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是谁杀死了杨贵妃?历史上杨贵妃为什么会被杀死

是谁杀死了杨贵妃?历史上杨贵妃为什么会被杀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575 更新时间:2024/3/5 15:36:53

杨贵妃死于马嵬坡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是,杨贵妃魂归离恨的真正原因,或者说是被谁杀死的,诗家有不同的说法。

杜甫白居易观点相反

杜甫名诗《北征》最后一节,写到“马嵬事变”:“忆昔狼狈初:事与古先别……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从其中“中自诛褒妲”一句看,杜甫似乎是说,杨贵妃是被唐玄宗亲自下令处死的。

刘禹锡《马嵬行》诗转述当地小孩子的说法:“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具体细节是:“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意思是,唐明皇在军人的逼迫下,不得已(请特别注意“舍”字)用内含金屑的毒酒赐死杨贵妃。

白居易《长恨歌》叙述唐明皇带着杨贵妃逃至“西出都门百余里”的马嵬驿时,“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显然,白居易认为,杨贵妃是被扈从军人处死的。

郑畋《马嵬坡》诗是这样写的:“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诗中虽然说唐明皇难以忘怀杨贵妃,但主要内容是:拿南朝陈后主(隋军攻占南京时,他跟妃子张丽华、孔贵嫔一起躲在景阳宫一口枯井里)作反衬,说明唐明皇圣明,能够在危急时刻,为了国家利益,下令处死自己宠爱的妃子。

这几首诗,都是唐人咏“马嵬事变”的名诗。他们的观点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三派:杜甫、郑畋似乎认为,唐明皇在处死杨贵妃一事上是主动的;白居易强调扈从军人(六军)的作用,没提唐明皇的作用;刘禹锡介于两者之间,既强调了军人的作用,也没有忽略唐明皇的作用。

那么,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呢?

史书说得也含糊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二引魏泰《隐居诗话》,对刘禹锡、白居易的观点、措辞很不以为然。魏泰特别赞赏杜甫的说法,因为它肯定了唐明皇能够吸取夏商末代君主的失败教训,“畏天悔过,赐妃子以死”。至于郑畋的《马嵬坡》,意思倒是没错,但是,“词句凡下,比托无状”,不值得一说。

今人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一书中,完全不同意魏泰“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的观点。他认为,魏泰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他认为:这几首诗中,白居易写得最好,因为“写出了事实的真相,写出了唐明皇无可奈何的心情,也写出了在危急时牺牲杨贵妃的丑恶表现”;刘禹锡写得不如白居易,“刘虽然也写了事实,但他用‘妖姬’两字,具有‘女人是祸水’的错误观点”“郑畋歌颂唐明皇是圣明天子,违反官军迫死杨贵妃的事实,是不对的”“杜甫还要替唐明皇美化,写得最不行”。

我认为,周振甫先生的观点,也未免带有时代的烙印。其实,孰是孰非的问题,都是可以讨论的。首先,杨贵妃被处死,原本就是多方作用的结果;其次,史书记载也颇含糊,不见得是诗人们故意歪曲;再次,评论诗歌好坏,不能简单依据是否反映了自己认为的所谓“事实”,还应该考虑到写作的时代背景等情况。例如,杜甫写《北征》一诗,时当“安史”乱中,肯定唐明皇“中自诛褒妲”,或许有勉励君王、激励斗志的用意。萧涤非先生的《杜甫诗选注》云:“在当时危急存亡的情况下,把皇帝说成一个昏君,便要影响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情绪……”此说有理。事实上,杜甫也并非真的认为,杨贵妃就是唐明皇亲自处死的上引《北征》诗句,接着还有“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几句。杜甫特意提到当时兵谏主事者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并给他如此崇高的评价。可见,杜甫并没有丝毫抹杀军人作用的意思。他只不过是把话说得委婉一些,艺术一些罢了。

自作孽不可活

其实,杨贵妃的被缢杀,直接原因固然是马嵬坡禁军兵谏和玄宗许可两个。但是,祸根早已种下。对此,新旧《唐书》里的《杨贵妃传》都有所透露。

《旧唐书》云:“及禄山反,露檄数国忠之罪。河北盗起,玄宗以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监抚军国事。国忠大惧,诸杨聚哭,贵妃衔土陈请,帝遂不行内禅……”《新唐书》云:“禄山反,以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国忠入白妃,妃衔块请死,帝意沮,乃止……”

根据新旧《唐书》的如上记载,我们知道:杨贵妃之死,曾经百般讨好她的“干儿子”安禄山是重要有力的推手;后来(公元756年)在灵武继位的太子李亨(唐肃宗),有可能是“马嵬事变”里诛杀杨贵妃的幕后操手。

