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郅都,西汉知名酷吏,是如何协助西汉走向强盛的

郅都,西汉知名酷吏,是如何协助西汉走向强盛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671 更新时间:2023/12/16 10:47:30

郅都,西汉知名酷吏,是如何协助西汉走向强盛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西汉时期,曾发生了这么一起事件:一个妃子上厕所遭遇野猪,皇帝命令贴身侍卫前去搭救,但对方竟然抗旨不遵守;而闻讯此事的太后不仅不生气,反而奖赏了这个侍卫几百斤黄金。

这个“侍卫”的身份可不一般,他名为郅都,不救妃子算小意思,后来他成了西汉知名酷吏,屠杀豪族、收拾皇亲国戚毫不手软,众人闻风丧胆,送给他“苍鹰”的外号;在《史记·酷吏列传》中,司马迁也毫不吝啬的对他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

如果我们望文生义,认为这类人是“封建时代糟粕”的话,那就显得过于武断了:酷吏任何朝代都有,但最有市场、最具影响力的时期,正是在以强大著称的汉朝。他们的存在,高度吻合了特定时代下的人性、制度需求;甚至对照现代职场领域,也能让人产生一些共鸣。

结合郅都这个人,我们来探究下“酷吏”的独特之处。

在汉文帝时期,郅都是郎官,也就是皇帝的侍从;待到汉景帝即位后,他担任了中郎将,可以理解为侍卫长。但他给自己界定的工作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对皇帝进行人生保护这一概念,不但经常在朝廷上当面进谏,有时还跟大臣对面硬怼,喷得对方哑口无言。

有一天,汉景帝一行进入皇家园林上林苑游玩,郅都陪同护卫。途中,随行的皇妃贾姬(中山靖王刘胜的生母)如厕方便,众人在不远处等候。

突然间,一只野猪蹿进了厕所,汉景帝连忙给郅都使了个眼色,暗示他进去救人,但郅都压根不搭理,杵在那里纹丝不动。

汉景帝急了,操起武器就要自己杀进去,但却被郅都跪在身前苦苦挡住:“妃子死了,可以再找一个;但陛下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向祖庙和太后交待?”

汉景帝也不禁犹豫起来,就在这时候,野猪自己走掉了,贾姬毫发未伤。窦太后听说后,对郅都赐金百斤以示褒奖。毕竟对于一个母亲而言,儿子肯定比儿媳妇重要,何况儿子还是个身担重任的皇帝。

郅都的那番话冠冕堂皇、合情合理,但并没有解释一个问题:他为啥不进去救人?

有人说他担心中了调虎离山之计,所以才对汉景帝寸步不离。个人认为并非如此,而是出于郅都的头脑清醒:如果自己真的冲进去救人,但不幸看到了不该看的(甚至即使是嫌疑)对象,导致有损皇家尊严,届时的后果,可比贾姬一个人被咬死严重得多了。

也许这才是郅都获得窦太后重奖的主要原因,更是他接下来被汉景帝重用的考虑所在。

当时,在济南郡有个姓瞷(jian)的大家族,在当地呼风唤雨、彪悍强横,关系网盘根错节,搅得当地一塌糊涂;朝廷任命的太守也投鼠忌器、束手无策。汉景帝怒了,任命郅都前去收拾烂摊子。

郅都到任后,根本不和任何人讲情面,把瞷氏的刺儿头抓起来砍了脑袋,其他人吓得战战兢兢,再也不敢作恶。在郅都的铁血风格下,一年后,济南郡从曾经的治安落后郡,华丽变身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模范。

由于卓越的治理能力,郅都后来官至中尉(首都治安官)。他为人铁面无私、公正廉洁,从不接受私人请托,也不吃吃喝喝;工作中,无论对方是何等权贵,他都依法处置,绝不网开一面。他经常说,自己既然当了官,就应该“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即,为了工作,愿意不顾妻儿老小搭上自己的命(最终确实这样)。

秉承这种理念,郅都执法时特别严苛,就算是皇亲国戚、功臣列侯,如果犯了事,在他这里也免不了遭受酷刑折磨;甚至面对平定了七国之乱、位极人臣的周亚夫,他也是不卑不亢、毫不畏惧。由此众人对他极为惧怕,私下里称他为“苍鹰”

