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括纸上谈兵那轻率地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

赵括纸上谈兵那轻率地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550 更新时间:2023/12/7 11:07:30

赵括相关的成语,一般人的第一反应便是纸上谈兵,这里除了纸上谈兵,我还补充一个成语,夸夸其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谈一下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作用。

纸上谈兵,首先我们从字面上进行文字理解。兵一般要不是指兵书,抑或者是指的士兵,或者是从军之人,纸上,就是在书本上,涉及的层面可能是没有实际层面的,谈在这里不是单纯的谈话的意思,而是指的是谈论、交流的意思。那么连起来,纸上谈兵的意思就是通过书本层面的知识对兵法、对排兵布阵的谈论和交流。

夸夸其谈,它与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有同样的一个字,那就是谈,这个成语的整体意思是指说话、谈论事情或者是做文章上面显得很浮夸,形容人不切实际,有点自夸自大的意思。

那么接下来可能就会有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谈起赵括,大家就会想到这两个成语呢?这是源于赵括指挥的一场失败的战役,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

赵括本人是十分精通兵法的,对排兵布阵也有着一定的研究,但因为年少,并不曾积累什么实际对战的经验,对于敌我双方的情势变化,没有适当的进行分析,从而对整个进攻或者防守的策略加以调整和改变,最终就造成了赵括的失败,赵国40万军队的全军覆灭。

纸上谈兵和夸夸其谈这两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人要脚踏实地,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并不足够,还必须经历过亲身实践才能说你知晓了一件事或者一种技能。

赵括纸上谈兵

赵括,大多数人对他的了解源于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大多数也是以反面形象居多的,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没什么能耐,只能逞口舌之快,但如果真的要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显得毫无才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事实上的赵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事迹真如人们传闻中的那么不堪么?接下来,我们便仔细来看看这个人,研究一下他的生平事迹。

赵括,赵姓嘛,自然是一赵国人的,那时候的赵国实力还可以,本来打算与秦国联合的,但后来因为主观原因而没能够成功合作,最后秦国恼羞,派兵出征攻打赵国。

当时这场战役赵国的主帅是老将廉颇将军,但秦国知晓廉颇虽老矣,但实力却不容小觑,于是纷纷造谣说,要是赵括来攻打我国,我国肯定一败涂地,这话一经传开之后,赵国国君居然信以为真,竟真心将赵括给换上去,将廉颇给换了下来。

赵括,其实也并非是那种不学无术的那种人,只是他缺少大战的对战经验,虽然理论学的十分炉火纯青,但却不知道灵活运用于实际,换成现在来说,赵括就好比一个应届高才生,有才却无能,高分却低能,这种人才如果加以辅导、传授经验,必将有大作为,但是如果指望这种人可以独立撑起国之大业,也未免太过轻率。

正因为赵国君那轻率的行为,导致整个赵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赵括是怎样失败的

赵括,作为赵国的新任主帅,替换了老将廉颇,出征了长平之战,失败的一谈糊涂。那他为何会作为主帅,他有什么过人的才能,导致赵括能够取代廉颇成为主帅,那又是为何赵括在此战役的对抗中会一败涂地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从赵括本人的性格和特长说起。他这个还是比较直爽的,也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城府,所谓初生牛犊,他有着创新精神、不惧怕困难和危险,再加上出生于武将世家,天生对于排兵布阵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记忆能力很好,对于孙子兵法之类的书早已是烂熟于心,并能结合不同的战争场景加以转变。

就算是如此,赵国军难道会觉得赵括比廉颇老将更厉害么?为何一意孤行将廉颇换下来,换上了赵括上场。这其实是有着外在助力的,那就是秦的挑拨,外加赵国军察人不明,所以导致了中途换帅,这可是兵家中对敌的大忌啊。

换上赵括,赵括的失败是两方面,一个从自身找原因,还是太嫩了,没有什么实战经验,临场对敌的应变能力很差,但是他也有着他的优势,他果决,敢于下判决。这点在此战役中也获得了不少先机。

另外一个便是对方主帅白起,白起可是相当厉害的,比廉颇甚至还厉害,赵括作为新人来说,就算是理论有多么扎实,但是实践的操作却是很差的,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实践操作经验很厉害,但是对于白起来说还是小儿科。

可以说,换下廉颇,已经为长平之战的败局画上了句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赵括妻子赵国公主雅夫人为何命运那么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赵括何许人?他因何出名,他有什么成就,他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赵括,赵国武将,其父是赵奢,赵国著名的将军,大将之才。小时候,赵括也是十分聪明伶俐,大有成为神童之迹象,记忆力尤为突出,对诗词熟读几遍后便能烂熟于心,但赵括对诗词歌赋却并不热衷,反倒是对兵书、兵法、排兵布阵尤为喜爱。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赵括的潜

