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明最不不光彩的皇帝:朱祁镇有着怎样的故事?

大明最不不光彩的皇帝:朱祁镇有着怎样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55 更新时间:2024/2/18 5:21:54

明英宗朱祁镇,算是大明最不不光彩的皇帝了。他宠幸过奸佞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所有皇帝干过和没干过的事,他都干了,总之,他绝对算不上一位好皇帝。

但他在临终前做了一个决定,废除活人殉葬,为他赢得不少好评。残忍的活人殉葬,得从他的先祖朱元璋说起。

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故事:话说朱元璋在病入膏肓时,恰好看到四岁的宝庆公主往自己这边探头,便招呼小公主进来,小公主懂事的走向朱元璋,问道:“父皇,您这是怎么了?”

朱元璋告诉小公主:“孩子,父皇病了,你看父皇会好吗?”宝庆公主答道:“我生病的时候,睡一觉就好了,父皇好好休息也会好的。”朱元璋又接着问:“如果父皇的病再也好不呢?”宝庆公主急的大哭道:“父皇一定会好的。”

嗜杀的朱元璋看到女儿急的通红的小脸蛋,心里一阵温暖,拉着她的手,看了许久!不久朱元璋驾崩,他在临死前留下一份遗诏:内宫中所有嫔妃,以及曾经侍过寝的宫女,一律陪葬;宝庆公主年幼,特留其母张美人,将之妥为养育。

故事说得有鼻子有眼,但却似乎是个假故事,因为从考古出土的宝庆公主墓志铭上看,公主的生母是张氏,并没有“美人”这样的高级别称呼,也许她只是在野史中得到了赦免。

活人殉葬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制度之一,在我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杀死奴隶祭祀或者殉葬的记载。到了春秋战国,在“百家争鸣”的思想背景下,人们开始对人殉进行反思,活人殉葬相对少了很多。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觉得殉葬制度太过残忍,因此将这项制度彻底废除。此后的中原王朝,人殉算是销声匿迹,只在少数极不开明的统治者身上出现。

但是,当蒙古铁骑入主中原后,人殉制度速迅死灰复燃,还获得了元朝的“官方认证”。

而更令人惋惜的是,以“驱逐鞑虏”为己任的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以后,不但继承了元朝残忍的人殉制度,还将这项惨绝人寰的“事业”当成国策细节化。

1395 年,当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死后,他便命秦王的两名王妃陪葬,这样大明算是开了人殉制,朱元璋死后,更是有40多名妃嫔殉葬。

朱元璋驾崩后,按照明朝的规矩,皇帝的丧事7日内必须办完,当新皇帝朱允炆下达殉葬命令时,后宫哭声震天动地,殉葬的40多人均服下水银、毒酒被迫自尽。

接下来遵循祖制,大明的殉葬一发不可收拾,朱棣死后,三十多名妃嫔宫女殉葬,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既使只做了几个月皇帝,死后也有五名妃嫔为其殉葬。

之后的明宣宗,亦有10人为之殉葬,其中一个名叫郭爱的可怜宫女,仅仅入宫20余天,就被选中殉葬,她在死前,含泪写下一首绝命诗,以控诉这毫无人性的野蛮制度: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失吾亲 而归兮,不足较也;惭余之不孝也,心凄凄而莫能已兮,则可悼也。

至于这些殉葬的嫔妃宫女,都能在殉葬前得到“火线提拔”,给家族挣下了偌大的“福利”。她们的家庭叫“朝天女户”,家庭成员可以世袭锦衣卫千户、百户的官职,这些福利可是当朝一品大员才有的待遇。

在朝鲜的《李朝实录》上,有这样一个阴森残忍,惨绝人寰的被记录。1424年,朱棣驾崩,他的儿朱高炽拿着他爹驾崩前精心挑选的殉葬名单准备下令。

这时一位来自朝鲜妃子突然闯进了进来,她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新皇帝放她回朝鲜赡养老母。

朱高炽不为所动地摆摆手,朝鲜妃子娇柔的身体,立刻被拖了出去,她和三十多名殉葬的宫人一起,被安排在殿外用餐。吃完生命的最后一餐,三十多人被带到大殿内,里面有三十多张“小木床”等着她们,她们的哭声震动殿阁,负责执行的太监将她们赶上小木床,小木床上方,是早已套好的三尺白绫。

朝鲜妃子回过头,哭着向她的乳母喊道:“娘,吾去!娘,吾去!”话还没说完,她脚下的小木床就被人抽走了。

面对大明没完没了的殉葬制,实在想不到,终结这种制度的,竟然是明英宗朱祁镇,但是就是他在临死前招来自己的太子,奄奄一息地对他说:“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以后也不要有这样的事情!”

