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梓的死因存在哪些争议?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朱梓的死因存在哪些争议?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522 更新时间:2024/1/5 7:02:26

朱梓,明朝宗室,明朝唯一一任潭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八子,母为定妃达氏。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初六日生。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初七日,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皇八子朱梓被封为潭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建潭王宫殿于长沙;洪武十八年(1385年)十二月,朱梓就藩于长沙府。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初三日,潭王朱梓与潭王妃自焚于家中,年二十二岁,无谥。

人物争议

死因

潭王朱梓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八子,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生,次年被封为潭王。洪武十八年(1385年)十二月到封地湖广长沙府。他机敏好学,善文章,常召集府中儒臣宴饮,并让他们即席赋诗,亲自品评高下优劣,优者赏以金币。王妃于氏是都督于显的女儿。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于显之子宁夏指挥于琥被卷入胡惟庸案,旋即被杀。朱梓闻讯后非常紧张。朱元璋派人对他进行安慰,并召其入京,结果使朱梓更加害怕,便与王妃于氏一起自焚而死。由于无子,封国被除。

史记分析

这是《明太祖实录》和《明史》对朱梓一生的记载。如果仔细推敲,就可发现这一记载存在问题:首先,朱元璋对儿子虽然要求十分严格,但俗话说得好,“虎毒不食子”,他对儿子的为非作歹至多就是警告一下。皇三子晋王准备谋反,朱元璋都原谅了他。这样看来,即使朱梓岳父一家真的追随胡惟庸谋反,他受株连的可能性也不大。作为朱元璋的爱子,这一点朱梓应该清楚。他身后的退路依然宽广,根本没必要阖家自焚。

其次,朱梓之死很难与胡惟庸案联系起来。朱梓的岳父于显在洪武二十年(1387)就已病逝。他被列名胡党是因其子宁夏卫指挥于琥的缘故。于琥被卷入胡案是因为受到了一个叫封绩的人的攀援。据朱元璋为胡惟庸案发布的《奸党昭示录》称,封绩是一个被谪至南海居住的罪犯,曾上书揭发胡惟庸专权。胡得知后威胁他说:“你今犯死罪,若去北边走一趟,便饶你不死。”封绩同意后,胡惟庸便把他送到宁夏耿指挥、于指挥(即于琥)等处,由他们引导出境与北元勾结。这里的记载显然不足凭信,胡惟庸要干谋叛这种株连九族的事,派什么人去联络不行,偏要派一个反对他的人。

胡惟庸死后,封绩又被李善长长期包庇。封绩案发之时就是李善长案发之时,于琥被归入胡党是在李善长案发后开始的。

李善长案发生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五月,且此案系从李善长及吉安候陆仲亨、平凉候费聚等高官显贵抓起,顺藤摸瓜,由大及小,于琥仅是一个指挥,只不过是一个小喽罗,不可能被首先处死而打草惊蛇。朱梓自焚在四月初一,他听到于琥案发应在三月,但实际上于琥此时仍安然无恙。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明朝史臣将朱梓之死和于琥被卷入胡党案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生拉硬扯在了一起。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掩盖某些见不得人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便将此事与朱元璋强夺陈友谅妻妾联系起来,对朱梓自焚作出了另外一种解释。

朱梓的生母阇妃(或说妲定妃)原是陈友谅之妾。陈友谅失败后,她被朱元璋收纳。朱元璋对此并不避讳,他在自撰的《大诰》中曾提及此事。他说:“朕在天下尚未平定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四年,在军中从未妄夺一妇人女子。唯有攻下武昌以后,因恼怒陈友谅屡屡起兵相犯,故夺其妾而归。”朱元璋掠夺陈友谅之妾有很强的报复心理,想必被掠者受宠爱的可能性不大,他对朱元璋有忌恨之心也在情理之中。

查继佐的《罪惟录》和何乔远的《名山藏》详细记载了这件事:阇氏(或说达氏)入宫后,没多久就生下了陈友谅的遗腹子朱梓。后来朱梓被封为潭王,赴封地之前先去向母亲告别。阇氏告诉他说:“你是汉王陈友谅之子,你父被杀后,我为你忍辱偷生于此快二十年了。你到封国后要时刻准备为父报仇。”朱梓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以后,愤恨异常。他到长沙后,日夜筹划起兵复仇,并在一铜牌上写了“宁见阎王,不见贼王”八个大字,置于密室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复仇。后来,朱元璋听到了朱梓意欲谋反的一些消息,便派徐达之子魏国公徐辉祖对其进行讨伐。朱梓紧闭城门,抱其幼子在城上绕行数周后,将写有“宁见阎王,不见贼王”的铜牌掷到城外,旋即回宫举火,全家一起焚死。朱元璋得报后大怒,便借“妖星乱宫”为由,大肆杀戮宫人,马皇后也脱去簪珥待罪,唯有她获免,宫人大量被杀。

