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7位下台后人间蒸发的皇帝:建文帝生死成谜

盘点7位下台后人间蒸发的皇帝:建文帝生死成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414 更新时间:2023/12/6 22:46:21

古代封建帝王,包括因种种原因被废黜而下台的帝王,其生平起居,史书一般都有详尽的记载。然而,盘点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史,却发现有7位帝王被废黜后竟生死不明,好似人间蒸发,给史书留下一片空白,也给后人留下一团迷雾。

刘贺

当了27天皇帝,因荒淫无度被赶下台

公元前74年,汉王朝第六任帝王、22岁的昭帝刘弗陵死时因没有儿子,他的侄子昌邑王刘贺幸运地被权倾朝野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扶上了汉王朝的帝王宝座。刘贺是个典型的浪荡公子。这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实在不是当帝王的料儿。即位后,他不理朝政,终日和宠妃饮酒作乐。

更荒唐的是,刘贺竟召先皇宫女淫乱,大臣的劝谏,他根本听不进去。霍光和大司农田延年商议后,禀报太后,决定废黜刘贺。

不久,霍光召集丞相、御史、将军、列侯等朝廷大官至宫中,共商废黜刘贺之事。闻听霍光要废黜皇帝,众人惊愕失色,没人敢发言。只有田延年手握宝剑,附和霍光之意。接下来,群臣同意了霍光的意见。霍光又将此事告知皇太后,皇太后勉强同意。霍光当即将刘贺从封国带来的200多名心腹官宦一网收捕,下了狱。

解决了刘贺的心腹后,皇太后召见刘贺,并布置禁兵把守宫中。待皇太后责问刘贺之时,霍光等出班奏本,并由尚书令宣读刘贺的恶状,指陈他即位以来仅27天,就做下了1127件荒唐事。当尚书令读到刘贺“当废”时,皇太后当即表示同意。霍光随即上前,解脱其玉玺,奉献给皇太后,转身扶刘贺下殿。

刘贺离开了尚未坐热的帝位,被押送到始封地昌邑,从此便再也没有消息。

曹芳

自身不争气,被司马家族赶下台

曹魏王朝的第三任帝王曹芳,是魏明帝曹叡的养子。公元239年,曹叡病死后,年方8岁的曹芳登上了魏国的帝位。

曹芳即位后,由曹操的侄孙、大将军曹爽和太傅司马懿辅政。曹爽和司马懿明争暗斗,最后,曹爽被司马懿所杀。魏国的军政大权,从此落入司马懿之手,年幼无知的曹芳,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幌子而已。

令人遗憾的是,曹芳也是一个太不争气的帝王。成人后沉溺于酒色中不能自拔。曹芳越是昏愚,司马氏父子越是专横。

公元251年,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专权。这时,快20岁的曹芳,对司马兄弟的专横日益不满。不久,左右臣僚劝曹芳诛杀司马昭,以解除司马兄弟对朝廷的威胁。诏书都写好了,可曹芳畏惧司马兄弟的势力,不敢下诏。

事后,司马兄弟得知了这一情况,就合谋废黜曹芳。司马师假借皇太后令召集群臣,商议废黜曹芳。众臣慑于司马家族的势力,不敢有异议。

司马师又派皇太后叔父郭芝去告知太后。当时,太后正和曹芳对坐。郭芝直截了当将司马师欲废曹芳的事告知了太后和曹芳,曹芳惶恐不已,太后也很不高兴。

太后要求见司马兄弟,然而郭芝不答应,只要求曹芳快点交出玺绶。曹芳迫于司马师的威势,遣人取来了玺绶。司马师得到皇帝玺绶后,又遣使者授予曹芳齐王印绶,让其移居宫外。曹芳此后再也没有了消息。

元晔

做了5个月皇帝,从此生死不明

公元530年,北魏王朝在野心家尔朱荣等人的折腾下,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时,孝庄帝元子攸,不甘北魏大权旁落尔朱氏手中,于是诈称皇太子出生,召尔朱荣入朝。

9月的一天,孝庄帝在明光殿埋伏下士兵,遣使去唤尔朱荣来见太子。

尔朱荣入宫落座后,见少卿鲁安、典御李侃希等抽刀从东侧门闯入,当即起身直奔御座。孝庄帝横刀膝下,亲手杀死了尔朱荣。

尔朱荣死后,他的侄儿,汾州刺史尔朱兆为了替死去的叔父报仇,发兵攻入京师洛阳,俘掠了元子攸。长广王元晔,被尔朱兆拥立登上了帝位。

元晔即位后,即封尔朱兆为大将军,并进爵为王。这样,北魏的大权仍为尔朱氏把持。元晔称帝后,尔朱兆自以为拥立有功,杀死皇子,污辱嫔妃,大杀宗室成员和朝廷其他官员。不久,尔朱兆满载着掠夺的财物到了晋阳。临走之际,留下叔父尔朱世隆牵制元晔。

