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实的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绍真的是一个无能的失败者吗

真实的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绍真的是一个无能的失败者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621 更新时间:2024/1/2 7:06:30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袁绍实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真实的袁绍,属于庶出子的逆袭,生平第一仗就敢利用董卓颠覆帝国

一:逆袭的真英杰

袁绍给人第一印象多为志大才疏、多疑少绝、用人不当,这一切让他成了一个刻板印象中,无能的失败者。

可,真是如此啊!

答案绝非如此,在三国乱世能成就一番事业的,那有易与之辈,袁绍也是如此。

出生庶出子的袁绍,按理说是没有资格成为自己家族族长一样的人物的,出生之后的他遭遇也很不咋地。

(袁绍从不简单)

本就是袁逢的儿子,却过继给了儿子早夭的伯父袁成。

这伯父袁成又是个短命鬼,在袁家这样的望族,他入仕之后官职也不过左中郎将,政治遗产实事求是地说比他弟弟袁术少多了。

袁绍后来的一切,都是他一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政绩争取来的。

按这个点发散的话,袁绍绝对是一个奋斗青年,比纨绔子弟袁术强多了。

他的奋斗精神,也成了他的人生转折点,因为哪个时代的世家大族需要一个家族出生好,年轻有为,人缘好的利益代言人。

作为代言人的他,当然要干活啊,至于他看的啥,先要先明白当时的汉朝时局。

二:黑暗时代真相

汉朝政治格局,属三角格局,世族、外戚、宦官、分庭抗礼,随后皇权作为筹码制衡三方。

宦官势强的时候,一般都是皇权势大。

外戚势强的时候,一般都是世家牛逼。

由此可见,这三方制衡简单点说,就是两方乱斗,又互相交叉持股,外戚需要地方实力派作外援,宦官需要皇权给予威信,顺带能拉拢就拉拢世家。

(汉朝暗流涌动)

外戚和宦官,就成了水火不容的一对宿敌,再加上皇帝拉偏架,这政治斗争就激烈了。

汉朝后来的汉恒帝,汉灵帝都是宦官支持者,也培养了外戚制衡宦官,切实地说,这两人都算有权谋的,知晓真正对于帝国最大的威胁,其实是渐渐做大,不受控的地方豪强和大族。

天高皇帝远,说的就是这个理!

再加上他们又没有汉武帝和光武帝那样的实力和手腕,敢于打击豪强,局势就这样僵持着。

直到地方出乱子,黄巾起义,直接强化了地方的势力。

无数地方势力,因为平定黄巾之乱的需要,各个招兵买马,成了一方政治实体。

原本的郡县两级制度,也变成了州牧郡县三级政治格局。

州有州牧,郡有郡守,平乱之后,各个都有了兵马,于是渐渐不规矩起来。

中央失去了威信,地方有了兵权,那么该干嘛。

等啊,等待一个机会,改变这在他们看来不堪的汉末格局,进而迎来世家的天下。

这就是汉末时代,军阀混战之前,天下的形势!

于是,他们看好,和选定的代言人袁绍出手了!

(青年才俊袁绍)

三:看似糊涂的引狼入室

汉末混乱的起点,源自灵帝去世之后的宦官外戚斗争。

汉灵帝在世的时候,就在提防做大的外戚何进,让他去地方征兵,名为征兵,实为夺权,将它调离中央弱化外戚势力。

可惜的是,汉灵帝命不够久,何进也够硬气,面对皇帝命令就是不去,硬守在京城等待时机。随后汉灵帝去世,汉少帝成了皇帝,何皇后成了太后。

这无疑是外戚势力做大的节奏!

不甘心的宦官为了自身安全,拉拢何皇后,可是何进却依旧不甘心,誓言要杀宦官!

宦官不会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密谋开始除掉何进。

何进也不傻,早有感觉的他,逃脱刺杀,躲到了京城的“百郡邸”(地方驻中央办事处)寻求庇护的同时也在找寻盟友。

那么他找的盟友是谁?答案是地方上的世家大族们。

而这个时候,他们在中央的代言人,就是被看中很久的袁绍。

于是,袁绍出了一个后世无数人认为糊涂的点子,引董卓入京。

(何进愚蠢)

那么那个时候的袁绍为何如此做?其实他的私心有很多!

