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迁都北京是因为天子守国门吗 这里边还有什么原因存在

朱棣迁都北京是因为天子守国门吗 这里边还有什么原因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70 更新时间:2024/1/17 9:23:53

还不了解:朱棣迁都北京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除了天子守国门,还有个不能说的原因。

国家首都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个地缘广袤的国家来说,定都在什么地方,很大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到你的国运问题。

北宋的灭亡就被人认为是定都开封城无险可守的结果,当年赵匡胤曾想迁都,结果被赵普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国家兴亡“在德不在险”,话说的是很漂亮,很适合儒家的一贯主张,只惋惜再好的得也挡不住金人的铁蹄,北宋突然灭亡跟他定都开封有着直接的关系。

朱家的过家家

朱元璋灭了元代,定都在了南京,当时的南京是最繁华的大都市,交通方面非常便利,尽管朱元璋有严重的炫耀情节,曾想把国都定在自己的老家凤阳,不过为了老朱家能够千秋万代,朱元璋还是选择了南京作为自己的首都,并为此修筑了坚固的城墙。

结果天不遂人愿,这老朱刚闭眼,就发生了叔叔欺负侄儿的事情,朱棣硬生生把朱重八打下的江山又打了一遍,当年沈万三捐钱修筑的最坚固的南京城头,也没能挡住朱棣的步伐,老朱家依然是皇帝,只不过换了个更为凶悍的主。

按照传统的逻辑,朱元璋属于创业,到了太子朱标太孙朱允炆这里就属于守夜了,创业需要的是杀气腾腾,守夜则是要安分守己,明代正在按照这种逻辑进行,结果被朱棣个打断了,这个新任的皇帝更朱元璋一样,也是个杀气腾腾的主。

手起刀落很多人头落地之后,朱棣终于心满意足,再也没人敢议论自己得位不正了,心满意足的朱棣用自己强悍的实力,不断进行着打击蒙古的战争,以此向世人证明,自己不比自己的父亲差,天下还是姓朱,我们叔侄只不过是玩了一次过家家,你们就不要胡思乱想了,这个天下我已经坐稳了。

不过坐在龙椅上志得意满的朱棣却总是能听到两个很不友好的声音,一个是北方蒙古黄金家族磨刀霍霍的声音,这种声音他实在太熟悉了,当年他老爹就是把他派到北京那个荒蛮之地,对蒙古作战的最前线,打击蒙古。

正是有了这种经历,朱棣才有了一支明代战斗力最强的大军,如今才能坐在这龙椅之上,但偏偏这龙椅做不安稳,总是能听到被贬轰隆隆的声音,那个声音一直在提醒着他,北方还不安定,自己这龙椅坐不稳。

另一个声音虽然明着听不到,但是朱棣相信他一定存在,那就是北京城的官员和百姓,一定还有不少在心里说着他的坏话,毕竟老朱家玩了一次过家家,你又不能把全部的官员都换掉,朝里依然有很多同情建文帝人,南京城也一样,背地里不了解有多少在心里念着建文帝好的人。

这两种声音一直绕着朱棣的耳边嗡嗡嗡的直响,在无数次辗转难眠之后,朱棣做了一个最大胆的决定,迁都北京。

天子守国门

当时的北京可不像现在这样,当时的北京已经属于大明的边境了,在那里再往北就是草原了,战略位置非常不好,当初北宋的开封城只是无险可守,这次北京城可是直接顶着边境,任何人都没有逃跑的时间。

但朱棣心意已决,必须要迁都,他心里很清楚蒙古各部的实力,尤其是近期兴起的瓦剌人,他们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这北方压力这么大,派谁过去镇守可真是个头疼的问题,你派个有能力的过去,可能没有多久就拥兵自重,再来一次靖难之役什么的,这不是瞎胡闹吗。

为了打击北方的游牧民族,朱棣表现出强大的实力,动不动就亲自御驾亲征,打的蒙古各部是服服帖帖的,但打完之后朱棣还是要回到南京城,这个他父亲定下里的首都。

朱棣迁都的理由非常光明正大,那就是北上阻止蒙古人南下,杀人不眨呀的朱棣了解没人敢反对,从此明代有了一个非常响亮的说法,叫做天子守国门。

但朱棣肯定不会告诉你,定都北京也是为了让他的位置坐的更稳,只要在南京待一天,这里的人总会记得他的位置是怎么来的,只有离开了南京回到自己的跟基地北京,才能让腹诽的人不再说些什么。

朱棣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很快他的孙子就吃到了恶果,一场北京保卫战差点让大明重蹈了北宋的覆辙。

北京保卫战

天子守国门是一句褒奖,但是如果天子本身能力不强的话,这就话就是一场灾难,幸亏大明代虽然出了朱祁镇这么一个奇葩皇帝,幸好还有于谦这个力挽狂澜的大臣。

北京作为明代北边的防守要塞,再往北不远就是长城,过了长城就是骑马者的天下,就这么一个地理位置,除了朱棣之外,没有人会喜欢自己睡觉的地方不远是就是敌人。

黄金家族依然荣耀,不过此时崛起的蒙古瓦剌部主要领导人物却是也先,在他的带领下,明代皇帝已经做了俘虏,主力部队已经覆灭,北京城就像是一只待宰的羔羊,只等着也先大军一道,全羊宴就此开吃。

