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助刘邦夺天下的韩信为何被安上谋反罪名处死?

助刘邦夺天下的韩信为何被安上谋反罪名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823 更新时间:2023/12/12 12:28:46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自幼熟读兵书,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家境贫寒,常食不裹腹。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楚霸王项羽,但不受项羽重用。后又投奔汉王刘邦。初始刘邦看不起貌不惊人,曾受跨下之辱的韩信,经丞相萧何力荐,才始拜韩信为大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韩信拜将不久,即率军沿南郑故道东出陈仓,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第二年,出函谷关,将兵锋逼至楚都彭城。

此后,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外线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以一万之众大破二十万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攻占齐地后,韩信被封为齐王。

公元前202年春,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韩信独当中军,他先令两翼部队对楚军实行侧击,再令中军推进,很快完成了合围。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终使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亥下。项羽眼见大势已去,慷慨自刎于乌江边。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软禁于刘邦身边。在这一段索寞的日子里,他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楚。公元前196年,吕后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

韩信之死分析公元前196年,韩信被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诱杀于长安长乐宫。韩信是赫赫有名的“汉初三杰”之一,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缘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许多人把他的悲剧归结为领导的狠毒,因此有“鸟尽弓藏”之说。然而,细细探究这段史实,我们发现,韩信并非那么无辜,他的下场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具体说,他至少走了以下四招职场臭棋。

韩信争夺功劳韩信投奔刘邦后,在萧何的力荐下,被拜为大将军。他也不负众望,为刘邦攻取了三秦之地,又打下了赵国。随后,他奉刘邦之命进攻齐国,刘邦自己则率军与项羽决战。可等韩信率军到达齐国边境的时候传来了一个消息,说是齐国已经降汉。原来刘邦命令韩信出兵的同时还派了一个辩士郦食其,此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齐王归顺刘邦。此时,双方已谈好了投降条件。但是,韩信的谋士蒯通给韩信出主意,说将军您东征西讨不过打下五十多座城池,郦食其一个书生靠耍嘴皮子就拿下了齐国七十余城,您的功劳难道还不如他?何不继续进攻?韩信觉得有理,于是率军突袭齐国。齐王听说后大怒,烹杀了郦食其。因为齐国没有设防,很快就被韩信占领了。

看,就因为对郦食其的贡献不服气,为了和郦食其争夺功劳,或者说得更明白些——为了自己的利益,韩信就让那么多人流血牺牲!显然,此时,刘邦正与项羽处于战争胶着状态,他是不希望节外生枝的。作为领导,他最愿意看到的结果是,下属马上结束手里的工作赶来帮助他。可是,韩信的不顾大局的擅自行动打乱了刘邦的整个工作部署,让他措手不及。可以说,韩信与别人争功、为自己谋利的行为,种下了他和领导日后冲突的祸根。

图片来源于网络

韩信要挟领导韩信在打下齐国之后,就派人送了一封信给刘邦,认为齐国人反复无常。因此想要自己做一个代理齐王治理此地。这封信送到时,刘邦已经被项羽的军队团团围困在荥泽,正急等着韩信派兵来救他,因此看信后气都不打一处来,拍桌大骂。幸而,张良和陈平及时提醒了刘邦,当着韩信使者的面,刘邦立即改口说,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当大王就当真的,为何做代理的呢?于是刘邦派张良将齐王的王印送到韩信那里,让他当了真正的齐王。可爵位封完了,韩信还是按兵不动。刘邦没办法,又答应封一大块地给韩信。韩信满意了,这才带兵和其他诸侯一起赶来,与项羽会战于垓下,终于打败了项羽,使之自刎于乌江岸边。

因为手里有了兵权,自己有了实力,韩信就开始向领导讨价还价了。先是要做齐王,后来又要封地,在既得了名位,又得了实惠后,才肯干活。此时,刘邦有求于韩信,面对他的“勒索”自然只好忍气吞声,但怎能不在心里记下这个仇呢?试想,又有哪个领导能对下属的这种举动会无动于衷呢?否则,还怎么领导大家,开展工作?因此,一旦时机成熟,刘邦是必定会和韩信算这笔账的。难怪司马迁评论说,如果韩信以如此行为对待刘邦,就不该指望对方善待他了。可是,心满意足的韩信肯定没有想到他这个行为的严重后果,想必还在洋洋得意呢!