首先:袁绍的野心很大,他的目标不是杀几个带头的大宦官,而是要彻底灭亡宦官集团,这从他后来在京城见没胡子的就杀就可以看出来。

其次:他需要一个打击皇权势力的借口。

皇权和官宦其实休戚与共,这点上何太后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宦官死绝了他儿子当不稳帝王,他能忽悠的只有傻呼呼的何进。把何进忽悠了,弄死了宦官,外戚也就不是大威胁了,就连太后都不算啥了。

再次:宦官和地方很多势力都有勾结,而地方官员虽然都属于世家大族之列,可也有派系区别,整宦官等于整和自己背后势力不对盘的世家大族,一举两得。

最后:董卓是谁?其实他属于袁氏一族的门生,董卓升官背后,多有袁家的助力,在袁绍看来,这是自己人,他来了比随便找个外人更好控制,也更给力。

说透了袁绍的心思之后再看,这袁绍引董卓进京的举措就有了无数合理性。

他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筹谋已久。

(聪明的何太后)

四:聪明的何太后,愚蠢的何进。

汉灵帝后期,组建了著名的西园军,设了八个校尉,其中所有指挥官,都和何进没啥关系,带头的是大宦官蹇硕,其他人则是如袁绍、曹操这样的世家和阉宦子弟。

汉灵帝这样设置的目的,其实也暗有深意!

简单说就是,他不放心何进总揽军政大权,于是让宦官掌握军权,又在西园军中掺袁绍这样的世家大族进入,目的是让士族与宦官一起抗衡外戚。

按这一层面理解的话,其实袁绍是可以选择盟友的。

选择何进他可以,选择宦官他也可以。

那么为何袁绍最后选择了何进咧,原因就在利益最大化!

如何让利益最大化?袁绍和他背后的势力,要的不是三方制衡世家渐渐做大而是一方独大。

于是他们选择了先阴死宦官集团,再弄死外戚集团,当然,他们同归于尽是最好。

那么这两个合作的对象,谁更值得合作,谁更容易忽悠,就成了考量项了。

在考虑之后,袁绍选择了相对愚蠢的何进。

一个智商明显不在线的对手和那群多谋善断的阉人比,明显更好对付,而且宦官和世家大族仇怨不少,真要支持他们,心里也有膈应啊。(党锢之祸)

这也是后来,袁绍不遗余力支援何进的因由所在,何进好忽悠,好反杀。

(董卓)

可那个时候的何进,依旧是大权在握的大将军,杀他谈何容易?

于是,另一个人出来,打了一波助攻,这个人就是何进的妹妹何太后!

帝王之家无亲情,而帝王的老妈,权利从何而来,答案是皇帝。

当外戚势力太大进而独揽大权之后,当太后也危险。

这也有无数前车之鉴!

何太后不至于真要杀自己的哥哥,因为她也需要娘家人辅佐,但打压是难免的。

于是,他为了保持政治制衡,不允许他哥哥杀宦官!

在何太后看来,她自信自己可用报恩为名拉拢宦官集团,又可以掌控哥哥何进的野心。

这个自信的女人对哥哥说:宦官都换掉,难道你要让我天天都对着士人吗?

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对共事乎?”——《三国志》

言外之意就是,宦官没了,我们外戚和谁一起对付世家大族?大哥啊大哥,你是不是傻?

这个女人都把话说这个份上了,智商不在线的何进依旧不懂,反而更加信任忽悠自己的袁绍,真的是,无话可说。

何进想不通妹妹的做派,反而听了袁绍的忽悠,结果当然是悲剧。

(袁绍还是有才的)

五:袁绍的误判

何进说的话被何太后否决了。

聪明的袁绍一看,当然知道这何皇后心里想的啥,不就是想到了自己的谋划吗。

于是,他也心生一计,这计谋叫以势压人。

他建议何进,你呀,在京城势单力孤,要打击宦官力有不逮,但你有身份啊,那就是大将军,全国兵马都听你的。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召集四方诸侯前来京师啊,这群人都是你的帮手,他们带着兵马来了,不管是宦官也好,何太后也好,面对刀剑那有说话的份?

