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为什么想要除掉朱高炽的太子之位 朱高炽的“仁”又是什么样的

朱棣为什么想要除掉朱高炽的太子之位 朱高炽的“仁”又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019 更新时间:2024/1/23 7:53:2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高炽朱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朝素以刚烈著称,明朝的皇帝,不管能力如何,但对外却都是极为的强硬,明成祖朱棣直接把首都搬到北京,为的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且明英宗在木土堡事变中被擒时,不仅明英宗没有投降,而且朝中大臣也压根没想过救明英宗,而是直接重新换了个皇帝;哪怕是亡国前,崇祯皇帝也没想过和李自成或后金谈判过,这就是明朝式的刚烈,绝不妥协。

但是在明朝诸多皇帝中,却有一位皇帝似乎格格不入,至少他父亲和他儿子,都认为他懦弱,这人就是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的父亲,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明成祖(或明太宗)朱棣,而且朱高炽的儿子也非常有名,乃是明宣宗朱瞻基。无论是朱棣还是朱瞻基,搁在历史上都算得上是极为出色的帝王,朱棣时期出现了“永乐盛世”,万邦来朝;而朱瞻基时期也有“仁宣之治”,国力进一步,堪称明朝的巅峰。

朱高炽加在优秀的父亲和优秀的儿子中间,似乎就有点尴尬了,显得有那么点文不成武不就;而且后人还说,朱高炽之所以能成为储君,完全是因为朱棣太喜爱长孙朱瞻基了,觉得朱瞻基和自己年轻时一模一样,文武双全,聪明伶俐。说实话,朱棣的确不是太喜爱长子朱高炽,但朱棣却是十分认可朱高炽的能力,可以说,朱棣的“永乐盛世”中,朱高炽有一大半的功劳。

朱高炽喜静厌动,导致身体肥胖,这让极为好武的朱棣不太喜欢朱高炽;但朱元璋却是极为喜爱这位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的好孙儿;曾经朱元璋曾让朱高炽在破晓时去检阅军队,后者回来报告之快令人吃惊,他解释说,清晨太冷,检阅应等到士兵们吃完早餐以后,虽然没有完成朱元璋交代的任务,但却充分展示 了朱高炽的仁爱,只有真正对士兵好的主公,才会赢得士兵的敬爱,纵横沙场数十年的朱元璋深知这一点。

后来朱元璋要他审阅几份官员的奏章,朱元璋有条不紊地把文武两类分开,并相应地作了报告。朱元璋不断地被他的文才和行政能力所打动,如果不是早立了皇长孙朱允炆为太子的话,估计朱元璋都有传位给朱棣,好让这位好孙儿将来继承大统。而朱棣虽然不太喜欢朱高炽,但对于朱高炽的能力还是十分认可的,在朱棣起兵靖难的时候,朱高炽奉命留守北京。

当时建文帝朱允炆还是占据了大义,朱允炆派大将李景隆率50余万大军北伐朱棣;李景隆兵至德州,调集各路兵马,进驻河间。朱棣对李景隆非常轻视,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却率精锐兵马援救永平,后又奔袭大宁,其实这是朱棣充分信任朱高炽的表现;李景隆率军围困北京,攻打北平九门。结果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

朱高炽虽然自己不能战,但由于朱高炽对待士卒如同手足,故而颇受将士的敬爱,皆拼死守卫北京城;大概“仁者无敌”就是这个意思吧,计谋有谋士来出,行兵打仗有将军来,作为主公,要做的就是团结部下,这和后来的曾国藩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而且在此期间,建文帝朱允炆也知道朱高炽不好对付,想用反间计策反朱高炽,或者让朱棣怀疑朱高炽,但让朱高炽轻松破解。

在朱棣登基称帝后,朱高炽自然成为皇太子,但朱棣的性格和他父亲朱元璋一模一样,生性多疑;朱棣称帝后,却并没有长期在皇宫治理朝政,而是经常率军在外,朝中大小事宜皆交由朱高炽,小事朱高炽自己做主,就加急报给朱棣,而且朱棣也懒得想那么多事,所以即便是事,也要朱高炽写好处理方法等等,朱棣只给个批复就行了;所以说,其实朱棣在位时期,大小事有大半都是朱高炽处理的。

如果不是朱高炽,朱棣根本没那么多时间在外和鞑靼等作战;但时间久了,朱棣也曾怀疑过朱高炽,派人去秘密监察朱高炽,结果被派去的人反被朱高炽的正直所折服;但在朱棣晚年时期仍曾差点废了朱高炽,改立自己最喜爱的儿子朱高煦为太子;结果是解缙以“好圣孙”说服了朱棣;在经历几番波折后,朱高炽终于继位,改国号洪熙。

朱高炽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但由于身体实在太羸弱了,加上北京严寒,而且需要处理大量事,导致身体常年抱病,这也是朱棣曾经想废掉他太子的关键原因之一;在朱高炽在位的第二年,一日夜观天象,自知命不久矣,于是赶紧交代后事,不久后便驾崩了。

朱高炽虽然仅在位不到一年,但算上他监国的时间,实际上朱高炽治理大明帝国江山共计二十年;其实细品的话,朱棣时期的明朝,颇有点“二元制”的感觉,也幸好朱棣有这么一个好儿子,否则朱棣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各地打仗?朱高炽以仁治天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符合孔子理念的皇帝,所以在朱高炽去世后被冠以“仁”这个最难得的庙号。

