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万贵妃比明宪宗大十几岁 明宪宗为什么还对她钟情一生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十几岁 明宪宗为什么还对她钟情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94 更新时间:2024/1/20 19:21:09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宪宗和万贵妃,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明宪宗喜欢万贵妃,已经到了一会也离不开她的地步,他们之间不能简单地说是爱情,其中也有明宪宗对万贵妃的依赖。在当时,也曾有人对明宪宗的行为感到不解,不知道他为什么那么喜欢一个比他年龄大那么多的女人,就连明宪宗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对此也难以理解,曾质问儿子:“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对此,明宪宗朱见深的回答是:“彼抚摩,吾安之,不在貌也”。可见朱见深对万贵妃的感情已经不单纯是爱情,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和习惯了。

明宪宗与万贵妃结识于患难之中

明宪宗朱见深的皇位来得也不容易,曾经两次成为太子。第一次是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其父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之变”中被瓦剌俘虏,由其叔父朱祁钰受命监国,朱见深被立为太子;第二次是在景泰八年(1457年),其父朱祁钰发动“夺门之变”成功从弟弟朱祁钰手中夺回皇位,在景泰三年(1452年)被废掉太子之位的朱见深,也再次被立为太子。从第一次被立为太子,到被废掉,到再次被立为太子,朱见深的遭遇可谓如“过山车”一般。

明宪宗朱见深对万贵妃深厚的感情,就是建立在他被废掉太子的这段时间。万贵妃,小名贞儿,山东省青州府诸城县人,其父万贵原来是县衙的小吏,因亲属犯罪而被谪居霸州,为了使日后有所依靠,他便托付同乡把年仅四岁的女儿万贞儿带进皇宫当了宫女。

年幼的万贞儿进宫以后,先是在当时的孙皇后宫中做宫女,由于万贞儿十分懂事乖巧,深得孙皇后的喜爱。正统十四年(1449年),孙太后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之变”中被瓦剌俘虏,“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大臣于谦等人的建议下,为了避免出现主少国疑的情况,孙太后以明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继皇帝位,而年仅两岁多的朱见深被立为太子。为了照顾好孙子朱见深,孙太后将身边信任的宫女万贞儿派去专门照顾他,此时,万贞儿已经是十九岁的妙龄少女了,比朱见深整整大17岁。

景泰元年(1450),被瓦剌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被大臣从瓦剌迎回,但是,弟弟朱祁钰已经不愿意再将皇位还给哥哥了,他将哥哥朱祁镇囚禁在南宫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景泰三年(1452年),明代宗朱祁钰干脆将侄子,也就是太子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朱见深的太子位子被废,虽然叔叔朱祁钰没有对他下毒手,但是在生活上也对他严加控制,毕竟他也是对皇位有很大威胁的。朱见深此时的地位非常尴尬,父亲朱祁镇在囚禁之中,自己的太子位子被废掉了。后宫的的那些太监、宫女都是见风使舵的势利眼,眼见前太子朱见深被废,众人躲之唯恐不及,对他的态度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此时只有五岁的朱见深饱受了人间的冷暖,也看多了众人的白眼。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他身边照顾他的万贞儿,却对他关怀备至,这时候,朱见深的母亲也不能和他在一起生活,而万贞儿如同母亲一般在其身边照顾他,悉心照顾他的饮食起居,遭受各种变故打击的朱见深,只有在万贞儿那里才能找到关爱和温暖,万贞儿也成为了他的的精神支柱,久而久之,朱见深便对万贞儿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感情。

万贞儿宠冠后宫

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趁明代宗朱祁钰重病之际,在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的策划下,通过“夺门之变”成功夺回了帝位。看尽了世间百态的朱见深随着父亲的登基,也恢复了太子的身份。虽然朱见深再次贵为太子,但是他对万贞儿的感情却丝毫没有变,依然需要万贞儿日夜相伴,一会都离不开她。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驾崩,18岁的朱见深继位,也就是明宪宗。朱见深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大他17岁的万贞儿册立为嫔妃,并迫不及待地向钱太后和母亲周太后奏请将万贞儿立为皇后,由此可见,朱见深多么喜欢万贞儿了。

对于明宪宗朱见深的行为,宫中一片哗然,从来没有听说过历史上有哪个皇帝,会找一个大自己十几岁的皇后。皇帝选后,一看重出身,二看重美貌,可这个万贞儿一样不占,而且还比皇帝大那么多,她和明宪宗朱见深母亲周太后的年龄一样大。两位太后对明宪宗要册立万贞儿为后的请求予以拒绝,理由是万氏年长且出身卑微。

在两位太后的坚持下,最终在其父明英宗生前为他确定的皇后人选中,选择了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的女儿吴氏为皇后,万贞儿被立为贵妃。虽然,万贞儿没有当上皇后,但并不影响明宪宗对她的宠爱,他对万贞儿百般呵护,经常留宿在她的宫中,而不愿意到皇后的寝宫去。皇帝不贪恋吴皇后的青春美色,而常常宿在嫔妃万氏宫中,这使吴皇后又气又羞,在其心中对万贞儿非常不满。

