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他当时在干嘛?

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他当时在干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585 更新时间:2023/12/17 4:34:48

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旧唐书·列传·卷十八》

这是《旧唐书》中秦琼战场勇猛表现的评价。

秦琼和程咬金

在唐太宗册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时,胡国公秦琼位于末位,位于卢国公程咬金和鄂国公尉迟恭之后。对于这样一个排位,很多人认为是因为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之变时,确实不见秦琼的身影,那么他到底去做什么了呢?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身边的猛将有尉迟恭,程咬金,侯君集屈突通,张士贵等人。这些人各个都以一当十,而李建成李元吉着急入宫,只有两人两骑,陷入秦王重重包围之中。在凌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才发现了背后的秦王等人。

李元吉搭弓就要射李世民,可惜没有射中,李世民抬弓就是一箭,射死了太子李建成。李元吉仓皇逃走,被尉迟恭追上,用弓箭勒死了李元吉。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死,李世民松了一口气,认为天下已经稳入手中。

尉迟恭

从上面的记录,确实没有出现秦琼的身影,那么秦琼真的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吗?有人说秦琼虽然是秦王的部将,但是在储君之争中,一直保持着中立。秦琼最受李渊器重,比如美良川之战后,李渊就亲赐秦琼金瓶,在李唐诸将中唯有他一位。

在平定天下后,李渊又加封了秦琼上柱国,又是李唐将士中第一位。有人分析,秦琼感念李渊的欣赏,因此不肯背弃李渊,谋害李渊的儿子们。秦琼选择中立,在许多人看来,是真实的历史。

玄武门之变

其实不然,秦琼这时的身份,让他不得不支持秦王。秦琼这时担任了秦王府右三统军,可谓和李世民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玄武门不见秦琼的身影,并不代表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而是他另有大用。

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后不久,消息传回太子府内,太子府府兵在薛万彻的带领下,准备解救李建成。薛万彻是隋唐猛将,曾经跟随罗艺征战南北,立下赫赫战功。此后,薛万彻投入太子李建成麾下,为李建成效力。

薛万彻

李建成被困玄武门的消息,传回太子府后,薛万彻当即带领太子府兵,赶往玄武门,在记载中:

“建成被诛,万彻率宫兵战于玄武门,鼓噪欲入秦府,将士大惧。”

薛万彻文武双全,一方面派兵攻打玄武门,另一方面派兵进攻秦王府。面对薛万彻这样的猛将,程咬金和尉迟恭都占不到便宜,只得派遣秦王府武力第一的秦琼,前去迎战。秦琼率领天策府将士,同薛万彻展开激战,最终阻挡了薛万彻的进攻。

秦琼抵御薛万彻

薛万彻这时还认为李建成还活着,认为只要救出太子,一切还能挽回。李世民命令尉迟恭,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展示给薛万彻看。太子府兵一看太子已经被杀,军心涣散,薛万彻率部逃走。

在《旧唐书》关于长孙顺德的记载中:

“武德九年,与秦叔宝等讨建成余党于玄武门。”

这番记载,就是秦琼参加玄武门之变的有力佐证,秦琼参加了玄武门之变,而且立下了大功。尉迟恭和程咬金等人,只是帮助李世民,处置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而秦琼面对的则是身经百战的薛万彻,面对训练有素的太子府兵的进攻,秦琼浴血拼杀。

此后,李渊将秦王李世民立为太子,把国家的军政大事,全部托付给太子。几个月后,李渊禅位给太子李世民,当太上皇去了。历史正式进入唐太宗时期,唐太宗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

那么这时秦琼被封赏了何等官职呢?在记载中:

“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

李世民封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而尉迟恭位于秦琼之下,被封为右武卫大将军。后来,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居末位,不是因为他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而是他英年早逝了。贞观十二年,秦琼因为战伤复发,因病离世。

秦琼的后半生,几乎都在休养中度过,晚年没有参加过战斗。而这时尉迟恭和程咬金,还都在为国奋战,程咬金曾经跟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讨伐西突厥。尉迟恭这时在镇守鄜州,抵御突厥的进攻,不久后又镇守夏州,浴血拼杀。

可以说,秦琼能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已经是李世民的恩赐了。如果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他就不可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世民感念秦琼在唐朝建立,以及玄武门之变中抵御薛万彻的贡献,才最终将其列入凌烟阁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严颜能力出色,他在投降刘备后为何会销声匿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坑了颜良,张飞放严颜,新三国马超第几集投降刘备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严颜的故事。说起三国的老将们,蜀国就有两位,一位是五虎上将黄忠,另一位是被张飞击败的严颜。两人都是老年才有名气,但不同的是黄忠从荆州跟随刘备后一直在建立战功,最终拜将封侯,成了古代名将之一,然严颜虽然能力