但朱高炽也不是一味的仁,否则哪能坐稳天下,且屡次挫败朱高煦和朱高燧的篡位阴谋;估计能看透朱高炽的人,唯有朱元璋吧;朱棣虽然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很不简单,甚至有时候有点怕这个儿子,是因为朱棣感觉到了,但却说不清楚;而朱瞻基前期一直看不起他的这个老爸,直到登基称帝后,才知道他的这个老爸是有多么的不简单;朱高炽是当时看得最明白的人,不争即是争,堂堂正正做人,朱棣即使想废他也废不掉,虽然他不争,但朝堂上皆是他的人,虽然他不争,但无论是将士还是百姓,都感他的恩德,真正比起帝王之道,无论是朱棣还是朱瞻基,其实都差了朱高炽一筹,可惜死得太早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立下大功的许攸被许诸所杀,曹操怎么不追究?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原很简单,曹操心里早就讨厌许攸,许褚只是干了曹操想干而不能自己干的事,二者许褚也代表着一方势力。献计大功带来的狂妄许攸原本是曹操最大对手袁绍手下的谋士,因为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投奔曹操并献出乌巢劫粮的计谋使得当时身在弱势自己都不知胜败的曹操一举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许攸得到了曹操的最大的礼遇。但许攸此

  • 徐达常遇春同为明朝开国功臣为何命运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徐达、常遇春二人跟随朱元璋数十载,分别列于明朝开国功臣的一、二名。历史上对于这二人的英雄事迹流传甚多,据了解,徐达用兵如神,多有谋略,常遇春骁勇善战,仿佛生于沙场。两人都被封王,但结局却大有不同。图片来源于网络常遇春性情孤傲,且嗜好杀戮,在沙场上战无不胜,却常常杀降,即杀掉投降过来的士兵。后世对他的

  • 努尔哈赤立储之谜:皇太极和多尔衮谁是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立储之谜?公元1626年,皇太极登上后金汗位,改年号为天聪,史称“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皇太极成为清朝的第一位皇帝,那么当初努尔哈赤真的立皇太极为太子吗?真正的太子是皇太极还是多尔衮呢?今天,小编为您揭秘努尔哈赤立储之谜。网络配图努尔哈赤的立

  • 清官道同之死是明朝开国最著名的一个冤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道同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也是朱元璋执政之初对他忠心耿耿的人,不过道同后来因为在出任番禺县令期间得罪了权贵,权贵一怒之下把道同告到了朝廷,恰巧道同得罪的是当时朱元璋的亲信永嘉侯朱亮祖,朱亮祖在朱元璋面前说了道同的坏话,并且诬陷这位大清官,朱元璋一怒之下赐死了道同。图片来源于网络明朝道同出生于河

  • 淇国公丘福极其复杂却又简单至极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丘福的一生,可以说是经历了太多的波折,极其复杂,同样,丘福的一生,又可以说是始终保持的同样的立场,又显得极其简单。这么说,你可能觉得我是自相矛盾,但这却是丘福真实的一生,它始终贯穿于着他的一辈子。图片来源于网络丘福,出生在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下位,皇长孙朱允炆继位,皇四子朱棣不安于室,想要一夺皇位

  • 乾隆皇帝的离奇身世:说不清自己生母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在位期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也是少数几个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乾隆继位之初的十几年里,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大清王朝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峰,迎来了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却给世人留下了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乾隆皇帝的生母是谁?它一直是一个

  • 赵括纸上谈兵那轻率地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与赵括相关的成语,一般人的第一反应便是纸上谈兵,这里除了纸上谈兵,我还补充一个成语,夸夸其谈。图片来源于网络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谈一下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作用。纸上谈兵,首先我们从字面上进行文字理解。兵一般要不是指兵书,抑或者是指的士兵,或者是从军之人,纸上,就是在书本上,涉及的层面可能是没有实际层面的

  • 揭秘赵括妻子赵国公主雅夫人为何命运那么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赵括何许人?他因何出名,他有什么成就,他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赵括,赵国武将,其父是赵奢,赵国著名的将军,大将之才。小时候,赵括也是十分聪明伶俐,大有成为神童之迹象,记忆力尤为突出,对诗词熟读几遍后便能烂熟于心,但赵括对诗词歌赋却并不热衷,反倒是对兵书、兵法、排兵布阵尤为喜爱。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赵括的潜

  • 齐威王的崛起之路:以民为重终成一代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齐威王即位的第二十四年(前355),与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猎。魏王问他:“大王也有宝物吗?”齐威王说:“没有。”魏王说:“像我们魏国这样的小国家,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二十辆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齐威王说“我和你当作宝物的有所不同。我有个大臣叫做檀子的,派他镇守南城,

  • 功尽人亡:雍正登基为何翻脸诛杀功臣年羹尧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年羹尧这个人大家都不陌生,他是雍正皇帝的亲信,也算雍正的大舅子之一。因为他的妹妹嫁给了雍正,但不是正牌的皇后。但是雍正即位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却对年羹尧一再的训斥。把他一贬再贬,最后干脆赐年羹尧自尽。作为雍正手下的三大宠臣之一,年羹尧究竟做了哪些事,以至于雍正皇帝忍无可忍,要对让痛下杀手。从年羹尧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