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任圜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会被赐死?

历史上任圜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会被赐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034 更新时间:2024/2/3 19:39:23

任圜,五代时后唐大臣。京兆郡三原县人。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

俗谚有云“闭眼难看三春景,出水才见两腿泥。”说的就是人有智愚之分,有的人智比瑜亮,万事算尽,最终却美梦成空,一生犹如雷电朝露,却不免泡影结局。而有的人资质愚钝,有意无意间,始终隐锋藏拙,却终得圆满如珠,光灿于世。也就是说一人或一事到底会是怎样,仅凭妄揣臆断,不到最后又如何能见分晓呢?

这使小编不禁想起了贯穿三国,并足以并驾齐驱的三个顶级人杰,周瑜诸葛亮司马懿,论谋论道论名士风度,三人应该不相伯仲,且三人平生之志,都可谓气贯长虹,吞吐宇宙,不能拿与凡人比拟。然而三人之结局,却也是一脉相承,周公瑾一生不服诸葛孔明,却屡为孔明所算,终不能惊鸿展翅,为江东撑起争霸天下之大业。

而诸葛亮虽“气死”周瑜,后来却也被司马仲达所困,六出祁山犹如“铁拳击棉絮”,处处不得要害,最后竟也如当年周公瑾那般心力憔悴,耗得油尽灯枯,以至临终泪眼望长安,枉费半生尽瘁心。

而耗死诸葛亮的司马懿又如何呢?一人坐镇曹魏,蜀汉忌他,东吴怕他,还有一个强悍数世的辽东公孙氏,也被他弹指间摧灭于剑锋之下。最后他又教得两个厉害小子,最终吞并了西蜀,取代了曹魏,又一举席卷吴地,让孙辈坐上金殿,跨踞龙庭,成为了华夏赤县九州十三牧之新主,然而司马家却因行事一向过于阴毒,得国极为不正,最终也落得几乎与赢秦一般,二世而社稷为墟。

由此看来,周瑜、诸葛亮、司马懿三人同为辅翼明主之贤,兼具天人共嫉之才,却命途各异,实在是让人百般回味,十足嗟叹!

而小编今日却不想老生常谈,拿这三位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中,被世人反复咀嚼的“老戏骨”再来繁絮,今天要讲的却是三国之后七百余年,与公瑾、孔明、仲达三人其情其才极为相似,却又同朝异梦的三位殊途同归之人中豪杰、羽翼之才。由于篇幅所限,小编在此则冒昧效仿《三国演义》中以孔明为主线那般,突出其中一人,引出三人共存的一段历史传奇。

这三人所生之世也像三国一样是华夏五千年史上罕见的纷争割据,群雄逐鹿之季,三人也同为“宰相之才”,也像公瑾、孔明、仲达一样本为同朝“汉臣”,这里却共事“唐主”,俱怀“中兴辅主”之志。

其中一人名为任圜(圜与甄嬛之嬛同音),京兆府三原县人(陕西咸阳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他的祖父任清曾做过成都府尹,他的父亲任茂宏为避战乱,迁居山西太原,后来做了西河县令,他有五个儿子,任圜排行第三,后来唐末晋王李克用非常爱其才貌,将宗女嫁给他,任圜因此也做过代、宪二郡的刺史。

他为人非常机敏,十分健谈善辩,与他交往之人都非常喜爱他的容貌与举止,等到亲耳听闻他纵横古今的言语,就更为之惊叹动容。晋王李克用麾下名将,其养子李嗣昭做昭义节度使的时候,任圜就被他任命于军中观察使。当时晋王死敌梁王朱温(唐末堪比曹操的第一奸雄)带重兵围困李嗣昭的潞州城,晋王李克用忧愤而死,前来驰援潞州的各路援兵都认为晋王失势而纷纷退去。

李嗣昭的情形十分危急,甚至都想到要投降或丢城远走,于是向任圜征求意见。任圜则力劝李嗣昭坚守待援,不可有二心。后来李嗣昭义弟“一代战神”唐庄宗李存勖亲率大军大破梁军,打得梁王朱温以粪涂面而逃,立马便解除了潞州的危难。后来又听说是任圜为李嗣昭筹划坚守之计,便十分看重他的品行和才能,任圜也因此更加名重天下。

后来唐庄宗猜忌拥兵太重的几员大将,与李嗣昭有了嫌隙,也是任圜从中斡旋,才使得唐庄宗对李嗣昭弃嫌释怀,而李嗣昭也没有遭到横祸,这都是任圜的功劳。之后,李嗣昭跟随唐庄宗在胡柳坡与梁军决战,一战击垮数十万梁军,彻底摧毁梁王朱温的有生力量,而任圜在出谋划策方面也是颇有建树。唐庄宗亲自慰劳他道:“儒士也都像你一样能临阵破敌吗?寡人这才明白读书人之勇,何其壮哉!”