不过,归根结底,杨贵妃的悲剧,根源还在于她那位臭名昭著的堂哥杨国忠的多行不义,在于她及其姊妹的不懂得谨言慎行,明哲保身。还是应了那句古语:“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杨国忠、杨贵妃兄妹,早在“马嵬事变”之前,已经很清楚地知道,只要玄宗一退,没有人能再罩着他们,他们犯下的罪孽,造成的祸害,立刻就会遭到清算,末日就会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康熙皇帝四个皇后的不幸结局:康熙有几个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清廷入关后的10个皇帝中,数康熙皇帝的后妃最多,先后有4个皇后、3个皇贵妃、1个贵妃,11个妃子,8个嫔,10个贵人,8个常在,10个答应;此外还有一大群难以确定的没有名位的后宫佳丽。您看看,光皇后就有四个。1、康熙皇帝和他的第一个皇后赫舍里氏的关系之谜康熙皇帝的第一个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索

  • 清宫谜案:揭秘香妃究竟被何种恶疾夺去生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香妃之死:在中国民间特别是新疆地区,至今仍广泛流传着乾隆宠妃香娘娘的动人故事。但由于历史记载不详,又缺乏直接的史料佐证,香妃的身世和经历却鲜为人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相传,香妃是出生在新疆喀什噶尔的一个维吾尔族人家的姑娘,名叫买木热·爱孜木。其家族由于在协助清政府军队平息地方叛乱中建树功勋,后来

  • 揭秘:史上首位来中国当“采花大盗”的外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外国采花大盗:1997年,中国颁布的《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外国人未经批准不能在中国境内采集、收购、野外考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实早在300年前,就曾有外国人对中国的植物物种打起了主意。1698年,英国“拿骚号”商船在中国厦门靠岸,一个名叫詹姆斯·昆宁汉姆的男人走了下来。他此行的公开身份是

  • 崇祯帝女儿长平公主的结局:死时有五个月身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长平公主是怎么死的?祯命周皇后自缢,长平公主闻讯前来,看到皇后的尸体,痛哭失声,跪在地上,爬上前想抱住崇祯皇帝的膝。崇祯一脚把公主踢翻,说到:“汝何故生我家?”举起剑来,劈头砍下。公主下意识地抬起左臂一搪,剑锋从左颊扫过,左小臂从肘部下面被齐齐斩断。公主哼了一声,昏倒在地……“汝何故生我家”这句

  • 古代后宫最抢手的女人 被6个皇帝疯抢了60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女子最怕容颜老,时间一直是把杀猪刀。然而,古代一位女子直到60高龄,女人的魅力依旧可以对岁月免疫,这位萧皇后就是一个可以对抗岁月还能在宫廷里被6个皇帝疯抢60年。正如有句广告语说的——年龄对她只是一个数字。她从13岁嫁为隋朝晋王妃开始,历经杨广、宇文化及、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和李世民

  • 多尔衮简介 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多尔衮简介:多尔衮(1612.11.17—1650.12.31),即爱新觉罗·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后金(清朝的前身)的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努尔哈赤一共有十五个儿子,他临终

  • 揭秘: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没有妃子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没有妃子的皇帝: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多半嫔妃一大票。其中数量最多的可能是伪天王洪秀全,一百多个,没有名字只有编号,今天从零零一睡到零零七,明天从二百三睡到二百五。这些皇帝中,有两个皇帝没有嫔妃,隋文帝和明孝宗。明孝宗没有嫔妃是因为他做皇子的时候就跟原配张皇后感情非常好,所以一登基就不愿意娶了。隋文帝没

  • 揭秘:诗仙李白身世探秘是皇室同宗还是西域胡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李白身世探秘:唐朝三位“李”姓大诗人中,李贺可以肯定为皇室后裔,李商隐似乎也与皇室沾亲带故,那么李白与皇室有没有关系呢?李白自己认为与李唐王室关系很密切。在与李唐王室中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人物交往时,诗人经常理直气壮地称他们为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等。李白曾经给唐太宗的曾孙吴王李祗写过三首诗,名为《寄

  • 诸葛亮的四轮车之谜:诸葛亮为何喜欢坐四轮车?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个人物,他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他的举止也与众不同,喜欢挥动羽毛扇,喜欢乘坐四轮车。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里,这样的打扮并不多。以前说过,诸葛亮的羽扇是当时文人的特征,那么四轮车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是个帅哥,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

  • 秦良玉:揭秘中国历史上唯一载入正史的女元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秦良玉:秦良玉(1574-1648),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末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花木兰”,也是在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被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她代夫出征,北上抗清,战功卓著,《明史》专门用了一个章节《秦良玉传》来记录她。秦良玉是一个秀外惠中的女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