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晋国名将先轸的传奇一生,最后什么结局?

揭秘晋国名将先轸的传奇一生,最后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797 更新时间:2024/1/3 11:47:24

前627年,狄人进犯晋国,晋襄公率兵在箕地设伏,大败狄军,欲缺俘获狄人首领,史称箕之战。这一战虽然激烈,但是晋国可算是稳操胜券,谁料晋国的中军元帅先轸却不穿甲胄驾车冲入敌军,力战而亡。战后,狄人将先轸的首级送还晋国,面色仍然栩栩如生。先轸送死一般的行为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事情还要从同一年的另一场战争说起。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先轸独闯狄师

春秋时期晋国的西面是秦国,当时的秦国君主秦穆公早就有图谋中原之意,但被晋国挡住东进的道路。晋文公在世时因晋国实力强大,秦穆公选择跟从晋国的霸业。前630年,秦晋两国曾共同出兵讨伐郑国,后因郑国烛之武以灭郑乃“阙秦以利晋”之言游说秦穆公,秦国遂退兵,并留下杞子、逄孙、杨孙帮助郑国守城。三年后,即前627年,晋文公去世不久,晋襄公刚刚即位,晋国霸业松动。秦穆公认为东进时机来了,而此时在郑国守城的杞子派人密报秦穆公,郑人让他掌握北门的城防,如果此时派军队来偷袭,一定可以一举攻下郑国都城。秦穆公心动了,就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率军远袭郑都。不料郑人弦高假装犒师特使,秦军认为郑国有防备,便改变计划,灭掉了晋国旁边的属国滑国,准备返回秦国。

弦高智退秦师

秦国此次千里远袭郑国,需借道晋国,事情自然瞒不过晋人,而且晋国此时正在国丧期间,但秦国却并未事先告知,显然晋文公死后,秦穆公已经不把晋国这个盟友放在眼里了。晋国上下针对是否对秦用兵进行了讨论。栾枝认为晋国还没有报答当初秦穆公扶立晋文公的恩德,服丧期间攻打秦军会对不住先君文公。而先轸认为“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指滑国),秦则无礼”,力主出兵给秦国点颜色看看。最终晋襄公亲自带领军队,将丧服染成黑色,依先轸之谋,在崤山谷地进行伏击,结果秦军几无生还,孟、西、白三将被生擒,晋军大获全胜,这就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崤之战。

崤之战秦军惨败

晋襄公的生母怀嬴是秦穆公的女儿,自然不希望看到秦晋交恶,所以劝说晋襄公将孟西白三人放回,由秦穆公处置。襄公也不想对秦太绝情,就将三人释放归国。先轸听闻此事,便质问晋襄公。因为先轸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孟、西、白三人是秦国名将,杀之则如断秦之臂膀,而放虎归山则后患无穷。情急之下,先轸忘了君臣之礼,怒斥晋襄公:“前军将士在战场上拼死杀敌才俘虏了敌人的主帅,你却因为妇人的巧言而轻易将他们放回秦国,像这般毁伤自己的战果,却长了敌人士气,晋国灭亡指日可待啊。(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说完不回头,狠狠啐了一口唾沫就走了。晋襄公恍然大悟,赶紧派人去追,却晚了一步,三人已经渡河回国了。

先轸怒斥晋襄公

事后先轸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和无礼。虽然先轸是长辈,但是晋襄公毕竟是晋国国君。“礼莫大于敬”,先轸怒斥国君且“不顾而唾”的举止明显有对国君不敬之意。不过晋襄公还是比较开明的,深知先轸忠心为国,并不以为意。先轸更感愧疚,那个时代忠诚是臣子的立身之本,而他却连最基本的君臣之礼都无所顾忌,又有何面目留在朝堂之上?终于同年秋天,晋国组织对狄的箕之战时,先轸决定以死谢罪。他对手下说:“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意思就是我对国君无礼,国君虽然没有责罚,我能不自己责罚吗?”于是在战斗中“免胄入狄师,死焉”。