这计谋可谓阴险无比。

明面上看,都是为何进考虑,实质上却都是为了混乱局势,自己火中取栗。

第一:地方实权派们,或多或少都有私心,而且很多都和袁绍有利益关系,他们来了当然是占世家大族背后啊。

第二:发布召集诸侯的命令是自己建议的,弄快马提前告知信息不是轻而易举吗。

于是我们看到了袁绍心中所想的那一幕。

在命令下出去没多久,知道消息的宦官集团,决定鱼死网破。

他们假借太后命令,召何进进宫,然后干脆地杀了何进。

随后袁绍一看何进死了,计划虽然有变,但立马改变谋划,自己动手带领义愤的将士们杀入皇城,死了能看见的所有宦官。

外戚的头头死了,宦官的头头也死了,皇城附近还有属于自己的军马在赶来,等董卓一到天下就太平了。

(天下乱乱)

那么董卓听话吗?在袁绍看来,应该是听话的!

因为袁绍家族和董卓过从甚密!

早在汉灵帝熹平年间,第一个提拔董卓的就是大司空袁隗,(袁绍叔叔)在袁隗帮忙下董卓成了掾吏,后来又是袁绍家族的帮助,才有董卓一路高升,成了并州刺史和河东郡太守,董卓的仕途,最该感谢的人就是袁家的大司空袁隗。

作为行动执行人的袁绍,对于自己叔叔袁隗的谋划也是心知肚明、

第一步,斗倒宦官。

第二步:搞定外戚。

第三步:拉拢亲近的军阀。

第四步:干倒何进,稳操胜卷。

虽然计划有点节奏变化,其实只要董卓不叛变,并不影响大局,唯一可惜的是,他没有看准一个人,董卓。

刚刚入京城的董卓, 其实备受袁绍家族的提拔和信任。

迎接董卓进京的是袁绍,封董卓为司徒的是大司空袁隗,鼓励董卓跟并州刺史丁原火并,吞并并州军的也是袁绍。

这所有做的一切,都是袁绍家族故意鼓励董卓做的,董卓当然乐见有人支持!

直到董卓废立皇帝之前,袁绍和董卓的关系其实都是这样互相扶持利益交换的关系。

直到董卓对何进说,自己想要废立皇帝的时候,袁绍终于受不了了。

他看出来,这董卓成了不受控的棋子,在自己帮助下不不做大,最后反而威胁起了自己。

袁绍失算了,袁隗也失算了,可惜,他们没有后悔的机会。

势力遍布天下的他们,唯独在中央搞不定兵强马壮的董卓。

不敢争锋的袁绍,只能选择逃出了京城,而董卓面对逃亡的袁绍,也不敢追杀太深!事后还表荐袁绍为勃海太守,赐爵位为邟乡侯。

这无疑是董卓暗中示意和解的信号,可袁绍会听吗?

在他看来,原本天下已然是我们的了,你横插一杠子简直可恶。

于是,十八路诸侯出马,以关东义军的名义开始了讨伐董卓。

而这,就是袁绍的第一次高光时刻!

在叔叔的支持下,他做了一个忠实的执行者,引动天下大乱,覆灭汉朝政治铁三角中的两环,最后却因为看人不准碰见了董卓。

可那又如何?袁绍依旧开了世家天下,唯一可惜的是,这中间有三国这个插曲。

至于他自己,一个原本有帝王潜质的人,失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所爱的人到底是谁 究竟是自己的皇后还是自己的嫂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最爱的是哪一个妃子,李世民最爱的那个女人是谁,李世民的几个女人是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所爱之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都说自古帝王无情,但是人非草木,如何能无情?古有云,唐宗宋祖,文韬武略。唐太宗开创了太平盛世,作为皇上,他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作为臣子,他却是谋权篡位的贼子。中国自古嫡长子即位制,虽然李世民策论武功都比李治要好上很多,但是,李建成是

