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把被俘的明英宗带回北京的杨善,真的是靠空口白牙吗?

把被俘的明英宗带回北京的杨善,真的是靠空口白牙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579 更新时间:2024/1/7 20:02:09

明英宗朱祁镇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起杨善,堪称是时势造英雄的典范。这位跟随朱棣一起靖难的革命元老,在仕途上几十年原地打转,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他只会夸夸其谈,实干能力一点没有。

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成为了大明帝国的滑铁卢,当朝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竟然让瓦剌人给生擒活捉了。为了免受敲诈勒索,明朝把朱祁镇尊(废)为太上皇帝,把他的弟弟朱祁钰推出来成为新皇帝。

新皇帝带着于谦、石亨等人在北京城下打退了瓦剌人的进攻,北京保住了,原本的人质朱祁镇的地位顿时尴尬起来。瓦剌人希望靠他发财,发现靠不住。朱祁钰皇帝当得正在兴头上,不想让哥哥再回京师。双方各怀鬼胎,结果让奉命出使的杨善一战成名。他在瓦剌大营内充分发挥了其无敌嘴炮的威力,最后说得太师也先满心欢喜地把俘虏皇帝朱祁镇给放回了大明。

“有辱使命”的杨善事后得到了朱祁钰什么样的赏赐?而在朱祁镇夺门复辟之后,他又获得了什么怎样的荣耀呢?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这位超级厉害的明代文臣。

官运不济的杨善

杨善,北京大兴人,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从他的籍贯来看,属于燕王朱棣的铁杆嫡系。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起兵“靖难”,北平瞬间成为战区。朝廷大军迅速集结,并趁着朱棣分兵攻打大宁之极,对北平城发起了全线进攻。

话说朱棣确实深得人心,即使这样艰难的局面下,北平城内老百姓都没人叛变。曹国公李景隆率军攻城,城内老弱妇孺同仇敌忾,一起上阵守城,彼时年轻的杨善也是其中的一员。靖难成功后按功行赏,杨善被封为典仪所引礼舍人。

杨善,字思敬,大兴人。年十七为诸生。成祖起兵,预城守有劳,授典仪所引礼舍人。—《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

从官职看,可能杨善的守城功劳仅限于摇了摇旗、喊了喊加油。引礼舍人这个官是什么级别呢?说来惭愧,属于“未入流”,就是连品级都没有。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杨善官升一级,做了个鸿胪寺序班,负责朝会礼节,品级是从九品。杨善这个人风度很好,而且吐字洪亮,没有口音,朱棣对他比较有好感。但是直到朱棣去世,杨善还是在鸿胪寺里打转,只熬到了一个从六品的右寺丞。

善伟风仪,音吐洪亮,工进止。每朝谒引进奏时,上目属之。—《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

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普天同庆,41岁的杨善进封鸿胪寺卿,品级为正四品。但是在此后的宣宗宣德朝和英宗正统朝,杨大人不知是不是并非进士出身的缘故,依然被牢牢地困在鸿胪寺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期间他本人曾经被弹劾下狱,儿子杨容还因骗钱被谪戍威远卫,可见父子二人混得不是一般的凄惨。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十二月,在鸿胪寺熬了45年资历,已经年界65岁的杨善被升任礼部左侍郎(正三品高官),但是“仍理寺事”。什么意思呢,就是65岁的杨大人还不能退休,依然要做好他鸿胪寺卿这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级别从正四品升到了正三品。

小官也能立大功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考虑到此行可能会与瓦剌人沟通,在鸿胪寺干了一辈子的杨善被选中作为扈从大臣之一。66岁的杨善万万也没有想到,眼看着就要平安退休,居然还会轮到随军出征。

不过考虑到随同出征的大臣有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镇远侯顾兴祖、驸马都尉井源、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壄以及内阁大学士曹鼐等文武重臣,外加二十多万全副武装的京军,杨善觉得此行危险系数不大。最多也就是稍稍远离京畿打个猎而已。

但是明英宗这次声势浩大的御驾亲征偏偏就给搞砸了,8月15日明军在土木堡全军崩溃。张辅、王佐、曹鼐等公侯大臣几乎全军覆没。但是神奇的是,年近七旬的杨大人居然生还了,莫非是因为他能听懂瓦剌人的话?

十四年八月扈驾北征。及土木,师溃,善间行得脱。—《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

好不容易逃回京师的杨善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他有生之年居然还会再碰上一次北京保卫战。想到杨善当年的经历,也先入寇之时,他也没闲着,和都督王通(当年因放弃交趾而被褫夺成山侯爵位)一起提督京城守备。北京保卫战胜利后,杨善依然做着鸿胪寺卿的工作,级别则由正三品的礼部左侍郎升至正二品的右都御史。

对于朱祁镇,杨善应该还是挺有感情的,毕竟在这位皇帝手上他才获得了副部级的待遇。英宗被俘后,朝廷立他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皇帝,改明年为景泰元年,英宗本人则被“尊称”为太上皇帝。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正旦大朝会之后,群臣循例在朝房庆贺,只有杨善煞风景地说了一句:“上皇在何所,而我曹自相贺乎!”

