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唐朝的“京漂族”:杜甫曾在长安漂泊10年

揭秘:唐朝的“京漂族”:杜甫曾在长安漂泊10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613 更新时间:2024/1/3 15:06:00

唐朝京漂族杜甫京漂族是指那些长期在京城工作和生活但没有京城户口的流动人口。据报道,如今北京的京漂族多达360万人。这个数据仅指在北京居住了半年以上并且办理了暂住证的人数,如果算上短期的和没办暂住证的,估计不少于500万人。

京漂族算不上新生事物。唐朝的时候,首都长安就有不少京漂族。如大诗人王维、杜甫、浩然等,都曾当过京漂族。

王维15岁时就到京城交游了。由于天资聪明,多才多艺,王维一到长安很快就成为王公贵族的宠儿。《旧唐书》中说:“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尤为岐王所眷重。”此外,从王维的《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等诗也可以看得出,他经常是王府的座上客。

王维虽然在京城混得不错,但毕竟是京漂族,身在他乡难免经常思念故乡和家人。17岁那年的重阳节,他作了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实际上也是当代京漂族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不过,王维的京漂生涯还是挺值的。由于在京城结识了众多上流社会的知名人士,为他在科举考试中胜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1岁那年,他便考中了状元。王维算是京漂族中的佼佼者。

与王维比起来,杜甫的京漂处境就差多了。从35至44岁,杜甫在长安整整漂泊了10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及第。父亲去世后,他断了生活来源,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迫于生计,他只好从野外采来一些草药,到长安城里摆地摊。有时候卖药挣不到一天的伙食费,就只能到熟人和朋友家去蹭饭吃。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对自己的这段穷困生活描述道:“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后人称他的这段经历是“落第高才苦长安”。

杜甫困居长安期间,不断向权贵投诗,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但收效甚微。40岁那年,也就是京漂了6年之后,他进献的《三大礼赋》终于受到了唐玄宗的赞许,命其待制集贤院。“待制”相当于获得了当官的资格,但还得等候任用。这一等又是四年,直到44岁时才被授了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职。然而,杜甫上任没几天,就爆发了安史之乱,他又失业了。

杜甫京漂10年,总算还是获得过一个小官职,比起孟浩然已属幸运者了。孟浩然京漂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多,但毕竟是空手而归。孟浩然40岁那年到达长安后,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即席赋诗,满座皆为之倾倒。可在科举考试中,他却名落孙山。

落榜后的孟浩然本来有过一次极好的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可惜他未能把握住。一天,好友王维私下里邀他到官署内游玩,不料唐玄宗忽然驾临。孟浩然慌忙躲到床底下避驾。王维不敢隐瞒,乖乖地将实情告诉了玄宗。玄宗便让孟浩然出来相见,问他有什么诗作。孟浩然便吟诵了自己的《岁暮归南山》。当他吟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时,玄宗大为不爽,说:“你自己不来求取功名,我也未曾嫌弃过你,你怎么诬陷我呢?”于是被放逐回家。这么好的一次机会,只因吟诗不当给糟蹋了。孟浩然显然是京漂族中的失败者。

除了这些进京求仕的读书人外,长安京漂族中还有不少经商求财者。如《太平广记》卷243“窦葽”条中记载的胡人米亮,就是一个跑业务的京漂族。米亮在长安拼搏了7年,始终没混出什么名堂。后来由于给长安首富窦葽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做成了一宗大买卖,窦葽便送给了他一座宅院作为酬劳。这位外籍京漂族就这样熬出了头。

无论是唐朝还是现在,京漂族的目的都是为了求发展。虽然现在的京漂族机会更多,但竞争也更为激烈。而且,现在的京漂族想在京城立足,还得去公安局派出所申办暂住证,否则会被当作盲流遣返。不知道当年长安“京漂族”是否也需要办理暂住证,是否深更半夜有警察逐户敲门查暂住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宋真宗亲手为三个男人戴花有何暧昧?宋真宗秘史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和前朝公主是真爱吗,赵恒父亲简历,男子为女子戴花词句

    宋真宗为何亲手为大臣戴花?宋真宗即将去泰山封禅,命令枢密使陈尧叟为东京留守,马知节为大内都巡检使。在离开京城之前,宋真宗特别宴请两位主持京城事务的领导,真宗很有意思,不但有美酒佳肴,甚至还让宫中美女出来倒酒伺候。陈老爷和马老爷都觉得倍有面子。不过,和皇帝吃饭,也就是吃个脸面。真宗自己当然是无拘无束,