公元前148年,被贬为临江王的原太子刘荣因为私占公地被押进中尉府受审。面临严苛的审讯,他请求写信向父亲汉景帝认罪,但郅都坚决不允许。后来,依靠窦婴偷偷送进的笔墨,刘荣写下了一封谢罪书,其后自杀。

孙子被逼而死,窦太后自然要找麻烦。汉景帝为了保护郅都,起先把他免官在家,后来又把他派到雁门上任,授权他负责当地一揽子事务。

雁门郡地处大汉、匈奴交界,时常遭受对方的袭扰,向来不好治理。但听说郅都这么一位铁面无私、恪尽职守的官员到任后,匈奴人很长时期内都不敢骚扰。

然而,窦太后仍旧不依不饶,盯着郅都穷追猛打。不久后,郅都被处死,兑现了那句“奉职死节官下”的誓言。

郅都之死,刘荣事件只是导火索,长期以来对权贵、勋旧利益的触犯才是根本原因。结合郅都的案例,以及《酷吏列传》中提到的晁错张汤等人,我们可以总结出酷吏的四大共同特征:

其一,他们不徇私情,是严刑峻法的忠实拥护者、执行者,手段无情到冷血;

其二,不畏权贵,不怕得罪既得利益阶层;

其三,深受皇帝信任;

其四,最终没什么好下场。

如果我们把上述四项结合起来,就能发现汉景帝、汉武帝时期酷吏横行的本质原因:

首先,他们的存在是“合法”的,有法理逻辑支撑。

汉随秦制,完全继承了秦朝的法律体系。在法家理论集大成者韩非子看来,儒家的仁义治国理论貌似很理想;但问题在于,品德高尚的圣人几百年才能出一个,指望这些人治国是不现实的。

相反,即使是个资质平庸的基层官员,如果完全按照法律条文行事、毫无私心,也能把恶人治的服服帖帖。即:“坏人”比“好人”更适合管理社会。

其次,酷吏实际上皇权的代理人。

在我们印象中,皇权至高无上;但实际上,在西汉初年,无论是文帝、景帝,甚至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都曾长期面临着后族、贵戚、功臣、世家等既得利益阶层的掣肘。面对这些强势群体,一般官员逢迎、拍马屁都来不及,哪里敢为了公家的事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但酷吏敢,作为法家理论的忠实拥趸,他们能够毫无惧色的以法令为武器,跟权贵较真、硬碰硬。而对于皇帝而言,也特别喜欢用这些认死理的“老实人”替自己干“脏活、累活”,目的达到了,黑锅由这些人背,何乐而不为?

其三,理想的替罪羊。

办事认死理、不讲人情,注定了酷吏们的名声不会怎么好;为了维护皇权,不畏权贵,又让他们被既得利益阶层视为眼中钉。因此,在需要这些人的时候,皇帝能够对其进行力撑;但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需要缓和冲突时,帝王们往往又能壮士断腕,“顺应人心”,果断舍弃这些成为众矢之的的工具人,让他们成为自己的背锅侠。

所以,皇帝需要酷吏,毕竟他们没有私心,不会徇私枉法,更不会以公家利益为代价替自己换取名声,是落实皇权的理想代言人;

同时,这些人的特点,注定了他们在政坛中是孤立的,不会拉帮结派,容易掌控,还能替皇帝吸引仇恨。在形势需要的时候牺牲他们,不但不会引起动荡,反而会让人们“喜大普奔”,再次有助于提振皇权。

这就决定了,历史上的那些酷吏,无论是汉代的晁错、张汤、郅都,还是唐朝的周兴、来俊臣,得势时是皇帝意志的代言人,形势改变时又会首先沦为牺牲品,这既是人性的真实反映,也是封建政治残酷性的体现。

但我们不能据此就认为“酷吏”都是坏人。比如张汤,一生中得罪权贵无数,但在被逼自杀后,他的所有家产加起来只值500金;他的所有收入,都来自职场的俸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非法收入。相对于那些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背后却违法乱纪贪腐成性的权贵而言,酷吏倒也有可取之处。