看到杨善对太上皇帝感情如此之深,景泰元年七月朝廷便打发他和工部右侍郎赵荣一起出使瓦剌。由于在北京城下的失败,让朱祁镇成为了也先手上烫手的山芋。放着这个只会吃饭,别的啥都不会的太上皇帝在手上,也先觉得自己受够了。他多次向明廷抛出媚眼,想把朱祁镇赶快送还给大明。当皇帝上瘾的景泰帝左顾而言他,始终装楞充傻,就是不接这个话茬。就在杨善等人走后,景泰帝还让瓦剌使臣把秃等人给也先带回一封“霸气”十足的敕书,简直是没把杨善等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把秃等回,特颁赏给,至可领也。所言欲送回大驾,实朕所愿。果出诚心,就令杨善等奉迎还京。朕当永保和好,太师其深省之。—《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十四》

皇帝的态度非常鲜明,就是不想让太上皇帝回来。杨善的态度也很坚决,老夫就是要把上皇带回来。他砸锅卖铁,把这些年贪污得来的财产全部变卖,皇帝不给赏赐,老子那就自备。

时也先欲还上皇,而敕书无奉迎语,自赍赐也先外,善等无他赐。善乃出家财,悉市彼中所需者,携以往。—《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

此次出使,杨善把他四十多年来和瓦剌人打交道的全部经验发挥出来。先是恐吓瓦剌使臣,表示靖难元勋宁阳侯陈懋已经率领南征大军回京勤王了。我大明兵多将广、器甲鲜明,正准备为太上皇帝报仇雪恨。陈懋的威名,瓦剌人非常清楚,因此使臣对杨善的话深信不疑。

接着杨善忽悠对方“和议成,欢好且若兄弟,安用此?”,意思就是大家一起发财,何必打来打去。

第三步则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对瓦剌使臣不吝重贿。杨善非常自信,瓦剌使臣一定会把他的意思原原本本地传到也先的耳朵里。第二天见到也先,杨善面对也先的傲慢镇定自若,恩威并施,终于在一句“太师仁义,为好男子”的吹捧声中,杨善顺利地接回了英宗。

所有和谈的背后,都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我们上文提到此时的朱祁镇,在也先手上已然毫无价值。因此哪怕杨善并没有带来赎金,哪怕景泰帝在敕书中说得并不客气,也先的第一诉求确实是送回朱祁镇。但如果没有杨善的巧舌如簧,想不付出任何代价就把太上皇帝带回来,毕竟也是一件难事。

功高不赏,南宫复辟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太上皇帝朱祁镇回到北京,随即住进南宫,相当于变相软禁。而头号功臣杨善的奖励是什么呢?鸿胪寺卿的职务不变,头衔从右都御史升为左都御史,还是正二品。《明史》对景泰帝的刻薄,做出如下的评价:

时举朝竞奇善功,而景帝以非初遣旨,薄其赏。迁左都御史,仍莅鸿胪事。—《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

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72岁的杨善提出致仕(即退休),被景泰帝拒绝。朱祁钰可能没有想到,一年以后他会为今天的这个决定而深深地感到后悔。

自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四日开始,到正月十六日,景泰帝连续三天没有视朝。当时朱祁钰由于无嗣,朝中要求复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的呼声非常高。而清楚景泰帝病情的武清侯石亨为了压倒文官集团,企图发动政变,重新迎立太上皇帝朱祁镇,此事得到了一直郁郁不得志的杨善的鼎力支持。想来杨善对景泰帝失望透顶,想在有生之年再最后搏一把。

正月十七日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基为帝。正月二十一日,朱祁镇封杨善为兴济伯,食禄一千二百石,子孙世袭。正月二十八日,赐杨善勋号散官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给诰券。本身免二死,子免一死,追封三代。三月,杨善兼任礼部尚书,这是他五十多年来第一次迈出鸿胪寺。他对于朱祁镇的忠诚,终于得到了回报。

结语: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五月初一日,掌礼部事、兴济伯兼尚书杨善去世,享年75岁。对于这位老臣的去世,英宗的态度是:“上悼惜之”。追赠兴济侯,谥忠敏。杨善的特点是“容貌魁梧,应对敏捷”,这是他作为鸿胪寺卿最大的优势。缺点则是“素无学术,为人外若柔和,中实阴忮”,这也是他五十多年原地踏步的原因。而英宗夺门之后杀害于谦和王文,杨善被认为在其中起了非常不好的作用。