  • 乾隆的两任皇后为什么最后结局都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延禧富察皇后结局,乾隆为什么不废继后,乾隆最后一个妃子

    乾隆是一代风流皇帝,有人说,康熙打江山、雍正守江山、乾隆却在“玩江山”。事实也的确如此,乾隆不像他老爹雍正,一辈子守在宫里,他喜欢游山玩水,屡下江南。而乾隆的两任皇后,全是在陪他下江南时落了个悲惨结局,这和乾隆的风流有无关系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经过近年来电视剧的影响,几乎人

  • 身为嫡长子本可以顺利登基,他却甘愿让出太子之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李成器可能很多人陌生,提起李隆基,普遍很熟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并不是其父亲李旦的长子,他排行第三,被称作三郎。而他的大哥就是李成器,别人为了皇帝争的头破血流,李成器却选择主动让出皇位继承人的位置给弟弟三郎李隆基。按照古代的皇帝继承制度,李成器比李隆基更优先继承皇位,除了是皇

  • 李斯被腰斩的时候 朝中大臣为何没有人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斯腰斩7个惨,俞鸿图被雍正腰斩,李斯为啥斗不过赵高

    对秦朝李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迁根据李斯写作的几篇文章,描述了一个相对丰满的李斯人物形象。从中可以看出端倪,李斯这人不是很地道,不怎么待人见,是一个坏人。司马迁对李斯是贬斥的,言语间讥讽。《史记.李斯列传》开篇写道,李斯年轻时看老鼠而有感悟,厕中之鼠吃脏东

  • 皇太极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不高,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皇太极能力强吗,皇太极为什么那么爱海兰珠,历史上的皇太极是个怎样的人

    皇太极的知名度要比他的儿子福临,孙子玄烨要差得多,比他的后辈胤禛、弘历差的更多,和他的父亲努尔哈赤也有很大的差距。但对于清朝入主中原,统一天下来讲,皇太极绝对排在前三,个人感觉是第一。而清朝皇帝的庙号中,出现了三祖一宗,一宗就是太宗皇太极,三祖有它他的父亲清太祖努尔哈赤,他的儿子清世祖福临,他的孙子

  • 陶谦刘表对刘备敬重,给他驻守地盘,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援助陶谦,刘表为什么把荆州给刘备,刘备为什么救陶谦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陶谦刘表给刘备驻扎的地盘,看中的是刘备的人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兴平元年,曹操借着陶谦谋杀了自己父亲曹嵩的名义,再一次出兵攻打陶谦,其目的就是为了一战击败陶谦,并就此占据徐州,继续蚕食河南地区。由于陶谦对徐州的统治并不算强,加上其麾下没有太多作战能力强的将领,

  • 把被俘的明英宗带回北京的杨善,真的是靠空口白牙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自成如果打败清军,明英宗为什么被俘虏,明英宗被俘虏怎么回来了

    明英宗朱祁镇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起杨善,堪称是时势造英雄的典范。这位跟随朱棣一起靖难的革命元老,在仕途上几十年原地打转,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他只会夸夸其谈,实干能力一点没有。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成为了大明帝国的滑铁卢,当朝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竟然让瓦剌人给生擒

  • 刘备称王称帝两次大封百官,都没有赏封赵云的理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画像,为什么刘备一定要杀死刘封呢,刘备什么时候称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赤壁之战争结束后,赵云追随刘备平定荆南四郡,刘备以战功升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刺史。此时刘备帐下只有三个将军,一个是关羽的荡寇将军,一个是张飞的征虏将军,还有一个是赵云的偏将军。而偏将军以前是关羽的头衔,不难发现这个时候的

  • 朱厚照驾崩之后继承皇位的,为何是明世宗朱厚熜?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朱厚照和朱厚熜,朱厚熜后下一个皇帝,明朝朱厚照传位给谁了

    你们知道朱厚照驾崩之后继承皇位的,为何是明世宗朱厚熜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明朝虽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与历朝历代又有所不同,大多数朝代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都是一个儿子一个儿子地轮,先嫡后庶、先长后幼,充其量也就是嫡长孙有时候能稍微占点儿便宜、盖过叔叔们一头。但明

  • 李渊退位,居于幕后,真的是被李世民所逼?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玄武门之变多久李渊退位,李渊为什么要退位,李渊是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李渊如果不主动退位,就会被李世民杀害?这种说法,是无底线的阴谋论,显得好像越腹黑、就越能揭示政治的真谛一样。这种思维,要么是故意语不惊人死不休,要么就是表面化理解政治、搞不懂玄武门事变的本质。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概念,面对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