尔朱世隆也是一个心肠毒辣的野心家。留守洛阳不久,就密谋趁元晔母亲卫氏出行之际,遣数十人扮成劫盗在街巷中将其杀死。

公元531年,一直觊觎北魏王朝大权的尔朱世隆以长广王与孝庄帝关系疏远且无威望为由,欲废黜长广王另立亲近。时逢元晔出行郊山,尔朱世隆擅作禅文,硬是逼迫元晔禅位于曾装聋扮哑达8年之久的广陵王元恭。元晔被迫交出帝位后,被降为东海王。满打满算做了5个月帝王的元晔,从此以后生死不明。

孙亮

夺权的消息传到敌人耳中,不战而败

孙亮是吴王朝的第二任帝王,早在父亲孙权在位时,就因母贵而被立为太子。

公元252年,孙权病终,年仅9岁的孙亮在大将军诸葛恪等人的扶持下,登上了帝位。

诸葛恪大权在握,不顾众大臣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发兵20多万攻打魏城淮南,结果魏守将张特奋力死守,诸葛恪连攻月余后以失败告终。孙亮的堂侄、侍中孙峻乘机在孙亮面前诬告诸葛恪图谋政变,将诸葛恪及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弟弟奋威将军诸葛融及他的3个儿子全部诛杀。

诸葛恪被诬杀后,吴王朝的大权又落到了孙峻和其堂弟、时任大将军的孙綝手中。不久,孙峻因病暴死,集侍中、武卫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等官爵于一身的孙綝独揽军政大权。

一向倨傲的孙綝根本不把孙亮放在眼中。孙綝根本不买孙亮的账。年龄虽小,但头脑比较清醒的孙亮与大将军刘承、黄门侍郎钱纪密谋,决定诛杀孙綝,夺回大权。

孙亮命全皇后的兄弟全纪将此事通报给任卫将军的皇后之父全尚,并再三告诫全纪不要告诉与孙綝“同堂姊”的母亲。然而,消息还是传到了孙綝耳中。

孙綝得知后,立即发兵包围了皇宫。孙亮闻讯,十分愤怒,带箭执弓欲出,准备和孙綝拚个死活。侍中近臣、乳母等人怕孙亮敌不过孙綝,一起拖住他不让出去。

随后,孙綝遣中书郎李崇夺了孙亮的皇帝玺绶,并强迫众臣僚在他制造的所谓孙亮罪过的布告上签名。尚书桓彝不肯署名,竟被孙綝当场斩杀。孙綝遣将军孙耽将孙亮送回会稽,又派人将全尚在贬往零陵的途中杀死。16岁的孙亮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了下落。

阿速吉八

稀里糊涂被推上帝位

在混战中失踪

元天顺帝阿速吉八,也是在权臣的斗争中被拥立为帝的。

公元1328年,阿速吉八的父亲、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病死后,阿速吉八理所当然成为帝位继承者。然而,大权在握的佥书枢密院使燕铁木儿,为保自己的功名富贵,却决定拥立武宗海山之子、镇守江陵的怀王图帖睦尔为帝,他召集百官,当场宣布:“立江陵怀王图帖睦尔为帝,有敢不顺者斩!”

随后,燕铁木儿与西安王入守内庭,分别派心腹到枢纽地段防守,派遣守卫军长严把通往皇宫的街巷。自认为万无一失后,燕铁木儿派人迎怀王图帖睦尔于江陵,不久图帖睦尔便在大都称帝。留守上都的左丞相都尔苏因不满燕铁木儿的所作所为,又立皇太子阿速吉八为皇帝。

阿速吉八年方9岁,稀里糊涂地当了帝王。这样,元王朝一时在大都和上都出现了两个帝王。图帖睦尔大为恼怒,命燕铁木儿率兵攻打上都。最后,上都一方战败。天顺帝阿速吉八在这场混战中神秘失踪。

李重茂

被太平公主

扶上帝位又撵下台

公元710年6月,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后,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主持朝政大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

李重茂即位,年仅16岁。李重茂即位后,韦太后临朝称制。依附韦太后的中书令宗楚客、太常卿武延秀等人,秘密上书韦太后说:“应该早些废去殇帝,改朝换制,以便韦氏一统天下。并宜早些除掉图谋不轨的太平公主,以扫清立国换制之路。”