万贞儿有皇帝的恩宠,对皇后吴氏也没有放在眼中,这样一来,吴氏与万贞儿的矛盾越积越深。吴氏经常以皇后的身份呵斥万贞儿,在一次争吵中,吴氏对万贞儿行使皇后的权利,对万贞儿进行了杖责,这就让将万贞儿视为珍宝的明宪宗朱见深非常心疼了,他看着万贞儿身上的伤痕,马上要去找吴皇后为自己的爱妃讨回公道。

明宪宗不能忍受心爱的女人受苦,血气方刚的明宪宗立即下令废后,尽管有太后与大臣的阻拦,朱见深还是废掉了吴皇后,吴皇后从册立到被废,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从这件事,再次看到万贞儿在明宪宗心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在废掉吴皇后以后,明宪宗再次提出册立万贞儿为皇后,但是太后也再次以上次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他,最后,朱见深只得再次从其父明英宗生前为他确定的皇后人选中,选择了贤妃王氏为皇后。成化二年(1466年),已经三十七岁的贵妃万贞儿,为明宪宗朱见深生下了皇长子,这就更让朱见深对她更是疼爱了,立即晋封她为皇贵妃,并许诺立其子为太子,还派出使者四处祷告山川诸神。可惜的是,万贞儿的这个儿子,不到1岁就夭折了。

明宪宗的皇后王氏,由于有吴皇后的前车之鉴,在万贞儿面前唯唯诺诺,谨慎行事,万贞儿虽然不是皇后,但却是事实上的皇后,在此后的20年里,万贞儿实际上就是明宪宗的后宫之主。也许有人认为,可能是这个万贞儿容貌比较出众,以美色迷惑了明宪宗,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据史料记载,万贞儿“貌雄声巨,类男子”,这说明,明宪宗与万贞儿的爱情并不是因为美色。

明宪宗与万贞儿两人之间维系感情的基础既不是美色,也不是政治联姻,那只能说他们就是单纯的爱情了,这种冲破了年龄、地位的阻碍,相亲相爱的爱情故事,也许在有些人眼里就是“异类”,但何尝不是纯粹的、高尚的、令人羡慕的爱情呢?

史书中对万贞儿的记载,存在着不少的疑点

在很多史书及野史中,对万贞儿的评价都不是太好,大多都是说万贵妃心肠恶毒,在后宫中嚣张霸道,她强迫其它怀有明宪宗骨肉的嫔妃、宫女堕胎,并毒杀了明孝宗之母纪妃。甚至说由于她残害后宫,导致明宪宗没有子嗣,到最后连继承人都找不到。有一个故事说,在明宪宗为无子嗣发愁的时候,太监张敏偷偷告诉明宪宗,有一个纪妃生了一个儿子,因为害怕被万贵妃谋害,被偷偷地藏匿抚养,明宪宗认回儿子,将其交给母亲周太后亲自抚养,才得以保住了这个儿子没有被万贵妃害死,为他自己留了一条根。

实际上这件事根本就经不起推敲,可以说完全是对万贵妃的诬陷之词。我们看一件事实就知道了,明宪宗朱见深一共有14个儿子,6个女儿,他的子嗣在明朝皇帝之中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比他多,他可以排在第二位的。明宪宗朱见深的20个子女中,活到成年的儿子就有11个,女儿中也只有1个早夭。这么一看,说万贵妃残害后宫,导致明宪宗担心无子继位的事,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之所以会出现史书中对万贵妃的评价那么差,主要原因与她过于受宠,导致引起后宫嫔妃及其子女的嫉妒和不满有关,特别是后来继位的明孝宗朱祐樘,自幼目睹其父亲明孝宗专宠万贵妃,对其生母纪氏不理不睬,极有可能早就对万贵妃不满,在其继位以后,不敢将不满的矛头对准他的父亲,只能是通过丑化万贵妃,来发泄少年时积累在心中的不满,为其母亲抱不平而已,这也就有了史料中顺应上意的记载。

另一个原因就是,明宪宗与万贵妃年纪相差太大,这种老妻少夫的婚配,就是在现在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更别说在那个封建礼教严重影响下的时代了;反之,老夫少妻则人们相对容易接受一些。明宪宗与万贵妃的恩爱,在当时超出了当时人们的认知,将其归类于“异类”,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在心中认定造成这种过错的永远是女性,觉得是她迷惑了明宪宗。