也先最终灰溜溜的走了,朱祁镇晃悠悠转了一圈,八年后居然又重新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当然这个奇迹的前提是于谦创造的,没有于谦可能朱祁镇的命运就跟徽钦二宗差不多,正是有了于谦,才有了此后一切的可能性。

朱祁镇重新当上皇帝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于谦,封建时代皇帝杀你根本不需要理由,但朱祁镇杀于谦理由却很充分,当年瓦剌人大举进攻北京城,大明代没了皇帝,为什么不立太子,而要立皇帝的弟弟。

一切的根源就是源自于此,很难讲于谦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此危及的时刻,一个小皇帝显然不能够凝聚人心,但是一旦危险过去,危险之中的很多行为都会得到重新的估量,在没有危险这个参数的时候,重新讨论的结果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朱祁镇杀了于谦,就像当年朱棣杀了方孝孺一样,从此大明代彻底伤了元气,明代的官员大心里的开始跟皇帝疏远了,他们只不过是个打工的,至于换个老板什么的,他们根本不在乎,在乎的人都死了,方孝孺和于谦都很在乎,结果所有人都看到了下场,于是到了最后,再也没有官员愿意为皇帝卖命了。

于谦死了,甚至过了许多代之后,朱由检也死了,但北京城依然还在,依然是作为首都屹立在那个地方,只不过对于清代而言,虽然首都没变,但再也没有天子守国门的说法了,因为北京并不是国门,他们把国门修到了更远的地方。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定都北京改变了明代的国运,也改变了这个国家的走向,历史匆匆而过,只留下了这座至今繁华无比的北京城,默默地傲视着一切,无言的诉说着无数人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在位时为何要设置内朝?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甚至可以掌控人们的生死。而这一切,是在很多个朝代皇帝的努力下才形成的封建社会体系。不过,皇帝毕竟只有一个人,国家大事如此之多,皇帝是忙不过来的,因此

  • 靖难之役如果发生在朱元璋时期 朱棣最后还会成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棣不敢反朱元璋,靖难之役朱棣有多少兵,朱棣为什么能成功

    对靖难之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靖难之役”爆发在明太祖时期,那么朱棣能不能取得成功?靖难之役是不可能爆发在明太祖时期的,如果发生在那个时候朱棣也不可能成功。我怎么就不能成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但真实原因是建文帝削藩政策,眼看削到自己头上,朱

  • 诸葛诞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诞,三国时期魏将,字公休。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人们一提到中国历史上诸葛氏名臣,大多数人应该只会想到名垂千古的蜀汉丞相武侯诸葛亮。或许也有人会念及诸葛亮的亲大哥,在东吴与其地位相当的大将军诸葛瑾。实际当时在他们诸葛家还有一位更猛的小兄弟,比起诸葛亮在蜀汉一手遮天,差点像曹

  • 李世民登基后曾放390名囚犯回家,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皇帝,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李世民在他在位的那段时间里,虽然是面对着一些争议,但是他确实是一个非常适合当皇帝的人。在他在位的期间,做出了许多不错的政绩,而关于他所做的一件事,在后来有着许多不同的评价,李世民曾放390名囚犯回家,并约定让他们在秋后自觉回

  • 在三国中,有哪些名将败中求胜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英雄。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冷兵器时代,打败仗时,通常都会兵败如山倒,落花流水,然而,在三国中,有三位名将打了败仗,他们不但部队没散,而且队伍严整,并迅速扭转了战局,或败中求胜,或将损失降到最低。这三位名将是谁呢?第一位,于禁。于禁是

  • 正常人吃烧鹅都没有事情 徐达真的是被朱元璋毒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徐达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徐达真的是被朱元璋用烧鹅毒死的吗?公元1385年,明代开国功臣魏国公徐达在北京病逝,朱元璋为了表彰徐达生前的功勋,在他死后将他的爵位又提升了一个档次,晋爵中山王。然而关于徐达之死则扯出了一桩历史疑案,那就是徐达究竟是

  • 檀道济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自毁长城这个典故,想必大家多少听过。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之中,论“忠义与战功”举世无可匹敌之盖世名将,恐怕人们都要首推南宋岳飞岳元帅了。这一点应该也无人敢予置疑,然而在浩瀚史册当中,却有一员同为“战神”级的名将,论功、论忠、论战,竟与万世敬仰的岳元帅也颇

  • 朱元璋为什么会选择朱允炆作为继承人 外孙朱允熥不行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朱允炆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为何选朱允炆,没选常遇春的外孙朱允熥?朱允炆的母亲是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吕本是宋末名将吕文焕的后人,到了元代时曾出任过元帅府都事,后来投降了朱元璋,于是朱元璋就让他的女儿给朱标当妾室,地位在常氏之下,后来常氏

  • 刘彻为何是汉朝唯一没有合葬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刘彻为何是汉朝唯一没有合葬的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起汉武帝不得不说他是无情的,说皇家之人多无情,在他身上有了很好的体现。他狠心无情不相信风雨同舟的卫皇后,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刘据,还逼死了自己心爱之人。在他晚年的时候,别无选择然让幼子继承了大统,但是他又担忧发生母强子弱,

  •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说的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王勃是何等天纵英才,《滕王阁序》又是何等的传世名篇,这些我们都在语文课上听过。但似乎老师却从来没有提起,诗中所写的风景如画的滕王阁在何地方?而“滕王”又是何许人也。所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滕王李元婴,他本人不是很出名,但是他全家非常出名,几乎都是皇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