不久之后,叛将张文礼杀死了自己的主子赵王王镕,王镕本是梁王朱温所册立,后来被唐庄宗的神勇和威名所震慑,因此改旗易帜投效晋王,庄宗李存勖(当时尚未称帝)得闻自己“粉丝”被杀,怒发冲冠,立马命李嗣昭带兵前往征讨。当时张文礼吓得一病不起,没多久便一命呜呼,张文礼长子张处瑾继任其位。

李嗣昭却太过大意,居然在战场上头部中箭,伤重而死,后来唐庄宗又派另一位虎将义兄李存进为帅,进军镇州讨伐张氏,不想勇武非凡的李存进也一样冒然轻进,身边只有十余骑兵却被镇州七千精兵所围,最后浑身浴血,怒斩狂杀全歼敌兵七千,自己也战死桥头,唐庄宗为了一个小小的叛将连丧二兄,悲痛地指天发誓一定要踏碎镇州,报仇雪恨。

这时唐庄宗才想了任圜,即刻命他代为统领李嗣昭所部军马,前往镇州与大将李存审一同作战。任圜屡设奇计,打得张处瑾只能闭城坚守,不敢再出城交战。任圜则命人散布赦降军令于城中,一阵攻心战之后,镇州军民都不想再为张氏卖命。

接着任圜又亲自带兵列阵于城下,这时张处瑾的弟弟张处球见了呼喊道:“城中兵马和粮食都没有多少了,我们久抗王师,如果现在以泥涂面出城投降,能够乞求任公给我们一条活路吗?只怕晋王殿下依旧要追究我们的罪责啊!”

任圜答道:“你的父亲实在是罪孽难赎,然而罪不及嗣,你们是可以从轻发落的。只是你顽抗王师有一年之久,又伤害了晋王殿下两员大将,且都是他的结义兄弟,如今一朝困竭,才想到要纳款投降,这样的话,恐怕也难免一死了!可你如果依旧坐而待毙,还不如向晋王当面伏地叩首恳求饶命,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呢?”

王处球听了之后,流泪说道:“任公之言确是至诚之理!”于是遣送儿子作为人质乞求投降。就这样镇州一城百姓得以存活,然而最后王处瑾、王处球兄弟还是被李存勖怒斩于马下,而世人却都说任圜其言不欺人也。

后来李存勖称帝,以任圜为工部尚书,兼真定府尹、镇州留守。第二年,唐庄宗第一谋臣宰相郭崇韬兼任成德军节度使,又任命任圜为成德军行军司马,依旧兼领真定府尹。

任圜原本与郭崇韬是好朋友,这位崇韬兄就像三国中的周瑜那样,与任圜堪称一时瑜亮,他就特意让任圜做司马来辅助自己,因此镇州之事基本都交托给了任圜处置,而任圜却基本都没有按照郭崇韬的意愿去办事,或许是因为郭崇韬空降镇州,并不了解当地实情,因此与任圜所思所为屡屡相左。

起初,在郭崇韬还没有来镇州之前,任圜麾下有一名推官名叫张彭,为人十分奸险,又很贪婪,任圜没有觉察,却非常信任此人,张彭背着他做了许多不法之事,甚至都甩锅到了任圜身上。

郭崇韬主政镇州之后,张彭依旧假借任圜的旗号,想着如何贪图官府养马的经费。后来唐庄宗派宫中太监来镇州,选取以前赵王王镕府上的年轻貌美侍女入宫。有一个许氏侍女,长得尤为娇美,却被张彭贿赂看守者带回家藏匿,据为了己有。

后来事情被有司发觉,张彭被捉到京师洛阳待罪,张彭害怕被诛,就将之前贪污的账册全栽赃于任圜名下,交给了郭崇韬,崇韬欲借此人细查任圜,因此保下了张彭一条性命,而任圜却从此与郭崇韬产生了巨大的嫌隙。

