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论官职萧何和曹参比刘邦都高 刘邦为什么还被推荐为县令

论官职萧何和曹参比刘邦都高 刘邦为什么还被推荐为县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58 更新时间:2024/1/19 8:03:25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邦县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古往今来,凡是成就一番大事之人,大多都从小事做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老子在《道德经》里写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参天大树,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从小树苗慢慢长成的,做人也是如此。

汉高祖刘邦,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草根皇帝之一,年近五十开始创业,历经七年时间打拼,终于打下几百年的大汉基业。仔细研究刘邦的成功之路,会发现一件令人疑惑的事情,他的奋斗起点为沛县县令,但当时萧何曹参的职位,都比刘邦要高,为何刘邦被推荐为县令呢?

或许你会认为,刘邦结交的英雄豪杰比较多,为人豪爽,在当地的名气比萧何、曹参大,人格魅力不俗,他当县令乃众望所归。另外,根据《史记》记载,刘邦天生帝王相:“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如同影视剧里的主角,自带光环,命中注定成就帝业,乃天选之人。

在《史记·高祖本纪》里,有多处描写在刘邦身上发生的奇怪事情,比如他经常在王媪、武负的酒馆里喝酒,喝酒以后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八成是囊中羞涩,给不起酒钱。每次刘邦睡着之后,就有龙在身边环绕,史书云:“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

笔者实在想不通,即使古代真有龙,个头肯定也不小,一家酒馆容得下吗?假设司马迁的记载靠谱,刘邦后来兵败逃亡,为什么龙不出来救他?接下来更让人费解,刘邦喝醉走夜路,遇到一条白蛇,酒壮怂人胆,他拔出佩剑就斩杀白蛇,这条蛇竟然是白帝之子。

更神奇的是,白蛇的母亲化身老妇,不仅没有找刘邦报仇,还说他是赤帝之子,玄幻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即便如此,刘邦还只是泗水亭长,而且工作能力一般,押送囚犯过程中出现疏忽,结果跑了几个。刘邦不敢回去,只好躲在芒砀山,因为他害怕被问罪。

论能力,刘邦算不上出色,至少当时没有表现出过人之处,魅力自然也无大不到哪里去。论地位,仅为小小的亭长,顶多算是基层公务员,但萧何与曹参都不简单,萧何在沛县做主吏掾,曹参狱掾(典狱长),从职级上来看,刘邦是曹参的下属,而曹参又是萧何的下属。

陈胜吴广起义后,许多地方纷纷响应,即“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县县令吓破了胆,把萧何与曹参喊来,商议响应起义之事,并安排樊哙去芒砀山把躲在那里的刘邦叫来。结果县令反悔了,下令把城门关上,不让刘邦进城,还想把萧何、曹参二人杀掉。

既然县令不仁,萧何也不再讲究道义,干脆与刘邦里应外合斩杀县令。在这几个人当中,萧何的官位最高,而且名气最大,不管从哪方面讲,他都应该成为新一任县令,退一步说,就算选曹参当县令,也比刘邦更具说服力。但是,最后刘邦成了沛县县令,也就是所谓的沛公,原本的上司萧何与曹参,则成了他的下属。

其实,萧何与曹参之所以不当县令,不是能力和威望不够,而是他们太聪明,不愿承担风险。毕竟古代谋反成功的几率很小,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失败就会被诛九族。所以,萧何与曹参才推辞,联手拥立刘邦为县令。《史记》写道:“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刘邦也不傻,难道知道当县令的风险吗?若起义之事成功,他获利最大,一旦失败,刘邦也是第一个被追究的人,下场不难想象。但是,刘邦还是欣然接受,开开心心当县令,因为他本来就是戴罪之人,与其东躲西藏,不如拼一把,富贵险中求。刘邦赌对了,所以他后来当上皇帝,不知萧何与曹参有没有后悔过。

参考文献:《史记·高祖本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真实的王禀是怎样的?其实并不是水浒传中的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王禀,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公年1005年,历经长达二十五年的战火,北宋和辽国

