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褚遂良死后 武则天为何为其平反?

揭秘褚遂良死后 武则天为何为其平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10 更新时间:2024/1/18 22:57:04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在弥留之际,下了道遗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这相当于给当初因反对自己而遭受迫害的褚遂良等人平反。

褚遂良是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出身于名门望族,学识渊博,性格耿介,尤得唐太宗李世民器重。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病重的唐太宗把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召入卧室,对他们说:“当年汉武托孤于霍光刘备托孤于诸葛亮,我以后的事,全都托付给你们了。”又转头对太子李治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国家之事,我就放心了。”

网络配图

褚遂良成为托孤之臣,是因为他是李治最强有力的维护者。当年,太子李承乾因罪被废黜,朝臣多认为九子晋王李治仁厚,应该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但太宗更喜欢四子李泰。有一天,他对近臣说:“昨天青雀(李泰的小名)投入我的怀抱说,‘我到今天才得以成为陛下最亲近的儿子,此为我再生之日。我只有一个儿子,百年之后,一定为陛下杀了他,把王位传给晋王’。父子的伦理,原应当是天性,我见他这样,非常垂怜他。”大家听了,面面相觑,都没说什么,唯独褚遂良走上前说:“哪有陛下百年之后,魏王执掌政权为天下的君王,而能杀死自己的儿子,传王位给晋王的道理呢?”太宗幡然醒悟,当天立李治为皇太子。

李治即位后,对褚遂良非常感激,封褚遂良为河南县公,第二年又升为河南郡公。永徽四年(653年),褚遂良被拜为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然而高宗李治做梦也想不到,因为立皇后的问题,褚遂良成了他最大的绊脚石。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受到昭仪武则天的蛊惑,想要废黜王皇后,册立武氏。有一天,他传召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积和于志宁入内殿开御前会议。这些人事前得到消息,商议如何劝谏,但谁也不想放这头一炮,褚遂良主动请缨说:“我奉先帝遗诏辅佐陛下,如果不尽愚忠,无脸去见先帝。”

高宗陈述黜后的理由说:“罪莫大于绝嗣,皇后久未生育,而武昭仪生有皇子,朕准备立武昭仪为皇后,众位卿家意下如何?”没等别人开口,褚遂良第一个站出来说:“皇后系出名门,也是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崩殂之际,曾拉着微臣的手说:朕现在将佳儿和佳妇托付给卿。当时陛下也在场,想必听得很清楚。臣没听说皇后犯了什么过错,岂可轻言废立之事!臣绝不会为了曲意奉承陛下而违背先帝的遗命。”

网络配图

任凭高宗如何解释,褚遂良就是不同意,当天的会议不欢而散。第二天,高宗再次召集开会,褚遂良直言不讳说:“陛下一定要改立皇后也可以,但请选择贵族姓氏。武昭仪曾经伺奉过先帝,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又怎么能瞒得过呢?倘若立她为皇后,天下人将会做何感想呢?”

这句话说到了高宗的痛处,他羞愧得没有说话。褚遂良却越说越激动:“愚臣触犯了圣上的尊严,罪该万死,只愿不辜负先朝的厚恩,哪里还顾性命。”说完把帽子摘了下来,还把上朝时执的手板放到台阶上,说:“还陛下这个手板,我要告老还乡!”高宗大怒,命令侍卫把他架出去,一直躲在幕后偷听的武则天气得不得了,大喊道:“何不扑杀此獠(怎么不杀了这个老南蛮)!”