到了唐庄宗同光三年,郭崇韬罢去了任圜节度使司马之职,皇帝却爱惜其才,让他依旧担任工部尚书。后来唐庄宗长子魏王李继岌与郭崇韬一同西征伐蜀,郭崇韬忌惮朝中只有任圜比他才高,又受皇帝器重,生怕老任留在洛阳会对他不利,于是在唐庄宗面前要求带任圜一起出征,并强行任命他为魏王行辕参军。唐庄宗一向对郭崇韬言听计从,就答应这个残暴不近人情的请求。

后来王氏蜀国被唐军一举攻灭,郭崇韬又上表奏请让任圜前往最西南的滇黔之地去做黔南节度使,希望一劳永逸踹走这个可怕的政敌,任圜则坚决向皇帝恳辞不就。

可没想到,过不了多久,魏王李继岌母亲刘皇后受到伶官的蛊惑,矫诏传于李继岌,命他斩杀与伶官仇怨颇深的郭崇韬。李继岌一开始还下不了手擅杀如此重臣,却抵不住宣谕太监以帝后之命百般催促,结果将崇韬碎首而死,这位五代后唐“周公瑾”结局也真是凄惨,其九族之人后来也尽被夷灭。紧接着任圜便顺理成章代郭崇韬监军,辅佐李继岌处理蜀中事务后班师回朝。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郭崇韬反复迫害任圜,就像《三国演义》中周瑜对诸葛亮那样,然而郭崇韬之死,却也和周瑜一样,与孔明无尤,性格所致,遭人嫉谗,焉能不亡?毕竟与任圜没有什么关系。

没多久,李继岌部将康延孝,见军中发生变故,曾经作为朱梁降将的他内心惊惧不已,于是在汉州起兵反叛,李继岌则命任圜会同董璋、孟知祥等大将合击康延孝,最终将他斩杀。李继岌于是将孟知祥留在蜀中成都镇守西南,不想孟知祥在唐庄宗、魏王李继岌死后,竟然先自称为王,后又立国称帝,开创了后蜀王朝,直到北宋建立才复归一统。

李继岌平定西蜀之后,回师途中又听闻唐庄宗在兵变中已死,他老谋深算的叔叔李嗣源已被群臣拥立为帝,悲愤至极的李继岌居然在渭南自尽身亡。于是任圜将魏王大军悉数掌握于自己手中,并立马向新即位的唐明宗李嗣源投诚效忠。

唐明宗素闻任圜的才干谋略不在天下第一谋士郭崇韬之下,本以为会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劲敌,不想他竟“顺应天命”拱手来降,高兴得他嘴角哈拉子直流,便认为任圜立有拥戴佐命的天大之功,立马将他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单事,也就是常务副宰相,同时又兼任判三司,相当于统领了朝廷百官,只是碍于任圜其他嫡系亲信,才没有被直接任命为宰相。

当年秋天,韦说、豆卢革这几位挂名宰相被先后罢相,任圜与朝中第一重臣安重诲、郑钰、孔循等人奉诏议定新宰相人选,任圜想立李琪为相,而郑钰、孔循却不想让李琪上位,便对安重诲说道:“李琪虽然有才,但不清廉!宰相为百官之首,应该是端方有器度者才足以胜任,我们认为太常卿崔协可以担当!”

安重诲也深以为然,他少年时就跟随唐明宗,官至中书令、枢密使、左武卫大将军,兼山南东道节度使,是明宗李嗣源最为信任的心腹大臣,就像早年在曹操帐下从事的司马懿一般,其人专横跋扈也与三国司马氏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几日之后,唐明宗问安重诲谁可为相,重诲就按郑、孔二人之言上奏,任圜听罢,上前力争道:“安重诲虽然跟随陛下多年,然而却不熟悉朝廷的人事,他这是被人所蒙蔽了,天下之人都知道崔协连字都不识,只是虚有一副儒雅的仪表,被外间戏称为无字碑,陛下若误用此人为相,也必定会让天下人取笑的!”