明英宗朱祁镇,这位皇帝一生几起几落,拍成电视剧绝对跌宕起伏,精彩绝伦。“土木堡之变”一年后,朱祁镇回到大明,即使被囚禁在南宫做太上皇,他也是乐天派,还能和一群妃子、奴婢生孩子。正是因为有同其他皇帝不一样的经历,他才能理解那些深宫之中不为人知的痛苦。

他更了解身处困境,寄人篱下的悲哀,也知道弱者生存的艰难,因此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决定违背祖制去解救那些无辜的人。

不管朱元璋当初发扬活人殉葬,是出于何种目的。朱祁镇在他临死前做的决定,都算得上一个伟大决定。废止这项野蛮残忍、开历史倒车的人殉制度,对这位皇帝的一生总结,也算是“百恶终有一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孙皓对朝臣疯狂屠杀,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80年5月1日,江南“夏始春余,叶嫩花初”,一片生机盎然景象。石头城外,吴末帝孙皓重蹈蜀国后主刘禅覆辙,面如死灰,赤裸上身,反绑双手,走在装载着棺材的车前,率群臣前往晋军大营投降。孙权于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建国的孙吴政权,被孙子孙皓正式固化为历史名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

  • 他是战功赫赫的名将,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唐朝是人文荟萃,诗人辈出的时代,不要说诗仙、诗神、神圣、神魔这样神圣无比的字眼,就是一位跃马疆场的武将,也能挥毫泼墨,留下不朽诗篇,文韬武略的高骈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关山万里恨难销,铁马金鞭出塞遥我国古代战事频发,边塞要地常常需要重兵把守,虽然将

  • 隋唐年间将星如雨,那真正的第一名将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就在萧铣在江南弄得风生水起之际,他万万没有料到,命中的杀神已悄然而至。这人就是隋唐年间的超级军神——李靖。超级军神?有多超级?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就在萧铣在江南弄得风生水起之际,他万万没有料到,命中的杀神已悄然而至。这人就是隋唐年间的超级军神——李靖。公元760年的唐朝肃宗时

  • 孝节周皇后:从王妃到王国皇后,她是个怎样的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八月十二日,明熹宗朱由校病重,这位“木匠皇帝”自感时日无多,因为无子,他决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在御榻前,明熹宗拉着弟弟的手说了一句:“吾弟,当为尧舜!”两日后,明熹宗驾崩,其弟朱由检登基,是为崇祯帝。这是明朝的第16位皇帝,也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不包括南明)。

  • 隗状:大秦最低调的丞相,他一生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嬴子楚去世,其长子嬴政被立为秦王。嬴政从13岁继位,到49岁去世,36年间,嬴政从秦王政变成了秦始皇,他的身边共出现过5位丞相,最著名的莫过于吕不韦和李斯,除了这二人外,还有三人曾担任过嬴政的丞相,他们分别是芈启、隗状、王绾。其中,作为嬴政的丞相之一,隗状的一生,虽然低调,但

  • 秦始皇手下的丞相:隗状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 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 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於海上。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隗状的名字因为笔误写成了隗林,因此这位颇有

  • 盘点历史上的两位皇后,她们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母后皇后、懋昭淑配。克嗣徽音 , 表正六宫 , 母仪四海。恭惟圣母陛下、顺德弘昭。徽音茂著。臣绍闻先绪。承诲慈闱。世泽方长。天休滋至。用举尊亲之典、以彰燕翼之谋。钦惟母后皇后、柔顺承天。安贞配地。赞襄皇考、敷内治而化洽宫庭。抚育眇躬、绍丕基而恩深训迪。仰慈仁之备至、宜尊养之兼隆。载考彝章、晋崇鸿号。

  • 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为什么会“离家出走”?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史料和野史上记载了很多皇帝的起居、生活和感情,可以说经过了朝代的更迭,确实有一部分东西只能当故事来听,毕竟改朝换代之后大家对上一朝代的事情会有所杜撰和演绎。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已知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也会有很多杜撰的成分,今天要说的就是正史或野史上都有记载的一位皇帝的故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

  • 揭秘:汉文帝一生最爱的女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刘恒还是代王的时候有一个王妃,除了这个王妃之外,刘恒后宫还有3个女人分别是窦漪房也是后来的皇后,剩下两个一个是慎夫人另一个是尹姬。在很多史书中就用关于刘恒和窦漪房的恩爱的记载,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汉文帝最喜欢的女子就是窦漪房,那么真的是这样的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窦漪房独大窦漪

  • 揭秘:心狠手辣的吕雉曾经也是个贤妻良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人们想到吕后第一个关联词就是人彘,千百年来认为吕雉阴狠也是因为她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大多数人都是觉得吕雉一直嫉妒戚夫人,所以在刘邦死后才如此对待他的爱妃戚夫人。吕雉一个政治手腕及其高明的女人,对付戚夫人大可不必等到刘邦死,要知道戚夫人这个女人刘邦活着的时候就爱吹枕头风,刘邦死了她也没消停。下面我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