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生前难道没有预料到,吕后会迫害刘如意吗?

刘邦生前难道没有预料到,吕后会迫害刘如意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527 更新时间:2023/12/13 1:51:31

刘邦生前难道没有预料到,吕后会迫害刘如意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刘邦在世时,就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吕雉的威胁。其一、刘邦在生前把赵国这个兵多将广的国家分封给了刘如意,并且让影响力很强的周昌做刘如意的辅佐,目的就是为了借此保护刘如意免受来自吕雉的毒害,可见刘邦生前已经预料到吕雉将来会对刘如意下手。

其二、刘邦晚年时一直有改立太子之心,当时的皇太子是刘盈,是吕雉所生的儿子。刘邦嫌弃他性格懦弱,而刘如意有自己年少时的影子,所以一心想废黜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废黜太子刘盈事件”背后的深意,是刘邦想打击吕雉的势力,刘盈性格懦弱,所以在刘邦死后必定要受到吕雉的摆布,汉朝的江山就将落入吕雉的手里。刘邦察觉到了这一点,他表面上要废黜的是刘盈,实际上想废黜的是吕雉。

刘邦生前为了防范吕雉做了不少努力,所谓“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再完备的计划,也有失策的地方,别人也可以揪出其中漏洞来破坏计划,刘邦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刘如意最终还是被吕雉给毒害了,汉朝最终还是险些就被吕氏夺取了,刘邦难道在生前就没有预料到这两种情况吗?如果预料到了,为何不从根源解决问题,直接铲除吕雉不就一了百了了吗?刘邦为何不这么做呢?

一、除掉吕雉名不正言不顺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想要做成任何一件事,都要讲究“名正言顺”,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则事不可成”,汉朝高祖刘邦也不例外。

吕雉身为汉朝国母、皇太子刘盈的生母,地位十分尊贵且特殊,她并没有犯下什么大逆不道的罪过,刘邦没有理由去废黜她。吕雉擒杀韩信、陷害彭越,尽显其毒辣本色,让刘邦看清了她的手段,同时对她产生了一种畏惧的心理,刘邦厌恶吕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两件事,可这两人之死对刘邦有利,也获得了刘邦的认可。

吕雉的嫉妒心与报复心都很强,刘邦与她夫妻一场,必然是心知肚明,可这并不能成为刘邦废黜吕雉的理由,刘邦只能在心理上排斥吕雉,并不能在行动上排斥吕雉。

刘邦当盗贼时、发动沛县起义时、与项羽兵戈相向时,吕雉和吕家人给予了他很大的援助,吕氏在汉朝的显贵,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理应获得尊贵且特殊的地位,因此刘邦更没有理由去明目张胆地打击吕雉及吕家人了。

二、汉朝需要吕雉及刘盈的坐镇才能稳定

汉朝初期根基不稳,内有各地诸侯王的威胁,外有强敌匈奴的威胁,可谓是“动荡不安”。刘邦去世之前,韩王信、陈希、楚王信、梁王越、淮南王布、燕王绾先后反叛,刘邦在汉朝建立后的七年内一直在四处征战平叛,期间吕雉、萧何、刘盈等人坐镇关中,刘邦则是一直带兵在外,留在关中的时间很少,刘邦在关中和朝廷中的势力,远远比不上这三人。

刘邦为废黜刘盈做了不少努力,可全部都以失败告终了,因为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拥护吕雉、刘盈这两人,戚夫人、刘如意母子在朝廷中几乎没有任何支持者。刘盈仁慈博爱,深得关中民心,又得到了大臣们的拥护,几乎是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刘邦虽然贵为天子,却也不敢与整个天下为敌。

给刘邦废黜计划打击最大的事件,要数“商山四皓”集体站出来支持刘盈了。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时期天下知名的四位隐士,刘邦年轻时就听说过四人大名,他登基称帝后,多次派人去招募这四人,想让他们做自己的手下。可是刘邦从来都傲慢无礼,商山四皓却都重视名节,怕自己当了刘邦的臣子后会受到他的侮辱,所以每次都严词拒绝了。

刘邦招募不来这四人,只好送给他们很多礼物,向天下人表示自己尊重人才。可是后来,这四个人全都当了刘盈的手下,因为刘盈贵为堂堂汉朝皇太子,竟然能猥自枉屈、礼贤下士,亲自跑到商山去见这四位平民,要求这四人以自己老师的名义为自己效力。四人受宠若惊,感动之余就同意了刘盈的请求。

在刘邦举办的一次宴会上,刘盈带着这四人出席了宴会,这给刘邦带来了很大的震动。从此他便认为刘盈的羽翼已经丰满,自己已经没有实力去动摇他的地位了。酒宴结束后刘邦找来戚夫人,让她弹琴,自己跳楚舞,吟唱出了这首诗:“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大意是:鸿鹄已经成长至成熟,如今能连续飞行千余里;它的羽翼已经丰满,可以随心所欲飞出四海之外;如今的它已经如此厉害,猎人还能拿它怎么办?猎人即便有弓和矢,又能对它构成什么威胁呢?

