇帝挑选秀女。经过层层遴选,17岁的那拉氏幸运地被选中了。于是,她走进了日思夜想的北京紫禁城。进宫后,那拉氏被选为贵人。宫中人称“兰贵人”。三个月后,兰贵人入住长春宫。这长春宫的正殿高悬着乾隆帝的御笔匾额,上书“敬修内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似在告诫后宫妃

  • 揭秘:王昭君出塞后连嫁祖孙三代的悲情秘史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抛下娇妻幼子撒手人寰。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新即位的复

  • 明朝海瑞私生活揭秘 为何将五岁女儿幽闭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名幽闭死五岁女儿明人姚士麟在《见只编》中说,海瑞一生共娶妻三人,前两位都被他逐出家门,其中第二任妻子婚后一个月便被休了,第三任妻子则于隆庆三年(1569年)不明不白地死了。海瑞曾有一女,五岁时有个男子给了她一块饼,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名,将女儿幽闭致死。那海瑞的私生活到底

  • 震惊:同时服侍两代皇帝的千古第一女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导语:在唐朝叔侄共奸,姐妹互夫的乱伦,更是不一而足。因此,武则天从唐太宗的床上,转移到唐高宗的床上,为两代人献身,也许不认为有什么不妥。男人征服天下,女人征服男人,在人类社会司空见惯。但一个女人能够靠自己的刚柔兼施色谋并用,征服了两代君王,其中还有一代英主,这在中国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这就是武则天与

  • 谜团:诸葛亮超高的军事水平来自于何人教导?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

  • 揭秘:历史上谁是最效忠于溥仪的满清遗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溥仪做了亡国之君后,先前那些整日里高呼万岁的权臣贵胄们跑的跑,逃的逃,如鸟兽散。但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却矢志效忠于清室,对溥仪“不抛弃、不放弃”,忠心谏言、至死方休,一心守护和关心着这位命运多舛的末代皇帝,堪称最效忠于溥仪的满清遗老。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闽县(今福州)人。

  • 揭秘:中国历史上首位远嫁外番的正牌公主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战场上打不过人家,军事上依赖人家,政治上需要人家,就用“和亲”的办法来解围,来拖延,来笼络,是让不少汉族帝王迫不得已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有哪位帝王会狠心把自己的亲生骨肉远嫁到语言不通、国俗迥异的蛮夷之地呢?所以,不论是远嫁的细君,还是出塞的昭君,不管是前往突厥的安义公主,还是踏进吐蕃的文

  • 揭秘:历史上两次“弃妻”的唐朝痴情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忽闻平叛捷报时的欣喜若狂和兴致勃发,一向被人称作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该诗意境风驰电掣,结构行云流水,既是爱国诗人喜极而泣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