其实唐明宗李嗣源原名叫作邈佶烈,本是突厥支属沙陀部族人,也不识文字,听了任圜的话,心里已不高兴,便说道:“宰相重位,卿等再好好商议一下人选,然而寡人在做藩王的时候,与易州刺史韦肃相识,韦肃是世家名门子弟,对寡人也非常不错,他做宰相能合你们的心意吗?如果你们认为韦肃也不行,那冯长乐先生做过庄宗朝的判官,天下人都称其为长者,总可以做宰相吧!”冯长乐就是指侍奉过四朝十君的“不倒翁”宰相冯道

当时群臣还是得不出结论,唐明宗就宣布退朝。安重诲等人走到中兴殿外的长廊下,孔循居然不向他行礼作揖,拂袖而去,而且边走边骂道:“让你推荐一个宰相都办不到!还自称是皇上身边最亲信之人,天下事这也要听任圜的,那也要听任圜的,有任圜在,你又是何人!”

任圜则对安重诲说道:“安公不要多虑,李琪的才能比时下朝中百人还要强,如今这些小人谗言受沮,只会嫉贤妒能,如果舍李琪而使崔协为相,就像丢掉苏合之香丸,而拾取堆粪之蜣螂(屎壳郎)一般!”

安重诲只是笑而不语,后来重诲还是害怕得罪百官,将崔协推荐给了明宗。一个月之后,唐明宗居然将崔协和冯道同立为宰相,没想到崔协在相位数年,果然是不学无术,被朝中百官所嗤笑,唐明宗、安重诲也都尴尬不已,从此任圜与安重诲也产生了不可缝合的嫌隙。

后来有一次上朝,安重诲想到天下战乱久矣,民生凋零,朝廷应该节省支出,就奏请使臣外出四方,由皇家府库承担出差费用,当时就惹得朝臣们为之讪笑哗然,唐明宗问是何故,任圜出班答道:“前唐旧例,使臣外出,皆由户部给予食券,以此报销旅费,哪有公干而由皇帝拿私房钱替朝廷命官买单的,这也太失圣朝体统了!”可唐明宗却觉得安重诲节省开支的做法好,气得任圜在皇帝面前与重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声音大到能震得大殿之上的金瓦都嗡嗡作响。

唐明宗罢朝之后,后宫妃嫔们迎上来问他道:“我们在后宫都听到了前朝的吵闹声,这到底是谁这么厉害呀?”唐明宗答道:“宰相朝议而已!”这时一个宫女说道:“妾在长安的时候,见前唐的宰相奏事,从来没有这样敢在大殿之上喧哗的,这是在轻视陛下啊!”唐明宗听了之后更不高兴了,于是下诏偏让使臣外出由皇家府库支出费用,任圜因此对朝廷既愤慨又沮丧。

除了在朝堂之上,安重诲和任圜私下交往一开始还是不错的,有一次安重诲应约到任圜家中赴宴,任圜将家中最娇美的歌伎放出来表演歌舞,安重诲被迷得云里雾里,就当着任圜面想要索取此女,任圜当然不肯相赠,因此也加深了两人的怨恨。

后来任圜自知将不容于安重诲,于是上表请求辞官,唐明宗则免去他在朝廷的职位,仍旧授予他太子少保的闲职,留住京师。可任圜还是倍感不安,再三请求辞去一切官衔,回家养老,最后才得以被安置在远离洛阳的磁州闲居(河北邯郸磁县)。

后来唐庄宗的旧部朱守殷在汴州起兵作乱,安重诲借机诬陷任圜与朱守殷合谋,于是遣人矫诏赐死任圜,当时任圜接旨之后,怡然受命,毫无惧意,而是聚全族之人酣饮一番,然后欣然赴死,饮鸩自尽,见到此情此情,任圜有如此气概和风度,当时宫中受安重诲所遣特使都为之动容。

而刚愎自用的安重诲后来却比之前的郭崇韬还要变本加厉,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味擅权专横,甚至到了欺君蔽主,使他的伯乐唐明宗都十分忌惮的地步,后来他又本着维护国本之心,要为明宗铲除其心爱的养子潞王李从珂,结果却遭到唐明宗公开反对和贬斥,最后如梦初醒,欲退晚矣,而死于非命!

