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对于朱棣迁都背景 究竟是明智还是一个败笔

对于朱棣迁都背景 究竟是明智还是一个败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514 更新时间:2024/1/27 13:57:25

对明代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明的败笔,还是明智之举?

朱棣乃明代第三任皇帝。六百年来,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暴虐成性、杀人如麻,与其父朱元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有人觉得他在政治上设置内阁,在经济上疏通大运河,在军事上亲征蒙古、巩固南北边防,在外交上多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不仅维护了我国完整版图,还促进我国经济繁荣,甚至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当然还有部分人认为他功大于过,尽管他性情暴躁,但他所作之事均为大明代的繁荣发展。众所周知朱棣夺得皇位不久便迁都北京,人们对此很是疑惑:南京乃明代的龙兴之地,且属于国家的经济中心,朱棣为何要迁都北京?

一、迁都念头

朱棣当年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最初他为得民心,在历时三年的战争中坚持严明军中纪律,禁止士兵杀戮与掠夺无辜百姓,甚至宽容俘虏,善待亡灵。然而当他夺得政权后立即暴露本性。许多前任大臣由于不服其统治,誓死不屈,最终被处以死刑。其中最惨烈的要属黄子澄、铁铉与方孝孺等人。

黄子澄作为朱棣“清君侧”口号的对象之一,从始至终没有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甚至正义凛然地怒斥朱棣:“殿下向来悖谬,不可为训,只怕子孙后代有跟着殿下学坏的。”朱棣听完恼羞成怒,当即下令将黄子澄的族人带到殿前嚎哭,并逼他写下罪状。谁料他竟写道:罪在削燕太晚,以致成此凶残。朱棣看完怒不可遏,先命人砍去其手脚,接着又将他解肢。随后朱棣又将屠刀伸向在靖难战役中使他吃尽苦头的铁铉。他先是将铁铉的耳朵切下,然后烤熟逼其吞下,接着得意洋洋地问道:“好吃么?”铁铉答:忠臣孝子的肉,当然好吃。朱棣听后暴跳如雷,当场让人将其扔进油锅。而方孝孺更因气节高尚、不肯低头被灭十族。

这种惨无人道的杀戮方式实在令人心惊胆战。一时之间,朱棣残杀“忠臣烈士”的暴行传遍金陵内外,以致朝野上下无人不怕他。不过真正打心底里服他的人却少之又少。史料在这方面的记载或许有些夸张,但众人心中有怨乃毋庸置疑。对此,朱棣一方面心中恐惧,每日都被亡灵缠绕,难眠入眠。另一方面压力倍增,不知如何服众。于是他想到了迁都。不过这个念头并非仅源自恐惧与压力,还关乎他的梦想。

朱棣从小尚武,是朱元璋众多儿子中武功最佳、野心最大者。他的梦想是巩固蒙古、控制东北,实现南北方共同发展。金陵经济虽好,但其地形北高南低,防御系统甚差,北上难度极大。而且金陵地处东南一角,实在不利于王朝对北方的控制。尽管朱元璋早前在北方设有三藩,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实际上朱元璋在位期间已有迁都打算。他曾派朱标先后考察凤阳、关中、洛阳、开封等城市,只惋惜朱标在这个节骨眼上离世了,而朱元璋则因此放弃了迁都之想。直到朱棣上台,迁都念头才再次被提,那么迁到何处比较好呢?

二、首选北方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迁都一定要迁到北方。原因有二:一是北方边境不安稳,游牧民族时有动乱。元代统治者自从被明打回蒙古后,一直在等待时机、意图反攻。即使后来蓝玉出征将其大范围歼灭,他们仍有残余力量遗留在北方边境。另外北方边境的游牧民族众多且民风彪悍。他们时常来明代边境抢掠,甚至发动战争。尤其是东北地区,一直很难控制。为平定战乱,朱棣几次亲征,但每回均从金陵出发,战线着实过长。不但消耗巨大,而且指挥吃力。如果迁都北方,北征将会更加顺畅,而北方地区也尽在掌控中。二是北方经济逊于南方,若想南北方共同发展,必须增强北方的政治地位。出于以上原因,朱棣深感北方建权的重要性。那么建在北方的哪儿呢?