最终,高宗不顾褚遂良等人的反对,强行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因为违背圣意,被贬为潭州(今湖南长沙)都督。显庆二年(657年),又贬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都督。武则天还不解气,不久又将他贬为爱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四年(659年),禇遂良在流放中孤独地死去,时年62岁。

网络配图

武则天毕竟不是一个小女人,当过皇帝之后,阅遍群臣,她虽然恨褚遂良的迂腐,却不得不佩服他的正直与忠诚。最终,她与自己的内心达成了和解,不想把懊悔带到另一个世界,这才有了为褚遂良平反的遗诏。武则天则以她的和解,让我们见证了一份博大。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能讨所有人的喜欢,总有讨厌我们的人,此时,我们只要不背道义,坚守原则,即便是敌人,也会一边恨你,一边为你鼓掌。时至如今,褚遂良被我们所记忆,不仅因为他精妙的书法,更因为他做人的筋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万人无敌的张翼德其实武力值在关羽之上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是在曹操和刘备交战,刘备被曹操打败后,跑到了长板桥,曹操带兵追到这里的时候只看到张翼德一个人。张翼德站在长坂桥,愤怒的瞪着双眼,手中拿着长矛,站在桥上正等着他们过来。图片来源于网络曹操看到桥东的树林里尘土飞扬,挡住了视线,怀疑往前走会有埋伏,害怕中计,都不敢往前靠近张翼德。其实张翼德

  • 外国女画家初见慈禧太后为何觉得美艳动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究竟美到什么程度?用她自己沾沾自喜的形容是宫人以我为美,容貌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我们现在可以零星见到一些慈禧晚年的画像,即使从今天的审美角度来看,慈禧依然可以称之为端庄。有两个女人曾经在慈禧晚年与她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一位是德龄,因通晓外文而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官。她对慈禧的容貌评价道:太后当伊在妙

  • 三国蜀汉官员刘琰因殴打妻子而被处以极刑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琰,字威硕,是当时豫州的鲁国人,也就是在如今的山东省的曲阜市,他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当时蜀汉的一名官员。刘备在豫州时,刘琰就开始一起随同,并在刘备取得了益州之后,刘琰就开始受任当上了固陵郡太守的职位。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后来刘禅继位的时候,刘琰受封从都乡侯升任为将军同时兼任卫尉和中军师,后来再升任便成

  • 清朝最长寿的皇太后孝圣宪皇后,死后却不愿与丈夫合葬在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孝圣宪皇后的故事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孝圣宪皇后:大清最长寿、最享福的皇太后,满洲镶黄旗人。为雍正朝后妃,姓钮祜禄,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钮祜禄虽是满洲大姓,其祖上更是名门出身,但到了孝圣宪皇后父亲凌柱这一代的时候,家族已经衰落的与一般平民无异。所以孝圣宪皇后经过选秀之后,入清世宗

  •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刘元进,他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刘元进的故事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刘元进:余杭(今浙江杭州)人,隋末江南农民起义领袖。刘元进少年时就仗义行侠,为乡里所尊崇。双手各长一尺多,两臂下垂过膝。刘元进从小便行侠仗义,在邻里之间威望很高,此人也自诩不凡,将来必能成就一番大业!隋炀帝杨广称帝后,穷兵黩武三征高丽,又为一己私

  • 三国演义中刘备本来是“忠厚长者”的形象 最后为何会成为伪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演义刘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读《三国演义》的次数越多,越会觉得刘备不是仁德的主公,而是个虚伪的君主。就连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也就是说《三国演义》本来是为了塑造刘备“忠厚长者”的形象,结果写偏了,读起来更像是“伪君子”。为什么《三国演义》会把刘备

  • 从影视剧的角度出发,怎么确定赵德芳就是八贤王的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宋太宗赵光义之侄,宋真宗赵恒的堂兄,北宋宗室。历任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逝,年仅22岁,追赠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加赠太师,改封楚王、秦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

  • 明朝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他奇在哪里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姚广孝的故事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姚广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可以说是明朝初年的一代奇人,他奇在哪里呢?他的家族是行医世家,但是姚广

  • 纵观宇文泰的一生,他又是如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宇文泰(507—556),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追尊为文皇帝,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北魏末年,只不过前者是从汉族古代社会寻找依

  • 阴丽华为什么不是刘秀的第一任皇后?他们不是很早就认识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阴丽华的故事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东汉光武帝刘秀曾说一句名言“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位备受赞誉的女子到底是谁呢?且听小编为你细说。阴丽华,蕙质兰心,温婉可人,是历史上著名的貌美聪慧的女子。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配妻子和第二任皇后,也许你会疑惑,如此美貌聪慧且是原配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