韩信牢骚满腹

登基后,刘邦分封群臣,改封韩信为楚王,随后又设计捉住了他,将他贬为淮阴侯。韩信被降为淮阴侯以后非常不痛快,长期请病假不上班,而且嘀嘀咕咕的,牢骚不断,说自己羞与周勃灌婴等人为伍。有一天,韩信闲着没事,逛到了大将樊哙家里。樊哙对韩信十分尊重,一看韩信来了,扑通跪下来,表示欢迎,说大王居然肯来光临小臣的寒舍,小臣无比荣幸。要知道,樊哙也是封了侯的。可是,在离开樊哙家后,韩信却对别人说,想不到我今天居然沦落到和樊哙这种人来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勃灌婴樊哙等人都是汉初名臣,韩信与之同朝为官,也不至于降低了自己的“身价”,尤其樊哙更是刘邦的爱将,甚至救过刘邦一命。可是,被贬后的韩信愤愤不平,牢骚满腹,说什么自己“羞与周勃灌婴等人为伍”“居然沦落到和樊哙这种人来往”,显然是在借着轻视同事发泄自己的不满。可是,这些牢骚话传出去,不免恶化了他和同事们的关系,让自己的前途蒙上阴影。更重要的是,刘邦没有把事情做绝,只是将韩信降为淮阴侯,心里是存了考察之意的。显然,韩信的种种言行,只能给他留下更恶劣的印象,招来他更大的不满。这样,同事嫌,领导怨,韩信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韩信策动谋反

几年后,有一个叫陈豨的人被封为巨鹿郡的郡守,来向韩信辞行,韩信就跟他在院子里散步,劝他说,你现在去当郡守的地方是一个军事要塞,你去了以后一定会有人告你谋反。等到第一次告你的时候皇上可能不相信,第二次又有人告你的时候皇上就会将信将疑,第三次又有人告诉你谋反的时候,我们皇上一定是勃然大怒,带兵去打你,你是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与其被逼得造反,不如你自己先策划好。你如果决计造反,兄弟我为你做个内应。陈豨信了,于是到了巨鹿以后果然反了,自称大王。刘邦大怒,自己带兵去讨伐陈豨,留下吕后镇守京师,并嘱咐她看管好韩信。恰在此时,韩信准备把监狱的人放出来去攻打皇宫,擒杀吕后。吕后得到密报,就听从萧何的建议,把韩信骗来杀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郁郁不得志”的情况,韩信耐不住寂寞了,于是铤而走险,竟然花言巧语,策动别人谋反。且不说,他这种行为会给新兴的汉朝带来怎样的损失,会给天下百姓带来多少祸患,即使对他自己,这也是实实在在的一招臭棋,最终把他送上了绝路。真是一错再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邦派人寻找项羽墓 为何想掘坟鞭尸泄愤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墓发掘了吗,项羽墓为什么不挖,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

    刘邦曾派人寻项羽墓,欲掘坟鞭尸以泄愤。楚汉战争的时候刘邦就和项羽不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刘邦竟然在项羽死了之后派人寻找项羽墓并掘其坟墓只为泄愤,世界上有很多的名人都做过掘坟盗墓之事,他们都是谁呢?下面小编带你看看吧。网络配图反秦武装力量最强的有两支部队,一是首举义旗的陈胜领导的农

  • 揭秘真正灭亡秦国的并非楚国人而是赵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是什么时期,赵国和楚国,楚国为什么被秦国灭亡