整个先秦时代,能让小编佩服的将领屈指可数,而先轸就是其中之一,不仅仅因为其作战勇敢,足智多谋,更因为其浓浓的先秦古风。先轸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刻选择了以如此激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愧疚之心,充分反应了先秦时“士”的道义。明代小说家余邵鱼非常欣赏先轸的耿直和忠诚,他在《列国志传》中称赞先轸:“崤山掳孟明,城濮摧荆羯。虽困狄兵围,威风犹猛烈。哀哉救不来,舍身尽臣节。千古仰高风,英名常赫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武则天退位,只有姚崇落泪,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金岳霖曾经提出过一个口号叫做逻辑救国,意思是说中国人说话很不讲逻辑,不过金岳霖作为中国的逻辑学大师。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他的知名度,远远不及他和林徽因之间的绯闻,人们很少关心逻辑上对不对,更好奇的是,事实上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子。逻辑不通,事实上存在的事情,在中国有很多,比如我

  • 西汉和东汉一共出现三位窦太后 她们三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汉朝窦太后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提到汉朝的窦太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漪房,但实际上,整个汉朝时期包括西汉和东汉,共出现了三位窦太后。窦漪房之外,还有汉章帝刘炟的皇后窦氏以及汉桓帝刘志的皇后窦妙。那么,这三位窦太后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虽然三人

  • 衣带诏时,曹操已经对汉室不敬了,荀彧为何没有与他决裂?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谋士荀彧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199年,董贵人的父亲董承对外宣称自己接受了汉献帝衣带中密诏,要诛杀曹操,又与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议郎吴硕等同谋。刘备一开始没有参与,后来曹操与之煮酒论英雄,刘备方才与董承同谋。后来,刘备逃离许都,而衣带诏事件也在

  • 争夺了二十年太子的亲王朱高煦与朱高燧,他们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朱高煦与朱高燧,他们是什么结局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明初历史,最吸引人眼球的流量明星,无疑是明成祖朱棣。这位偏居一隅的燕王,居然靠着所谓的“奉天靖难”推翻了当朝皇帝朱允炆,创造了大一统王朝中亲王起兵造反成功的奇迹。朱棣自身能力超强,生的三个儿子也个

  • 江陵之战时,梁元帝萧绎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江陵之战时,梁元帝萧绎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南北朝时期,有这么一位脑洞清奇、操作成迷的皇帝:当敌国大军压境、形势万分危急时,他还执意亲自给大家讲解《老子》,群臣只好穿着戎装听课;当敌军兵临城下、城内军民紧张地修建工事时,这位皇帝一边巡查、一边吟诗作赋,陪同人

  • 南宋最有作为的帝王:揭秘宋孝宗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162年,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宣布退位,其养子赵昚登基,是为宋孝宗。宋孝宗登基后仅两个月,就顶住压力,宣布为岳飞平反。因为岳飞是被宋高宗所杀,为了不让宋高宗太难堪,宋孝宗在诏书中这么说:“(岳)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感兴趣

  • 郑克臧是什么身份?他为何会被冤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郑克臧是什么身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康熙派施琅攻打台湾,台湾兵败,台湾第三代延平王、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投降,至此,康熙收复台湾。殊不知,若郑成功的另外一个孙子还在世,恐怕康熙没那么容易收复台湾,这个人,就是郑克臧。关于,郑克臧的故事,还

  • 官渡之战,谋士沮授提出的三个建议,袁绍为何都拒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官渡之战,谋士沮授提出的三个建议,袁绍为何都拒绝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袁绍作为北方首屈一指的实力派,手下不但有颜良、文丑、高览、张郃等上将,还有沮授、田丰、许攸等众多谋士。其中,沮授在袁绍军中举足轻重,他“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并、幽三州,一跃成为北方的大势

  • 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为何要反对?他们之间有什么纠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为何要反对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众所周知,北宋王朝的格局是由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政治中对于君子之德的要求上,具有典型性的一个表现在于对"义”与“利”的关系上。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及孟子的义利之辨都为后世士大夫“义利观”定下了基调,

  • 札木合追杀成吉思汗时,克烈部王汗为何没有出手相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成吉思汗被札木合追杀的时候,王汗为何不帮他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王汗作为成吉思汗的“宗主”,按理说,他应该出手相助才符合情理。不是王汗不帮助,是他也成了丧家之犬。王汗多疑,心胸狭隘,他继承父亲的汗位后,在享受醇香的马奶酒,啃着羊腿,抱着草原上最美的女人时,总是没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