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还原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贵族子弟 打仗勇猛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贵族子弟 打仗勇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518 更新时间:2024/2/23 14:04:22

真实的陈咬金: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一提起这两句谚语,中国人是耳熟能详。说起程咬金,好多人都是通过小说、戏曲和电视剧来了解他的。那么唐代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其实,唐代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给人的印象与演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截然不同的。程咬金,原名咬金,后改名为知节,济州东阿斑鸠店人,生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卒于唐麟德二年(665年),享年72岁。程咬金是北齐世家大族之后。程咬金在年少时就非常勇猛,善于使用马槊这种兵器。在隋末乱世中,程咬金聚集了数百人共同保卫乡里,以防止流寇的侵扰。

后来农民起义军逐渐发展壮大,至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左右,在全国范围内大致形成了三支强大的队伍: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和杜伏威、辅公佑领导的江淮义军。到了此时,程咬金组织的地方自保势力已经无法维持下去,最后投奔了瓦岗军李密,李密任用他为内军骠骑。“内军”是李密从军中挑选的八千个勇士,隶属四位骠骑统辖,又分为左右两队,主要任务是保护李密。程咬金就是四位骠骑之一,极受重用,李密对内军十分满意,常说:“此八千人可当百万。”

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占据洛阳的王世充趁着瓦岗军与隋叛臣宇文化及的军队两败俱伤之际,带领两万精锐步骑,在通济渠上架起三座桥梁,准备与瓦岗军进行决战。李密在邙山南麓摆阵迎战王世充,程咬金率领内马军,与李密安营在北邙山上;另一大将秦叔宝则领外马军,安营在偃师城北。王世充首先率军猛攻单雄信,李密派出程咬金和大将裴行俨前去支援。战斗中,裴行俨被流箭射中坠下战马,程咬金赶紧营救,刺杀了冲上来的好几个敌军士兵才将裴行俨救到马上。他带着裴行俨向后撤退,由于战马承载了两个人而跑不快,半路上被王世充的骑兵赶上。程咬金奋力反击,不料却被一支马槊刺中。他回身将这根马槊生生折断并斩杀了追击的敌兵,两人都身受重伤,但平安回到了瓦岗军的大营。此战由于李密指挥不利,瓦岗军遭受重创,实力大损。不久,瓦岗军不敌王世充军的强大攻势,兵败如山倒,李密见大势已去,撇下众人,投奔李渊而去,程咬金与同在瓦岗军的秦叔宝归降了王世充。

王世充对程咬金十分优待,但程咬金和秦叔宝都非常讨厌王世充的为人,他们暗自寻找机会,准备另投明主。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王世充率军与唐军李世民部战于九曲,程咬金列阵迎战。忽然与秦叔宝等人在马上向王世充拱手道:“蒙受公的接待,很想报恩。但是公性情爱猜疑,身边又多小人,不是我们托身的地方,现在恭敬辞别!”然后与左右数十人跃马奔向唐军。王世充因惧怕程咬金等人的勇武,竟不敢追赶。

归唐之后程咬金和秦叔宝在李世民的麾下听令,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打败了宋金刚,活捉了窦建德,降服了王世充,并担任左一马军总管。每次交战他都身先士卒,战功卓着,被封为宿国公。

最后李氏终于扫平了各路势力,统一了全国。在扫荡群雄的过程中李世民战功显赫,威望如日中天,又形成了以秦王府谋士和勇将为核心的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这严重威胁到了太子李建成的皇储地位。由于程咬金是李世民的骨干,李建成欲除之而后快。武德七年,李建成为了剪除李世民的左右羽翼,向唐高祖进谗把程咬金外调为康州刺史。程咬金坚决留在李世民的身边。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夜宴的酒水中下毒,致使李世民饮酒后毒性发作,吐血数升,险些丢了性命。李世民意识到朝廷里的形势对自己十分不利,便决定先发制人,在玄武门伏击李建成和李元吉,夺取皇位。

程咬金参与了玄武门兵变的全过程,兵变后,程咬金拜授太子右卫率,升任右武卫大将军。贞观年间,程咬金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人世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程咬金升任左卫大将军。同年五月被授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右屯卫将军苏定方、右武卫将军王文度等人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在战斗中王文度因私心假传圣旨,又蛊惑程咬金,致使程咬金下令屠杀已经投诚的胡人。班师回朝后,王文度被免官为民,程咬金也因事获罪免去官职。没多久,又起用为岐州刺史。程咬金自知年纪老迈,向朝廷请求退休,得到批准,从此在家颐养天年。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去世,朝廷追赠他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盘点:中国古代常胜将军排行 何人位居榜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将英雄人物排名,中国历史猛将武力值排名,没有常胜将军下一句

    中国古代常胜将军排行:本文纯属小编个人见解,仅代表小编心中的将军排名。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将分武将、文将,本文涉及文武,不单只是武将。常胜,战场本无常胜将军,所谓“常胜”只是在于战场上不伤大雅之过。NO1.孙武孙武,字长卿,即孙子,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惠民县)人,祖父田书为齐大夫