杨善死后,其子杨宗袭封兴济伯。但是此后在对于“夺门功臣”的清算浪潮中,杨宗被革去兴济伯,降为金吾卫指挥使。但是杨善有一个孙子杨伟(非常好的名字),是英宗第五女崇德公主的驸马。英宗对于杨家,总也算不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备称王称帝两次大封百官,都没有赏封赵云的理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画像,为什么刘备一定要杀死刘封呢,刘备什么时候称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赤壁之战争结束后,赵云追随刘备平定荆南四郡,刘备以战功升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刺史。此时刘备帐下只有三个将军,一个是关羽的荡寇将军,一个是张飞的征虏将军,还有一个是赵云的偏将军。而偏将军以前是关羽的头衔,不难发现这个时候的

  • 朱厚照驾崩之后继承皇位的,为何是明世宗朱厚熜?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朱厚照和朱厚熜,朱厚熜后下一个皇帝,明朝朱厚照传位给谁了

    你们知道朱厚照驾崩之后继承皇位的,为何是明世宗朱厚熜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明朝虽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与历朝历代又有所不同,大多数朝代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都是一个儿子一个儿子地轮,先嫡后庶、先长后幼,充其量也就是嫡长孙有时候能稍微占点儿便宜、盖过叔叔们一头。但明

  • 李渊退位,居于幕后,真的是被李世民所逼?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玄武门之变多久李渊退位,李渊为什么要退位,李渊是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李渊如果不主动退位,就会被李世民杀害?这种说法,是无底线的阴谋论,显得好像越腹黑、就越能揭示政治的真谛一样。这种思维,要么是故意语不惊人死不休,要么就是表面化理解政治、搞不懂玄武门事变的本质。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概念,面对李世民,

  • 唐朝名将崔义玄,是如何活捉“女皇帝”陈硕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开国名将,汉朝名将,唐朝杜克明

    唐朝名将崔义玄,是如何活捉“女皇帝”陈硕真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653年(唐朝永徽四年),唐朝发生了著名的“房遗爱谋反案”,震惊朝野。这是自李世民驾崩后唐朝影响最大的政治案件,这件大案最终导致两位王爷、三位公主被杀,三位驸马被斩于街市之中,被牵连者不计其

  • 三国演义中,董卓为何不重用在张角救下自己的刘关张三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为了给关羽张飞报仇结果如何,三国志战略版吕布董卓李儒,刘备看错的三个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关张已经救下董卓,他为何还不重用这三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玄德曰:“此张角也,可速战!”三人飞马引军而出。张角正杀败董卓,乘势赶来,忽遇三人冲杀,角军大乱,败走五十余里。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以上是三国演义第一回的相

  • 刘邦:看似对一切都漫不经心,其实心中早有把握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邦和刘备谁是,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漫不经心的理解

    对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说到第一个以布衣之身成为天下君王的人,除了刘邦,我们恐怕再也想不到别的人得炫耀的,那么就是他的慧眼识英雄,以及他的人生机遇了,但是在他的身边总有着让他恨也不是,爱也不是的人,他的一生都看似漫不经心,但是哪有那么多的机会能够让每个人

  • 李旦的皇帝做的有多憋屈?真正掌握实权的时间只有两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显为什么两次做皇帝,张居正为什么不篡位,明朝皇帝憋屈

    对唐睿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在它将近三百年的立国时间内都无不萦绕着血腥的宫廷斗争,因此即便贵为皇帝也有时候自身难保,在唐朝有这么一个皇帝,他两次登基两次退位在位八年却只有两年真正掌权可以说是唐朝最憋屈的皇帝这个人便是唐睿宗李旦。李

  • 汉武帝的皇后到底有多危险 四位皇后没有一个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武帝刘彻的一生,汉武帝是怎么对待他母亲的,为什么武则天之后再无女帝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武帝皇后危险,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找位、保位、立位,汉武帝4个皇后为何无一善终,还改变历史?对于汉朝历史很少写,但我们看汉朝历史时,最有名的皇帝当属汉武帝。这位名垂青史的皇帝,留给后人很多谜团,让后人不理解解。汉武帝不能单纯评价为好与坏,但作为一个影响中国历史的皇帝,汉

  • 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感情不好吗 卫子夫的下场为何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宣帝为何追封卫子夫,汉武帝后悔杀卫子夫,王娡和卫子夫的关系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汉武帝理想的接班人是谁?首先当然是自己的儿子。其次是这个人能够和自己一条心。再次才是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那么他肯定在儿子之间进行考验,进行选择。有没有一种可能,他给太子设了一个套,看太子的表现。只要太子存有亲情,对外事又能

  • 汉武帝把姐姐接到皇宫享福 她是因为害怕才躲起来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武帝的女儿去和亲了吗,汉武大帝的姐姐南宫公主,刘彻有几个亲姐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武帝和姐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因为她事先就不知道,自己一个小农妇竟是当今天子的大姐。可以想象,忽然有一天,位尊九五的皇帝穿着锦衣华袍,带着三千禁军,跑到一个农妇面前说,大姐我是你弟弟啊,咱们别种田了,回宫里住吧。那么这个农妇究竟是和弟弟相认后喜极而泣,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