其实,这对万贵妃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明宪宗与万贵妃之间虽然有年龄的差距,也有明宪宗对万贵妃的“恋母”情节,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应该是真挚的、纯粹的,是那种不夹杂任何政治因素和美色成分的单纯爱情,他们之间的感情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淡,也没有因为明宪宗的地位改变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深、越来越浓,这不就是现在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伟大的爱情吗!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皇贵妃万贞儿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得到消息的明宪宗不禁号啕大哭,哀叹道:“贞儿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明宪宗亲自主持万贵妃的葬礼,并宣布辍朝七日,按照皇后的规格将其安葬。失去爱妃万贞儿的明宪宗,整天郁郁寡欢,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驾崩,终年四十一岁,此时距万贵妃去世只有不到半年时间,这种至死不渝的爱情,发生在一位帝王身上,真的是难能可贵,也的确令人感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审食其与吕后是什么关系?八面玲珑的他为何会被捶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从平民逆袭成为皇帝,这要归功于他背后默默付出的女人吕雉,而审食其也可以称为他背后付出的男人。审食其,出生年月不详,沛县人,与刘邦是同乡。秦二世元年,审食其追随刘邦起兵反秦。他为人厚实稳重又口齿伶俐,刘邦常年征战在外,家里无人照应,审食其都会以舍人身份照顾刘邦的妻子儿女。审食其也

  • 康熙皇帝继位后 康熙的兄弟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继位后,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总体来说,康熙对于自己的兄弟还是很照顾的。顺治皇帝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是所生育的子女相对来说还是不少的。其中就包括4个公主和8个儿子,在这八个皇子中,最后能够躲开后宫迫害和自然早夭的厄运,长大成人的其实就只有四个。这四个人分别是第二子裕亲王

  • 康熙皇帝如果提前传位的话 九子夺嫡能不能避免发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传位,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清康熙后期,爆发了激烈的九子夺嫡事件,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了太子之位,不惜兄弟相残。康熙皇帝本人,为了这件事也很是头疼。他没有明确宣布过,最后要传位给谁,导致雍正的即位,无法令所有人信服。如此一来,九子夺嫡的余波就注定还不能平息。没办法,雍正

  • 康熙被人称为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到底有什么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功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鼎盛时期疆域极其广阔,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而开拓出这份根基的,康熙可谓出力不少。这位在位61年的皇帝,被人称为千古一帝,那么他有何功绩能与秦皇汉武比较?一、清朝的“一统”从康熙开始清军入关后,第一

  • 嘉庆帝,毁誉参半的帝王,他的一生从乾隆的诅咒开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嘉庆帝,毁誉参半的帝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清朝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口是心非”地主持了大清朝每年一次的祭祖仪式。在仪式上,乾隆公开把自己的政绩汇报一遍,然后祈求祖宗庇佑。但在乾隆的内心,则在向祖宗嘀咕另外一件事:“如所立皇十五子永琰能承国家洪业,则祈佑

  • 四妃之首的惠妃:生下皇长子,活到70岁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清朝历史中,康熙皇帝是我们比较熟知的一位帝王,他的民间传说我们也耳熟能详。作为千古一帝,他与其他皇帝一样,有很多宠爱的妃子,其中最最出名的就是惠妃、宜妃、德妃、荣妃,是有名的四妃。与最受宠的宜妃德妃相比,还有经常被影视小说借用的良妃,今天的主人公惠妃就显的淡淡无名,不被人熟知。她是康熙帝的妃子,是

  • 纯惠皇贵妃为何被单独葬入了妃园寝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初期,后宫是没有设立皇贵妃这个位置的,而且能和皇帝合葬的也只有皇后一人而已。后来雍正帝开启先例,特允皇贵妃也可和皇帝同葬一陵,之后每朝都按照这个新的规矩来实行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但是我们在看史册时发现,乾隆朝有一个皇贵妃竟被葬在了妃园寝中,并没有和皇帝合葬,而和她同一时

  • 明朝宦官专政是怎么出来的?对明朝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宦官专政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其实有时候我们并不能一概而论。明太祖朱元璋刚开始的时候是最痛恨太监的,因为历史上坏事的太监实在是太多了,就比如赵高之类的。所以他对待太监是极其严格的,甚至还挂了块牌子“严禁太监干政”。可是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时候,他也是对待太监是非打即骂,非常的不友好。也正是因为

  • 颜良秒杀宋宪、魏续后,曹操为何要去请关羽出战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收军,良亦引军退去。以上是《三国演义》二十五回的相关描述,曹操救援被颜良围困的白马,然而出师不利,两员吕布旧将宋宪、魏续都被颜良秒杀,连骁勇善战的徐晃也铩羽而

  • 秦惠文王一生最爱的女人是魏夫人还是芈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芈月传细数秦王对芈月的爱,芈月传魏夫人图片,芈月传魏夫人是好的吗

    按照史书中的说法,秦惠文王与魏夫人,即是惠文后联姻的时间是在公元前334年,而生下秦武王的时间是在公元前329年,那么中间的四五年时间,就是两人的感情空档期。以后来秦惠文王立嬴荡为储君的情况分析,秦惠文王对魏夫人的感情还是不错的。在空档期内,两人之间的感情交集到底多不多?相处在一起的生活到底丰富不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