  • 辛弃疾不为人知的一面:有酷吏恶名 有拍马嫌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辛弃疾单枪匹马闯敌营,怎么评价辛弃疾,对于辛弃疾的评价

    辛弃疾不为人知的一面:在我们的印象中,着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是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物,一是能写诗,“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被誉为豪放派的鼻祖;二是能打仗,“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用现代的语言来说,他是武将之中写诗最好的,也是诗人之中最能打仗的,是个“跨界”的双

  • 霍光:敢废昏帝的辅政大臣 一生效仿周公辅幼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霍光是忠臣吗,霍光家人为什么要谋反,霍光乱政

    霍光的一生:霍光,跟随汉武帝近30年,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汉武帝死后,他受命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20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成为西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麒麟阁十一功臣第一。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出身颇有一点戏剧性。他的父亲叫霍中孺。史书对霍中孺记载不多,只知

  • 明光宗朱常洛为何被称“一月皇帝”?朱常洛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常洛下一个皇帝是谁,明光宗朱常洛为什么在位一个月,明光宗之后的皇帝

    明光宗朱常洛是怎么死的?翻开明史,有位史学界称为“一月皇帝”的皇帝,引起了笔者注意。原来,他就是明代第14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可以说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其实,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好容易苦熬到三十九年之后,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

  • 历史上刘义隆是怎么一步一步登上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文帝如何登上皇位,刘恒是如何登上帝位的,为什么是刘恒继位

    历史上刘义隆是怎么一步一步登上皇位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刘义隆于义熙三年(407年)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成人后身高七尺五寸(181.5厘米),博览群书、涉略经史,擅写隶书。义熙六年(410年),刘裕命刘粹辅佐年仅四岁的刘义隆镇

  • 历史上刘宋开国功臣徐羡之最后善终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开国元勋有哪些善终,大明开国功臣排名结局,善终的开国功臣

    历史上刘宋开国功臣徐羡之最后善终了吗?其实没有,宋文帝稳固了权力,以废弑君主等罪名下诏将徐羡之逼得自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徐羡之早年在桓楚就担任过桓脩的中兵曹参军,当时刘裕同为桓脩中兵参军,故此两人深深结交。元兴三年(404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并攻下建康,即以徐羡之为镇

  • 刘宋开国功臣傅亮最后善终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明开国功臣排名结局,善终的开国功臣,朱元璋时代善终的功臣

    刘宋开国功臣傅亮最后善终了吗?其实没有,元嘉三年(公元426年),遭宋文帝诛,时年五十三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长居西省傅亮博览经史,尤其擅长写文章。早年曾经担任建威参军及行中军将军桓谦的参军。桓玄篡位时就因傅亮博学而有文采,于是选了他担任秘书监,想要他整理好秘阁藏书。可是

  • 历史上的刘墉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墉真的是一个好官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墉真的是宰相吗,真实的刘墉是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的刘墉真的是罗锅吗

    还不了解:清代刘墉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吗?在早年的清宫剧中,编剧经常喜欢拿一些著名的清代官员调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纪晓岚,和珅,还有刘墉这三个人。尤其是刘墉,人家堂堂的一个正经大学士却被调侃成刘罗锅,偏偏编剧还改编的极好,以至

  • 乾隆皇帝都留下了什么问题 嘉庆皇帝为何如此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嘉庆皇帝是不是乾隆儿子,乾隆临终给嘉庆说了什么,乾隆皇帝为什么选择嘉庆为继承人

    对清代嘉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庆皇帝为何是清代最悲惨的皇帝?清代在世两百多年,历经皇帝十二位,然而其中最悲惨的皇帝却被公认为是嘉庆帝,而不是末位皇帝,这是什么原因呢?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首先嘉庆帝有着一位失败的父亲,乾隆皇帝在位60年,却极其希望自己治理的大

  • 论能力高顺比张辽还要厉害 高顺被杀时为何无人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不超为何能杀死罗通,高顺张辽还有两个,高顺有多厉害

    还不了解:高顺和张辽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顺的能力和人品都在张辽之上,为何就没有人为他求情呢?三国中,有一个严重被低估的历史人物,他就是高顺,此人不管是能力还是人品,都在张辽之上,可是在吕布战败被俘之后,张辽都因为有人求情而得到曹操重用,高顺却没有任何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