  • 成吉思汗几个儿子?成吉思汗四子托雷死于谁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吉思汗托雷忽必烈关系,蒙古成吉思汗死后谁继位,成吉思汗的小儿子叫啥

    1227年成吉思汗逝世,他的三儿子窝阔台继承了他的汗位,而小儿子托雷是成吉思汗最喜爱的儿子,为什么没有继承他的汗位?成吉思汗与皇后孛儿帖生育了四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小儿子托雷。多年来,四个儿子都跟随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各有所长,并且都在军中极具威望。早在第一次西征之前,成吉思

  • 谁是民间信仰中的老大:关羽与孔子江湖地位比较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与关羽江湖地位:在文士中或在知识界,关羽不过是大老粗一个,其身上顶多有点义气、力气与骨气,另外再有点硬气和傲气,应该算不了什么。但在民间文化与民间信仰中,关羽的地位是不输于孔子的,或是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民间信仰中,关羽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神,民间特别夸大了他的神通广大的护佑功能。关羽既可以护佑科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岳飞:生活简朴感情专一拒纳妾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毋庸李德全,武则天如何吸引李治,张居正小妾

    真实的岳飞:民间流传不少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许多是后世虚构的。但就岳飞而论,在《说岳全传》和一些戏文中,虽然虚构事迹颇多,但对他的高风亮节其实反映得并不充分。岳飞有一句流传近千年的名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在宋代社会,官场中充溢着崇文抑武的习气,武将被指为粗人。武将能讲出如此一针

  • 赵姬肚子里的秘密:秦始皇嬴政是秦昭王的儿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王嬴政母亲赵姬结局,秦始皇知道母亲和嫪毐,嬴政发现嫪毐与赵姬的孩子

    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初一(前259年12月17日),赵姬生下了后来成为秦始皇的儿子嬴政。《史记·吕不韦列传》如是记载:“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因为嬴政生于正月初一,古时“正”与“政”音义相通,所以异人给“儿子”取名为“政”。按说“儿子”应该跟他姓嬴,但出人意料的是,他让“儿子”姓赵。《东周列

  • 揭秘:清朝顺治皇帝到底有没有在五台山出家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顺治出家的寺庙叫啥,顺治皇帝在哪出家,清朝哪个皇帝出家五台山

    顺治皇帝五台山出家:脱了龙袍换袈裟,想必大家都有听说过大清顺治皇帝出家的传说,但是顺治是否真的在五台山看破红尘出家那就要让我们从历史资料来解答了。关于“顺治出家”之说,最早见之于清初有“诗史”之称的吴梅村之《清凉寺赞佛诗》,此诗共四首,长达一百余句。一些文人学者在疏证诠释该诗时,认为诗句虽多迷离恍惚

  • 千古奇冤袁崇焕:袁崇焕之死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崇祯杀袁崇焕的后果,袁崇焕导致明朝灭亡,明朝那些事儿袁崇焕之死

    袁崇焕之死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袁崇焕熟知明史的人,可能都有一种感觉,明朝并不缺少忠臣清官,也不缺少治国良臣,更不缺少御敌良将,但由于崇祯的凶暴与多疑、懈愎,让这些忠臣良将一个个成为刀下之鬼,而幸存的人只能选择闭口不言,不敢有不再有良策义举。可以说,崇祯皇帝本来是有机会、有可能成为大明的中兴之主,但他没

  • 戚夫人惨死:吕后制造“人彘”惨剧吓傻汉惠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戚夫人是怎么欺负吕后的,戚夫人被做人彘,吕后怎么对付戚夫人

    吕后制造“人彘”惨剧:莫言无辜受诛戮,只缘帝王兴起时——其实没有几个帝王是一时兴起而杀人。其实宫廷杀人的目的、种类有很多,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这么几种,一种是远古时期祭祀用的人殉和人牲。一种是按照王朝法制依法处死的人,还有一种就是在宫廷斗争中被杀的人。那些远古时期的人牲和人殉没多少好说的;宫廷按照法

  • 揭秘:历史上是谁替太祖努尔哈赤报了杀父之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努尔哈赤几个女人,太祖秘史努尔哈赤爱谁,努尔哈赤秘史死因

    努尔哈赤杀父之仇:读过清史的人大都知道,努尔哈赤的父祖死于辽东总兵李成梁攻打古勒寨的战斗中。那么在历史上又是谁帮努尔哈赤报了杀父之仇呢?万历十一年(1583)二月,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发兵攻打女真人部落古勒寨,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而在古勒之战中有个不光彩的角色,就是勾引挑唆李成梁攻打古勒寨的女真

  • 揭秘:闯王李自成百万大军竟然瓦解于鼠疫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自成失败原因分析,李自成后面是哪个皇帝,范志毅的预言

    闯王李自成之败:李自成最后失败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个谜:占领北京时,李自成的军队浩浩荡荡一百余万,为何进京40天后部队竟然仿佛突然间失去了战斗力——遇清军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而且从此一蹶不振?是这支部队的军纪涣散吗?非也。李自成治军有方,义军的组织性很强。是这支庞大的军队的物质力量跟不上吗?非也。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