  • 刘邦的长子是曹氏所生 关于曹氏的记载为什么那么少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刘邦和曹氏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氏要比吕雉早一段时间,她连刘家的门都还没有进,所以没有什么身份,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生活,但是跟刘邦却有着婚姻关系,刘邦的长子就是曹氏所生,一个背后的女人就这样生了位皇帝。关于曹氏的历史记载非常的少,只能依靠着一些相关

  •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赵构说的这句话有何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赵构,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纵观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不难看来,历代王朝的皇帝,大都是政治手段高超、帝王之术运用到极致的人物,通过历史我们能够发现很多的皇帝都是杀伐果断的,忠臣也好、奸臣也罢,只要是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在皇帝的眼中都是“乱臣贼子”的存在。其中背负“莫须有”罪名惨死的岳飞,不就是最好

  • 刘邦对戚夫人如此喜欢 刘邦为何没有给戚夫人留下后路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邦和戚夫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自古帝王之争,成王败寇。就算是一家人,也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忧虑,可以窥得一番为了争一个太子之位,亲兄弟之间都存在着种种勾心斗角互相猜忌,这也是当时制度下的悲哀。经常能看到一本小说里描写后宫的妃嫔为了争宠用尽手段,那场面

  • 王莽的四个儿子一个都没善终?他们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王莽,大家都知道他是西汉的篡位者,他取代汉朝皇帝,建立了新朝。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王莽的几个儿子“窝里横”的情况。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王莽生有四个儿子,都说父母最疼满崽,王莽也不例外,对这个从小乖巧可爱、聪明伶俐的儿子疼爱有加。用句话来形容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

  • 唐义军教父王仙芝厉害吗?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求降未遂,也招安不成,大家都撕破了脸,蕲州刺史裴偓只好狼狈逃奔鄂州而去,保命要紧啊。最终因为分赃不均闹得很不愉快的王仙芝和黄巢也只能不欢而散、分道扬镳,义军三千余人跟随王仙芝抢掠蕲州,黄巢则引兵二千余人北上寻找机会,最终也成为了唐末农民义军的主力,黄巢在革命斗争中成了一面伟大旗帜。感兴趣的读者和

  • 辽太祖驾崩后,太子为什么没有登基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辽太祖阿保机的嫡长子,在他18岁的时候就被立为了太子,但是在不久之后,阿保机突然因病去世,本来应该是太子继承帝位,但是那个时候他的嫡长子耶律倍并没有当上皇帝,而是把帝位让给了他的弟弟,皇帝之位在古代尤为重要,但是耶律倍为什么要把唾手可得的帝位让出去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

  • 皇太子允礽两度被废,背后分别是哪些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现存康熙朝满文档案中反映的很多事例表明,康熙帝对每一个儿子都十分疼爱,关心备至。而皇太子允礽所得到的关爱与呵护,又超出其他皇子。中国历代王朝中,皇太子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位,他的生活待遇,只是仅仅低于皇帝而已。可是,允礽却享有几与康熙帝相埒,甚至有所超过的生活特权,并受到康熙帝的过分溺爱与包容。

  • 揭秘晋国名将先轸的传奇一生,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前627年,狄人进犯晋国,晋襄公率兵在箕地设伏,大败狄军,欲缺俘获狄人首领,史称箕之战。这一战虽然激烈,但是晋国可算是稳操胜券,谁料晋国的中军元帅先轸却不穿甲胄驾车冲入敌军,力战而亡。战后,狄人将先轸的首级送还晋国,面色仍然栩栩如生。先轸送死一般的行为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事情还要从同一年的另一场战争说

  • 武则天退位,只有姚崇落泪,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金岳霖曾经提出过一个口号叫做逻辑救国,意思是说中国人说话很不讲逻辑,不过金岳霖作为中国的逻辑学大师。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他的知名度,远远不及他和林徽因之间的绯闻,人们很少关心逻辑上对不对,更好奇的是,事实上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子。逻辑不通,事实上存在的事情,在中国有很多,比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