三、定都北京

“要不就北平吧?”朱棣在心里再三斟酌。北平,昔日老对手的首都;北平,昨日自己的成王封地。如果迁都至此,能否更好地平定蒙古,控制东北?又能否更广泛地用自己七年来的旧府人脉,从而摆脱金陵那帮不服自己的人?想到这,朱棣觉得答案是肯定的,于是他终于下定决心,迁都北平。

这个决定自提出一直遭到多数官员反对。他们认为金陵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不仅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商业繁荣,而且气候湿润、温度适宜,十分符合居住。尽管这些都是事实,可封建社会若想长治久安,光有经济还不行,必须兼顾军事共同发展。而北京自古就是军事重镇,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既能坐北朝南、又邻近东北,甚至还有山海关与长城防守,实属“易守难攻”的不二之选。于是朱棣不顾大臣反对,坚持迁都北平。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朱棣并非单纯迁都北平,他采取的是“二京制”,即以北京(迁都前改北平为北京)为首都,是为政治、军事中心,再以金陵为副都,是为经济中心。“二京”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明代繁荣发展。

事实证明朱棣迁都北平是明智之举。尽管他驾崩后,其后代想迁回金陵,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刚刚迁都那几年,北京经济动力不足,很多物资需要从南方运来。而漕运又不佳,国库因迁都花费巨大,无力疏浚,因此人们有了迁回金陵的念头。但这个念头却被两件事打消了。一是朱高炽仅当十个月皇帝便西归。二是金陵发生了密集型地震。史载,光洪熙年间,金陵城地震39次。如此频繁的地震,还能做首都么?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它仍旧是个不错的选择,就比如崇祯末年,金陵作为副都,具有完备的行政班子且百姓与官员都忠于明代,如果崇祯迁至于此,或许还能东山再起。只惋惜明代太有“风骨”,拒绝了这种“逃跑”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棣迁都北京是因为天子守国门吗 这里边还有什么原因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朱棣迁都北京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除了天子守国门,还有个不能说的原因。国家首都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个地缘广袤的国家来说,定都在什么地方,很大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到你的国运问题。北宋的灭亡就被人认为是定都开封

  • 汉武帝在位时为何要设置内朝?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甚至可以掌控人们的生死。而这一切,是在很多个朝代皇帝的努力下才形成的封建社会体系。不过,皇帝毕竟只有一个人,国家大事如此之多,皇帝是忙不过来的,因此

  • 靖难之役如果发生在朱元璋时期 朱棣最后还会成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棣不敢反朱元璋,靖难之役朱棣有多少兵,朱棣为什么能成功

    对靖难之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靖难之役”爆发在明太祖时期,那么朱棣能不能取得成功?靖难之役是不可能爆发在明太祖时期的,如果发生在那个时候朱棣也不可能成功。我怎么就不能成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但真实原因是建文帝削藩政策,眼看削到自己头上,朱

  • 诸葛诞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诞,三国时期魏将,字公休。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人们一提到中国历史上诸葛氏名臣,大多数人应该只会想到名垂千古的蜀汉丞相武侯诸葛亮。或许也有人会念及诸葛亮的亲大哥,在东吴与其地位相当的大将军诸葛瑾。实际当时在他们诸葛家还有一位更猛的小兄弟,比起诸葛亮在蜀汉一手遮天,差点像曹

  • 李世民登基后曾放390名囚犯回家,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皇帝,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李世民在他在位的那段时间里,虽然是面对着一些争议,但是他确实是一个非常适合当皇帝的人。在他在位的期间,做出了许多不错的政绩,而关于他所做的一件事,在后来有着许多不同的评价,李世民曾放390名囚犯回家,并约定让他们在秋后自觉回

  • 在三国中,有哪些名将败中求胜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英雄。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冷兵器时代,打败仗时,通常都会兵败如山倒,落花流水,然而,在三国中,有三位名将打了败仗,他们不但部队没散,而且队伍严整,并迅速扭转了战局,或败中求胜,或将损失降到最低。这三位名将是谁呢?第一位,于禁。于禁是

  • 正常人吃烧鹅都没有事情 徐达真的是被朱元璋毒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徐达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徐达真的是被朱元璋用烧鹅毒死的吗?公元1385年,明代开国功臣魏国公徐达在北京病逝,朱元璋为了表彰徐达生前的功勋,在他死后将他的爵位又提升了一个档次,晋爵中山王。然而关于徐达之死则扯出了一桩历史疑案,那就是徐达究竟是

  • 檀道济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自毁长城这个典故,想必大家多少听过。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之中,论“忠义与战功”举世无可匹敌之盖世名将,恐怕人们都要首推南宋岳飞岳元帅了。这一点应该也无人敢予置疑,然而在浩瀚史册当中,却有一员同为“战神”级的名将,论功、论忠、论战,竟与万世敬仰的岳元帅也颇

  • 朱元璋为什么会选择朱允炆作为继承人 外孙朱允熥不行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朱允炆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为何选朱允炆,没选常遇春的外孙朱允熥?朱允炆的母亲是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吕本是宋末名将吕文焕的后人,到了元代时曾出任过元帅府都事,后来投降了朱元璋,于是朱元璋就让他的女儿给朱标当妾室,地位在常氏之下,后来常氏

  • 刘彻为何是汉朝唯一没有合葬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刘彻为何是汉朝唯一没有合葬的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起汉武帝不得不说他是无情的,说皇家之人多无情,在他身上有了很好的体现。他狠心无情不相信风雨同舟的卫皇后,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刘据,还逼死了自己心爱之人。在他晚年的时候,别无选择然让幼子继承了大统,但是他又担忧发生母强子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