后世史家评价郭崇韬、任圜、安重诲三人时说:“郭崇韬实际在这三人当中才能最高,然而就是因为他平日总是以天下为己任,太过自信,却轻易得罪了不能制伏的小人,指的是唐庄宗身边的伶官,又误听奸徒谗言,不能虚心将任圜等贤才招揽于左右,共辅王室,最终不过是自贻其祸罢了。

而安重诲代天子执赏罚之权柄,却不懂得谦卑以自牧,反而像工匠手提斫巨木之大斧,横行于市,既能伤人,犹伤其手也!不能保身脱祸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只有任圜才能与崇韬、重诲伯仲之间,其情智却远胜他二人,又有佐命新朝之功,却先后被两位权臣好友所忌,虽然早有过思退之计,也逃过前者之迫害,却最终无法逃脱后者之狠绝,凭心而论,是很值得怜悯的,他一生确实有纵横济物之大才,却始终没有给自己留下一条明哲保身之道,即使退居边远之地,犹不能免遭横死,实在是可悲啊!”

看来此三人与三国时公瑾、孔明、仲达的际遇还是大为不同的的,他们留给后世的殷鉴教训也确实颇具另一番深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马顺是怎么死的?王竑为何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王朝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如今科技发达的时代,任何人都可能会因为一件事而引发轰动,并且让无数的人都得知这样的消息。然而,在通讯极其不发达的古代,想要做到声名远扬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但是在明朝却有人轻松的做到了,他在朝堂之

  • 朱祁镇临死前留下遗诏 钱皇后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对明英宗和钱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英宗留下善待钱后遗诏,为何钱皇后仍然晚景凄凉,合葬亦成奢望?古代帝王之中,明英宗朱祁镇或许算不上什么英英主主,但其与钱皇后之间的爱情,却为历代所罕见。“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俘,钱皇后先是献出所有私财以求将其赎回,失败后又

  • 三国时期王平的军事才能如何?有何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平是三国蜀汉后期名将,他本是魏国将领,在汉中之战时,王平率军投降了刘备,加入了蜀汉阵营。在诸葛亮北伐时,王平立下不少战功,后接替魏延镇守军事要地汉中,成为蜀汉的重要将领。纵观王平一生,非常倒霉,两次因为主将不听他的正确意见,

  • 刘邦生病吕后请名医就诊 刘邦为何死都不愿意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邦和吕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病重,吕后请来名医诊治为他诊治,可刘邦为何宁死也不接受?刘邦,沛县丰邑人,年轻时当过泗水亭长。后来,楚败汉胜,刘邦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布衣出生的皇帝。史料记载,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逝,死因是旧疾复发、重伤不治。楚汉相

  • 司马伷:晋宣帝司马懿第三子,德才兼备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伷(zhòu)(227年~283年6月12日),字子将,西晋宗室、将领,晋宣帝司马懿第三子,伏太妃所生。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父。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伷少有才气,在曹魏历任宁朔将军、散骑常侍、征虏将军等职,先后受封南

  • 司马朗:“司马八达”之一,晋宣帝司马懿的兄长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朗(171年~217年),字伯达,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八达”之一,晋宣帝司马懿的兄弟。司马朗年少时就表现得很有见识,汉末动乱之际,受父命带领家属逃离董卓,又迁往黎阳,成功躲避战乱。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

  • 北宋“五鬼”之首的王钦若为何受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五鬼”之首的王钦若为何受宠?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宋仁宗评价王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贤相王曾说“王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时谓之“五鬼”。奸邪险伪,诚如圣谕。 ”王钦若则是“五鬼”之首。他靠抢名臣毋宾古之功,受到真宗皇帝的器重,一举跨入朝廷核心机

  • 北宋“圣相”李沆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圣相”李沆最后是什么结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沆(947年-1004年),字太初,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980年,李沆登进士第,先后任职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礼部侍郎、太子宾客,辅导太子宋真宗赵恒。997年,宋真宗赵恒即位,李沆任职户部侍郎、参

  • 朱元璋的后代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今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的后代:明太祖朱元璋,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推翻元朝,结束民族等级制度并且消灭群雄,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接下来由小编来为大家说说朱元璋的后代。曾几何时,凤阳朱氏以天潢贵胄而为世人所尊仰、妒羡,不料李自成

  • 孔子后代 中国最后的贵族孔家后人生活现状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后代: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人们尊称为孔圣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接下来由小编来为大家说说孔子的后代。孔德成是孔子第77代嫡孙,是“中华民国”唯一的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