  • 在戏曲演义中,赵匡胤第四子赵德芳被虚构为什么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匡胤哭头全场,赵匡胤归西看视频戏曲,曲剧赵匡胤归天一集

    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宋太宗赵光义之侄,宋真宗赵恒的堂兄,北宋宗室。历任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逝,年仅22岁,追赠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加赠太师,改封楚王、秦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

  • 杨嗣有怎样的生平经历?为何能以左龙武大将军致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顾方舟生平事迹,杨广几次东征高句丽,李清照生平简介及一生经历

    杨嗣(934~1014年),瀛州人氏。生于后唐应顺元年,卒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以左龙武大将军致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史传记嗣,建隆初以信荐为殿直,三迁崇仪副使、大山军监军。雍熙四年,就命知军事。代还,以吏民借留再任,俄迁高阳关战棹都监。淳化二年,改知保州,门无

  • 司马炎登基后,他是怎么封三位末代君主的爵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三家归晋是三国最终的结局,但三位末代皇帝的地位则完全不同,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获得的是陈留王的封号,蜀汉后主刘禅是安乐公,而最后被晋拿下的吴主孙皓则是归命侯。按理说,应该给他们相同的待遇,为啥会有区分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三者降晋的情况不一样曹奂准确说并不是降晋,而是禅位

  • 古代四大名刺客之一的聂政,是如何刺杀韩傀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刺客聂政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春秋末年,韩国大夫严仲子遭丞相韩傀(又名侠累)迫害,流亡他国。严仲子心有不甘,四处寻找侠士为自己报离乡之仇,刺杀韩傀。严仲子来到齐国,有人告诉他,有个叫聂政的勇士,因为杀了人逃到齐国避难,以屠夫为业。严仲子找到聂政,并奉上百金为他母亲祝

  • 辽朝名将萧挞凛被谁所射杀?他在历史上又有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四大名将,宋辽第一次幽州之战,床子弩射杀萧挞凛

    萧挞凛(?-1004年),字驼宁,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人,契丹族。辽朝名将,魏王萧思温族子,马群侍中萧术鲁列的儿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通晓天文,门荫入仕,历任南院都监、彰德军节度使、阻卜都详稳(西北路招讨使)、南京统军使等职。震慑阻卜,攻打北宋,东征高

  • 刘裕为何会因为刘穆之,导致关中得而复失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裕为什么不恢复汉朝,刘裕斜阳草树,刘裕的兵法

    刘裕为何会因为刘穆之,导致关中得而复失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提起“刘裕”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是诛杀了六位皇帝的“六位帝皇完”、“屠龙高手”?还是北伐中原、攻略天下的“南朝第一帝”?笔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艰难的北伐之路,尤其是在刘裕北伐的终点——灭后秦之战,本来一帆

  • 李世民如果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的话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治是李世民的第几子,历史上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和玄武门之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彰和曹丕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是李世民选择拖延的话,对李建成来说就是天降红包。太子具有先天优势。在主君没有想法、或是没有实力换掉太子的情况下,太子的地位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变得越来越稳固。有着太子光环的加成,他就是各路人才选择效

  • 与东吴联手攻打樊城,张辽徐晃谁理解了曹操的意图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徐晃樊城之战,关羽张辽徐晃,关羽斩了谁才释了张飞的怀疑

    还不知道樊城之战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战胜曹操之后,实力空前强大,让占据中原的魏国感觉到了危险。为了防止刘备做大,曹操听从了司马懿的建议,联合东吴一起攻打荆州的关羽,让刘备无暇继续攻击自己。另一方面孙权也不能坐视刘备做大,对自己构成威胁,再加上

  • 明初第一谋士刘基,为何在历史上不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光武帝刘秀杀害功臣了吗,刘秀厉害吗,刘秀杀过功臣吗

    刘基作为朱元璋最主要的谋士,以神算著称,但是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只给了刘基一个诚意伯,而在刘基之上还有六位开国功臣被封为公爵,二十八位开国功臣被封侯爵。要知道,古代的爵位是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不能成为公爵也就罢了,连个侯爵都没有给第一谋士,朱元璋怎么想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