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并未“挥泪斩马谡”?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

诸葛亮并未“挥泪斩马谡”?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30 更新时间:2024/3/5 15:37:53

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马谡(公元190—228年),字幼常,襄樊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他一生中最出名的事件是失守街亭,被斩。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在当时蜀汉政权的同僚中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连后来接替诸葛亮为丞相、被称为蜀汉“四英”之一的蒋琬,也称赞马谡为“智计之士”。

说起马谡的死,人们历来都认为马谡是在街亭之战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京剧《失街亭》就是讲的这一段。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第95、96回《马谡拒谏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描写马谡立下军令状,以王平为副将,率兵25000人出守街亭。马谡在街亭失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诸葛亮挥泪将马谡斩于营门,这就是所谓“孔明挥泪斩马谡”。那么在历史上,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挥泪斩马谡?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一个军纪严明的军师诸葛亮,形象自然高大;马谡本在历史上也算不上是大人物,但他失街亭回到诸葛亮军营负荆请罪,虽然招来杀身之祸,但知名度却得到大大提高。但是,对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史实与之有很大的出入。西晋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诸葛亮传》、《王平传》、《马谡传》、《向朗传》及后来裴松之为其作的注释中,记叙了“斩马谡”真相。

第一、《马谡传》中裴松之注,提及《襄阳记》中的记载说马谡临死前,曾写信给诸葛亮:“丞相平日待我像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我也把丞相当做自己父亲。这次我犯了死罪,希望我死以后,丞相能够像舜杀了还用禹一样,对待我的儿子,我死了也没牵挂了。”后诸葛亮待其遗孤如同己出。看这一段,就知道马谡死前未曾有机会再与诸葛亮谋面,否则也不必要写这么一封信,要诸葛亮效仿舜杀鲧而用禹的故事,将遗孤托付于诸葛亮了。而后又称“十万之众为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马谡的确是死了,但以上均未提及马谡是如何死的。在《诸葛亮传》中只称诸葛亮“戮谡以谢众”。

第二、《诸葛亮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第三、《王平传》:“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

从这三传来看,诸葛亮确实下令处死马谡,但到底有没有付诸实施,即使实施了,又在什么地方?都没有答案。但是,《三国志》卷41《向朗传》:“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后事。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在《向朗传》中还有这样记述:“向朗(时向朗为丞相长史)素与马谡善,随军征战街亭,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三国志》卷39《马良附马谡传》: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谡下狱物故”,即病死狱中。

综合以上史料,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谡不遵诸葛亮守街亭的指示,惨败而归,导致陇右三郡得而复失,蜀军退回汉中。马谡深知后果严重,因此便畏罪潜逃,而身为丞相长史的向朗碍于情面或出于爱才之心,知情不报,事泄后导致他被免官职,在家赋闲达20年之久,而马谡最终也被缉拿归案。后来,诸葛亮打算对其行刑,然而还未及行刑,马谡便病死在狱中,并非被诸葛亮名正典刑或说“斩马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司马炎纵欲过度而死:晋武帝司马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265-290年在位,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

  • 清代光绪皇帝血泪童年:在后宫惨遭太监虐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清代光绪皇帝血泪童年:慈安太后一生未曾生育,对养育小孩的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慈禧虽然育有一子,但那是二十年前的事儿了,现在的她操持帝国政务,一天到晚忙得昏天黑地,哪里顾得上抚养小光绪。当然,要说慈禧对光绪帝撒手不管也不是事实。这不,登基大典刚过了没几天,慈禧就下令将光绪的乳母撵走。确实,光绪四岁多了

  • 李世民死后李承乾就能继位 李承乾为什么还要选择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承乾和李世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身为太子,为何却要谋反得天下?有一种太子叫作英主的太子,尤其是那种还挺能活的英主,当他们的太子大多没有好下场,公认的英主无外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如果再加几个人的话,我认为秦皇之前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赵

  • 李治不是李世民最聪明的儿子 李治是怎么坐上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高宗李治是怎么登上皇位的?是因为李治谋略过人还是才智过人?唐高宗李治,唐代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亲长孙文德顺圣皇后,大哥哥太子李承乾,二哥魏王李泰。那么在李世民的三个嫡子(长孙皇后所生的儿子)里,李治并不是最聪明的,也不

  • 在三国众多谋士中,才谋高比司马懿的有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懿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和谋略家,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足智多谋,为曹操出了很多妙计,比如,关羽围攻樊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吓得要迁都,这时,司马懿建议曹操勾结孙权,偷袭关羽后路,最终导

  • 李世民和康熙相比 两人谁更加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和康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李世民和康熙谁更厉害?他们俩有哪些共同特点,又有哪些不同处?李世民, 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代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从而可见唐太宗李世民的才能,本领有多高。李世民,从小从军,对

  • 万历皇帝为什么要清算张居正 张居正为何落到这样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万历皇帝和张居正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万历皇帝是怎么清算张居正的?万历皇帝是怎么清算张居正的?明代的张居正即是首辅又是两朝帝师,但是他为什么在万历十年死了之后,就遭到了他的学生万历皇帝的残酷对待。那么咱们先说他是怎么对待的,首先万历皇帝当时计划要

  •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后宫中的女人又是怎么处理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一统了天下,可六国后宫中的女人该何去何从?前言:秦始皇一统天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巩固统治,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功勋流传千古。但有一件事情却让他很头疼,那就是六国后宫中的众多美女该如何处置呢

  • 朱樉:明太祖朱元璋次子,他为何被人下毒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朱樉,明朝宗室,明朝第一任秦王,明太祖朱元璋次子,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明代九大塞王之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洪武三年(1370年),封秦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于西安。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为宗人令。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因其在藩国多

  • 万历皇帝长达28年不上朝 万历就不怕权力被架空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对明代万历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万历皇帝为何28年不上朝,他不怕自己的江山被他人架空吗?1572年五月二十二日,明穆宗病危,他握着高拱的手嘱托道:“我儿继位后,以后天下大事就多累烦先生了。”高拱在内阁中悲伤地叹息道:“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高拱口中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