谜团

上述记载仍有可疑之处。首先,据记载皇帝家族世系的谱牒《玉牒》,朱梓系达氏所生,与朱元璋第七子齐王朱榑是同母兄弟。即使确为朱元璋掠夺的陈友谅之妾,且陈友谅有遗腹子,那么朱榑的可能性要超过朱梓。其次,朱梓生于洪武二年(1369),距至正二十三年(1363)陈友谅之死已经六年。再次,前述记载中提及朱梓自焚后,马皇后脱去簪珥待罪,其实马皇后早在洪武十五年(1382)就已病逝,根本不可能在洪武二十三年还有所谓待罪之举。通过以上分析可基本断定查、何二人的记载是在明官方记录有问题的情况下,据委巷传闻敷衍而成,难以凭信。既然上述两说均遭否定,那么朱梓自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查继佐《罪惟录·潭王梓传》还透露了这样的信息:朱梓相貌俊秀,性极淫荡,在去长沙就国之前就与不少宫女关系暧昧;他就国后,仍经常借朝觐的名义到京城与情人幽会。每次到京城,都要在宫中住上一段时间。最初朱元璋还以为朱梓是眷恋父母才如此的,不但没有怀疑,反而对他更加宠爱了。今天已无法确证是否朱元璋对此事有所察觉后,朱梓恐惧过度才自焚的。从朱元璋对子女要求的严厉程度推断。如果他知道了此事,朱梓肯定在劫难逃。

依据现有史料。我们只能对朱梓之死作出以上分析。明朝国史的纂修者将朱梓之死与胡惟庸案生拉硬扯在一起,恰恰反映了朱梓之死另有原因。如果不是因为他淫乱后宫的话,那么相关史书肯定隐瞒了更大的阴谋或丑闻,但我们今天已无法破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梓:明太祖朱元璋第八子,他为何与王妃自焚于家中?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朱梓,明朝宗室,明朝唯一一任潭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八子,母为定妃达氏。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初六日生。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初七日,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皇八子朱梓被封为潭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建潭王宫殿于长沙;洪

  • 历史上关于乾隆帝的评价如何?他有多幸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皇帝应该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上,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据《廿二史札记》中记载:“惟我高宗纯皇帝,当大一统之运,临御六十年,亲传宝位,犹时勤训政,享年至八十有九。今上自受禅后,极尊养之,诚无一日不亲承色笑。视孝宗之一月四朝,曾不足比数焉。然则两宫授受,慈孝兼隆,福

  • 朱榑:明太祖朱元璋第七子,因行为不轨而被废为庶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榑,明太祖朱元璋第七子,母达定妃。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齐王。洪武十五年(1382年),就藩青州,后命出镇开平。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洪武年间曾参与北征,因此以军功自傲。建文年间,因罪而被建文帝借机削藩,废为庶人,禁锢在京城四年。靖难之变后,明成祖恢

  • 朱桢: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桢,明朝宗室,明代第一任楚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母昭敬太充妃胡氏。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桢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初三日(4月5日)。出生时,攻克武昌的捷报刚好传来,明太祖喜曰:“子长,以楚封之。”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楚王。洪武十四

  • 朱棡: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橚,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朝宗室,医学家,明代第一任周王,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同母弟,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生母待考证(因与朱棣同母,且朱棣本身生母存疑,故其生母可能性有二。孝慈高皇后马氏或碽妃)。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顺帝至正

  • 李世民当初都敢杀自己的亲兄弟 李世民为何没有对老父亲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李世民杀兄弟、娶弟媳,为何没有杀死李渊永除后患?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李渊抓住时机从晋阳起兵,在乱世中建立大统一的唐王朝,史称唐高祖。在历史上,李渊的能力往往被低估,其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李渊在位时间

  • 李世民敢逼李渊退位 李世民为什么还要杀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李世民和李渊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渊被李世民逼迫退位,李世民为何非要杀自己的兄弟不可?说起历史上的唐代,大多数的人都会用“盛唐”两个字来概括这个在历史上辉煌无比的朝代,然而整个唐代的社会,一直弥漫着血腥和政变,从初唐到晚唐,基本上没有停止过,初唐的

  • 安禄山当初出身卑微 安禄山最后是怎么成为祸患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唐代安禄山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卑微的安禄山,为何能成为大唐的祸患?安禄山是一个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从一届凡夫俗子成为了大唐位极人臣的重要人物,可谓是鲤鱼跃龙门,飞上枝头变凤凰。但是他的一路走来,大部分原因并不是他自己的真才实干,主要是李隆基和李林

  • 三国里的袁绍怎么死的?揭秘英雄袁绍的悲剧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袁绍怎么死的?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出身世家大族汝南袁氏,袁家自其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的儿子袁京为司空,袁京的儿子袁汤为司空、司徒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的弟弟袁隗亦至司徒、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达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

  • 名臣张居正为何成为中国唯一顺利改革的改革家?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正改革: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担任明神宗朱翊钧的首辅,达十年之久,是个有作为、具谋略、通权术的大政治家。张居正的改革,了不起,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但对他这种太厉害的人,绝无好感。凡强人,都具有一点使人讨厌的“侵略性”,他总要求你如何如何,而你不能希望他如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