这里的鸿鹄,指的就是刘盈,猎人指的就是刘邦。最初猎人一心想射杀鸿鹄,却没有抓好时机,如今鸿鹄长大,猎人已经对它无可奈何了!

刘邦唱完这首诗歌后,与戚夫人抱头痛哭,两人明白,如今刘邦不仅没有实力铲除吕雉母子,反而已经到了受他们威胁的地步。

刘盈和吕雉是一体的,他们的势力如今已经如此强大,如果刘邦此时还想着强行把刘盈废黜掉,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等刘邦去世后,汉朝的大臣一定会立刻站出来拥护刘盈、杀死刘如意,不仅刘如意的地位会更加危险,汉朝也有陷入分裂、甚至覆灭的危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范雎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范雎为秦国统一作出巨大贡献,为何却没能得以善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国在秦始皇的统治下,最终从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以一国之力向天下剩余的所有诸侯发动了统一战争,历经十年苦战,最终实现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也对中国之后几千年的历史造成了深

  • 宋神宗对宋朝有哪些作为i?一位颇欲有所作为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宋神宗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遗业。顾予不武姿,何日成戎捷”这是宋神宗的一首诗,从中不难看出宋神宗的大志向。确实,宋神宗跟他父亲英宗一样,也是一位颇欲有所作为的君主宋神宗幼时,便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立志“雪数世之耻”,到十多岁时,神宗就“慨然兴大有为

  •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曹操杀杨修的理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杨修之死说法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是杨修仗着聪明擅自揣测,惹怒曹操。如果是这样的话,杨修到底有多聪明,曹操为何还下令动手,如果不是的话,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杨修的才能也是非常可以的,杨修在当时是有名的文学家,杨修的才华也是公认的,尽管没有多少作品留下来,但并不影响杨修的才华。杨修虽然说才华出众,但

  • 赵匡胤防住了所有对手 最后却忘了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匡胤对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到传位给弟弟这个事儿,赵匡胤表示,我没有,我不是,别瞎说。赵匡胤生于927年,960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这时候他的职务是殿前督点检,年近34岁,还是虚岁。到976年的时候,赵匡胤才49岁,虚岁50岁,没有任何生病的记录,也

  • 历史上的史思明,安史之乱的二把手,真正的奸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史思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关于唐高祖李渊,有一个很隐讳的事情,后世很少提及。根据《尚书故实》记载:“高祖太武皇帝,本名与文皇帝同上一字,后乃删去,尝有碑版,凿处具在。”意思是说,李渊的名字叫“李世渊”,曾有碑刻可以证明。这就很奇怪,李世渊和李世民本

  • 同样都是亡国之君 宋徽宗和崇祯差距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徽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宋徽宗是一个喜欢晚上溜出皇城,偷偷去青楼住包厢的著名大书画家、风流皇帝。同时,他又属于干坐在米面堆积如山的粮仓中,活饿死了自己的蠢货。我们把他与明末崇祯帝对比。同为亡国之君,徽宗却是真给崇祯提鞋子都不配的。为何要这样比喻,原因如下:

  • 面对蜀汉御林军,邓艾是怎么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壮举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邓艾如何战胜以逸待劳的70000蜀汉御林军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演义中,邓艾穿越七百里原始深林,到达摩天岭,只要穿过此岭,前面就是蜀汉腹地江油了。眼看胜利在望,可是此时,邓艾只剩下疲惫不堪的2000士兵,而蜀汉成都最少还有70000以逸待劳且装备精良的御林军。这对于任何一个统帅来说

  • 张春圃与慈禧是什么关系?他出宫后,为何立誓永不入宫?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张春圃与慈禧是什么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都知道,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的朝代,在晚清之际,根据相应的史料记载,1861年的时候,咸丰皇帝去世,之后便进入了慈禧长久掌权执政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咸丰皇帝的驾崩,慈禧也是进入了长达47年

  • 魏冉与宣太后是什么关系?功劳不输吕不韦的秦国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魏冉与宣太后是什么关系,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大秦赋》是由延艺、顾其铭、强龙、刘永涛执导,李梦、张健编剧,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邬君梅等人领衔主演的古装历史剧。该剧讲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李斯、姚贾、王绾、王翦、王贲、李信、蒙恬、蒙毅等人的辅佐下平灭六

  • 唐文宗贵为天子为何会被圈禁至死?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唐文宗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这首诗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名中的“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是指唐文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