不料如此重要的机密,竟被与宗楚客关系密切的兵部侍郎崔日用获知。崔日用即派宝昌寺僧普润秘密告知李旦之子、太平公主的侄儿李隆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等人合议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兵诛杀了合伙作恶的韦太后、安乐公主以及亲韦后的武延秀等人。随后又大规模地捕杀韦氏亲党。中书令宗楚客身穿破衣烂裳,乘毛驴逃出,至通门,被守门者认出,绑回后斩杀。

韦氏亲党既诛,太平公主暗中密谋迎立曾被武则天废黜的李旦复位。太平公主矫诏少帝李重茂命,愿让位于相王李旦,李旦推辞不受。中书舍人、参加机务的刘幽求又去做李隆基的工作,让李隆基劝父王李旦复位。李隆基却说:“父王生性恬淡,不以世事为念,况且现在帝王是其亲兄的儿子,怎么肯替换掉他呢?”刘幽求再三劝说,李隆基才入见相王李旦,好言相劝李旦再次复位,李旦这才同意了。

次日,蒙在鼓中的李重茂照旧上朝。朝堂之上,太平公主突然向大臣们宣布说:“皇帝打算让位于其叔父,众臣同意吗?”刘幽求跪着附合。这时,目瞪口呆的李重茂还不明白是咋回事!太平公主于是说道:“天下之心已归顺相王,这座位也不再属于你了!”不几天,李重茂被囚禁于内宅。

后来,李重茂的哥哥、任集州刺史的谯王李重福在一些原被贬出朝廷的官吏支持下,自立称帝,同时封弟弟温王为皇太弟。然而没过几天,李重福即兵败被杀。被姑姑太平公主等人扶上台又撵下台的李重茂,再也不知所终。

朱允炆

敌不过强劲对手

焚宫后消失

600多年后,同样的灾难又降临在明王朝第二任帝王、建文帝朱允炆的身上。朱允炆是继太祖朱元璋之后登上帝位的。

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时,已经20多岁,头脑还比较清醒。即位不久,针对“诸王拥兵自重”的现状,他听从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等人建议,决定削夺各地藩王的权力。

当时,建文帝考虑到燕王朱棣势力强大,因而未对朱棣下手,他先废周王,以此牵制燕王。不久,又削除了湘王、齐王、代王、岷王4个亲王的藩王爵位,并将他们废为庶人。朱允炆的所作所为,当即引起了朱棣的警觉。

就在朱允炆称帝的第二年,朱棣以祖训“如果朝廷内已无忠臣,而奸佞之辈满朝,则亲王可以训兵待命,为天子清除掉周围的奸臣”为由,举兵发难。

智勇而有雄才大略的朱棣,在父皇在世时,就多次受命带兵出塞征战,因而起兵后仅一个月,就攻下了北平周围许多重要的关口和州县。建文帝和齐泰等人商议后,以朱棣谋反为由,发布告示,要讨伐燕王。

但建文帝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将领,只好派年已古稀的太祖时的将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北上讨伐燕王朱棣。只有13万兵力却号称30万的南军,被朱棣统领的北军,在今河北正定一带打得一败涂地。消息传到南京,建文帝顿时忧虑万分,和黄子澄商议对策后,又派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取代耿炳文。

李景隆调集各道兵马,纠合耿炳文的余众,共计50万兵力,扎营于河间。朱棣得知此情后,对诸将说:“李景隆是纨绔子弟,何时还学过布兵打仗,今领50万来犯,不过是第二个赵括罢了。”果然,交战不久,南军又一次大败。多次击败南军后,燕王朱棣乘胜挥师南下,包围了京师。

无可奈何之中,建文帝遣人与朱棣议和,并以割地为条件。一心要夺得帝位的朱棣根本不予理睬,向京师发起了猛攻。

负责把守南京金川门的建文帝的叔父、谷王朱穗,以及屡战屡败的李景隆,面对朱棣的威势,开门放入燕师。建文帝闻讯,知道形势再也扭转不回来,遂纵火焚宫。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终未能找到建文帝。建文帝到底是死是活?至今仍是一团迷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乾陵在哪?武则天是怎样为高宗李治选择陵地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李治合葬的乾陵简介,武则天乾陵之谜大揭秘,武则天乾陵图

    武则天是怎样为高宗李治选择陵地的?如何选择皇陵地址,是对帝王执政能力的一个具体考验。武则天为高宗李治选择乾陵作为归息之地,不但能传递出她操盘天下时忠于先皇的政治姿态,而且是她和李治情感发展的必然。683年12月,李治走到生命的终点时候,最关心的就是身后大事。透过《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我们看到李治

  • 清顺治皇帝壮年暴毙的背后隐情 揭秘顺治帝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死因太尴尬,顺治皇帝怎么样,顺治皇帝怎么才活了20岁