其实在我们如今的职场中,也不乏酷吏类型的人:看似不好相处,但总能得到领导的重用。其实人家不一定是马屁精,极有可能是因为有原则、够忠心,能够完全执行领导的意志,愿意搭上自己的名声、人际关系,替上级干脏活累活。存在即合理,对于这样的人,咱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袁绍是怎么失败的?背后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烂”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肯定好不到哪去。在和平时期,你或许会身败名裂,失魂落魄;在战争年代,可能会错失良机,甚至会遭遇横死。我们就说说汉末群雄之一的袁绍。袁绍的牌好不好?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当然好,好到曹操、刘备都无地自容。袁绍的出身很简单,一句话名门孤嗣,但

  • 常年征战沙场的常遇春怎么会突然染病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元勋,作战勇猛,军中称为“常十万”。就在1369年,也就是洪武二年,常遇春北伐中原,从开平率师南归时,暴病而亡,年仅40岁。常遇春英年而逝,让人唏嘘不已。常年征战沙场的将军怎么会突然得病呢?要知道,当时常遇春平元凯旋,俘获“元军万人、车万辆、马三千、牛五万”。然而,在途经柳河川时,常

  • 杜立德是什么人?康熙为何会如此厚爱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清大臣杜立德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北京城内漫天雪花,康熙帝却没有心情欣赏雪景,因为他的祖母、太皇太后孝庄(谥号)病重,康熙日夜侍奉汤药,但孝庄年事已高,还是在腊月二十五日这天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享年75岁。孝庄太皇太后先后扶

  • 司马懿杀害曹魏宗室时,曹宇为何会坐视不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曹操最长寿的儿子曹宇,面对司马懿杀害曹魏宗室,为何坐视不管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铲除政敌曹爽,架空曹魏皇帝曹芳,成为曹魏权臣。此后,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十几年的专权,将曹魏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境遇还不如当初的汉献帝。那么,曹操最

  • 卫子夫品行好又深受皇帝信任 汉武帝晚年为何要杀她及家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武帝和卫氏家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在古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曾经有很多关于优秀女性的历史记载,卫子夫就是其中的一个。她虽然出身卑微,当时也是以十分卑微的讴者身份进入大汉王宫的,但是最终却被册立为皇后,不仅为汉武帝生下一男三女,而且在盛宠之下被册封为皇后。

  • 宋太祖赵匡胤是让宋朝走向了“守内虚外,重文轻武”?的罪魁祸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我认为最该为此负责的应该五代十国时期各个皇帝以及节度使,造成这种局面的不单单是宋太祖赵匡胤一人,很多人都说赵匡胤最该负责,其实不然,没有历经过五代十国的人,是没有办法体会到当时的混乱局面,以及武将掌权对整个民族带来的危害。当然

  • 秦末名将章邯,为何在受封秦王后,连刘邦都斗不过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末名将章邯前期能够横扫六国,受封秦王后,为何打不过刘邦呢?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通过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能够得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乱世出英雄”战乱之际,天下往往是名将辈出,搅动了历史风云局势的变换,在秦末汉初诸侯争霸逐鹿中原的时候,在这个乱世的进程中,也是有着很

  • 朱元璋为什么被吹的这么高?只因他完完全全白手起家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自秦始皇嬴政建立封建王朝起,神州大地就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期,而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要说真正实现我等“草根逆袭”的最大楷模,非朱元璋不可,毫不夸张的说,他的一生,开局一个碗,完完全全白手起家当上了皇帝,对此,有网友表示

  • 刘备在夷陵之战后,为何要一直留在白帝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在夷陵之战后,为何要一直留在白帝城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毕竟,东吴不仅偷袭了荆州,还

  • 齐景公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杀功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晏子的大臣,他前后辅佐了齐国数位国君,而齐景公是其中在位时间比较长的一位。在当时,齐国的主要军权主要被三位功臣所把持着: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眼看这3个人在齐国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不把三朝老臣晏子放在眼里,晏子心里十分着急,就把这个情况向齐景公做了汇报。齐景公听后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