    赵高出生于赵国,是赵国贵族的后代,可以说生活上无忧无虑,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28年,秦兵灭掉赵国,赵国的王公大臣及贵族也都沦为俘虏,赵高也不例外。从此,赵高结束了他的悠闲生活,过上了备受折磨的囚徒生活。终于,赵高没能逃脱他父亲的命运,被拉往蚕室,进行了宫刑。也就是在这时,赵高暗下决心,一定要报此大

  • 刘伯温为何会让自己不得善终惊惧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伯温为什么怕朱元璋,刘伯温之死的真相终于揭开了,刘伯温为什么没有善终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的军事政治家,他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网络配图刘伯温年轻时写的诗,抑扬顿挫,豪气非常,让人读了热血沸腾。但是功成名就后,他反而屡屡哀叹穷病衰老,昔日的豪气荡然无存。设身处地一想,也很容易了解他的难言之隐

  • 战国名将李牧为何会死在无名小卒之手中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50名将,战国赵国名将韩徐为,战国四将之首为何是李牧

    李牧早期在北方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接着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远远逃走。其后十多年,赵国北边稳固,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的城邑。图片来源于网络前233年,赵将扈辄为秦将樊于期所败,丧师十万。秦又自北路进攻赵的后方,形势危急,赵王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兵南下反击秦军,在宜安(今河北蒿城县西南

  • 名将廉颇为什么被称为赵国最老顶梁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廉颇和李牧,廉颇为什么能进四大名将,廉颇长平之战

    绝大部分人对于廉颇的印象,来自于“将相和”这个历史故事,读历史典籍多一点的,则来自于《史记》里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传颂千古的故事,更多地突出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大度,至于对廉颇的印象,则不免有点负面:傲慢,暴躁。尽管他也能知错就改,但毕竟在气度上输了蔺相如一层。另外,我们对于廉颇在军事上的印

  • 项羽火烧阿房宫背后竟隐藏着什么惊天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阿房宫是项羽烧的,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火烧阿房宫多久

    项羽为什么火烧阿房宫?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这么出名的建筑,项羽为何痛下杀手烧掉呢?图片来源于网络阿房宫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那项羽

  • 王莽:死后惟一被割下舌头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莽怎么被推翻的,被割舌头的皇帝,王莽死后

    王莽称帝之前,很注意笼络人心,表现得礼贤下士,谦恭大度,也做过几件顺页乎民心的事。平帝继位之后,太皇太后认为王莽拥立有功,耍加封他2·8万民户、256万亩田地,王莽坚辞不受。网络配图有一年遇天灾,王莽主动捐饯百万,献地3000亩,带动了一批官员献地献宅,使一批灾民得救。王莽有个儿子杀死了一个奴婢,王

  • 贰师将军李广利是因为什么受到汉武帝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贰师,李广巧计退兵,汉武帝重用人才

    李广利是汉武帝年间的将领,和李夫人、李延年、李季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因李夫人和李延年受到汉武帝的宠爱,因此,李广利被汉武帝封为贰师将军,常年讨伐匈奴和宛平等地。据说,李广利率兵行至敦煌一带时,因为气候缘故,此处缺乏水资源。图片来源于网络李广利军队又累又渴,前行的速度非常缓慢。李广利拍着手对天发誓,并拔

  • 揭秘: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四大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一生无后吗,秦始皇为啥不立皇后,嬴政不立后的原因

    秦始皇给自己定下工作量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均立后。立后制与储君制相互表里,是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的秦国在秦孝公(前四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便已制度化,后来各种国家制度日臻完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是全面建立了各种制度,并明确规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但是秦

  • 万历皇帝的老师救急宰相------张居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万历晚年怀念张居正,明朝皇帝张居正,万历鞭尸张居正

    出身湖北江陵的农家子弟张居正,少年时期即有神童之称,十岁精通四书五经,十二岁即为秀才,十六岁中举人;也因他的聪明才智,实行多项改革措施,才让日渐衰败的明朝国祚得以延长六十年之久。临危受命明穆宗在位时,大学士张居正以出众的才能深受穆宗信任。后穆宗驾崩,明神宗即位,因穆宗遗诏,任命张居正等三位大臣,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