    顺治为什么会突然不治而亡?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夜里子时,深宫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养心殿驾崩。就在顺治驾崩后的第三天,不满八岁的康熙登上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皇宫中很快恢复了平静,但是让人们迷惑的是,24岁的顺治皇帝,一向身体强健,从未听说有什么疾病缠身,为什么会突然不治

  • 康熙为什么三十年不葬祖母孝庄皇太后?孝庄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的母亲和孝庄皇后,孝庄37年不下葬不腐烂吗,康熙为何不下葬孝庄

    康熙为什么三十年不葬祖母孝庄皇太后?6岁的福临被拥立为新皇,是权力斗争的微妙结局,但是在众多的皇子中选中福临,而多尔衮表示同意,这就和福临的母亲孝庄太后分不开了。对于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这也是清初四大疑案之一。传言的产生,始于张煌言(即张苍水)所写的七言绝句。在这首题为《建夷宫词》的

  • 中国历代帝王反贪力度仅次朱元璋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是暴君还是明君,明朝反贪力度空前绝后,朱元璋是政治家吗

    雍正:人们的普遍印象是乾隆比雍正仁慈,但实际上,乾隆朝对贪官的惩处远严厉于雍正朝。雍正年间,惩贪实行“完赃减等条例”。凡贪污挪用公款的犯官,如果在一年之内将所贪的公款全部补赔,就可以免死减罪发落。乾隆却克服巨大阻力,毅然废除了“完赃减等条例”。不管你家里多有钱,贪污白银只要满了一千两(相当于今天的二

  • 哪位“神人”从蒙古屠刀下拯救数百万中原百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谁的意思和含义,那个人指的是谁,哪位怎么回答

    神人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是元代的开国大臣和名相,人称“神人”。他的智慧和才能与人们耳熟能详的萧何、诸葛亮、魏征、房玄龄等比较起来是毫不逊色的。但是,有关他的故事似乎在民间流传甚少,有关他的影视作品更是鲜见。这对一位历史名人来说,无论站在什么角度看,都是很不公平的。所以,笔者把这位元代名相介绍给读者,目

  • 历史上第一个号称皇帝的女人并非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则天比李治年龄大多少,武则天是第一个女皇帝吗,武则天为什么想当女皇

    提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人们心目中铁定的概念便是武则天。殊不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其实另有其人,她便是陈硕真,是浙江淳安县梓桐镇人。为何她没有武则天那么有名,可能是因为她没有武则天那样的影响之大,没有武则天那样的宫廷秘闻,没有武则天那样的传说种种。然而,她确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陈硕真

  • 数风流人物: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乱世流氓和枭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史上十大流氓和枭雄:历史上有这样一群人,如果他们不幸生在和平年代,只是一帮一无是处的二流子。在高高在上的正人君子眼里,他们贪婪、好色、奢侈以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仿佛全身上下无一处不讨厌,无一处不烦人,轻财败家丧德败俗这辈子眼看就要毁了。可是有一天,世道突然乱了,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秩序,礼法被抛在了一

  • 书圣王羲之气量窄:遭人耻笑竟然被活活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羲之书六角扇为什么笑而不答,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唯有一点像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之死:三国英雄周瑜是气死的,这,我们都知道;可是史上第一书法家王羲之,也是被气死的,想来,真为之叹气。王羲之不是被别人气死的,是被自己气死的。实际上,周瑜也不是被别人气死的,也是被自己气死的。周瑜若大气一些,若大度一些,没有一股“既生瑜,何生亮”的羡慕嫉妒恨的恶劣情绪,又何至于被诸葛亮气死

  • 清朝第一帝皇太极暴毙 因过于肥胖中风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宣德皇帝为什么早死,神级帝皇,古代皇帝早死的原因

    皇太极暴毙死因:盛京,黄昏。残阳洒落在大清国高大巍峨的宫殿上。宫殿正门为大清门。从这扇宫门进去,穿过一重又一重大殿和楼阁,最里面就是清宁宫。这是大臣们应该止步的地方了,因为这是皇宫内院。清宁宫东边有一暖阁,大概二三十平方米。暖阁南北两小间,每间都有一张炕。乍一瞧,这房这炕,与一般大户人家差不了多少,

  • 无路可退:水浒传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四个半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水浒传为了兄弟情义上梁山的人,梁山最艰难一战,梁山好汉的下场

    逼上梁山:逼上梁山是中国很特殊的词语之一,过去穷人造反用过它,改革开放后一些无业者做买卖也用过它,据说一些黑道中人也很爱用这个词。具体为什么用,在什么场合用可以不去细究,以一个词能历经几百年,在不同社会形态,不同社会阶层通用,这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也很能说明一些问题。其实,这四个字广泛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