  • 齐威王的崛起之路:以民为重终成一代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齐威王即位的第二十四年(前355),与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猎。魏王问他:“大王也有宝物吗?”齐威王说:“没有。”魏王说:“像我们魏国这样的小国家,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二十辆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齐威王说“我和你当作宝物的有所不同。我有个大臣叫做檀子的,派他镇守南城,

  • 功尽人亡:雍正登基为何翻脸诛杀功臣年羹尧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年羹尧这个人大家都不陌生,他是雍正皇帝的亲信,也算雍正的大舅子之一。因为他的妹妹嫁给了雍正,但不是正牌的皇后。但是雍正即位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却对年羹尧一再的训斥。把他一贬再贬,最后干脆赐年羹尧自尽。作为雍正手下的三大宠臣之一,年羹尧究竟做了哪些事,以至于雍正皇帝忍无可忍,要对让痛下杀手。从年羹尧的行

  • 抠门皇帝宋仁宗 竟然舍不得吃一碗羊肉汤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的皇帝位置其实是捡来的。宋仁宗姓赵名祯,是宋真宗第六子,因前面的哥哥一个个夭折,才以“替补”的身份立为太子。后来承继大统,升位皇帝时,他才13岁。由于年龄太小,上朝时太后刘娥就坐在他的身后,中间挂一块帘子——对,这就是垂帘听政。11年后,刘娥死了,赵祯才真正当家做了皇帝。网络配图现在来看赵祯的

  • 名将羊祜:去世时晋武帝哭到泪水在脸上结冰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78年,羊祜病逝。朝野闻之,无不大恸。据载,晋武帝披麻戴孝扶棺痛哭,泪水在脸上都结了冰。荆襄各地,一片哭声。东吴的戍边将士,也都暗中垂泪。羊祜生前,喜游岘山,襄阳各界便在山上为他建庙和立碑,按时祭祀。网络配图从众、跟风,似乎是多数人的习惯。以为这才是明智,即便犯了错,也不至于怎么样,法不责众嘛

  • 晋武帝为何坚持传位给傻太子?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司马炎这个人在处理公事上虽然称得上是英武果敢,但是一关系到个人感情就会变得优柔寡断、妇人之仁了。他的一生有许多的嫔妃,这样的结果导致他有了许多的儿子,多达二十六个。儿子们虽然不能说个个都是天才,但也不乏才华出众之辈。但谁也没想到,司马炎会把自己的江山让一个傻子来继承。网络配图公元259年,司

  • 因与大臣娇妻偷情 这个无耻皇帝落得国破人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历史上连手下大臣的媳妇也不放过的最荒淫无耻的皇帝,应该说非前蜀后主王衍莫属。这王衍是前蜀皇帝王建的十一个儿子中最小的儿子,原名王宗衍。皇太子元膺死后,王建突发奇想,便立这个小儿子为太子。蜀光天元年六月,七十二岁的王建驾崩。王宗衍继立为帝,他将自己的名字去掉中间的那个“宗”字,改为王衍。为什么王衍

  • 朱允炆的软弱成就了朱棣 自己作死神也没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最初朱允玟的军队拥有很大优势,但是朱允玟用人不当,李景隆的指挥失误,所以一连败退,最后兵力涣散被打的屁滚尿流。但是燕军的兵力不足,打下一座城市之后,不能留下兵力守城,只有打一个弃一个,所以很快,双方开始拉锯战。网络配图这个时候大明军队涌现了很多英雄,他们拼死斗争,重创朱棣。但是朱允炆的软弱不堪,一道

  • 南明最后一个皇帝真的死于吴三桂之手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喜欢南明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南明的最后几位皇帝很悲催,亡了国家还不算,关键是经常被清军追着跑,这种苦日子小编看来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南明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了。网络配图朱由榔原本是世袭的桂王,说起当皇帝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是历史的机缘将这位原本不可能成为皇帝的朱由榔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而这也成为了其苦难人

  • 姜子牙身世背景吓人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众人对姜子牙最熟的,莫过于封神,莫过于与纣王的征战,莫过于其用兵神勇,莫过于姜太公钓鱼。据史书记载,姜子牙,亦作姜尚。是东海边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网络配图这样一看好像姜子牙身世背景也不吓人啊?难道历史上真实姜子牙身世背景并不是如此?一起来看看吧。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